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frame常用操作_Pandas | Dataframe的merge操作,像数据库一样尽情join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并星標,和我一起學技術。
今天是pandas數據處理第8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聊聊dataframe的合并。
常見的數據合并操作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我們新生成了新的特征,想要把它和舊的特征合并在一起。第二種是我們新獲取了一份數據集,想要擴充舊的數據集。這兩種合并操作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當中非常尋常,那么究竟應該怎么操作呢?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merge
首先我們來看dataframe當中的merge操作,merge操作類似于數據庫當中兩張表的join,可以通過一個或者多個key將多個dataframe鏈接起來。
我們首先來創建兩個dataframe數據:
df1?=?pd.DataFrame({'id':?[1,?2,?3,?3,?5,?7,?6],?'age':?range(7)})df2?=?pd.DataFrame({'id':?[1,?2,?4,?4,?5,?6,?7],?'score':?range(7)})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dataframe當中都有id這個字段,如果我們想要將它們根據id關聯起來,我們可以用pd.merge函數完成:
這里雖然我們沒有指定根據哪一列完成關聯,但是pandas會自動尋找兩個dataframe的名稱相同列來進行關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這么干,還是推薦大家指定列名。指定列名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傳入on這個參數即可。
如果需要根據多列關聯,我們也可以傳入一個數組。但假如兩個dataframe當中的列名不一致怎么辦,比如這兩個dataframe當中的一列叫做id,一列叫做number,該怎么完成join呢?
df1?=?pd.DataFrame({'id':?[1,?2,?3,?3,?5,?7,?6],?'age':?range(7)})df2?=?pd.DataFrame({'number':?[1,?2,?4,?4,?5,?6,?7],?'score':?range(7)})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left_on指定左表用來join的列名,用right_on指定右表用來join的列名。
談到join,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join的方式。我們都知道在數據庫的表join操作當中我們通常的join方式有4種。分別是innner join,left join,right join和outer join。我們觀察一下上面的結果會發現關聯之后的數據條數變少了,這是因為默認的方式是inner join,也就是兩張表當中都存在的數據才會被保留。如果是left join,那邊左邊當中所有的數據都會保留,關聯不上的列置為None,同理,如果是right join,則右表全部保留,outer join則會全部保留。
join的方式選擇通過how這個參數控制,比如如果我們想要左表保留,我們傳入how='left'即可。
除此之外,merge操作還有一些其他的參數,由于篇幅限制我們不一一介紹了,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查閱相關文檔。
數據合并
另外一個常用的操作叫做數據合并,為了和merge操作區分,我用了中文。雖然同樣是合并,但是它的邏輯和merge是不同的。對于merge來說,我們需要關聯的key,是通過數據關聯上之后再合并的。而合并操作是直接的合并,行對行合并或者是列對列合并,是忽視數據的合并。
這個合并操作我們之前在numpy的介紹當中曾經也提到過,我們這里簡單回顧一下。
首先我們先創建一個numpy的數組:
import?numpy?as?nparr?=?np.random.rand(3,?4)
之后呢,我們可以用concatenate函數把這個數組橫著拼或者是豎著拼,默認是豎著拼:
我們也可以通過axis這個參數讓它變成橫著拼:
對于dataframe同樣也有這樣的操作,不過換了一個名字叫做concat。如果我們不指定的話會豎著拼接:
豎著拼接的時候會按照列進行對齊,如果列名對不上就會填充NaN。
通過axis參數我們可以讓它橫向拼接:
以上就是concat的基本用法了,除了基本用法之外,concat還有一些其他的應用,比如說處理index層次索引等等。只是這些用法相對來說比較小眾,使用頻率不高,就不贅述了。
今天的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喜歡本文的話,請來一波素質三連,給我一點支持吧(關注、在看、點贊)。
- EN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dataframe常用操作_Pandas | Dataframe的merge操作,像数据库一样尽情join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同意按钮,倒计时10秒,同意按钮变为可提
- 下一篇: 解析stm32的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