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盘点春秋时期,谥号为“庄”的君主,你都知道吗?
原標題:盤點春秋時期,謚號為“莊”的君主,你都知道嗎?
在古代歷史上,皇帝和大臣去世后,往往會獲得一個謚號,用來評價其生平。其中,莊是一個表達贊揚的謚號。古謚法中: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莊的含義好勇,威德,剛武。以下,就我們一起盤點春秋時期,謚號為“莊”的君主。
一、鄭莊公
鄭莊公是鄭武公之子,鄭國第三位國君。 鄭莊公即位后,先是平定了公叔段之亂,穩定了內部。在“周鄭交惡”后,鄭莊公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確定春秋初期的霸主地位,史書稱“莊公小霸”。
鄭莊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王師聯合陳、蔡、虢、衛等四國討伐鄭國。鄭莊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彌等在繻葛(今河南長葛北)列陣御敵,王師大敗,從此周天子威信掃地,史稱“繻葛之戰”。鄭莊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五月七日,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謚號為“莊”。
二、魯莊公
魯莊公是春秋時期魯國第十六任君主,魯桓公與其正妻文姜所生嫡長子。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魯莊公聽從曹劌的建議,從而帶領魯軍擊敗齊國。左傳經典篇目《曹劌論戰》即記載此事。
公元前681年,齊、魯柯之會,多次戰敗而失地的魯國將軍曹沫(疑是曹劌)在盟會上挾持齊桓公,迫使其歸還所占魯國土地,齊魯簽訂盟約,自此,魯莊公在位時期,齊魯關系相對和睦。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盡管魯國的實力不如齊國,但是,魯莊公還是在面對齊國時不落下風,這自然符合“莊”這一謚號的定義。
三、宋莊公
宋莊公是宋穆公之子,春秋時期宋國第十六任國君,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91年在位。宋穆公之位傳自其兄宋宣公,宋穆公為報兄恩,傳位于宋宣公之子宋殤公,命公子馮出居鄭國。公元前710年,華督殺死宋殤公,迎立公子馮繼位,是為宋莊公。
宋莊公在位時期,任用華督為國相;干預鄭國內部事務,迫使鄭昭公逃亡衛國,擁立鄭厲公為君。此后數年,宋國與鄭國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691年,宋莊公去世,其子宋后湣公繼位。
四、周莊王
周莊王是周桓王姬林之子,東周第三任君主。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佗繼位,是為周莊王。公元前693年,周莊王平定王子克之亂。周莊王八年(魯莊公五年,公元前689年)冬天,魯國聯合齊國、宋國、陳國、蔡國攻打衛國。
周莊王九年(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正月,周莊王派遣屬官子突率軍救援衛國。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謚號莊王。周莊王死后,其子胡齊繼位,是為周釐王。
五、楚莊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即位三年,不理朝政,不出號令,日夜為樂。后經樊姬苦諫,采納伍參、蘇從建議,任用孫叔敖等良臣,興修水利,平定叛亂,征服群蠻,國勢大盛,正所謂“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公元前606年,楚伐陸渾之戎,陳兵周疆,問鼎中原,有取周之意。公元前597年,楚與晉戰于邲,楚國大獲全勝,飲馬黃河,威震華夏,使魯、宋、鄭、陳等國附楚,以代晉而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1年,楚莊王病卒于郢,葬于郢西的龍山。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 盘点春秋时期,谥号为“庄”的君主,你都知道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1840年之时,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其背
- 下一篇: 原创 殷商灭亡是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