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机测试软件重装上阵
本文是為《軟件指南》雜志做的專題,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前言
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特別我們年輕人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購買一臺甚至幾臺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也成了平常之事。不過再怎么說電腦還是一件大宗物品,加上電腦市場中魚龍混雜,怎樣保證自己不受JS蒙蔽,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是非常的讓人頭疼。因此我們《軟件指南》組織了這次購機測試軟件專題。
整個專題將購機測試軟件按照配件種類進行劃分,最后給出不同條件和情況下購機的測試軟件搭配。而在開始介紹測試軟件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測試軟件在購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購機測試軟件的作用
和中醫上的“望聞問切”一樣,購機測試軟件在整個購機過程中扮演著“切”的角色。
沒有測試軟件,我們只能從外觀上(望聞問的手段)來考察一件產品的型號、做工和真偽,這樣的話,若您不是高手中的高手,根本無從區分市場中千篇一律、模樣相似的電腦配件。有了測試軟件則不同,它可以從最深處感受電腦硬件的脈搏。如使用CPU-Z可以得知處理器的真實信息,防止Remark CPU;Lavalys Everest和SiSoft Sandra Pro則可以了解系統中每個配件的詳細信息,并可以與基準系統進行對比;Super π和prime95更可以用于CPU和系統穩定性測試!
總之一句話,測試軟件讓假貨和劣貨無所遁形。不管是老鳥還是菜鳥,在購機中準備好測試軟件,是買到稱心如意產品的關鍵。當然,常用測試軟件都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們下面將一一介紹。
購機測試軟件分類介紹
<整機類測試軟件>
整機類測試軟件能夠一目了然的了解電腦系統中的各種信息,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購機時只需準備一款此種軟件就已足夠。而在這個領域,Lavalys Everest和SiSoft Sandra Pro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兩款軟件,它們分別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Lavalys Everest
Lavalys EVEREST,也就是以前著名的AIDA32,是一個測試軟硬件系統信息的工具,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PC每一個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種(3400+)主板和上百種(360+)顯卡,支持對并口/串口/USB這些PNP設備的檢測,支持對各式各樣的處理器和內存的偵測。
EVEREST有Home Edition和Professional兩個版本。其中Professional是收費的商業版本,Home Edition則是免費軟件。相比Professional,Home Edition只是少了數據分析和數據庫連接功能,而在硬件檢測方面,Home Edition沒有任何縮水。以下我們將以EVEREST Home Edition版本來說明此軟件的使用方法和各個測試項目的意義。
安裝EVEREST和相應的中文語言包并運行,出現形如資源管理器的軟件界面。依次展開左側的目錄樹,可以得到當前系統的各軟硬件詳細信息,尤以“電腦/超頻”、“主板/SPD”、“儲存/ATA”、“儲存/SMART”最為有用。
在“電腦/超頻”中可以看到CPU的類型、時鐘頻率、倍頻、外頻、緩存、溫度等信息,可以讓我們方便的鑒別CPU的真假。而在“主板/SPD”中則能夠方便的查詢電腦中的內存情況,其品牌、大小、生產日期、速度等清晰明了。“儲存”中的“ATA”和“SMART”給出了硬盤的轉速、容量、緩存容量以及工作狀態是否正常,便于購機時對硬盤狀況進行快速檢測。
