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国念数学选择巴黎综合理工或是巴黎六大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去法国念数学选择巴黎综合理工或是巴黎六大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科大數學本科,現在巴黎綜合理工第四年。11年大二的時候麻小南老師來科大訪問,介紹了一些法國的數學留學項目,我第一次知道了綜合理工工程師的項目。我聽著覺著不錯,當時就問他我是應該申請這個工程師好呢還是申請fmjh或者pgsm直接來巴黎找個université讀m1或者m2呢?他這樣回答我 (大意):關鍵看你學數學的變數大不大,如果現在你打定主意以后一直學數學的話就去直接申請m1或者m2。如果不那么確定有不小的變數,那就去綜合理工讀工程師,既可以有很多的機會轉到其他專業,并且畢業就業不差,如果讀了兩到三年之后還想繼續讀數學,綜合理工也有很好的平臺讀數學。后來我就來X了。工程師項目一共四年,大致是這樣:第一年,對于外國學生來說,前半年被學校送去南法的一個小鎮里面的語言學校學法語,住在當地老鄉家里。后半年同實習歸來的法國同學一起上課,就算正式開學了。這個學期名曰tronc commun大約三個月,所有課必修,有數學,應用數學,物理,計算機,經濟等等。數學課主要是分析,基本是國內本科實變函數和泛函分析的內容。應用數學是概率論。第二年,有四個學期,要求在幾個專業(數學,應數,物理,化學等等)里面選至少四個,主要說一下應數的課,有統計,傅立葉分析,馬爾可夫鏈和鞅論,動力系統,pde數值解等等。第三年,這一年是m1,也就是說master的第一年注冊在綜合理工。學校要求選一個專業和其中的一個方向。應數department下有好幾個方向可以選擇,比如生物數學,運籌,金融數學,等等。這一年結束并沒有畢業,但是就要離開在palaiseau的校園了。第四年,這一年要找一個和綜合理工有合作的項目,當然也可以選擇本校的m2。其中第二年有一個至少8周的實習,主題是企業體驗,第三年有一個至少16周的實習,主題是研究性實習,與第三年的專業相關。除此之外前三年每年都有必修的人文課和商業相關的課程。從以上可以發現,工程師的項目要到第四年才會讀m2。如果直接來法國讀m2的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工程師的項目要花一些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學法語,上體育課,上不同專業的課程以及做實習。關于第四年的m2,可以選擇留在法國或者出國,在法國和應用數學相關的項目分布在各個universite和grande ecole。先說這么多,想起什么再寫。
本人中科大數學系大一升大二,懇請各位前輩指教!關注者234被瀏覽137,014關注問題?寫回答?邀請回答?好問題 8?4 條評論?分享?<div class="Question-main"><div class="Question-mainColumn"><div id="QuestionAnswers-answers" class="QuestionAnswers-answers" data-zop-feedlistmap="0,0,1,0"><div class="Card AnswersNavWrapper"><div class="ListShortcut"><div class="List">12 個回答默認排序<div class="" role="list"><div class="List-item" tabindex="0"><div class="ContentItem AnswerItem" data-za-index="0" data-zop="{&quot;authorName&quot;:&quot;GENG Mingmeng&quot;,&quot;itemId&quot;:222273199,&quot;title&quot;:&quot;去法國念數學選擇巴黎綜合理工還是巴黎六大呢?&quot;,&quot;type&quot;:&quot;answer&quot;}" name="222273199" itemProp="acceptedAnswer" itemType="http://schema.org/Answer" itemscope="">GENG Mingmeng要做一個有故事的人173 人贊同了該回答<div class="RichContent RichContent--unescapable"><div class="RichContent-inner">原回答寫于2017年,隨后18年增加了一些內容,21年底進行了較多的刪改。這四年間學校有了不小的變化,我自己也有了新的體會,所以就直接從原文上修改了,同時也更新了一些數據。(近期還會再修改,我先把目前的版本發出來。)<hr/>先說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某新興大學工科專業出身,僥幸進入巴黎綜合理工的工程師項目(X2017)就讀之后轉行學應數,后來因為機緣巧合進入某更小眾的研究所讀博。我的M2課程的大部分授課老師都來自于巴黎六大,因此對六大的PDE和概率方向也稍微熟悉一點。六大數學的規模很大,其它方向的老師我了解的比較少。巴黎綜合理工有很多項目,感覺題主說的應該是工程師項目。X工程師項目的最后一年也可以去巴黎六大等學校再讀碩士,為了方便起見,暫時只考慮國內本科畢業就去巴黎六大讀碩士這種選擇。我目前的看法是:X的工程師項目明顯是下限更高的選擇,雖然在讀博前很可能會多花一兩年的時間,但實際上工程師項目的上限也不會低于直接去六大讀碩士。另外,在原來的巴黎六大、七大、九大、十一大等學校,也就是現在的索邦、巴黎大學、PSL、薩克雷等學校讀碩士,差距并不大,大體上可以歸為一類。<hr/>我們先來看錄取的情況。如果之前在國內讀本科而且又沒有法語基礎,那就需要通過Filière Universitaire Internationale (FUI) 被錄取了。前些年國內通過FUI被工程師項目入學的中國學生每年在20人左右,最近兩三年有所減少。因為FUI每年都有一些學生放棄錄取(主要是中國的同學),所以實際拿到錄取的人數要比下表中多。實際上X工程師項目的國際生總數是穩中有升的,這幾年通過Filière Universitaire Internationale - Formation Francophone (FUI-FF)錄取的人數明顯增加了,比如來自黎巴嫩和西非法語國家法語授課的大學的本科生,也包括國內上交和中山等大學的中法學院的同學。