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代数》课程感想
學完《近世代數》的一些感想
剛開始接觸近世代數,我在聽課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對這門課認識不足,也不知道怎樣學習好這門課,因為這門課涉及到的知識點很抽象,很難懂,聽完幾節課后什么也沒學到,后來我通過百度才了解到近世代數就是所謂的抽象代數,又相繼了解了這門課在整個大學四年的學習中所處的地位,與其它課程之間的聯系,以及對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帶來的幫助。
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門課,我在圖書館找到萊德曼的小書《群論引論》,對于我這種初學者來說如獲至寶,反復閱讀后,我漸漸理解了一些抽象的概念,這正激發了我的興趣,我便滿懷期待地去研讀丘維聲老師的《抽象代數基礎》,這本書重點介紹了抽象代數的主要內容,敘述清晰,內容全面,讓我對抽象代數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后來我又閱讀了聶靈沼,丁石孫的《代數學引論》,這本書講的要稍微難一點,尤其習題,基本都是從更深的理論中抽出來的,唯一的遺憾就是這本書并沒有多少自己的特色。
下面說一下我學習抽象代數的感受。我認為在群論部分,核心是群在集合上的作用。學習完群論后,應當自覺養成用群在集合上的作用的觀點去看問題,也就是表示論的思想。比如對于一個群G,我們已經知道它的一少部分信息,就如同一個黑匣子,我們大概知道它的一些表面信息。要掌握它的內部結構,就要用群在集合上的作用這一“X光",底片就是群所作用的集合。通過分析解讀群在集合上的作用的效果,也就是透射出來的“膠片”,來獲取群G的內部信息。當然這個集合不能是隨便哪個集合都可以的,要利用已知的信息,構造一個合適的集合,以及群在這一集合上的某個合適的作用。如果你掌握了這種思想,就可以隨時推導出Sylow定理的證明來。
你若是沒有認真看過近世代數,你就不能準確地估計數學到底有多么深刻;你若是沒有認真看過近世代數,你也不能明白為什么抽象的理論也能為人類思維所把握。代數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代數竟然是可以理解的!代數中的最深刻的來自數學思想,而不是運算。其實,運算的艱難算不得深刻,至多只能算繁瑣。它沒有幾何那么直觀,因此許多人不喜歡它,嫌它太抽象,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反倒是它的優點:一方面,在它的世界里,不必擔心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同學相比,邏輯推理能力恰好可以彌補空間想象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就數學本身而言,人類總是不可避免要面對一些高維(甚至無限維)的客體,這時,不僅你想象不出來,其他人也想象不出來,這正是代數大顯身手的地方。有人說,抽象有什么好,我想象不出來。其實你那是先給自己灌輸了一個錯誤觀念, 即一個事物只有當它可以想象出來才是真實的,才能接受。為什么非要想象出來呢?只要依循著邏輯一步步嚴密地推理就足夠了,因而這種擔心完全是不必要的。所以,我會把數學看得很神圣,但不會把它看得很神秘,望而生畏會阻礙我的進步。代數的魅力就在于,深刻又易于思考,哪怕你對研究對象一無所知,也能依循著邏輯去思考它。代數那么簡單,簡單到只需要邏輯(除此之外再也不需要別的了)就能把握真理(你必須相信,純理論可以主宰世界) ;但它的思想又那么深刻,深刻到所有幾何都能統一用變換群來描述。
曾經我很迷戀幾何(各種奇妙曲線和曲面),就像當初迷戀化學(各種奇妙現象) ;現在我轉向代數,更愿意從純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一些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就得近世代數和理論化學的美是內斂的,就像那種內斂的人,長得很抽象,你不去接近她而只是從外部看看,就不會發現她的魅力所在。抽象有什么好?抽象可以使理論更加普適。什么歐式幾何、仿射幾何、射影幾何、微分幾何等等,眼花繚亂。它們之間就沒有聯系嗎?有!不識幾何真面目,只緣身在幾何中!我們必須從幾何中跳出來,才能旁觀者清。這個旁觀者就是代數!
因此,我覺得學習近世代數需要理解每個定義,并且是結合實際的例題去學習,這樣才能把抽象化成具體的知識去感受,除了思考以外,我們還必須要及時復習和完成課后作業,因為近世代數這些定義及性質如不及時復習會容易遺忘。另外還要學會分析各個定義之間的不同點,這樣才能加深理解。以上就是我學習抽象代數的一些心得體會。
最后,談談我的一些課程建議:近世代數這門課的定義、定理比較多,且比較抽象,生澀難懂,好多同學缺乏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我希望老師在講授概念和定理時,把部分概念產生的歷史背景講一下,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比如在講“群”這一章時,介紹一下群論的歷史以及它的歷史地位等。我就得這樣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增強知識的趣味性。總而言之,學習完近世代數,我收獲頗豐,非常感謝老師對我的教導,祝愿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也祝我在“程序猿”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近世代数》课程感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中的注解以及应用 @Deprec
- 下一篇: 快照速度_网络推广——网络推广专员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