當然,EVEREST還可以檢測顯卡、聲卡、網絡、接口以及筆記本電池等多種信息,性能測試還可以只管的給出機器的大致性能。可以這么說,有了EVEREST,購機就不再發愁:)。
SiSoft Sandra Pro
提到SiSoft Sandra Pro大家并不會陌生,因為許多媒體上的硬件評測都必不可少的有此項目。相比EVEREST,SiSoft Sandra Pro更側重于系統分析與評測,它有超過30種以上的測試項目,主要包括 CPU、Drives、CD-ROM/DVD、Memory、SCSI、APM/ACPI、鼠標、鍵盤、網絡、主板、打印機等。SiSoft Sandra Pro的最新版本是SiSoftware Sandra Professional 2004 SP2b,http://www.hanzify.org/index.php?Go=Show::List&ID=6204有其漢化版下載。
SiSoft Sandra Pro的界面與控制面板相似,雙擊任一項目即可開始測試。其中信息模塊可以得到某個硬件的詳細信息,對比模塊則能夠獲得某硬件與基準系統的性能差別。如雙擊“CPU運算對比”,則可以將自己的CPU跟當前市場中的各種CPU做性能比較,得知大概的情況。
注意,參照CPU中的項目是可以調整的,你可以將CPU調整成任何型號和頻率。
SiSoft Sandra Pro在硬件信息檢測上沒有EVEREST細致和繁多,但卻可以得到各種硬件的大致性能。因此這兩款軟件經常一起使用,EVEREST取得系統軟硬件的詳細信息,SiSoft Sandra Pro則了解系統性能所處的水平。
整機類測試軟件>
<穩定性測試軟件>
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穩定性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誰都不能忍受經常遭遇藍屏、自己剛寫好的文章沒有保存就死機、玩的正起勁時游戲突然退出……。而在穩定性檢測方面,除了運行大型游戲和測試軟件拷機之外,一些專用的軟件,如Super π、prime95和PassMark BurnInTest Professional等能夠幫我們進行自動化的拷機。
Super π
顧名思義,Super π是一款用來計算圓周率的軟件,但它更多的被用于測試CPU速度和系統的穩定性。由于運行圓周率計算時需要大量的系統資源,且CPU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行,因此即使你的系統運行一天的 Word、Photoshop 都沒有問題,而運行Super PI 也不一定能通過。
使用方法:選擇你要計算的位數(一般采用104萬位),點擊開始就可以了。性能上,運算所需要的時間越短越好;穩定性上,以沒有出現任何錯誤為判斷依據。
Prime95
和Super π類似,Prime95也是利用不停計算函數來達到測試系統穩定性的目地,只不過它計算的是梅森質數。不過Prime95的測試環境非常苛刻,即使能在Super π中順利通過419萬次測試的系統,也不見得能在Prime95中熬過1分鐘。在所有的拷機軟件中,Prime95是公認為最變態的一款,因此很多玩家用Prime95來測試超頻后的CPU,并以此作為超頻成功的證據。
Prime95的使用也很簡單,從官方網站http://www.mersenne.org/freesoft.htm下載最新版本安裝運行,點擊菜單欄“Option(選項)”中的“CPU”即可對測試進行設置。在這里,用戶可以設置測試的時間、測試所使用的內存容量、測試的起始和結束時間,以及CPU的型號、實際頻率以及緩存等信息。
設置好后點擊單 “Option(選項)/Torture Test(穩定性測試)”開始啟動測試。由于Prime95的系統穩定性測試消耗的系統資源并不多,用戶可以在測試期間進行其它操作,這時Prime95會在系統托盤中生成一個紅色的圖標,代表測試正在順利進行著,如果這個圖標的顏色在測試還沒有結束之前就變成黃色了,說明測試失敗,你的系統沒有達到Primr95所要求的穩定性。
Prime95默認的測試時間為12小時,如果通過12小時的測試,那說明系統穩定;如果能通過24小時以上的測試,那么這個系統就基本不會因為穩定性而出現故障。
Prime95同樣也有性能測試功能。只要選擇菜單 “Option(選項)/Benchmark(性能測試)”就可以對系統性能進行測試,測試以運算一定函數量所花費的時間作為標準,耗時越少說明系統性能越強。