被錄取的中國學生本科也是以數學或者物理專業為主,目前網絡上有公開的關于全部錄取學生本科學校和專業的統計應該是X2014的這份:【圖文】武漢大學物理學院經驗交流會法國高校申請介紹_百度文庫(第29頁)(這個表中的人數和第一個表中的人數不一樣,應該是之后有人放棄錄取吧)比如X2017通過FUI被錄取,并且決定去的中國學生中(有好幾位同學被錄取后放棄了),有6位南大物理,2位復旦數學,2位中山中法核,1位北大數學,1位武大數學,只有我一個人本科是學工科的(所以之后的四年也比較掙扎)。最近幾年X也有關于FUI錄取學生本科學校的統計,不過并不包括本科專業:至于錄取難度,那就因人而異了。但從整體上來說,對于中國同學來說,X的工程師(polytechnicien)肯定要比巴黎高師的數學的師范生(normalien)要容易考很多,有不少中國同學是沒有考上巴黎高師才來X。(注:在本段落中,以兩所學校的名字代指兩個具體的項目。)我這里限定了中國同學,最頂尖的一批想學純數的法國人還是去巴黎高師的居多,但這個世界上不止有純數,更不僅僅只有數論和代數幾何,每年都有很多法國同學放棄巴黎高師錄取選擇來X(官網有公開的統計),比如因為X在學習之外的生活更豐富,想畢業后去公司賺錢,想畢業后做法國的高級公務員,等等。對法國人而言,因為X在數學和物理的招生人數也是巴黎的高師的好幾倍,因此錄取門檻也相對較低,但沒有國際生門檻差距那么大。我這里也限定了數學,巴黎高師對國際生的考試是分科目進行的,名額分配也和學科有關;而X對國際學生的錄取則是統一進行的,雖然坊間傳言說X的口試題目會和申請人的學科背景有關,但是考試科目和比重都是大體一致的;因此,巴黎高師的物理錄取門檻應該沒有數學那么夸張,可能要比X稍難,但對于其它學科來說,可能不見得比X要難。以2020年的FUI考試為例,一共有177人申請(其中中國學生51人),有108人拿到了考試資格,最終31人拿到了錄取(其中中國學生10人),最終27人入學(其中中國學生6人,放棄錄取的4個人都是中國同學)。在前些年,拿到X工程師項目錄取的同時也會有全獎,但最近幾年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只有一部分同學會拿到其它的獎學金(比如埃菲爾獎學金和學校的其它獎學金),這可能也是對國際學生吸引力下滑的重要原因。先不說去哪里更好,一般認為,最近幾年的門檻從低到高依次是:巴黎六大數學碩士(無獎)、X工程師(無獎)、巴黎六大數學碩士(有獎)、X工程師(有獎)、巴黎高師數學師范生(有獎)。<hr/>下面再來談一談項目的具體情況。我這里先繼續引用十幾年前某位清華的前輩寫的建議(雖然是很久之前寫的,但是大部分內容依然適用):發信人: ysheny (ysheny), 信區: France 標題: 也說說我對申請X的建議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hu May 25 06:01:56 2006), 站內 嗯 義不容辭 談談這段時間對X的感受吧,對現在打算申請的xdjm也算個參考。 X的學制特點是: 1。時間長,4年 vs 正常工程師學校的2-3年;當然第四年要么實習,要么去美國念PhD,倒也不算耽誤,但三年和其他學校比起來也算是多了一年。 2。培養口徑寬,課程涉及專業很多。X號稱培養“generalist”,所以什么課都逼著你上。第一年所有課程均為必修,第二年還要修滿六個課組(可選項:數學、應用數學、物理、計算機、力學、生物、化學、經濟和實驗課)。總體來看,基本可以理解為基科班的加強版。 3。數理基礎要求高。X的數學課本來就多,其他課程也使用比較大量的數學。法國學生剛剛經過兩年預科班的洗禮,每天上午四個小時數學,下午四個小時物理,所以數理基礎都很扎實,基本相當于數學系或基科班大二結束時中上的水平。 4。X號稱工程師學校,但其實完全沒有工科。因此工科學生過來后要么轉行,要么先在X打基礎,再去其他專業工程師學校深造。 X的出路: 1。工作。很多中國學生選擇直接工作。X的學生在金融、工業領域都比較好找工作,校友實力也比較強。 2。去美國念PhD。拿到好offer的可能性比國內大一些。 3。留在法國繼續念書。通常是進另一所專業的工程師學校深造,不過也可以花一年念碩士(X的第四年等同于碩士第一年,因此只需再念一年),再考慮念博士。 因此,建議如下: 1。如果你到法國時大二結束(不知道程序上可不可能): A 你是數學背景:很合適。課程進度銜接得比較好,你和法國學生的水平也差不多。畢業后可以選擇去美國念PhD, 留在法國念博士或轉行金融業工作。 B 你是物理背景:數學需要努力,但總體還好。出路應該和數學差不多。 C 你是生物、化學或計算機背景:需要先撐過前一年左右的數學和物理課,之后分專業就沒問題了。出路不詳,因為還沒多少中國學生走這條路。 D 你是工科背景:基本上不要指望能在X的學分級排名上排在前面,因為基礎課將成為比較大的問題。但是過是總可以過的,只要你不在乎,熬過這幾年,工作了就爽了。出路可以考慮直接工作(金融或工業)或去其他工程師學校深造專業。 E 你是其他背景:X好像不收其他背景的學生... 2。如果你到法國時大三結束: A 你是數學背景:數學上會有些優勢。缺點是由課程設置和學制的關系,相當于浪費了一點時間。 B 你是物理背景:物理上有巨大優勢(法國學生物理沒有數學好)。數學好一點就沒問題了。 C 你是生物、化學、計算機或工科背景:在國內已經相當明顯的專業化傾向將被再一次的寬口徑培養所打斷。因此如果你一心就想從事你現在的專業,來X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會浪費很多時間,耽誤專業的深入。但如果你想轉行,X給你提供了再一次選擇的機會。當然,代價是時間。另外,基礎課仍將成為大問題。不過也就是成績難看點,學校總會讓你畢業的,所以心理素質夠好就沒問題。 3。如果你到法國時大四已經結束: 一切都和大三差不多,區別只在于你又多浪費了一年做畢設。因此如果想繼續現在的專業,就更不該來X了。 其他心理準備: 1。要做好學很長一段時間法語的準備。法語難啊... 2。節奏很緊張,課程排得非常滿,所以沒多少時間可以頹。 3。X的食堂比較垃圾,中國學生不一定吃得慣,可能要經常自己做。 4。X在巴黎南郊的一座山上,上下山要爬三百級臺階;生活不方便,距離最近的超市步行20分鐘,坐車可以到的最快也是要20-30分鐘。 5。