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等值线,【地理】攻克等值线的六大法门
3.等值線數值大小的判斷方法
(1)通常情況下,據圖中已標注的等值線進行分析標注,標注時注意:①等值線數值的遞變規律;②相鄰兩條等值線差值的大小。
(2)在閉合的等值線上,除據以上方法判斷外,還可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簡便方法分析。如下圖中:已知A>B,則甲地數值小于B,乙地數值大于A。此法適合所有等值線圖。
綜合探究??? 等高線圖的綜合分析方法
(1)高度計算:這是最基本最常考的知識點。高度有相對高度和絕對高度(海拔),通常可用計算公式: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陡崖或任意兩點間的相對高度可利用公式計算:(n-1)d≤H<(n+1)d(其中n為陡崖或任意兩點間經過的等高線條數,d為等高距,H為所求相對高差;或任意區域最大相對高差為等高線最大值減去最小值,再加兩個等高距,最小高差為等高線最大值減去最小值)。
②陡崖頂部和底部絕對高度(海拔)的計算:假設重疊于某斷崖處的等高線中最大值為a,最小值為b,等高距為h,則a≤頂部絕對高度(海拔)<a+h,b-h<底部絕對高度(海拔)≤b
如下圖所示為一陡崖,陡崖頂部的海拔大于或等于400米,小于500米;陡崖底部的海拔小于或等于100米,大于0米,即可能400米等高線剛好穿過陡崖頂,而100米等高線剛好穿過崖底,則陡崖的最小高度為300米;也可能陡崖的最高點高度無限接近500米,而崖底的高度無限趨近0米,則該陡崖的最大高度接近500米,所以該陡崖的高度為:300米≤H<500米。
(2)有關等高線圖上等高線稀疏或稠密與坡度關系及河流流速的判讀:坡度=垂直相對高度/水平距離,比值越大則坡度越大,水流越急;等高線越稠密表示坡度越陡,水流越急。
(3)地形狀況與區位選擇:①選“點”,根據要求考慮點的位置。如水庫的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處;氣象站應建在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方;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的地點;港口或碼頭應選在水深且避風的海灣,要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積。②選線設計:公路鐵路線,一般情況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選擇坡度較緩、線路較短、彎路較少的線路;盡量避開高寒區、沙漠〖HJ1.9mm〗區、沼澤區、地下溶洞區等;引水線路應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并利用地勢引水自流。③選“面”:確定水庫匯水面及壩址時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慮地質條件下重點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區域內必須有一個可供儲水的盆地或洼地,此種地形的等高線呈口袋形,袋大、腹地寬闊即庫容量大;第二,大壩應建在等高線近于閉合的地段,即峽谷最窄處,以減少工程量,節省投資,確保大壩安全。?????????????????????
(4)判斷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嶺(山脊線),山谷常有河流發育(山谷線),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即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線在山脊處向低處彎曲。②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豐富,在陡崖處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域面積)和迎風坡、背風坡有關;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沖積扇。③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積:流向—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補給地下水時,流向與地下水位線凸出方向一致。流域面積—把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
(5)判斷氣候特征及差異
①判斷氣候特征:結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陽坡氣溫高,蒸發強;陰坡氣溫低,蒸發弱)等因素。②氣候差異及判斷:對于氣溫差異,求出高度差,再用氣溫垂直遞減率(0.6℃/100米)計算溫度差,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降水差異:迎風坡降水多于背風坡。光照差異:陽坡多于陰坡,同一種植被在陽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陰坡。
發散類比??? 等溫線圖的判讀技巧
1.根據等溫線數值的變化特點判斷南北半球。??????????
2.等溫線彎曲方向的判讀
(1)口訣法:“一陸南”,即1月大陸上等溫線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此外,還有“七陸北”或“七海南”等口訣。此方法主要用于海陸分布引起的等溫線彎曲問題,由于便于記憶,運用方便,并且無需考慮南、北半球,故便于迅速準確地解決相關問題。
如圖,該圖是1月等溫線分布圖,則A、B兩地何處為陸地,何處為海洋?此類問題,無論如何變化,無非兩種形式:一是給出時間條件求地點;二是給出地點條件求時間。
這兩種形式的問題都可以用“一陸南”等口訣解決。1月大陸等溫線向南凸,顯然A為陸地,B為海洋;如果已知A為陸地,B為海洋,依然可用口訣“一陸南”快速得出此時為1月份。
(2)輔助線法(也叫切線法)。如下圖為海平面等溫線分布圖,數值上甲<乙<丙,要求判斷洋流L的性質。步驟如下:
①設L與等溫線相交于a點,則a點的溫度為乙;②過a點作乙等溫線的切線與甲等溫線相交于b、c兩點,則b、c兩點的溫度為甲;③顯然a點溫度高于b、c兩點(乙>甲),即a點有暖流經過(增溫)。
此法看上去很復雜,但實際運用起來卻非常方便。同時它還可以拓展到解決等高線、等壓線、等潛水位線、等地租線等各種等值線的彎曲問題。?
3.等溫線彎曲的主要影響因素:等溫線彎曲主要有向低緯凸出和向高緯凸出兩種情況,但等溫線彎曲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綜合分析。
4.根據等溫線的疏密判斷溫差大小:等溫線稀疏的地區溫差小,稠密的地區溫差大。
5.根據等溫線的分布特點判斷地形類型:等溫線為閉合狀態時,數值里大外小為盆地;數值里小外大為山地。
? 拓展延伸?? 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
1.宏觀看趨勢:①依據等降水量線的疏密,判斷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差異。等降水量線密集,則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差異較大;反之則較小。②根據各等降水量線的數值,分析降水量變化的趨勢。③判斷海陸分布:等降水量線與海岸線大致平行,數值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小,降水多的區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內陸。
2.微觀看特殊:①迎風坡和背風坡的降水差異:如果某一地區等降水量線與山脈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區域為迎風坡;反之為背風坡。②閉合的等降水量線:如果某一區域內,兩條等降水量線之間出現閉合曲線,則閉合區域內降水量出現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讀規律。③城市降水量由市中心向四周遞減,原因是城市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加之城市中心塵埃多,凝結核多,故降水量多(雨島效應)。
3.年等降水量線與地形的關系:①內陸盆地一般為少雨中心,年等降水量線多為閉合曲線,且由四周向中心數值越來越小。②迎風坡一般為多雨中心,背風坡為少雨中心,年等降水量線多與等高線平行。③年等降水量線凸向數值小的地方,說明該地年降水量比周圍地區多;反之,比周圍地區少。④降水的垂直分布規律:在迎風坡,上升氣流逐漸凝結形成降水,因此,隨高度的增加,降水呈現少—多—少的分布規律。(如下圖所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hp 等值线,【地理】攻克等值线的六大法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校园信息发布平台网站源码
- 下一篇: PLSQL注册码(永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