不過,由于Prime95的測試過于變態,對CPU以及內存的消耗很大,在實際電腦應用中,幾乎不可能在如同Prime95一樣的環境下工作,所以即使不能通過Prime95,也不能代表電腦穩定性肯定有問題。
PassMark BurnInTest Professional
與Super π和Prime95不同,PassMark BurnInTest Professional是一款專業的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測試工具,它通過對CPU、硬盤、聲卡、顯卡(2D/3D)、打印機、內存、串口、網絡、磁帶機、并口以及計算機系統與其它外圍設備的持久運行,來測試系統是否穩定,可以說非常的全面。
測試時,首先在軟件界面中點擊菜單“Configuration/Test duty cycles”選擇測試項目,一些測試項目,如CD-RW/DVD(光驅)、Printer(打印機)、USB等,需要準備有滿容量的光盤、打印紙和USB等必須設備,我們可以不進行選擇。
選擇好測試項目后可以在“Test preferences”中對每個項目進行微調,并可以將此配置保存為文件(Save config as)在需要時載入(Load Config)。完畢后選擇菜單“Test/Start test run”運行測試,屏幕上出現很多個窗口,可以看到各個設備的實時運行情況。測試運行一段時間后請按下“Stop”按鈕,停止測試,在主界面的Result Sheet中就會出現測試結果,看是否有錯誤。上圖是筆者的測試結果,全部組件都是“No errors”,證明筆者的系統穩定性非常不錯。
穩定性測試軟件>
<CPU測試軟件>
CPU是整臺電腦的核心,也是Reamark最多的部件,因此在購機時對CPU的檢測必不可少。雖然上述的整機類測試軟件也可以用來檢測CPU,但信息并不完全。“術業有專攻”,在這么重要的場合,我們還是要借助于專門的CPU測試軟件來完成。
WCPUID
這是筆者最喜歡使用的CPU檢測軟件,壓縮包只有179K大小,解壓后直接運行wcpuid.exe就可以得到CPU的詳細信息。若是主界面中有處理器#2可供選擇,證明你使用的是雙CPU或者是CPU支持超線程。
WCPUID還可以查看芯片組、設備和系統信息,在調整中還有“實時時鐘檢查器”,感知CPU微小的時鐘變化。
CPU-Z
CPU-Z可以提供全面的CPU相關信息報告,包括處理器的名稱、廠商、時鐘頻率、核心電壓、超頻檢測、CPU所支持的多媒體指令集,并且還可以顯示出關于CPU的L1、L2的資料(大小、速度、技術)。最新的1.24版本已經不僅可以偵測CPU的信息,包括主板、內存等信息的檢測CPU-Z同樣可以勝任。由于是綠色軟件,使用時無需安裝。而我們可以通過CPU的倍頻、外頻來判斷CPU是否被Remark。
Intel官方CPU檢測軟件
可能你覺得WCPUID和CPU-Z都是第三方的CPU檢測軟件,并不令人放心,那也沒有關系,只要你購買的是Intel的CPU,就可以使用Intel官方的CPU檢測軟件辨別CPU真假。
現在的Intel官方CPU檢測軟件有兩款,一個是老的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最新版本7.1;另一個是新的Indel Processor Identification Utility,最新版本1.01。
實際上,Indel Processor Identification Utility就是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的加強升級版本,它在“頻率測試”頁面加入了對L2高速緩存的檢測,并將Frequency ID Utility中的“CPUID數據”一項細分為“CPUID數據”和“CPU技術”兩項,增加了更多的CPU檢測項目。Indel Processor Identification Utility只能運行于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統,并支持P4以上系列CPU的檢測,可以肯定的說,它是用來取代先前的Frequency ID Utility的。