X的女生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幾,還不如清華呢... 不過也有優點: 1。不用擔心財政問題。對沒有申請到外面獎學金的同學,學校會統一發錢,生活基本沒問題。房租、飲食都很便宜。 2。住在學校內,上課方便。 3。體育設施好。馬術、高爾夫、擊劍、賽艇...什么都有,而且免費。 嗯 就這些吧。總之X是個比較詭異的學校,機會和挑戰都很多,大家要慎重考慮。 -- 水木社區-源于清華的高知社群和十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多變化:是否能夠完全經濟獨立還未可知(GENG Mingmeng: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工程師項目開始收學費了嗎?),第二年的課程由八選六變成八選四了(純數、應數、物理、力學、計算機、經濟、化學、生物),四個學期改成了三個學期。生活也變得相對便利了一些,最近的超市步行十幾分鐘可達,中餐外賣也很多了。另外,第三年結束之后也是可以直接讀博的(一般要去其它國家,比如美國、英國、瑞士),不影響拿到最終的學位,這一點之后會提及。根據多年前的介紹巴黎高科的小冊子(<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newsmth.net/nForum/elite/download?v=%2Fgroups%2Fregion.faq%2FEurope%2FFrance%2FEtudeEnFrance%2Fapplication%2FGrandeEcole%2FParisTech%2FPresentation%2FZ.1159548011.m0&pos=282),寫出上面建議的應該是200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的SY學長(見上面的PDF的第5頁),2013年在康奈爾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現在是滑鐵盧大學的副教授:Yi Shen | Statistics and Actuarial ScienceX的工程師一屆有五百五十人左右,第三年選擇應用數學或者計算機的加起來能占到一半,中國同學選擇這兩個專業的比例還要更高一些。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會選擇力學、物理、天文,剩下的四分之一散落在其他專業方向中,比如純數、經濟、能源、生物、環境、電子、公共關系,等等。法國人和國際生都算上,X第三年選擇純數的也只有十幾個人(純數包括了一部分搞PDE的,但是學概率的是算在應數里面的),還不如每年來巴黎學數論或者代數幾何的中國學生多。<hr/>小馬過河,在X的工程師項目的學習體驗因人而異,最重要的兩個影響因素是數學和法語。X的體育課并不嚇人,有些運動的確比較累,但你一開始選擇的時候就可以避開。而且對于多數國際生來說,第二年后半段開始就開始頻繁的翹體育課了,雖然體育課也在總成績和排名的計算之中,但是比重很小。(如果你打算畢業前就入法籍的話,體育課的表現還是比較重要的。)在工程師項目的前兩年的課程中,數學要遠比物理重要,這在入學考試中就有體現。X的數學分為兩部分,(純)數學和應用數學。X前兩年的課程很密集,活動也很多,如果本科數學基礎比較好(比如有丘賽優勝獎的水準),前兩年就有劃水的自由(但可能也有虛度光陰的感覺),反之就會很累。即使是其它學科的背景,既然都通過了X的入學考試,一般應數的課程也都問題不大。工程師項目和X的其它碩士項目在課程上最大的區別就是體育課和各種人文課程,我認識的幾位在X讀碩士的同學基本上只有專業課,因此空閑的時間會更多一些。工程師第三年一般是一學期三四門專業課(和X的碩士的要求應該是一樣的),此外每周還有英語課和法語課,人文社科的課程一周也有兩三門,理論上體育課還需要一周出勤兩三次,不翹課的都是模范學生。雖然說工程師項目的同學一般到第三年都比較適應學校的學習節奏了,但如果你說碩士項目的同學學業壓力更小,那我是絕對不贊同的。我的語言天賦一般,剛到法國時法語水平在A0/A1,此后一直都是同屆二十多位中國同學里法語最差的兩三個人之一,這可能我在X前兩年學業比較掙扎的重要借口之一。從我個人的體驗來看,因為一開始的半年基本上只學法語,緩沖期已經足夠長了,只要自己不自暴自棄,都能逐漸適應過來。X的課程很全面,我在幾門人文社科的課程上的確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但并不是每門課都是如此,比如第二年必修的管理學,應該也是這幾年中國同學掛科率最高的一門課。和很多學校一樣,X的課程也分大課和小課(習題課)。但是習題課的老師質量很高,一般都是已經在大學或者研究所拿到教職的老師,包括年齡很大的正教授,連博士后都很少,我目前只在一兩門計算機的上機課上遇到過在讀的博士生,但也只是協助答疑。至于在巴黎六大,一般情況下應該只有幾門專業課。兩種模式之間的優缺點已經很明顯了。<hr/>繼續看一下畢業生去向。根據X問卷調查的結果,X畢業后讀博的人數大概會在30%左右(Career Paths),其中應該也會有一些在畢業多年后開始讀博,中國學生讀博的比例可能還要略低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想讀博才來這個項目的,學金融數學的同學就業去向大都不錯,知乎上有其它問題討論的,其它的主要是就是去各種公司做碼農了,就業范圍絕不僅僅在法國,最近幾屆去倫敦、新加坡和香港的人明顯比留在巴黎的人多。從畢業去向上來說,X工程師項目在金融數學方向的就業在歐洲碩士項目里是最好的幾個之一了(和其它頂尖的碩士項目比較起來具體如何我不是很清楚)。至于計算機,在歐洲找個摸魚的崗位似乎并不難,但現在明顯回國進大廠要比留在歐洲賺得多。過去幾十年polytechnicien在學術圈的表現被巴黎高師的normalien吊打,但是在就業上一直很能打,在2018年統計中,CAC 40的老板里有7位是X畢業的(應該都是工程師項目),是法國各個學校里面最多的(Les Formations des Patrons du CAC 40 )。我在X也聽其它國籍的老師吐槽過說X是披著理工科外衣的商科學校。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現在的法國首富LVMH的老大Bernard Arnault,他自己就是考了兩次才考上的X,他的二兒子Alexandre Arnault在Télécom Paris畢業之后(應該是當時沒有考上X,彼時他爸應該已經是法國首富了,從這方面來說還是很公平的)又來X讀了碩士,三兒子Frédéric Arnault放棄了巴黎高師來了X的工程師項目。