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语言实现高响应比作业调度算法,采用高响应比算法地进程调度程序.doc
實用標準文案
PAGE
精彩文檔
操作系統課程設計
采用高響應比算法的進程調度程序
學 院
專 業
學 生 姓 名
學 號
指導教師姓名
目 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17963607" 一、實驗題目 PAGEREF _Toc317963607 \h 2
HYPERLINK \l "_Toc317963608" 二、課程設計的目的 PAGEREF _Toc317963608 \h 2
HYPERLINK \l "_Toc317963609" 三、設計內容 PAGEREF _Toc317963609 \h 2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0" 四、程序功能分析 PAGEREF _Toc317963610 \h 2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1" 五、實驗原理2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2" 六、設計要求6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3" 七、程序總設計流程圖6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4" 八、程序運行結果及分析 PAGEREF _Toc317963614 \h 7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5" 九、小結 PAGEREF _Toc317963615 \h 8
HYPERLINK \l "_Toc317963615" 十、源代碼9
一、實驗題目
采用高響應比算法的進程調度程序
二、課程設計的目的:
了一個既動手又動腦,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機的結合一起,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同時提高了同學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充分體現了合作的重要性。編寫程序,采用高響應比作業調度算法,首先要確定作業控制塊的內容和組成方式;然后完成作業調度,最后編寫主函數,對所做工作進行測試。
(1)進一步鞏固和復習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結構化程序、模塊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和能力。
(3)提高學生調試程序的技巧和軟件設計的能力.
(4)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利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能力。操作系統課程設計是計算機專業重要的教學環節,它為學生提供
三、設計內容:
設計并實現一個采用高響應比算法的進程調度演示程序,響應比 R 定義如下: RWT/T1W/T 其中 T 為該作業估計需要的執行時間, 為作業在后備狀態隊列中的等待時 W間。 每當要進行作業調度時,系統計算每個作業的響應比,選擇其中 R 最大者投入執行。這樣,即使是長作業,隨著它等待時間的增加,W/T 也就隨著增加,也就有機會獲得調度執行。 這種算法是介于 FCFS 和 SJF 之間的一種折中算法。由于長作業也有機會投入運行,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作業數顯然要少于 SJF 法,從而采用 HRRN 方式時其吞吐量將小于采用 SJF 法時的吞吐量。另外,由于每次調度前要計算響應比,系統開銷也要相應增加。
四、程序功能分析
在批處理系統中,短作業優先算法是一種比較好的算法,其主要的不足之處是長作業的運行得不到保證。于是我們想到了一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引用動態優先權、并使作業的優先級隨著等待時間的增加而以速率a提高,長作業在等待一定的時間后,必然有機會分配到處理機,這樣長作業也得到了運行。由此可見:
(1)如果作業的等待時間相同,則要求服務的時間越短,其優先權越高,因此該算法有利于短作業。
(2)當要求服務的時間相同時,作業的優先權取決與其等待的時間,等待時間越長,其優先權越高,因而它實現的是先來先服務。
(3)對于長作業,作業的優先權可以隨等待時間的增加而提高,當其等待時間足夠長時,其優先級便可升到很高,從而也可以獲得處理機。
五、實驗原理
高響應比優先調度算法既考慮作業的執行時間也考慮作業的等待時間,綜合了先來先服務和最短作業優先兩種算法的特點。該算法中的響應比是指作業等待時間與運行比值,響應比公式定義如下:響應比 =(等待時間+要求服務時間)/ 要求服務時間,即RR=(w+s)/s=1+w/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用c语言实现高响应比作业调度算法,采用高响应比算法地进程调度程序.doc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eb 前端框架分类解读
- 下一篇: github基本使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