Indel Processor Identification Utility還有一個Boot Version(可引導)版本,可以制作成引導軟盤,這樣在購買Intel CPU時,只需通過一張軟盤就能夠辨別CPU的真假,JS連再菜的鳥都騙不到了:)。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人再給電腦配軟驅了,希望Intel能夠推出U盤和光盤引導的版本。
Intel官方CPU檢測軟件,常備重要哦。
</CPU測試軟件>
<內存測試軟件>
內存在電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數電腦出現的不穩定狀況,如某個程序莫名其妙地失去響應,并提示“0X????????指令引用的0x00000000內存,該內存不能written”;打開文件時偶爾提示文件損壞,但稍后打開又沒問題……,都與內存的質量和兼容性有莫大關系。那么有沒有相應的測試軟件可供購機時使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這里我們推薦MemTest和Memtest86+這兩款軟件。
MemTest
MemTest不但可以徹底的檢測出內存的穩定度,還可同時測試記憶的儲存與檢索數據的能力,讓你可以確實掌控到目前你機器上正在使用的內存到底可不可信賴。
MemTest是一個綠色軟件,直接點擊執行文件即可運行。出現主界面后,用戶可以在空格里填寫想測試的內存容量,如果不填寫,軟件則默認為“所有未用的內存”。隨后按下“開始測試”按鈕,內存測試就開始了。在測試中,只要點擊“停止測試”,測試即可終止。
MemTest會循環對內存進行檢測直到用戶終止為止,如果內存有任何質量問題,MemTest都會有提示。這個測試進行得越久,對內存質量的考驗也就越高,通常只要下面的數值顯示到200%以后,就基本說明內存沒有質量問題了。而在進行測試時,最好關閉所有應用程序,否則應用程序所占據的那部分內存將不會被檢測到。
Memtest86+
這是一款小巧而專業的內存測試程序,是在著名的內存測試軟件Memtest86基礎上開發的。
Memtest86+的安裝和使用和其它內存測試軟件有些不同,因為他不能在Windows下運行。不過還是有四種方式可以運行此程序,分別為ISO引導盤、Linux下使用的bin文件、USB啟動盤使用的EXE文件和軟盤引導制作包。這里以ISO引導盤為例說明其使用方法。
從官方網站(http://www.memtest.org)下載Pre-Compiled Bootable ISO,解壓縮后用Nero等刻錄軟件的燒錄鏡象功能將其刻錄成引導光盤。用這張光盤啟動電腦,Memtest86+會自動開始測試內存。界面上,在 “Memtest86+ v1.30”程序版本號下,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系統所采用的處理器型號和頻率,以及CPU的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的大小及速度,當然也包括測試的主角——系統物理內存的容量和速度。最后顯示的是主板所采用的芯片組類型。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對系統的主要配置有個大致的了解。
在系統信息的右側顯示的是測試的進度,“Pass”顯示的是主測試進程完成進度,“Test”顯示的是當前測試項目的完成進度。“Test #1”顯示的是目前的測試項目。下方的“WallTime”顯示測試已經耗費的時間,在這一排數據中“ECC”一欄中,顯示的是當前內存是否支持打開ECC校驗功能,“TEST”顯示的是測試的模式,有“標準”和“完全”模式可供選擇。“Pass”顯示的是內存測試所完成的次數,Memtest86+的測試是無限制循環的,除非你結束測試程序,否則它將一直測試下去。另外Memtest86+的測試比較耗費時間,標準的測試模式跑一遍大概需要個把小時,如果是完全測試的話則需要幾個小時(和內存容量有關)。
要進行完全測試,我們可以單擊“C”鍵打開Memtest86+的設置菜單,接著單擊數字鍵“2”選擇“Test Selection”選項(注意從主鍵盤輸入數字),再單擊數字鍵“3”選擇“All Test”選項打開完全測試模式。利用這個設置菜單,我們還可以進行更多的設置,比如設置測試的Cache大小、重新開始測試等等。
開始測試后,主要的內存突發問題將在幾秒鐘內檢測出來,如果是由特定位模式觸發的故障,則需要長時間測試才能檢測出來,對此需要有耐心。Memtest86一檢測到缺陷位,就會在屏幕底部顯示一條出錯消息,但是測試還將繼續下去。如果完成幾遍測試后,沒有任何錯誤信息,那么我們可以確定內存是穩定可靠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系統有多根內存條(相信現在大家的機器里都插著幾根吧),那么就需要單獨測試每一根內存,這樣才能分清到底是哪根內存出錯。