國際學生里比較知名的是卡洛斯-戈恩,應該不需要做太多介紹了。另一個我目前想到的有中文維基詞條的Tidjane Thiam,原來做過瑞士信貸的CEO,是第一個考入X的科特迪瓦人。至于普通人,領英上應該有更多的案例。與巴黎高師相比,X更側重就業。不是X在科研上比較弱,而是巴黎高師太過恐怖。一開始寫這個回答時曾經有一個關于培養學生獲得諾貝爾獎的統計(Where Nobel winners get their start),算人均的。在這份榜單中,巴黎高師以0.00135/人排在第一位,加州理工以0.00067/人排在第二位,X以0.00025/人排在第六位。中文版本(2017諾貝爾獎產出率最高世界大學排名-遷木網),不過這里關于X的介紹有錯誤,外國人申請進入X的工程師項目,也是需要考試的。菲爾茲獎的校友統計中,巴黎總數已經是第一了,更不用提人均了:Fields Medal - Wikipedia。具體到數學上來說,X的畢業生里目前只有一個菲爾茲獎校友,但是他是X的PhD,并不是工程師項目,他之前也是巴黎高師的normalien。六大的情況也是類似的,菲爾茲獎校友雖然更多,但也都是巴黎高師畢業后在六大讀博。雖然二戰之后的著名校友以企業相關的為主,但X在科研上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只是到菲爾茲獎和諾貝獎這個級別的還比較少。比如搞應用數學的Emmanuel Candès和Stéphane Mallat,機器學習的還有Léon Bottou和Francis Bach,都是工程師項目畢業的,上限并不低。糾正一個誤區,對X稍微了解一些的朋友應該都知道,X的工程師項目需要四年,但實際上三年就可以畢業拿到碩士學位,多讀一年到兩年可以再拿到另外的兩個學位:Ingénieur Polytechnicien Programécole Polytechnique&#39;s Ingénieur Polytechnicien program is a unique degree with 3 years studying on campus to get a Master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4th year that can be done on another campus and outside of France for a specialisation. At the end of the four years, the students obtain two master degrees and the final Diploma of école Polytechnique.如果是第三年結束之后開始讀博,也能拿到X的最終學位。根據X每年的統計,每年都會有一些同學第三年結束后開始讀博。X17:X16:X15:X的工程師項目,我目前只看到了第四年雙學位碩士項目的統計,沒有看到畢業后讀博學校分布的情況。 根據學校問卷調查的結果,X2014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薪水是稅前7.3萬歐元(Enquête 1er emploi X2014 : Forte contribution à la croissance, l’innovation et la recherche en France),大部分中國學生畢業后會去金融或者互聯網公司,平均薪水應該是高于這個數額的。法國同學的選擇比較多樣,選擇進入傳統工科行業的就很多,比如車企、軍工、能源公司,這些幾乎必然會拉低畢業起薪。在法國躺平是一個保證下限的選擇,并不是畢業后只能在法國找工作。X的工程師項目的中國畢業生,有不少在其它國家拿到了教職,但也有不少回到了國內的大學:X2006,香港大學,QZ,Zheng QUX2006,上海交通大學,SLX,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X2005,中央財經大學,YTT,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X2005,香港中文大學,TXL,Xiaolu TanX2002,清華大學,YP,Pin Yu-Yau Mathematical Sciences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傳言說他也是Heros in My Heart這個系列的作者(Mather King:你知道什么很苦的故事?);X2000,華東師范大學,ZGD,Resume;X1999,香港中文大學,ZTY,Tieyong ZengX1998,北京交通大學,LXL,研究人員--數字媒體信息處理研究中心;X199*,復旦大學,YYJ,Y Yao-| ScholarMate;X199*,中科院數學所,FBH,個人主頁。也有在工程師項目畢業,國內任教的外國人:X2009,Thuan Beng Saw,西湖大學,蘇團民博士X2004,Marie-Jean Thoraval,西安交通大學,Marie-Jean THORAVAL-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X1997,Pascal GRANGE,西交利物浦,StaffX1983,Thierry BLU,香港中文大學,Thierry Blu&#39;s website;·······在北美和歐洲拿到教職的也很多,就暫時不舉例子了。考慮到每年讀博的中國同學都沒幾個,比例真的很高了。<hr/>簡單翻譯一下X2014問卷調查結果中關于博士的部分:33%的人畢業后讀博,其中28%的人在法國之外;讀博的人中,29%在物理,18%在計算機,12%在應用數學。也就是說,X工程師一屆畢業后讀應數博士的大概有20人左右,讀純數博士的更少。<hr/>X的工程師項目的一大缺點在于,如果想走學術道路,需要多花好幾年的時間。一般工程師需要讀四年(也有少有四年的,前面有例子),如果在法國國內讀博還需要三年,到其他國家讀還需要四到五年。所以如果真的想申請,最好在大二或者大三進行,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比較理想但不極端的情況是,通過巴黎綜合理工的工程師項目從本科入學到拿到博士學位需要10年(3+4+3),通過巴黎六大的項目則需要8年(3+2+3或4+1+3)。