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正传——读书笔记
總結
網上有人說,馬云是靠忽悠起家的,之前也是半信半疑,畢竟對他了解的不多,直到看了這本書,才對馬云才有了比較深的理解。至于忽悠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如果說全靠忽悠,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人能靠忽悠影響這么多人,那也是他的本事。如果真的要說他為什么能成功,那么馬云和他的運氣、英語、不認輸的勇氣、管理能力缺一不可。另外馬云的這一句話“我覺得從我來講,我獲得的大多是社會給我的,是這個時代給我的。外界給了我們太多這些東西以后,你只能去回報這個社會。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錢是我的,我的員工是我的,我的企業是我的。淘寶不是我的,我之前說如果國家需要支付寶,我愿意把支付寶送給國家,更何況支付寶本來就不是我做出來的,是我的同事,是這個時代,是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打造了支付寶。”深有含有,馬云之所以說他獲得的大多數是社會給他的,是因為他看到了社會目前需要什么,而他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而淘寶的成功看似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為什么是必然?因為人們需要,在線下你買個東西得跑去大老遠,而線上買東西多方便,而且價格還有的對比,還可以看其他人的評價。從這些看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互聯網購買,難道不是必然?越來越多人在互聯網上購物,支付問題,快遞問題,自然也就會隨之而來,而有遠見的人常常能夠把握時機。而淘寶的成功和時機密不可分,因為如果人們不需要,你再怎么努力也是無濟于事。
從這本書的內容來看,馬云的成功還和他看的那本“道德經”有關,馬云提倡的“財散就能人聚”在道德經里面就有相關文章,當然馬云的堅持不懈也是必然因素。
qq能夠成功,也是因為它是人們所需要的。
精彩片段
也許,對這個“既不I也不T”的技術外行而言,這些不足恰恰幫他挺過了互聯網低潮,并笑到了最后。正是因為作為CEO的馬云不懂技術,更不精于技術,所以他就更懂得尊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意見。
“打造一個明星團隊比擁有一個明星領導人更重要”。畢竟,對一艘良好的船而言,僅有一個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的好船長顯然是不夠的,擁有一支素質良好的船員隊伍更重要。
外行也是可以領導內行的,但前提是你要尊重內行,如果自己不懂又沒有自知之明,那就麻煩了,而馬云在這方面恰恰做得非常到位。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想過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個人去控制別人,這個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這樣,其他股東和員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勁。
財散就能人聚。
一個能自己瘋也能讓別人瘋的人,永遠都不會孤獨。這或許就是馬云總能在不斷的磨難中笑到最后的原因。
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影響你,重要的是你能從每一個影響過你的人身上找到各種機會,然后不斷學習,從而反過來影響別人。
人生之路,不僅是漫長的,更是充滿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將經歷一番磨練。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
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
在這個世界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在市場經濟的年代里,花錢不一定能辦成事,不花錢肯定難辦成事。當然,也許是小題大做了,畢竟,這也是中國人的“人之常情”了。
我馬云做公司,從來沒想過要控股,但也決不容許其他人控股。投資者只能是我們的娘舅,這是個死規定!