由于Memtest86+測試耗時較長,因此它不僅可以用于內存測試,還可以用于系統穩定性測試。Memtest86+測試完畢后,按下“Esc”鍵退出并重新啟動系統。
內存測試軟件>
<硬盤測試軟件>
硬盤測試方面,有很多軟件可供使用,包括系統自帶的工具,硬盤廠商提供的專用軟件以及第三方軟件,如HD Tune、Driver Health等。這里我們只對Windows自帶工具和HD Tune做一介紹,硬盤廠商自家的軟件請大家到各廠商官方網站下載并使用。
Windows自帶磁盤工具
在系統中的任何分區上單擊右鍵,選擇“屬性”,再單擊“工具”標簽,在“查錯”項目中按下“開始檢查”按鈕,切記勾取“掃描并試圖恢復壞扇區”這個選項,按下“開始”按鈕后執行Windows磁盤檢查。
Windows自帶的磁盤檢查還是很有用處的,能夠檢查出現有磁分區盤上存在的物理壞道,只是需要時間較長,但不失為一種簡便的方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賣出的硬盤可能屏蔽掉了壞扇區,特別是一些銷售二手硬盤的商家。這樣單純用Windows磁盤檢查無法發現問題,因此請在檢查磁盤前用啟動盤中的Fdisk或第三方的分區軟件,如PQMagic、Disk Genuis查看硬盤是否有隱藏的壞扇區。
HD Tune
HD Tune 是一款小巧易用的免費硬盤工具軟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盤傳輸速率檢測,健康狀態檢測,溫度檢測及磁盤表面掃描等。另外,還能檢測出硬盤的固件版本、序列號、容量、緩存大小以及當前的Ultra DMA模式等。
軟件的使用非常簡單,運行后就可以看到當前的硬盤信息,而在基準檢查和錯誤掃描中,按下“開始”按鈕就可以進行檢測。你可以用HD Tune的錯誤掃描取代Windows系統自帶的磁盤檢查。
HD Tune的大小只有356K,并且無需安裝。購買機器時準備一個這樣的軟件,就不用擔心JS用已經損壞的硬盤進行坑蒙拐騙了:)。
硬盤測試軟件>
<光驅測試軟件>
光驅測試上,常用的軟件有Nero InfoTool和Nero CD-DVD Speed,我們以前曾在《解讀光盤驅動器――談光驅測試軟件的使用》中有詳盡的討論,這里不再贅述,只作簡要的說明。
Nero InfoTool
Nero Info Tool是一款光盤驅動器信息檢測軟件,它可以檢測光盤驅動器的類型(Type)、固件版本(Firmware)、存取寫入(Read/Write)速度、緩存(Buffer)以及所支持的讀取光盤格式(Supported Read Features)和所支持的寫入光盤格式(Supported Write Features)、刻錄機所支持技術(Modes),如Justlink等;對于DVD來說,它還可以檢測DVD的區碼設置以及剩余的更換區碼次數。Nero Info Tool還可以提供接口以及軟件等信息,能夠讓我們迅速了解自己所購買的光盤驅動器的大致情況。
Nero CD-DVD Speed
Nero CD-DVD Speed是一個測試項目非常細致周全的CD-DVD驅動器測試軟件,它用于普通CD、CD-RW、DVD、DVD刻錄機以及COMBO等各類光盤驅動器的讀取和刻錄測試,主要測試項目有數據傳輸速率、尋道時間、CPU占用率等各種主要的光盤驅動器技術指標。
測試光驅的讀取能力時,最好準備幾張容量比較大的光盤,容量在70分鐘之上,然后將它們分批放入光驅使用Nero CD-DVD Speed測試。
而測試光驅的刻錄能力,則可以在刻錄機中放入空白光盤,按下“Start”開始測試。
不論是讀取能力還是刻錄能力測試,Nero CD-DVD Speed的測試結果都是以曲線圖和信息框形式表示。
若是測試光驅的讀取能力,一般曲線圖越平穩表示光驅讀盤的糾錯能力越好,波動劇烈的光驅則糾錯能力太差。當然,刻錄能力測試的曲線也是同樣的,越平穩刻錄光盤越穩定,反之則說明刻錄機刻壞盤的機率較大。
連續測試幾張CD,是為了檢測光驅是否有挑盤現象。而從曲線圖上,還可以得知光驅和刻錄機的讀取和寫入速度。
光驅測試軟件>
<顯卡測試軟件>