前者用10年完成要比后者用8年完成操作性強一些,可能和后者用9年完成的難度差不多。如果再去北美讀博,就相對本科畢業后直接去北美讀博的人花很長時間了。幾所高師和X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有自己的獎學金可以資助normalien和polytechnicien在法國讀博。巴黎六大的老師更多,學生更多,研究方向也更全面。但實際上無論是X還是巴黎六大的碩士項目,授課老師都來自于巴黎的各個學校,因此應該更加關注于具體的研究方向和授課老師的情況。如果申請時還沒有確定的方向,或者原有方向準備改行,那毫無疑問X的工程師項目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想學金融數學或者計算數學,那毫無疑問也是X。如果是PDE或者概率,X應該也是比巴黎的幾所公立大學更好的選擇。如果是準備死磕數論和代數幾何,那來X的確很有可能是走了彎路,除非準備學點計算機和應用數學的技能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想盡快博士畢業,那還是應該去公立大學讀碩士。
本人中科大數學系大一升大二,懇請各位前輩指教!關注者234被瀏覽137,014關注問題?寫回答?邀請回答?好問題 8?4 條評論?分享?<div class="Question-main"><div class="Question-mainColumn"><div id="QuestionAnswers-answers" class="QuestionAnswers-answers" data-zop-feedlistmap="0,0,1,0"><div class="Card AnswersNavWrapper"><div class="ListShortcut"><div class="List">12 個回答默認排序<div class="" role="list"><div class="List-item" tabindex="0"><div class="ContentItem AnswerItem" data-za-index="0" data-zop="{&quot;authorName&quot;:&quot;GENG Mingmeng&quot;,&quot;itemId&quot;:222273199,&quot;title&quot;:&quot;去法國念數學選擇巴黎綜合理工還是巴黎六大呢?&quot;,&quot;type&quot;:&quot;answer&quot;}" name="222273199" itemProp="acceptedAnswer" itemType="http://schema.org/Answer" itemscope="">GENG Mingmeng要做一個有故事的人173 人贊同了該回答<div class="RichContent RichContent--unescapable"><div class="RichContent-inner">原回答寫于2017年,隨后18年增加了一些內容,21年底進行了較多的刪改。這四年間學校有了不小的變化,我自己也有了新的體會,所以就直接從原文上修改了,同時也更新了一些數據。(近期還會再修改,我先把目前的版本發出來。)<hr/>先說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某新興大學工科專業出身,僥幸進入巴黎綜合理工的工程師項目(X2017)就讀之后轉行學應數,后來因為機緣巧合進入某更小眾的研究所讀博。我的M2課程的大部分授課老師都來自于巴黎六大,因此對六大的PDE和概率方向也稍微熟悉一點。六大數學的規模很大,其它方向的老師我了解的比較少。巴黎綜合理工有很多項目,感覺題主說的應該是工程師項目。X工程師項目的最后一年也可以去巴黎六大等學校再讀碩士,為了方便起見,暫時只考慮國內本科畢業就去巴黎六大讀碩士這種選擇。我目前的看法是:X的工程師項目明顯是下限更高的選擇,雖然在讀博前很可能會多花一兩年的時間,但實際上工程師項目的上限也不會低于直接去六大讀碩士。另外,在原來的巴黎六大、七大、九大、十一大等學校,也就是現在的索邦、巴黎大學、PSL、薩克雷等學校讀碩士,差距并不大,大體上可以歸為一類。<hr/>我們先來看錄取的情況。如果之前在國內讀本科而且又沒有法語基礎,那就需要通過Filière Universitaire Internationale (FUI) 被錄取了。前些年國內通過FUI被工程師項目入學的中國學生每年在20人左右,最近兩三年有所減少。因為FUI每年都有一些學生放棄錄取(主要是中國的同學),所以實際拿到錄取的人數要比下表中多。實際上X工程師項目的國際生總數是穩中有升的,這幾年通過Filière Universitaire Internationale - Formation Francophone (FUI-FF)錄取的人數明顯增加了,比如來自黎巴嫩和西非法語國家法語授課的大學的本科生,也包括國內上交和中山等大學的中法學院的同學。被錄取的中國學生本科也是以數學或者物理專業為主,目前網絡上有公開的關于全部錄取學生本科學校和專業的統計應該是X2014的這份:【圖文】武漢大學物理學院經驗交流會法國高校申請介紹_百度文庫(第29頁)(這個表中的人數和第一個表中的人數不一樣,應該是之后有人放棄錄取吧)比如X2017通過FUI被錄取,并且決定去的中國學生中(有好幾位同學被錄取后放棄了),有6位南大物理,2位復旦數學,2位中山中法核,1位北大數學,1位武大數學,只有我一個人本科是學工科的(所以之后的四年也比較掙扎)。最近幾年X也有關于FUI錄取學生本科學校的統計,不過并不包括本科專業:至于錄取難度,那就因人而異了。但從整體上來說,對于中國同學來說,X的工程師(polytechnicien)肯定要比巴黎高師的數學的師范生(normalien)要容易考很多,有不少中國同學是沒有考上巴黎高師才來X。(注:在本段落中,以兩所學校的名字代指兩個具體的項目。)我這里限定了中國同學,最頂尖的一批想學純數的法國人還是去巴黎高師的居多,但這個世界上不止有純數,更不僅僅只有數論和代數幾何,每年都有很多法國同學放棄巴黎高師錄取選擇來X(官網有公開的統計),比如因為X在學習之外的生活更豐富,想畢業后去公司賺錢,想畢業后做法國的高級公務員,等等。對法國人而言,因為X在數學和物理的招生人數也是巴黎的高師的好幾倍,因此錄取門檻也相對較低,但沒有國際生門檻差距那么大。