合資,比鴉片還害人。
馬云的整個創業歷程中。在他后來的3個“孩子”中,“老大”阿里巴巴做到100萬會員才開始考慮贏利,“老二”淘寶至今仍是“免費紅旗飄飄”,“老三”支付寶則要到“哈佛畢業”之后才能考慮賺錢的問題。
“因為競爭不過你,人家才與你合資,合資的目的只有一個:買來——滅掉——自己發展。” 事實如此殘酷。從一開始,杭州電信方面就沒有長期合作的誠意。而在今天看來,那場原本就很唐突的合作,純屬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商業陷阱。
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
請你是來給政府做事的,不是來當領導的,決策的問題是你一個編外人員說了就算的嗎? 事實就是如此。盡管馬云出任中心信息部經理,也算是EDI的中層領導,但他僅僅是個政府編外人員,在一些涉及利益的重大決定上,他不可能有太大的發言權,更沒有一拍腦袋便“劃定乾坤”的決策權。 見微而知著。從雙方在這個項目的分歧上,不難看出,雙方的沖突不是個體的小矛盾,而是一種文化的大撞擊:馬云想要實現的是互聯網平臺的核心價值——開放、共享;而機關的領導們則更希望憑借其強勢的行政資源實現兩個目標——壟斷、控制。上升到企業文化的層面上說,馬云想要的是自由,而政府機關里只有服從。
一個人真正想做大事,就要把錢看得很輕。但是,馬云也好,他的伙伴也好,大家一起干活就圖一個“爽”字。錢給得少些不要緊,但總得說到做到,給大家畫了一張巨大的“餅”,卻讓人家永遠都吃不到,這是讓人心里很不爽的。在很多場合,馬云都提到了當時的“委屈”(其實更多是為伙伴們感到不平):“我們那時候就拿幾千元一個月的工資,其他什么也沒有。”
從終點又到起點,不斷創業,不斷漂泊,這是為什么?業務上,業績上,從任何角度看,我們都干得不錯,沒有任何理由一定要重新開始、從零開始啊? 大家舍不得讓馬云走,在北京雖然很苦很累,但有了馬云這個主心骨,大家就會覺得有希望,再苦再累也值。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吃飯,這種日子多么值得留戀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已經習慣了跟馬云一起干活的感覺,習慣了按他的吩咐去做,盡管有時也不知道為什么要或者為什么不能那么做。如果是團隊中的其他某個成員要走,大家當然也會不舍得,但那更多的是出于大家平日在一起相處的感情因素,舍不得也不至于影響他們自己未來的生活、工作。而現在要走的人可是馬云,他們的頭兒,意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也許,大家完全沒有想好他們離開馬云之后在北京還圖個什么,也不知道前方的路該怎么走。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創始人的元老心態有時會阻礙一個公司前進的步伐,而如果能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甚至讓元老從一開始就死了這條心的話,將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你們只能做個連長、排長,不要指望當師長,團級以上干部我得另請高明!
我想知道你的雅虎到底想做什么?” 楊致遠同樣也鄭重地看著馬云的眼睛回答:“雅虎想做互聯網上的一切。” 馬云皺皺眉,很快就冒出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什么都想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而那次對話之后,馬云至少看清了一個事實:大部分互聯網從業者都想走雅虎的老路。 走雅虎的道路,就意味著要在廣度上橫向發展,而一貫不按常理出牌的馬云卻有一句名言:“如果一個方案90%的人都覺得好,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中小企業是電子商務的最大需求者。而那次新加坡大會上的發言,正是在馬云心中醞釀已久的想法: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獨立的世界,這才是互聯網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今天,要你一個人出去闖,你是有點慌。你這個年齡現在在杭州找份工作,一個月三四千塊錢你拿得到,但你就不會有今天這種干勁、這種闖勁,三五年后,你還會再找新工作,對不對?”
有一次,華為的老板任正非召開員工會議,開始給員工鼓勁。任正非說:“你們知道自己將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嗎?”員工答:“不知道。”任正非說:“就是錢多得沒地方擱,都發霉了!所以你們買房子一定要選擇陽臺大的,用來‘曬錢’!” 教父就是教父,馬云也不例外。他拍拍胸膛,擲地有聲地對大家說:“在未來三五年內,阿里巴巴一旦成為上市公司,我們每一個人所付出的所有代價都會得到回報,那時候我們得到的不僅是這樣大的1套房子,而是30套這樣的房子。”
馬云的第一個條件很簡單:阿里巴巴只接受軟銀一家投行的投資。不過,這個倒是不難,區區幾千萬美元,孫正義是有這個實力的。第二個條件說得很抽象,與公司的經營、運作有關,馬云提出:“作為股東,我們希望軟銀不要只顧追求短期收益,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以阿里巴巴的長遠發展為中心。”關于這一點,在互聯網“寒冬”來臨之后,孫正義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用馬云的話說:“那段痛苦的日子,他(孫正義)從來沒騷擾過我。” 接著,馬云開出了第三個條件:“孫先生,您本人要親自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聽了這話,孫正義大吃一驚,回答也很干脆:“這不現實,我從來不做我所投資公司的董事。”
錢多了未必是好事,因為你不一定懂得如何花這些錢,放在銀行睡大覺還不如不要。再說我也沒管過那么多錢,一下子給了我們幾千萬美元,怎么管得了?”
