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阅读]认知和规划,以及推荐几个入门教程Github
圖片來自?Unsplash,作者:?Rafael Saes?
2019 年第 54 篇文章,總第 78 篇文章
本文大約 4600?字,閱讀大約需要 12?分鐘
前言
本來預計每個周末一篇讀后感,但從上次分享[周末閱讀]如何培養你的自信和正確認識財富、創造財富,過了兩周,才有時間寫下第二篇,實在抱歉了,文末有抽獎,謝謝各位的支持!
至于為何相隔兩周才有時間,第一還是懶,工作日回到家就想洗洗睡了,周末就想好好睡覺休息下;第二也是工作原因,目前的項目完成了一期,開始進行二期的工作規劃,這次規劃就比一期規劃要更加全面,列舉我們算法需要實現的每個階段,包括數據處理、模型訓練、服務部署等,然后每個階段每個人的工作任務,細分任務,每個任務的起始和截止日期,可能存在的問題等等。
當工作任務被全部列舉出來,還寫上截止日期后,再次感受到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真的是真理。
之所以說到工作上的事情,剛好也是和最近在微信讀書上看的一本書的部分內容聯系到一起,書名是《入職第一年:從職場新人到職場達人》,它是一本知乎周刊Plus,收集了知乎上的回答整理的輕量級電子書。
這本書的前面兩章介紹了在思想認知上和規劃方面,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應該如何進行改變以更快速適應職場,從一個大學生轉變為職場人。
不過看完這部分內容,再想到高考剛剛結束半個多月,應該也快要進行志愿的填寫,需要選擇專業,然后兩個月后開始踏入大學,我也想簡單說下,高中到大學的思想認知上的改變。
本文的目錄:
關于大學,你需要知道
1. 大學比高三自由
2. 填寫志愿,學校or專業?
3. 大學的規劃越早越好
入職前的認知和規劃
認知上的改變
工作規劃
關于大學,你需要知道
1. 大學比高三自由
對于大部分學生,高三是很辛苦的,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試卷,每個月的月考,偶爾每周的臨時抽考,以及最終的高考。
當時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學就自由了,很輕松。
后面上大學后,確實也驗證了老師的這句話,大學確實比高三自由,也輕松,但老師可能沒有告訴我的是,大學如何度過決定了你后續找工作的難度,這句話也不絕對,畢竟有的同學家里有礦啊…
總之,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學確實比高三自由,高三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學習,而大學,學習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你可以選擇參加各種社團、學生會,參加運動會,各種球類比賽,也可以參加各種學術競賽、進入學院老師的實驗室走科研之路,還可以選擇去當家教,實習,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學費,更早的自給自足。
大學就是擁有更多的道路可以選擇,而高三只有一條。
2. 填寫志愿,學校or專業?
第二件事情,在進入大學之前,志愿的填寫是非常重要的,這里就涉及兩個問題,學校還是專業優先,雖然分數肯定已經確定了,但是選擇還是會有不少的,而且現在互聯網更加發達,我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各種各樣的填報志愿的建議,也能提前了解想要報考的學校,專業的信息。
關于學校還是專業,首先我想很多同學其實還沒有想過,或者沒有考慮,讀研甚至讀博,也就是讀完本科后就直接進入職場工作,因此學校還是專業,很多時候就得和后續工作掛鉤,為了減輕找工作的難度,首先要了解下很多公司招聘的時候,對學歷是有要求的,在都是本科的情況下,名校,也就是985,211的學校可以幫助在簡歷階段不會被 HR 淘汰,此外,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更多。
因此,建議先選擇一線城市的學校,即北上廣深,然后再選擇專業,而專業來說,目前最好找工作的應該就是金融和計算機兩個專業了。
不過,這兩個專業競爭同樣激烈,我對金融專業不太熟悉,就說下計算機專業,實際上這個專業的工作,不止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會找,有相關課程的專業,比如通信、軟件、自動化,甚至其他專業都可能有自學計算機,只是跨專業自學難度更大。另外,這個專業,最近最火的就是找人工智能(AI)算法方面的工作,這基本要求是碩士專業保底,才有機會,當然要求變高了,薪水也是非常高,今年了解到的這方面工作,互聯網的大公司,給出的都是至少 20~30w 的年薪,優秀的 30+,甚至 40+ 也是有的。
3. 大學的規劃越早越好
剛剛也說到如果選擇計算機專業,想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年薪非常誘人,但競爭是很激烈的,如何第一份工作就可以有 20+,甚至 30,40w的年薪呢?一個字,早!