我這里也限定了數學,巴黎高師對國際生的考試是分科目進行的,名額分配也和學科有關;而X對國際學生的錄取則是統一進行的,雖然坊間傳言說X的口試題目會和申請人的學科背景有關,但是考試科目和比重都是大體一致的;因此,巴黎高師的物理錄取門檻應該沒有數學那么夸張,可能要比X稍難,但對于其它學科來說,可能不見得比X要難。以2020年的FUI考試為例,一共有177人申請(其中中國學生51人),有108人拿到了考試資格,最終31人拿到了錄取(其中中國學生10人),最終27人入學(其中中國學生6人,放棄錄取的4個人都是中國同學)。在前些年,拿到X工程師項目錄取的同時也會有全獎,但最近幾年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只有一部分同學會拿到其它的獎學金(比如埃菲爾獎學金和學校的其它獎學金),這可能也是對國際學生吸引力下滑的重要原因。先不說去哪里更好,一般認為,最近幾年的門檻從低到高依次是:巴黎六大數學碩士(無獎)、X工程師(無獎)、巴黎六大數學碩士(有獎)、X工程師(有獎)、巴黎高師數學師范生(有獎)。<hr/>下面再來談一談項目的具體情況。我這里先繼續引用十幾年前某位清華的前輩寫的建議(雖然是很久之前寫的,但是大部分內容依然適用):發信人: ysheny (ysheny), 信區: France 標題: 也說說我對申請X的建議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hu May 25 06:01:56 2006), 站內 嗯 義不容辭 談談這段時間對X的感受吧,對現在打算申請的xdjm也算個參考。 X的學制特點是: 1。時間長,4年 vs 正常工程師學校的2-3年;當然第四年要么實習,要么去美國念PhD,倒也不算耽誤,但三年和其他學校比起來也算是多了一年。 2。培養口徑寬,課程涉及專業很多。X號稱培養“generalist”,所以什么課都逼著你上。第一年所有課程均為必修,第二年還要修滿六個課組(可選項:數學、應用數學、物理、計算機、力學、生物、化學、經濟和實驗課)。總體來看,基本可以理解為基科班的加強版。 3。數理基礎要求高。X的數學課本來就多,其他課程也使用比較大量的數學。法國學生剛剛經過兩年預科班的洗禮,每天上午四個小時數學,下午四個小時物理,所以數理基礎都很扎實,基本相當于數學系或基科班大二結束時中上的水平。 4。X號稱工程師學校,但其實完全沒有工科。因此工科學生過來后要么轉行,要么先在X打基礎,再去其他專業工程師學校深造。 X的出路: 1。工作。很多中國學生選擇直接工作。X的學生在金融、工業領域都比較好找工作,校友實力也比較強。 2。去美國念PhD。拿到好offer的可能性比國內大一些。 3。留在法國繼續念書。通常是進另一所專業的工程師學校深造,不過也可以花一年念碩士(X的第四年等同于碩士第一年,因此只需再念一年),再考慮念博士。 因此,建議如下: 1。如果你到法國時大二結束(不知道程序上可不可能): A 你是數學背景:很合適。課程進度銜接得比較好,你和法國學生的水平也差不多。畢業后可以選擇去美國念PhD, 留在法國念博士或轉行金融業工作。 B 你是物理背景:數學需要努力,但總體還好。出路應該和數學差不多。 C 你是生物、化學或計算機背景:需要先撐過前一年左右的數學和物理課,之后分專業就沒問題了。出路不詳,因為還沒多少中國學生走這條路。 D 你是工科背景:基本上不要指望能在X的學分級排名上排在前面,因為基礎課將成為比較大的問題。但是過是總可以過的,只要你不在乎,熬過這幾年,工作了就爽了。出路可以考慮直接工作(金融或工業)或去其他工程師學校深造專業。 E 你是其他背景:X好像不收其他背景的學生... 2。如果你到法國時大三結束: A 你是數學背景:數學上會有些優勢。缺點是由課程設置和學制的關系,相當于浪費了一點時間。 B 你是物理背景:物理上有巨大優勢(法國學生物理沒有數學好)。數學好一點就沒問題了。 C 你是生物、化學、計算機或工科背景:在國內已經相當明顯的專業化傾向將被再一次的寬口徑培養所打斷。因此如果你一心就想從事你現在的專業,來X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會浪費很多時間,耽誤專業的深入。但如果你想轉行,X給你提供了再一次選擇的機會。當然,代價是時間。另外,基礎課仍將成為大問題。不過也就是成績難看點,學校總會讓你畢業的,所以心理素質夠好就沒問題。 3。如果你到法國時大四已經結束: 一切都和大三差不多,區別只在于你又多浪費了一年做畢設。因此如果想繼續現在的專業,就更不該來X了。 其他心理準備: 1。要做好學很長一段時間法語的準備。法語難啊... 2。節奏很緊張,課程排得非常滿,所以沒多少時間可以頹。 3。X的食堂比較垃圾,中國學生不一定吃得慣,可能要經常自己做。 4。X在巴黎南郊的一座山上,上下山要爬三百級臺階;生活不方便,距離最近的超市步行20分鐘,坐車可以到的最快也是要20-30分鐘。 5。X的女生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幾,還不如清華呢... 不過也有優點: 1。不用擔心財政問題。對沒有申請到外面獎學金的同學,學校會統一發錢,生活基本沒問題。房租、飲食都很便宜。 2。住在學校內,上課方便。 3。體育設施好。馬術、高爾夫、擊劍、賽艇...什么都有,而且免費。 嗯 就這些吧。總之X是個比較詭異的學校,機會和挑戰都很多,大家要慎重考慮。 -- 水木社區-源于清華的高知社群和十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多變化:是否能夠完全經濟獨立還未可知(GENG Mingmeng: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工程師項目開始收學費了嗎?),第二年的課程由八選六變成八選四了(純數、應數、物理、力學、計算機、經濟、化學、生物),四個學期改成了三個學期。生活也變得相對便利了一些,最近的超市步行十幾分鐘可達,中餐外賣也很多了。另外,第三年結束之后也是可以直接讀博的(一般要去其它國家,比如美國、英國、瑞士),不影響拿到最終的學位,這一點之后會提及。