只有潮水退去的時候,才會看清誰在裸泳。
“只有在泡沫過去之后,人們才會意識到泡沫的存在。”
錢多的時候,人最容易變得愚蠢。
一個小小的公司,在杭州的民房里,從一個兩居室到現在的大廈,從18個人到現在的幾千名員工,這種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但是我不感到驚訝,一切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失敗的決策。國際化,絕不僅僅是“紅旗插到華爾街”那般簡單,如果那“旗桿”并不堅固,就隨時會因無情的狂風暴雨而變得粉碎。 幸運的是,被美元沖昏了頭、“燒”過了頭的馬云,終于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如夢初醒,仰天長嘯:回到中國!——真是應了老話:吃一塹,長一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林子大了,什么聲音也都有了,喜鵲和烏鴉的叫聲也分不清了。盡管在湖畔時代馬云就允許內部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大家拍桌子、吵、鬧甚至打一架,但那時有個原則:一旦定下來了,絕對服從命令,執行第一。然而此時的情況卻截然不同,阿里巴巴的員工已經不是當年湖畔時代清一色的黃皮膚的中國人了,文化的差異也很難讓那些人達成共識。大家亂的時候,馬云也有些不知所措:不到1年的時間,阿里巴巴就成了1家跨國公司,幾百名員工來自13個國家,怎么管理? 以上這些,就是“西湖會議”召開之前阿里巴巴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是微軟,你們看清比爾·蓋茨是怎么賺錢的了嗎?但人家就是能賺錢,對不對?
干勁大不如從前,士氣大不如從前!
對一支團隊而言,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嗎?未必。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會有”,這正是阿里巴巴的最大問題,小富即安的小資產階級意識已經悄悄地萌芽了,湖畔花園的艱苦奮斗精神也漸漸被一股西風吹淡了。
馬云別無選擇——統一思想,統一觀念,統一目標,統一方向!在這場運動里,馬云用一貫的演講口氣大喊:“如果你認為我們是瘋子,請你離開!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精英,請你離開!如果你專等上市,請你離開!”
該留的會留,該走的會走。走的人未必都是狼狽而逃的,只能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留下的人也未必都是精英,但至少是阿里巴巴最需要的。一句話:去留肝膽兩昆侖!
這不是搞什么形式主義,而是真的要從心里認同。實際上,我可以這么說,阿里巴巴每一位員工都是從心里認同的,如果不認同,我們會有相應的機制讓他們離開。
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生命個體,一旦停止了新陳代謝,生命必然終止。”自古大道相通,對一個企業而言,同樣如此。
我們的銷售隊伍,我們的產品,必須出來。事到如今,已經不能再對投資者抱什么希望了,不會再有人來投資了。而且,我估計后來的災難期會更長,所以我們更要有充分的準備,不要等到機會來了我們卻沒有準備好。
危機,危機,機會一定會在危險中出現!
