原创:今日入冬月,如何过冬月?探寻传统节日与习俗,迎接温暖过冬之道
原標題:今日入冬月,如何過冬月?探尋傳統節日與習俗,迎接溫暖過冬之道
【未經授權,謝絕搬運轉載,需要轉載請聯系后臺】
文 | 讀書君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來到了寒冬時節,一年也快要走到盡頭了。寒冬,似乎總是很容易讓人想起蕭瑟、死亡。
冬季,世界一片潔白,光與影交錯,明與暗交織,生與死交叉,寒與暖相襯,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生畏感。時光如梭,不知道你是不是跟讀書君一樣,也有許多心愿還未完成呢?不過,沒關系了,未了的心愿暫時放下吧,健健康康度過冬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其余的來年再說吧!
今日是農歷的十一月,這個月份又被稱為“冬月”,亦被賦予辜月、暢月、后十月、仲冬等多個雅稱。
在中國歷史上,冬月是一個重要的季節,時至今日,民間還有不少的習俗活動和講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冬月的氣候
冬月,又稱“子月”,“建子”。漢語詞典中有個詞叫“寒冬臘月”,這里其實提到了三個月份,分別是10月(寒月),11月(冬月)和12月(臘月),這3個月份是一年中相當寒冷的季節。
按照常規來說,冬季應該從11月開始算起,冬季指的分別是一年中的11月、12月和1月。而中國人說的冬季,習慣指從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也就是農歷的“十、十一、十二”份。所以,冬月,主要是以農歷來算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三冬”的說法,用以指代冬季,它們分別是農歷10月的孟冬,11月的仲冬,12月為季冬。
《增廣賢文》中說"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意思大家都非常熟悉,三冬,即指非常寒冷的冬季。關于三冬,民間有不少的諺語俗語說法,無不是我們的老祖宗對寒冬生活的經驗總結。
比如“冬走十里不明”,意思是說冬天時,太陽落得早,即使才走十里路,天色也已經暗下來了。
又比如“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指如果冬至在農歷的月中,那么即使天氣很冷,也不會有霜凍。
再比如“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意思是如果冬至在農歷的月初,那么大寒就會與除夕相交。
農歷11月到,進入了冬月,可以說是真正地入冬了,天氣逐漸變冷,氣溫驟降,大雪紛飛,寒冷的北風呼嘯著吹過大地。此時,人們開始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戴上帽子、圍巾和手套,以應對嚴寒的冬季。
二、冬月的節日和習俗
1.冬月過節(冬至節)
在過去,冬月被視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民間不僅舉行各種活動,還開始準備慶祝過年。
《史記·封禪書》就有記載:“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意思是在皇帝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將冬至作為元旦了,是一年之初的開始。為此,要舉辦隆重的活動來慶祝。
民間老話說“冬至不離十一月”,意思是冬至與十一月緊密相連,冬至通常在農歷十一月。在古代,冬至是一個極為隆重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即它與過年幾乎同等重要。
冬至節作為一個古老的節日,主要源于中國古代對天文現象的觀察和農耕文化的需要。在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陽氣初生的時候,因此被古人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氣。
冬至節象征著新的開始和希望,是一個慶祝和祈福的節日。為此,在這一天,人們會吃餃子、湯圓等傳統食品,還會舉行一系列的傳統慶祝活動,如祭祖、燃香祈福,舞龍舞獅等慶祝冬至,慶祝過年的習俗活動。
2.冬月腌菜
在遙遠的古代,冬月的嚴寒席卷大地,白茫茫的雪原覆蓋了田野和村莊。在那個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緊密地依賴著大自然的饋贈。每年作物豐收后,人們便開始忙碌地儲備物資,以確保在漫長的寒冬中能夠生存。
和現代人一樣,早在古代,人們就學會了用地窖等方式來儲存食物,將新鮮采摘的蔬菜收藏起來,或放入地窖中,或放入陶罐里,然后用稻草和泥土封住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其新鮮度。
《東京夢華錄》中,就詳細記載了汴京人在寒冬時節的生活情景:“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宮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車載馬駝,充塞道路。”翻譯過來,那時候的汴京,繁忙、熱鬧,生活氣息濃厚。立冬的前五日,西御園便開始進貢冬菜,為皇宮和民間預備冬季的食材。
汴京地處北方,冬天的嚴寒使得這片土地無法生長蔬菜。因此,每年一到立冬,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收藏冬菜,以備過冬之需。道路上,車載馬馱的冬菜絡繹不絕,人們熙熙攘攘,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儲備食物。
在那個時候,蔬菜的腌制是一種常見的加工方法。人們將新鮮的蔬菜進行腌制,以延長其保存期限,使其在冬天也能保持原有的口感和營養。這種腌制方法既簡單又實用,深受人們的喜愛。
如今,時代變遷,科技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舒適。然而,回顧過去,我們依然能從那些古老的習俗和傳統中感受到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當然,時至今日,秋收冬藏的習俗依舊延續著,這是人類順應四時節氣變化的智慧手段。如今,在冬月,雖然全國各地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秋收工作,進入農閑季節。
于是,人們開始進行腌菜、腌臘肉等各種活動。簡單地用刀將蔬菜、肉類等食物切成想要的大小后,再將加入適量的食鹽、醋、醬料等調味,就能得到風味獨特的泡菜、酸菜等食物,也不失是一種好的選擇。
3.冬月“數九”
農歷11月,也是冬至的開始。從冬至開始數“九九”,每九天為一個“九”,當數到九個“九九”時,春天就到了。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用各種方式來消寒,比如畫消寒圖等。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用以打發時間,度過寒冷而漫長的冬季的消寒解悶的方法。
除了“數九”,畫消寒圖等,還有一些地方會舉行一些傳統的慶祝活動,如廟會、龍舞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加人們的娛樂活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讀書君說
冬月的節日和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今,雖然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冬月的節日和習俗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了解這些節日和習俗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我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樣。同時也可以傳承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參考資料:
賈向前,賈云飛主編·太素脈古書二種[M].2011
鄭艷著,四季風尚冬,泰山出版社,2020.01
對此,你又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討~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創作不易,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今日入冬月,如何过冬月?探寻传统节日与习俗,迎接温暖过冬之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爆笑段子图片:是谁给了你这么大口气
- 下一篇: 同为骁龙8Gen3手机,小米14、一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