根據多年前的介紹巴黎高科的小冊子(<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newsmth.net/nForum/elite/download?v=%2Fgroups%2Fregion.faq%2FEurope%2FFrance%2FEtudeEnFrance%2Fapplication%2FGrandeEcole%2FParisTech%2FPresentation%2FZ.1159548011.m0&pos=282),寫出上面建議的應該是200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的SY學長(見上面的PDF的第5頁),2013年在康奈爾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現在是滑鐵盧大學的副教授:Yi Shen | Statistics and Actuarial ScienceX的工程師一屆有五百五十人左右,第三年選擇應用數學或者計算機的加起來能占到一半,中國同學選擇這兩個專業的比例還要更高一些。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會選擇力學、物理、天文,剩下的四分之一散落在其他專業方向中,比如純數、經濟、能源、生物、環境、電子、公共關系,等等。法國人和國際生都算上,X第三年選擇純數的也只有十幾個人(純數包括了一部分搞PDE的,但是學概率的是算在應數里面的),還不如每年來巴黎學數論或者代數幾何的中國學生多。<hr/>小馬過河,在X的工程師項目的學習體驗因人而異,最重要的兩個影響因素是數學和法語。X的體育課并不嚇人,有些運動的確比較累,但你一開始選擇的時候就可以避開。而且對于多數國際生來說,第二年后半段開始就開始頻繁的翹體育課了,雖然體育課也在總成績和排名的計算之中,但是比重很小。(如果你打算畢業前就入法籍的話,體育課的表現還是比較重要的。)在工程師項目的前兩年的課程中,數學要遠比物理重要,這在入學考試中就有體現。X的數學分為兩部分,(純)數學和應用數學。X前兩年的課程很密集,活動也很多,如果本科數學基礎比較好(比如有丘賽優勝獎的水準),前兩年就有劃水的自由(但可能也有虛度光陰的感覺),反之就會很累。即使是其它學科的背景,既然都通過了X的入學考試,一般應數的課程也都問題不大。工程師項目和X的其它碩士項目在課程上最大的區別就是體育課和各種人文課程,我認識的幾位在X讀碩士的同學基本上只有專業課,因此空閑的時間會更多一些。工程師第三年一般是一學期三四門專業課(和X的碩士的要求應該是一樣的),此外每周還有英語課和法語課,人文社科的課程一周也有兩三門,理論上體育課還需要一周出勤兩三次,不翹課的都是模范學生。雖然說工程師項目的同學一般到第三年都比較適應學校的學習節奏了,但如果你說碩士項目的同學學業壓力更小,那我是絕對不贊同的。我的語言天賦一般,剛到法國時法語水平在A0/A1,此后一直都是同屆二十多位中國同學里法語最差的兩三個人之一,這可能我在X前兩年學業比較掙扎的重要借口之一。從我個人的體驗來看,因為一開始的半年基本上只學法語,緩沖期已經足夠長了,只要自己不自暴自棄,都能逐漸適應過來。X的課程很全面,我在幾門人文社科的課程上的確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但并不是每門課都是如此,比如第二年必修的管理學,應該也是這幾年中國同學掛科率最高的一門課。和很多學校一樣,X的課程也分大課和小課(習題課)。但是習題課的老師質量很高,一般都是已經在大學或者研究所拿到教職的老師,包括年齡很大的正教授,連博士后都很少,我目前只在一兩門計算機的上機課上遇到過在讀的博士生,但也只是協助答疑。至于在巴黎六大,一般情況下應該只有幾門專業課。兩種模式之間的優缺點已經很明顯了。<hr/>繼續看一下畢業生去向。根據X問卷調查的結果,X畢業后讀博的人數大概會在30%左右(Career Paths),其中應該也會有一些在畢業多年后開始讀博,中國學生讀博的比例可能還要略低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想讀博才來這個項目的,學金融數學的同學就業去向大都不錯,知乎上有其它問題討論的,其它的主要是就是去各種公司做碼農了,就業范圍絕不僅僅在法國,最近幾屆去倫敦、新加坡和香港的人明顯比留在巴黎的人多。從畢業去向上來說,X工程師項目在金融數學方向的就業在歐洲碩士項目里是最好的幾個之一了(和其它頂尖的碩士項目比較起來具體如何我不是很清楚)。至于計算機,在歐洲找個摸魚的崗位似乎并不難,但現在明顯回國進大廠要比留在歐洲賺得多。過去幾十年polytechnicien在學術圈的表現被巴黎高師的normalien吊打,但是在就業上一直很能打,在2018年統計中,CAC 40的老板里有7位是X畢業的(應該都是工程師項目),是法國各個學校里面最多的(Les Formations des Patrons du CAC 40 )。我在X也聽其它國籍的老師吐槽過說X是披著理工科外衣的商科學校。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現在的法國首富LVMH的老大Bernard Arnault,他自己就是考了兩次才考上的X,他的二兒子Alexandre Arnault在Télécom Paris畢業之后(應該是當時沒有考上X,彼時他爸應該已經是法國首富了,從這方面來說還是很公平的)又來X讀了碩士,三兒子Frédéric Arnault放棄了巴黎高師來了X的工程師項目。國際學生里比較知名的是卡洛斯-戈恩,應該不需要做太多介紹了。另一個我目前想到的有中文維基詞條的Tidjane Thiam,原來做過瑞士信貸的CEO,是第一個考入X的科特迪瓦人。至于普通人,領英上應該有更多的案例。與巴黎高師相比,X更側重就業。不是X在科研上比較弱,而是巴黎高師太過恐怖。一開始寫這個回答時曾經有一個關于培養學生獲得諾貝爾獎的統計(Where Nobel winners get their start),算人均的。在這份榜單中,巴黎高師以0.00135/人排在第一位,加州理工以0.00067/人排在第二位,X以0.00025/人排在第六位。中文版本(2017諾貝爾獎產出率最高世界大學排名-遷木網),不過這里關于X的介紹有錯誤,外國人申請進入X的工程師項目,也是需要考試的。菲爾茲獎的校友統計中,巴黎總數已經是第一了,更不用提人均了:Fields Medal - Wikipedia。具體到數學上來說,X的畢業生里目前只有一個菲爾茲獎校友,但是他是X的PhD,并不是工程師項目,他之前也是巴黎高師的normalien。六大的情況也是類似的,菲爾茲獎校友雖然更多,但也都是巴黎高師畢業后在六大讀博。雖然二戰之后的著名校友以企業相關的為主,但X在科研上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只是到菲爾茲獎和諾貝獎這個級別的還比較少。