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的一些知识点笔记(22.2.10)
目錄
1、軟件工程->軟件質量保證
2、程序設計語言->傳值與傳址
3、多媒體基礎->多媒體相關計算問題
4、軟件工程->數據流圖與數據字典
5、信息安全->網絡攻擊
6、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Cache
7、信息安全->系統(tǒng)安全分級
8、計算機網絡->IPv6
1、軟件工程->軟件質量保證
????????(1)軟件維護的工作量比開發(fā)階段的工作量大。通常情況下,開發(fā)階段的工作量占軟件生命期整個工作量的40%,而軟件維護階段的工作量占軟件生命期整個工作量的占60%,甚至更多。
????????(2)軟件的正確性是指軟件完成所需功能的程度。它與每千行代碼的故障(fault)有關,但不完全等同。
? ? ? ? (3)軟件完整性是指軟件在安全方面抗攻擊的能力。
? ? ? ? (4)軟件的可用性是用來度量軟件的“用戶友好性”,可以從學會操作軟件所需的體力/智力、對系統(tǒng)的使用達到中等效率所需的時間、當系統(tǒng)由一個中等效率的人使用時測量到的生產率增長值、用戶對系統(tǒng)的主觀評價這四個方面來測量可用性。
2、程序設計語言->傳值與傳址
? ? ? ? (1)采用傳值(call by value)方式時,是將實際參數的值傳遞給形式參數,對形式參數值的修改不會影響實際參數。
? ? ? ? (2)采用引用(call by reference )方式時,是將實際參數的地址傳遞給形式參數,對形式參數進行修改,等同于是對實際參數進行修改。
【舉個小例子】函數t(),f()的定義如下所示,調用函數t時傳入參數x=3,并且調用函數f()時,第一個參數采用傳值方式,第二個參數采用引用方式,則函數t的返回值為24
| t(int x) | f(int r,int s) |
| int a; a = 3*x - 1; f(x,a); return a+x; | int x; x =2*r + 1;s = x*r; r = s - x; return; |
即x=3,a=3*3-1=8;以題目的不同傳參方式傳入f()函數,即r=3,s=a=8,計算得到x=2*3+1=7,s=7*3=21,r=21-7=14;f()函數中沒有返回值,f()只修改了a的取值,最終a的取值修改為21,所以t()函數中返回值為21+3=24。
3、多媒體基礎->多媒體相關計算問題
????????波形聲音信息是一個用來表示聲音振幅的數據序列,它是通過對模擬聲音按一定間隔采樣獲得的幅度值,再過量化和編碼后得到的便于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數據格式。未經壓縮的數字音頻數據傳輸率可按下式計算:
???數據傳輸率(b/s)=采樣頻率(Hz)*量化位數(b)*聲道數
4、軟件工程->數據流圖與數據字典
? ? ? ? 對于數據流圖,必須要保持父圖與子圖平衡,且每個加工必須要有輸入數據流和輸出數據流,而每條數據流都至少有一端是加工,而且還要保持數據守恒(即相關數據經過加工后得到相應的輸出數據流)。
5、信息安全->網絡攻擊
? ? ? ? 主動攻擊包括拒絕服務攻擊、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信息篡改、資源使用、欺騙、偽裝、重放等攻擊方式;流量分析不屬于主動攻擊。
6、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Cache
? ? ? ? 高速緩存Cache有如下特點:它位于CPU與主存之間,由硬件實現;容量小,一般在nKB到nMB之間,速度一般比主存快5到10倍,由快速半導體存儲器制成;其內容是主存內容的副本,對程序員來說是透明的;Cache既可以參訪程序又可存放數據。
? ? ? ? Cache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控制部分和Cache存儲器部分。Cache存儲器部分用來存放主存的部分拷貝(備份)。控制部分的功能是:判斷CPU要訪問的信息是否在Cache存儲器中,若在即為命中,若不在則沒有命中。命中時直接對Cache存儲器尋址;未命中時,若是讀取操作,則從主存中讀取數據,并按照確定的替換原則把該數據寫入Cache存儲器中;若是寫入操作,則將數據寫入主存即可。
????????eg:在CPU和主存之間設置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其目的是為了提高CPU對主存的訪問效率。
? ? ? ? eg:在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中,Cache與主存的地址映射是由硬件自動完成的。
7、信息安全->系統(tǒng)安全分級
????????機房安全屬于物理安全,入侵檢測屬于網絡安全,漏洞補丁管理屬于系統(tǒng)安全,數據庫安全屬于應用安全。
。安全防范體系的層次劃分:
????????(1)物理環(huán)境的安全性。包括通信線路、物理設備和機房的安全等。物理層的安全主要體現在通信線路的可靠性(線路備份、網管軟件和傳輸介質)軟硬件設備的安全性(替換設備、拆卸設備、增加設備)、設備的備份、防災害能力、防干擾能力、設備的運行環(huán)境(溫度、濕度、煙塵)和不間斷電源保障等。
????????(2)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操作系統(tǒng)本身的缺陷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和系統(tǒng)漏洞等:二是對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配置問題:三是病毒對操作系統(tǒng)的威脅。
????????(3)網絡的安全性。網絡層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網絡層身份認證、網絡資源的訪問控制、數據傳輸的保密與完整性、遠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統(tǒng)的安全、路由系統(tǒng)的安全,入侵檢測的手段和網絡設施防病毒等。
????????(4)應用的安全性。由提供服務所采用的應用軟件和數據的安全性產生,包括Web服務、電子郵件系統(tǒng)和DNS等。此外,還包括病毒對系統(tǒng)的威脅。
????????(5)管理的安全性。包括安全技術和設備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部門與人員的組織規(guī)則等。管理的制度化極大程度地影響著整個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的部門安全職責劃分與合理的人員角色配置,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他層次的安全漏洞。
8、計算機網絡->IPv6
????????IPv4和IPv6的過渡期間,主要采用三種基本技術。
????????(1)雙協(xié)議棧:主機同時運行IPv4和IPv6兩套協(xié)議棧,同時支持兩套協(xié)議。
????????(2)隧道技術:這種機制用來在IPv4網絡之上連接IPv6的站點,站點可以是一臺主機,也可以是多個主機。隧道技術將IPv6的分組封裝到Pv4的分組中,封裝后的lPv4分組將通過IPv4的路由體系傳輸,分組報頭的“協(xié)議”域設置為41,指示這個分組的負載是一個IPv6的分組,以便在適當的地方恢復出被封裝的IPv6分組并傳送給目的站點。
????????(3)NAT-PT:利用轉換網關來在IPv4和IPv6網絡之間轉換IP報頭的地址,同時根據協(xié)議不同對分組做相應的語義翻譯,從而使純IPv4和純IPv6站點之間能夠透明通信。
????????在IPv4向IPv6過渡期間,如果要使得兩個IPv6結點可以通過現有的IPv4網絡進行通信,則應該使用隧道技術;如果要使得純IPv6結點可以與純IPv4結點進行通信,則需要使用翻譯技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的一些知识点笔记(22.2.10)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软考中级职称 软件工程师 学习知识点记录
- 下一篇: linux环境下安装nginx步骤(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