我永遠不會等到機會成熟了才去做一件事,只有模糊的時候才有機會。
淘寶人自己也慢慢發現,這種以站長聯盟為主導的推廣方式甚至要比門戶網站的廣告支持有更好的效果。當時,甚至有人建議:“干脆以后就不在三大門戶上投放廣告了。”考慮到三大門戶的品牌效應和它們在中國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馬云沒有采納這種建議。不過,到了現在,即使淘寶的廣告已經在三大門戶暢通無阻以后,還是保留著在這些小網站上的投放。
在兩個人和兩百人之間,我只能選擇對兩個人殘酷。” 對于“野狗”型的員工,機會就更渺茫些了。在馬云的思維里,對于“野狗”,無論其業績多好,都是要“堅決清除”的。不過也會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公司實在是感覺對他們“教化無力”,最終也只能“堅決清除”了。
當然,eBay實在是太有錢了,它也許壓根兒就不在乎這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廣告費。而惠特曼好像也只是想用這種方式造勢。可以佐證的是,當馬云宣布給淘寶投入1個億人民幣的預算時,惠特曼口氣更大:我們給易趣準備了1億美元! 無論如何,eBay這樣做的結果之一其實也是為淘寶作了一次免費的廣告,正所謂“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從2005年1月開始,當惠特曼宣稱要追加1億美元投資時,精明的馬云便砍掉了2/3的市場預算,并且頭7個月凍結了廣告費用。 尤其是交手一兩個回合淘寶占了上風之后,馬云的叫陣調子更高:“我們希望易趣在推廣方面用越多的錢越好。如果易趣不花這個錢,那么培育市場的工作就得淘寶來做,我們就必須花這個錢,現在易趣花了這個錢,把市場培育起來了,淘寶只需贏過易趣就行了。”言下之意,淘寶贏過易趣不是個問題。
eBay巨資投放廣告的最終結果是易趣的用戶沒有什么明顯的增加和鞏固,而淘寶卻借易趣的“糧食”一天天地壯大,不斷吸引著用戶的眼球。 到了eBay追加投資9個月后的2005年10月20日,阿里巴巴突然宣布:向淘寶增資10億元人民幣,并決定淘寶網“繼續免費3年”。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手是有特殊意義的,馬云在接受當時的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道:“市場基礎已經被eBay易趣培養起來了,該到我們出手了!” 無論是按照馬云的邏輯還是隨后的事實都證明了一點:作為商業競爭的一種手段,eBay易趣瘋狂的“燒錢”行為顯然是沒有“技術含量”的;而對于整個中國的在線拍賣市場而言,eBay似乎是做了一次“活雷鋒”。
從收費到免費,無疑是一次讓人熱血沖上腦門的“倒立”。僅僅用“價格割喉”來解釋馬云的這種瘋狂舉動其實是不夠的,因為,在他的判斷中,2005年前后的中國C2C市場還不是一個該不該收費的問題——在交易信用、物流配送、互聯網普及、電子商務人口等方面,中國消費者與美國消費者根本沒處在同一個世界中。因此,把“水庫”盡可能地、盡快地挖大,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要等到支付問題都解決了,我們還有什么機會?我永遠不會等到機會成熟了才去做一件事……”
物流的問題不是我們要探討的范疇,完全可以把這塊“硬骨頭”外包給郵政系統、快遞公司,免去自己打造配送體系“出力不討好”的麻煩。
馬云有些深沉,說:“我仔細考慮了一下,如果我們加入Google,Google肯定會贏;加入百度,百度也會贏。我加入誰都有可能,但我就是不能自己再做一個搜索引擎出來。” 楊致遠納悶:“為什么?” 馬云嘆口氣,說:“來不及了,我們花得起錢,但花不起時間和精力。
技術最高的是Google,但是Google很強勢,同阿里巴巴的理念也不一樣;百度本土化做得很好,在中國很強,但阿里巴巴需要的是全球化;雅虎的實力不錯,如果用100米賽跑作比喻,他當時的估計是“Google可以跑8.8秒,雅虎是8.9~9秒,百度是9.5~9.6秒”。 選擇一個失敗但有機會成功的公司,這是馬云的獨特思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雅虎那么多“腫瘤”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應該說,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的。7年時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雅虎中國錯失了很多發展良機。一直以來,遠在美國雅虎總部的管理層,包括“酋長”楊致遠在內,幾乎很少來中國,而包括CEO、總裁和副總裁在內的高層可能連亞洲也沒有來過,即使來也是一兩天的走馬觀花。他們把雅虎中國這個“孩子”完全托付給本土的團隊來“收養”。可惜的是,這個“孩子”的幾任“養父”都沒有把它養好,卻養出了一身的病痛甚至是“腫瘤”。
“如果說自己已經完全想清楚,那是在說謊,雅虎必須創新,不是傳統門戶,也不是純搜索,至于具體是什么,還要看發展狀況。”
馬云財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員會的主席,我發現馬云大手筆分錢的能力,非常的強。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財散就能人聚。”
中國太多企業因為強調控股權與控制權,而最終陷入利益爭斗,影響了公司發展。馬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于精英人才,馬云不惜血本地吸引其加盟。
繁榮距離危機有多遠?