早就是優勢,這是最近一年深深體驗到的一個真理。
具體來說,就是早早做好規劃,你希望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那么你需要了解人工智能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可能是三個方向,圖像,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而這只是大方向,單單是圖像就有不止十個具體的方向,你需要先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好好研究這方面的論文、算法等。
此外,算法只是一個方面,工程實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主要也是目前很多算法距離落地,或者還不滿足落地要求,比如時間性能不達要求,性能還有待優化等等,這方面同樣需要依賴一些工程方面的技巧來進行優化和改善,所以,大學階段更加應該打好編程的基礎。
這里,推薦幾個 Github 上的入門教程:
HelloGithub--分享 GitHub 上有趣、入門級的開源項目[1]:這是一個面向編程新手、熱愛編程、對開源社區感興趣人群的項目,內容以月刊的形式更新發布。內容包括:流行項目、入門級項目、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工具、書籍、學習心得筆記、企業級項目等,這些開源項目大多都是非常容易上手、很 Cool,能夠讓你用很短時間感受到編程的魅力和便捷。從而讓大家感受到編程的樂趣,動手開始編程。
Python - 100天從新手到大師[2]:Python是一個很容易上手的編程語言,而且也是目前人工智能方向應用非常廣的編程語言,這個項目不止介紹了 Python 的基礎、進階知識,還介紹了數據庫、Linux 系統知識、網絡編程、圖像處理、前端,還有機器學習基礎、爬蟲開發,最后還介紹了團隊項目開發的知識,可以說真的是從新手到大師的一個教程了
100天學習算法[3]:100天學習算法的項目
圖像處理100問[4]:如果希望選擇圖像方向的算法工作,了解圖像基礎知識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是一上來就是深度學習的網絡模型;
AI算法工程師手冊[5]:包含數學基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和NLP等知識,另外作者還給出其對算法導論的 C++ 實現Github項目地址,《Unix 環境高級編程第三版》筆記地址
NLP資源[6]:如果是自然語言處理方向,可以看看這個項目,收集了教程、書籍、視頻等等
AI 方面的學習路線還可以參考重磅 | 完備的 AI 學習路線,最詳細的資源整理!,文章整理總結了需要掌握的知識,以及對應的教程資源。
另外,即便你沒能進入清華北大,也可以在 Github 上學習它們的一些課程,來自我之前分享的文章Github上的各大高校資料以及國外公開課視頻,里面還介紹了 B 站上的一些國外公開課視頻,事實上,B站也是有很多學習視頻的。
所以,我認為進入大學后,能夠早點確定自己的目標--工作還是深造,進行大學的規劃--生活上的安排,比如每天固定學習時間,不需要像高三過著只有學習的生活,可以參加社團活動,可以進行體育鍛煉等等,但必須不耽誤自己對大學四年目標的實現。
小結
關于大學,就說這三件事情,當然,應該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努力在大學談一場戀愛吧。
入職前的認知和規劃
接著,就談談入職前的思想認知和工作規劃問題。
認知上的改變
《入職第一年:從職場新人到職場達人》書中給出了對職場頭三年的一個總結--不靠定位精準,而是適者生存,并且列出職場老人認為能夠在職場脫穎而出需要掌握的三個要點--積極的職業態度、專業知識與技能、良好的職業習慣。
而職場新人則是覺得:專業知識與技能、擁有核心的硬技能和認可的行業與職位更加重要,雙方給出不同選擇,也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對職場認知不同:職場新人會認為職場是大學的延伸,但過來人知道職場和大學不同,進入職場就是從零開始,而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積極的心態和重新培養好的習慣至關重要;
大學的技能和知識的保鮮期:簡單說大學時候學習的大部分知識和技能能真正應用到職場上的非常少,有20%就很好了,這還是在專業對口的情況,事實上很多人都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匹配論與適應論:新人會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定位,但職場老人知道所有適合自己的工作都是自己干出來、爭取出來的,即便暫時沒有找到,也需要保持積極的態度,積累自己的能力,這樣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可以把握住。