顯卡可能是目前市場中最混亂的產品,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買到了縮水版的顯卡,最常見的就是將顯存位寬為64bit的產品當做128bit來賣,其它的如使用速度低的顯存,甚至用低版本的芯片冒充標準版或者加強版來賣,更是不勝枚舉,因此如何檢測是否縮水就成為重中之重,這方面我們推薦RivaTuner。顯卡的穩定性也非常重要,在運行中不能出現花屏現象,3DMark和眾多的游戲是測試顯卡穩定性的利器。
RivaTuner
可能你以為RivaTuner只是一個非常好的顯卡優化工具,用來對顯卡進行超頻,這你可就錯了!RivaTuner的功能遠不止超頻那么簡單,它的顯卡檢測功能也非常強勁,是辨別顯卡真偽的火眼金睛。
安裝運行RivaTuner后,在主界面的Target adapter下就會顯示顯卡的顯示芯片和顯存信息,可以清楚的看到顯示芯片類型和顯存位寬、容量。點擊顯存右邊的下三角箭頭,選擇第一項,在“Overclocking”中能夠起用顯卡的超頻功能,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顯示芯片和顯存的最大頻率,經過對比就知道顯卡是否縮水。
3DMark系列
提到顯卡測試就不能不說3DMark系列,不論是哪個評測機構,都以3DMark系列的得分作為評價顯卡性能的標準之一。但對購機用戶來說,使用3DMark系列的目的與評測機構并不相同,我們只是利用3DMark系列大規模的游戲運算來檢測顯卡是否穩定,以便及早的發現產品是否存在缺陷,性能只是順帶進行測試而已。
3DMark系列目前常用的有3DMark 2001SE、3DMark 03和最新的3Dmark 05,其使用方法完全相同,運行軟件后選擇相應的測試項目按下“Run 3Dmark”按鈕就開始了測試。在購機時,建議朋友們選中所有的項目,并注意觀察測試過程中畫面是否出現扭曲、花屏等不正常現象。若是有此類現象發生,還是及早更換顯卡為妙。
用自己常玩的游戲配合3DMark系列進行測試,則將使顯卡測試更為深入,檢測更為全面。
顯卡測試軟件>
<顯示器測試軟件>
在顯示器測試方面,96年9月11日發布1.0.0.1版,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更新的Nokia Monitor Test的霸主地位無人撼動。它小巧易用,測試項目眾多,即使是新型的LCD液晶顯示器,Nokia Monitor Test也可以得知其是否具有優異的性能,這也是其久勝不衰的原因所在。
Nokia Monitor Test大小不到600K,并且無需安裝,只要下載回來的exe可執行文件就可直接運行。運行后它會讓你選擇運行所使用的語言,有12種語言可供選擇,但還沒有中文版,我們只好選擇默認的英文。點“OK”就進入了Nokia Monitor Test的主界面。
在主界面的下方中央,共有15個選項,分別是Geometry(幾何)、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與對比度)、High Voltage(高電壓)、WWW、Colors(色彩)、To control panel/display(轉到控制面板顯示屬性)、Help(幫助)、Convergence(收斂)、Focus(聚焦)、Resolution(分辨率)、Moire(水波紋)、Readability(文本清晰度)、Jitter(抖動)、Sound(聲音)和Quit(退出)。移動上去有英文提示,你可以對照來看。下面我們還是來介紹一下主要的測試項目,這些測試項目適用于CRT和LCD。
1. Geometry(幾何)
這一項用來測試圖像的幾何失真度。測試時看一下四個角上和中間的圓形是否為正圓,還要看屏幕上的方塊是否是正方形,如果不是,就要進行調節,直至準確為止。若怎么都調不準確,則說明顯示器有較大的幾何失真。
2. 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與對比度)
這兩項來用來測試和設定屏幕的光線輸出。對CRT來說,可以通過測試對顯示器進行設置,使其看起來更舒服;LCD則可以通過這兩項測試直接得知顯示器的性能,因為劣質LCD的亮度和對比度都比較差。
3. High Voltage(高電壓)
軟件通過不停的切換輸出外黑內白和外白內黑的兩張圖形進行此項測試。質量好的顯示器兩幅圖形的變化并不明顯,質量差的卻有明顯的變化,這是由于屏幕上的光亮區加載了高電壓源,可能引起一點電壓的降低,使圖像擴大。這項測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呼吸效應,變化明顯的顯示器呼吸效應也明顯。