在這些人學習期間,不帶薪,不負責具體業務,學習也沒有時間表。而且,重新回歸公司后,他們的職務問題采取雙向選擇的原則,而非定向召回
馬云在香港聯交所敲響開盤鐘聲的同時,中國互聯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富豪群落也隨之誕生了。然而,這個千人的“百萬富翁俱樂部”如何管理,對阿里巴巴和馬云本人而言,卻是莫大的挑戰。 隨著接踵而至的企業IPO,富翁員工被批量制造出來,過去能與公司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他們,對工作的意義、態度都可能發生改變,斗志、激情和凝聚力可能就此消失,企業剛剛享受IPO的喜悅旋即不得不面臨核心骨干離心與流失的危機。這種現狀,曾被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稱作“正激勵變成了負激勵”。
Chief?Educational?Of.cer(首席教育官員),也是CEO,我現在的定位是阿里巴巴要跑102年,我把互聯網比作400米接力賽,我只是跑第一棒的人,我要盡心盡力跑好第一棒,我很快就會把這一棒交給接班人,繼續跑下去,不是我怕繼續跑下去,因為我繼續跑下去會害了這個公司,年輕人永遠比我聰明,機會一定是他們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跑兩棒,一個人只能跑一棒。我可能是個很好的老師,當老師,我好像還沒有碰上過一個對手,當企業家是很難的。我自己的定位是,我希望把這個公司帶進下個世紀,希望這個公司不斷地健康成長,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實現我們理想中的第一部分。”
“首先你是怎么看待這個世界、怎么想這個問題的。所以,我前天早上也去看了吳冠中先生的畫,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觸,吳冠中他不是在畫畫,而是在表達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美好的看法,畫只是他的手法而已。很多畫家在不斷研究怎么畫更好看、更仔細、更準確。其實,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表達對生活的態度
我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們的人都學會了埋怨,埋怨政府,埋怨體制,埋怨社會,埋怨自己沒有機會,總是埋怨這個做得不對、那個做得不對,而自己沒有一點問題。仇錢、仇富現象越來越多,我們不斷思考一個問題:生態怎么了?心態怎么了?我們在不斷研究自己的姿態、每個人做事的方法。我相信心態不好,姿態一定不好,心態和姿態不好的話,整個生態是會越來越差的。
互聯網不是消滅誰,而是完善誰。如果你想去消滅誰的話,你一定會倒霉。有人說你說得輕松,淘寶還不是把那些零散商全給消滅掉了,把渠道全給消滅掉了。其實,這是一個競爭規律,一代一定勝過一代。北京的黃包車拉得很好,突然來了汽車,大家團結起來把汽車砸了沒有用,這是時代變革,做任何事不是因為我恨你而是因為我在做正確的事情。
做人一定要問清楚這三個問題——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棄什么?’我們一定要問這三個問題,做企業也一樣。我覺得從我來講,我獲得的大多是社會給我的,是這個時代給我的。外界給了我們太多這些東西以后,你只能去回報這個社會。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錢是我的,我的員工是我的,我的企業是我的。淘寶不是我的,我之前說如果國家需要支付寶,我愿意把支付寶送給國家,更何況支付寶本來就不是我做出來的,是我的同事,是這個時代,是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打造了支付寶。
