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深度剖析教程1】C++中的经典问题解析-c++中的对象的构造顺序与析构顺序
c++中的對象的構造順序與析構順序
問題一
當程序中存在多個對象時,如何確定這些對象的析構順序?
一.單個函數創建時構造函數的調用順序
1.調用父類的構造過程
2.調用成員變量的構造函數(調用順序與聲明順序相同)
3.調用類自身的構造函數
而析構函數與對應構造函數的調用順序相反!多個對象析構時析構順序與構造順序想反。
下面分析一段簡單的代碼:
#include <stdio.h> class Member {const char* ms; public:Member(const char* s){printf("Member(const char* s): %s\n", s);ms = s;}~Member(){printf("~Member(): %s\n", ms);} };class Test {Member mA;Member mB; public:Test() : mB("mB"), mA("mA"){printf("Test()\n");}~Test(){printf("~Test()\n");} };Member gA("gA");int main() {Test t;return 0; }首先代碼中沒有父類,那么調用成員變量的構造函數,調用的順序要與聲明的順序相同,看代碼知先聲明的是全局變量Member gA(“gA”),然后是局部變量:Member mA; Member mB,注意mA和mB這兩個變量得順序不要被 Test() : mB(“mB”), mA(“mA”)這里的定義順序搞混了,我們的構造順序是聲明的順序,而不是定義的順序,那里的定義的順序是為了給我們造成混淆的,定義的順序可以隨便改變!接著就是調用類自身的構造函數,Test(),它會執行printf(“Test()\n”);
好了,到這一步,說明構造函數調用完成。調用的順序為:gA,mA,mB,Test().
而析構函數與構造函數的調用順序相反,所以析構函數的調用順序為:~Test(), mB, mA, gA.
對于棧對象和全局對象,類似于入棧與出棧的順序,最后構的對象被最先析構!!
堆對象的析構發生在使用delete的時候,與delete的使用順序相關!!
問題二
const 關鍵字能否修飾類的對象?如果能,有什么特性?
我們知道,在c++中,const可以修飾一個只讀變量,也可以修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常量。那么它能否修飾類的對象呢?我們知道類只不過是由struct演變而來的一種用戶自定義的數據類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也是一個變量,既然是變量,那么能不能用const修飾它呢?
答案是肯定的!
1.const關鍵字能夠修飾對象
2.const修飾的對象為只讀對象
3.只讀對象的成員變量不允許被改變
3.只讀對象是編譯階段的概念,運行時無效
下面介紹一下C++中const成員函數的定義:
類中的函數聲明與實際的函數定義都必須帶有const關鍵字。文字太多不如直接上代碼:
#include <stdio.h>class Test {int mi; public:Test(int i);Test(const Test& t);int getMi(); };Test::Test(int i) {mi = i; }Test::Test(const Test& t) {mi = t.getMi(); //能否編譯通過? }int Test::getMi() {return mi; }int main() {const Test t(1);t.mi = 100; //能否編譯通過?printf("t.getMi() = %d\n",t.getMi()); //能否編譯通過?如何才能編譯通過?return 0; }我把程序放到linux中進行編譯,很顯然編譯不通過,顯示的錯誤有哪些呢?
test.cpp: In copy constructor ‘Test::Test(const Test&)’: test.cpp:19: error: passing ‘const Test’ as ‘this’ argument of ‘int Test::getMi()’ discards qualifiers test.cpp: In function ‘int main()’: test.cpp:5: error: ‘int Test::mi’ is private test.cpp:31: error: within this context test.cpp:31: error: assignment of data-member ‘Test::mi’ in read-only structure test.cpp:33: error: passing ‘const Test’ as ‘this’ argument of ‘int Test::getMi()’ discards qualifiers首先mi = t.getMi();無法編譯通過,因為Test::Test(const Test& t)中的的參數為const的引用,const成員函數只能調用const成員函數。
然后t.mi = 100;編譯不通過,因為int Test::mi’ is private,并且‘Test::mi’ in read-only structure,因為我們定義的是const成員函數const Test t(1);這才是我們想說的真正原因。
其次printf("t.getMi() = %d\n",t.getMi());編譯不通過 ,因為成員t在上面被定義的是const類型。 那么,該如何讓它編譯通過呢?在int getMi();函數后面加上const變為
在int Test::getMi()后面加上const變為
`int Test::getMi()const`那么這條語句 printf("t.getMi() = %d\n",t.getMi());就可以編譯通過了!!!
此時如果在函數int Test::getMi()中加入 mi = 2;則編譯又不會通過了,因為該函數已經被定義為const類型,不能改寫成員變量的值了!!!
由以上代碼的實際試驗得出具體結論如下:
C++中const成員函數的特性:
- const const對象只能調用const成員函數;
- const 成員函數中只能調用const成員函數;
- const 成員函數中不能直接改寫成員變量的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深度剖析教程1】C++中的经典问题解析-c++中的对象的构造顺序与析构顺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EXCEL-VLOOKUP函数使用
- 下一篇: 偶数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