比如搞應用數學的Emmanuel Candès和Stéphane Mallat,機器學習的還有Léon Bottou和Francis Bach,都是工程師項目畢業的,上限并不低。糾正一個誤區,對X稍微了解一些的朋友應該都知道,X的工程師項目需要四年,但實際上三年就可以畢業拿到碩士學位,多讀一年到兩年可以再拿到另外的兩個學位:Ingénieur Polytechnicien Programécole Polytechnique&#39;s Ingénieur Polytechnicien program is a unique degree with 3 years studying on campus to get a Master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4th year that can be done on another campus and outside of France for a specialisation. At the end of the four years, the students obtain two master degrees and the final Diploma of école Polytechnique.如果是第三年結束之后開始讀博,也能拿到X的最終學位。根據X每年的統計,每年都會有一些同學第三年結束后開始讀博。X17:X16:X15:X的工程師項目,我目前只看到了第四年雙學位碩士項目的統計,沒有看到畢業后讀博學校分布的情況。 根據學校問卷調查的結果,X2014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薪水是稅前7.3萬歐元(Enquête 1er emploi X2014 : Forte contribution à la croissance, l’innovation et la recherche en France),大部分中國學生畢業后會去金融或者互聯網公司,平均薪水應該是高于這個數額的。法國同學的選擇比較多樣,選擇進入傳統工科行業的就很多,比如車企、軍工、能源公司,這些幾乎必然會拉低畢業起薪。在法國躺平是一個保證下限的選擇,并不是畢業后只能在法國找工作。X的工程師項目的中國畢業生,有不少在其它國家拿到了教職,但也有不少回到了國內的大學:X2006,香港大學,QZ,Zheng QUX2006,上海交通大學,SLX,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X2005,中央財經大學,YTT,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X2005,香港中文大學,TXL,Xiaolu TanX2002,清華大學,YP,Pin Yu-Yau Mathematical Sciences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傳言說他也是Heros in My Heart這個系列的作者(Mather King:你知道什么很苦的故事?);X2000,華東師范大學,ZGD,Resume;X1999,香港中文大學,ZTY,Tieyong ZengX1998,北京交通大學,LXL,研究人員--數字媒體信息處理研究中心;X199*,復旦大學,YYJ,Y Yao-| ScholarMate;X199*,中科院數學所,FBH,個人主頁。也有在工程師項目畢業,國內任教的外國人:X2009,Thuan Beng Saw,西湖大學,蘇團民博士X2004,Marie-Jean Thoraval,西安交通大學,Marie-Jean THORAVAL-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X1997,Pascal GRANGE,西交利物浦,StaffX1983,Thierry BLU,香港中文大學,Thierry Blu&#39;s website;·······在北美和歐洲拿到教職的也很多,就暫時不舉例子了。考慮到每年讀博的中國同學都沒幾個,比例真的很高了。<hr/>簡單翻譯一下X2014問卷調查結果中關于博士的部分:33%的人畢業后讀博,其中28%的人在法國之外;讀博的人中,29%在物理,18%在計算機,12%在應用數學。也就是說,X工程師一屆畢業后讀應數博士的大概有20人左右,讀純數博士的更少。<hr/>X的工程師項目的一大缺點在于,如果想走學術道路,需要多花好幾年的時間。一般工程師需要讀四年(也有少有四年的,前面有例子),如果在法國國內讀博還需要三年,到其他國家讀還需要四到五年。所以如果真的想申請,最好在大二或者大三進行,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比較理想但不極端的情況是,通過巴黎綜合理工的工程師項目從本科入學到拿到博士學位需要10年(3+4+3),通過巴黎六大的項目則需要8年(3+2+3或4+1+3)。前者用10年完成要比后者用8年完成操作性強一些,可能和后者用9年完成的難度差不多。如果再去北美讀博,就相對本科畢業后直接去北美讀博的人花很長時間了。幾所高師和X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有自己的獎學金可以資助normalien和polytechnicien在法國讀博。巴黎六大的老師更多,學生更多,研究方向也更全面。但實際上無論是X還是巴黎六大的碩士項目,授課老師都來自于巴黎的各個學校,因此應該更加關注于具體的研究方向和授課老師的情況。如果申請時還沒有確定的方向,或者原有方向準備改行,那毫無疑問X的工程師項目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想學金融數學或者計算數學,那毫無疑問也是X。如果是PDE或者概率,X應該也是比巴黎的幾所公立大學更好的選擇。如果是準備死磕數論和代數幾何,那來X的確很有可能是走了彎路,除非準備學點計算機和應用數學的技能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想盡快博士畢業,那還是應該去公立大學讀碩士。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去法国念数学选择巴黎综合理工或是巴黎六大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