假如6年之前那么復雜的話我還干不干都是個問題,那時候就是無知者無畏。我講的是實話,我坐在那兒熬了兩天,我不斷地聽怎么違背道德,怎么違背‘新商業文明’,只要在價值觀、使命感不出問題的前提下你們怎么做都對,他們怎么說我不懂,我怎么說他們也不懂。所以,一定要清楚你需要什么。
剛才講到客戶、員工、產品和企業,我是這么理解的。客戶要的是什么?客戶要的不是服務,客戶要的是體驗,所以我們更要用心去做。剛才張維迎教授講很多飯店有很多姑娘,老板覺得自己籌備了大量的服務給客戶,門口站著20個姑娘歡迎你。老板說我花了很多成本,客戶卻說我不要這個,我要的是用心的服務,相比20個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的姑娘,一個面帶微笑的足矣。 “所以,你別說我為社會做了什么,為客戶做了什么,想讓客戶滿意是需要用心去做的。對產品我們問什么?對于產品要問你提供了什么價值,與眾不同的東西是什么。再上一層要知道公司是什么,就是為社會作了什么貢獻,有你這個公司和沒有你這個公司,社會有什么區別,你的街坊鄰居有什么區別。
老年人說,年輕人,你買5英鎊的奶酪,我就告訴你,你問我能付得起房租嗎,年輕人,告訴你,這條街都是我們家的。我們家世世輩輩賣奶酪,這是我們的樂趣,而不是賺多少錢。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大,但是我們每個企業、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很快樂。這是我今天給大家作的一些報告,希望大家能夠進行一些反思,謝謝。”
支付寶首席用戶體驗設計師坦言,以前用戶少,需求集中,所以更容易專注。現在,阿里巴巴越鋪越大,支付寶所要提供的功能越來越多,因為要做的領域太多了,用戶的需求也千差萬別,所以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畢竟,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支付寶也同樣如此。在2010年一年中,支付寶共有200多個新產品上線,員工工作開始有一種追趕的味道,大家永遠在趕工,根本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工作做得到底怎么樣。發展太快了,有些產品由于沒有做好用戶體驗,用戶流失很快。而團隊又忙著開發下一款產品去了,對舊產品的用戶體驗無暇顧及。隨著用戶數量的猛增,支付寶收到的來自用戶的抱怨也越來越多。
商業競爭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今天的朋友也許會成為明天的敵人,誰知道呢?
為什么電商中除淘寶、天貓外,大都日子不好過?這大概是很多競爭對手最想說的話吧。馬云回答得很巧妙,他說:“阿里不怕競爭,阿里現在已經成為基礎設施類企業,這是14年來我們一點一滴做起來的。現在的創業者、新進者想用一兩年推翻阿里這應該很難,而且一進來就想和天貓、淘寶競爭,這是錯的;應該多想想如何做補充,看看淘寶、天貓還有哪些沒做或沒做好的,這樣才是對的。”
商業社會永遠會有競爭,永遠會有比我們做得更好的模式和公司,永遠會有令人驚喜或沮喪的創新變化……但我們永遠要努力比對手在推動經濟社會正能量上做得更好!