對找到并發揮自己天賦的認知差別:作者認為新人們期待的是不費力的獲勝,但實際上發揮天賦并讓世界承認,所付出的努力遠遠比做好本職工作要難得多。
有句話其實可以體現這個認知問題--“面試造火箭,工作螺絲釘”(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可能后半句原話不是這樣),意思就是準備面試的時候,你需要懂很多知識,比如對于程序員的面試,編程語言、數據結構算法、網絡編程、數據庫、Linux知識等這些都是需要準備的內容,這里每個方面的知識點都非常多,然后你也并不知道面試官可能會問的問題,你都需要盡可能每方面都準備好,才可能度過一輪又一輪的面試;
而進入公司后,除非是創業公司,在中型乃至大型企業內,你只需要負責項目的某一部分內容即可,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可能只是你面試時候準備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知識和技能需要你重新學習。
因此,進入職場后,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這其實應該是進入職場前就應該掌握好的,畢竟沒有相應知識技能也很難通過面試;反倒是積極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職業習慣,是應該要盡早培養的,但其實這兩點將職業換成生活,我們就明白為啥很有必要,畢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后者,一直都是我們從小到大在做的事情,比如早睡早起,不熬夜,多鍛煉,少玩手機和電腦等等。
工作規劃
工作規劃也是基于生活規劃來制定的,所謂的生活規劃,也可以說是你希望未來的生活是怎樣的,這決定你會選擇怎樣的工作,是按時上下班,穩定但薪水少的公務員,或者是 996 工作但相對薪水多的高薪工作;是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發展,還是回到家鄉工作;是選擇外企,還是國企,民企等。
書中對于工作規劃的時間長度是三年左右,希望三年內做到什么程度,比如年薪達到50w,或者成為一個小組的組長,然后進行調查,看看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具備什么能力和資歷,然后評估是否能夠達成,如果不行,就換一個更實際點的目標;如果可以,那就將這個目標進行分解,比如三年拆解為每一年分別達成怎樣的目標,然后就是每個月的目標等。
小結
前面兩節介紹了認知和規劃,后面介紹的就是比較實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處理郵件、處理文檔、建立知識庫、和同事領導的相處以及關于晉升等等,下周會繼續介紹這方面的內容。
總結
文筆不是很好,所以可能寫得有些啰嗦,這些只是我,作為經歷過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生生涯,然后即將入職一年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算法工程師的一點分享。
[1]: https://github.com/521xueweihan/HelloGitHub
[2]: https://github.com/jackfrued/Python-100-Days
[3]: https://github.com/coells/100days
[4]: https://github.com/gzr2017/ImageProcessing100Wen
[5]: http://www.huaxiaozhuan.com/
[6]: https://github.com/keon/awesome-nlp
對于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或者職場的新人,你有什么建議對他們說嗎?歡迎留言分享!
最后,后臺回復“福利”,抽獎送 3?個 6.6元的紅包,感謝各位一直關注本公眾號,周日晚上八點開獎,必須是在此之前關注公眾號的讀者,否則無效。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算法猿的成長,或者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和進步!
如果覺得不錯,在看、轉發就是對小編的一個支持!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周末阅读]认知和规划,以及推荐几个入门教程Github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igWS 短消息和WapPush 快速
- 下一篇: 收藏 | Redis 超详细总结笔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