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上的两场欢迎仪式为何能让东道主米易县“出圈”?
原標題:四川省鄉村藝術節上的兩場歡迎儀式 為何能讓東道主米易縣“出圈”?
封面新聞記者 周翼
“我從沒參加過這么有特色的歡迎儀式。”12月8日,參加2023年四川省鄉村藝術節的嘉賓們,來到位于攀枝花市米易縣白馬鎮的顓頊龍洞參觀,剛一下車,就被眼前古風古韻的歡迎儀式吸引了目光,忍不住發出了這句感嘆。
以“藝術點亮鄉村”為主題,2023年四川省鄉村藝術節于12月7日在米易縣開幕,3天時間里,舉行了集中匯演、藝術精品展、鄉村集市等多個主題活動和全省21個市(州)的鄉村文化藝術展演活動。
活動中,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主題活動讓嘉賓們贊不絕口外,米易縣精心準備的兩場歡迎儀式,也是米易大火“出圈”的背后關鍵詞之一。
民族文化有底蘊
自帶“網紅”屬性帶來持續熱度
“貴客來到傈家寨,進門要喝三杯酒,傈家自古有傳統,不喝三杯不能走。”尚未入山門,已聽見鄉音。在米易縣城文化廣場,前方敲鑼打鼓,舞獅舞龍,后方穿著各色民族服飾的姑娘小伙兒,跳著歡快的舞蹈夾道歡迎,傈僳族姑娘們身著盛裝,端著攔門酒,邊唱歌邊請遠方的客人們品嘗。
傈僳族攔門酒
傈僳族文藝表演
地處安寧河邊的米易,世代居住著漢族、傈僳族、彝族、回族等26個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賦予了米易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沿著兩旁種滿芒果的山路上山,途經層層疊疊的米易傈僳梯田,搭配米易難得的雨霧天氣,如同一幅冒著煙火氣的山水畫。新山傈僳族鄉,曾是米易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而如今,這里已成為米易縣少數民族文化振興的代表作。
米易城區的冬櫻花開 高陽瓊攝
梯田棧道、阿考廣場、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館等基礎設施成為當地傈僳族文化的主要載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造就了“約德節”“葫蘆笙舞”等18項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傳承,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說起近年來發生的變化,新山村村委會副主任張華美難掩喜悅。
傈僳風情的文創產品
米易彝族的“朵咯荷”表演 圖據米易融媒
民族文化自帶的“網紅”屬性,給米易帶來了許多持續高熱的話題度。而另一方面,米易自身也在持續深挖民族文化潛力,相繼開展古鎮、古村落、古建筑保護開發,先后建成傈僳族博物館、麻隴彝族博物館、回族文化展廳,成功打造了白馬歷史文化古鎮、田壩清真民族示范村等一批各具特色文化旅游名村名鎮。
“顓頊故里”有故事
提升“陽光米易”知名度和影響力
“顓頊大帝,皇帝之孫,生于若水之濱……”龍肘山下,安寧河畔的顓頊龍洞景區內,顓頊像目視遠方,下方的掛榜臺上,正演繹著顓頊的生平故事。嘉賓們一下車,身著漢服的姑娘先獻上黃色綢帶。
顓頊像 圖據米易融媒
“禮儀官”祝詞、鳴鑼開道、士兵引路……顓頊文化廣場上,顓頊浮雕墻、九州版圖平臺氣勢恢弘,四周山巒疊翠、溪流幽谷,景致優美,自然與人文、歷史與文化在這里交融。
但在2015年以前,這里還僅僅有一個“溶洞”。為深入挖掘、打造顓頊文化,米易縣從硬件提升、文化藝術、學術交流、旅游產業、文創產品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長遠規劃,充分挖掘顓頊文化內涵,“顓頊故里游學之旅”“顓頊故里農耕文化”等一批文化產品相繼出爐,不斷提升著“顓頊故里·陽光米易”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顓頊龍洞的文化表演
顓頊龍洞的歡迎儀式
2016年3月,米易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顓頊文化之鄉”。4年后,米易縣拿下“天府旅游名縣”這塊金字招牌。2021年7月,顓頊龍洞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年來,米易縣利用春節和國慶黃金周等,在顓頊龍洞景區推出“顓頊故里游學之旅”文旅康體驗活動,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前來體驗。
“我在米易體驗到了獨特的風土人情,特別是顓頊龍洞的人文氛圍,讓我印象深刻,以后有機會我還會帶著家人和朋友來米易旅游。”達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公共服務科科長劉崇陽表示。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上的两场欢迎仪式为何能让东道主米易县“出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印度进步那么大,中国怎么就不焦虑
- 下一篇: 与“茅奖”得主熊召政聊文化自信,看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