馬云還有了別的想法。既然支付寶已經擁有龐大的支付群體,為什么不能把這個群體從PC端推向移動客戶端呢?于是支付寶宣布從2013年12月3日起,支付寶錢包轉賬推廣期不收費,電腦上使用支付寶轉賬將收取費用,原有優惠額度不再保留。雖然很多支付寶客戶對此不滿,但馬云的目的的確達到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旦錯過了最佳時機,過后再怎么彌補,也會陷入被動。
如果我現在不敢退,到了52歲之后,我就不愿意退了,你們拉都拉不下來,因為那時由不安全感誕生的自負就會出來。我相信我到這個年齡一定會有不安全感,年輕人越來越強、越來越厲害,你就會越來越不自信,不懂裝懂,還必須得裝到底。雖然你是CEO,下面人還是會抵觸你,抵觸你的時候你就強硬,那就全亂了套了。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必然。哎呀!成功了,你覺得還能成功,還要繼續保持這個成功,這是人的天性啊。到時候你出問題,就必須找個理由,必須這樣啊,自己有經驗啊,其實這是源于你的不安全感。你為什么相信只有你在才行呢?像老柳(柳傳志),他是很了不起的,他回來以后把聯想治理好了,我回來要是治理不好呢?那更瞎了。我愿意看寫別人怎么失敗的書,我相信乾隆到80歲時,他腦子已經不行了。他哪想下那個位置啊?越這樣越不肯下來了。”
中國企業要有自己的思想體系,不能完全照搬發達國家的模板: “如果今天抄美國,明天抄日本,那都是亂抄,我們一定要建立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我在這里摸索,從儒、釋、道的文化中尋找來自中國的思想價值。我認為阿里巴巴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好過美國人對我們的理解。我們今天接受、擁抱西方,但西方對我們未必,所以我懂他,他不懂我,這是我們在競爭上越來越強的原因。”
我自己覺得,我的管理和領導的方法在中國這個層面一直算是最好的,只是人家沒看見,以為我只會說而已。但是管理和領導力背后必須要有思想體系,沒有思想體系的管理和領導力,那純粹是充數。所以,我自己覺得得意的方面是我肯定比馬化騰和李彥宏這幫人更會管理公司。但在這個背后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那是我們老祖宗的思想。但我跟別人又不一樣,純粹守在這兒又傻了。我還喜歡西方的,杰克.韋爾奇的(思想)我也接受,我很開放,西方基督教的思想我覺得也挺有道理。思想境界我再傳也傳不過這些人,我只是在這里面吸收了營養而已。吹點小牛說,我是把西方的管理理念吸收了過來。西方管理是科學,需要結合東方的管理理念;東方管理是基于人文的情懷,更像一種藝術……”
識一般是讀書讀來的,而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一般很有出息,會玩的孩子情商培養得快,因為他只有情商高,別的孩子才愿意和他玩。而情商高的人容易當領導,是因為他從小就知道拉朋友一起玩。 “智商與知識有關,情商與玩有關。上帝很公平,給人兩條路走,讀不好書的人還有一條文化之路——嘿嘿——那些讀書不好的同學是不是有找到知音的感覺了?
曾有網友問馬云是怎樣教育子女的,馬云回答說:“給孩子樹立榜樣,不要多說教,說多了就沒人聽你了。孩子永遠是要打敗父親的,絕大部分年輕人會超越我們,而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也超越了父輩。我們留給孩子三樣東西——品德、身體、教育。” 兒子18歲的時候,馬云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兒子,你18歲了,我送你三句話:第一,永遠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問題,獨立判斷;第二,永遠保持樂觀的心態,世界是有很多問題,但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比問題多;第三,講真話,跟老爸講真話。”
2000多年的時間過去,但智慧還是那些智慧,古圣人完全能夠解讀今天的人心。
陰和陽,物極必反”“什么時候該放,什么時候該化,什么時候該聚”。
我既要扔鞭炮,又要扔炸彈。扔鞭炮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迷惑敵人;扔炸彈才是我真正的目的。不過,我可不會告訴你我什么時候扔鞭炮,什么時候扔炸彈。游戲就是要虛虛實實,這樣才開心。如果你在游戲中感到很痛苦,那說明你的玩法選錯了。
一個公司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犯錯誤,第一是有太多錢的時候;第二是面對太多的機會,作為一個CEO看到的不應該是機會,因為機會無處不在,作為一個CEO更應該看到災難,并把災難扼殺在搖籃里。
很多人可以抄襲我們的創意、我們的模式,但是他們抄襲不了我們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汗水。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pssp/p/6359930.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马云正传——读书笔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导入数据任务(id:373985)异常,
- 下一篇: 11、jeecg 笔记之 界面常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