4. Colors(色彩)
用來檢測顯示器黑、白和紅、綠、藍三原色的表現和色溫,注意觀察。由于此測試是在全屏幕狀態下不時的切換白、紅、綠、藍、黑五種顏色,能夠輕而易舉的找到或亮或暗的點,因此可以用來辨別LCD顯示器的壞點。
5. Convergence(收斂)
屏幕上紅、綠、藍色線條重合在一起形成白色,如果圖像沒有收斂錯誤,三色線條會重合組成白色,否則說明有收斂錯誤。收斂指的是顯示器在屏幕上正確排列一幅圖片中紅、綠、藍成分的能力。垂直收斂錯誤可以從水平線條上看出來,反之也一樣。
6. Focus(聚焦)
軟件輸出的圖像是由掃過屏幕的電子束組成的,聚焦好的顯示器其電子束能準確地投射到顯示器的熒光層,在屏幕上各個地方出現的圖像都不會有模糊現象。
7. Resolution(分辨率)
這次測試出現的圖像是逐漸變細的黑白相間的線條,它們排列成方塊,請仔細觀察線條是否清晰,是否會交織在一起。如果線條之間清晰可辨,說明分辨率較高。
8. Moire(水波紋)
所有的顯示器都有水波紋,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圖形圖案的正常波形失真,它是由顯示器蔭罩和顯示模式分辨率的干擾引起的,聚焦好的顯示器往往容易產生水波紋。通過這項測試,我們可以看出水波紋的情況。
9. Readability(文本清晰度)
這項測試文字顯示的清晰程度,它檢查屏幕上各處以及各個角落,你能看出文字在顯示器上是否有模糊現象。好的顯示器文字顯示銳利,清晰可辨。當然,它跟顯示器的聚焦、水波紋以及對比度、亮度都有關系。
10. Jitter(抖動)
它指的是在一幅靜止的圖片中圖片像素表現出的小的運動,圖片看起來好像是活的。與我們關系不大。
Nokia Monitor Test可以測試CRT和LCD的亮度、對比度、分辨率、色彩表現力、文本表現力等等,但對于LCD來說,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響應時間,這方面沒有太好的軟件可以使用,但我們可以借助于看DVD、打游戲、拖動網頁滾動條進行測試,這比用軟件測試更為準確。
顯示器測試軟件>
<電源測試OCCT>
電源是電腦中所有部件的動力,其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系統的穩定,劣質的電源通常是導致系統多發問題的原因,硬盤出現壞道與其有莫大關系。以前我們只能通過外觀和分量來判斷電源的優劣,但自從有了OCCT,電源的測試也變得直觀和簡單起來。
OCCT是“OverClock Checking Tool”的縮寫,它用來檢查系統電源穩定性以及在滿負荷下CPU和主板芯片的溫度,以測試電腦是否能夠超頻,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到高品質的電源對超頻是多么重要!
OCCT不能獨立工作,必須配合Motherboard Monitor 5(以下簡稱MBM5)、SpeedFan或者ASUS PC Probe才能為用戶提供一分完美的電源質量報告。下面以OCCT+MBM5來說明其具體的使用方法,SpeedFan和ASUS PC Probe與OCCT的協同工作和MBM5類似。
1.從MBM官方網站http://mbm.livewiredev.com/下載最新版本的Motherboard Monitor 5(目前版本5.3.7),從http://www.ocbase.com/下載最新的0.91版本的OCCT;
2.安裝MBM5和OCCT;
3.從開始菜單里找到MBM 5 Config Wizard,第一個出現的界面是Update,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版本情況選擇是否升級;
4.下一步后選擇你的主板型號,如筆者使用的主板是Abit NF7-M;
5.然后選擇溫度的表現形式是攝氏度(Celsius)還是華氏度(Fahrenheit);
6.完畢后MBM5就開始運行,但我們的設置并沒有結束。在系統托盤的MBM5圖標上單擊右鍵,選擇“Setting”,打開MBM5管理界面,在Voltages(電壓)中,Voltages Configuration(電壓適配器)要選擇自己的主板的型號,如果在列表中沒有你的主板型號,不要急,那是因為你的主板是用的標準的W83627HF Standard傳感器,這個就得對應你的主板進行相應的選擇了。筆者的Abit NF7-M則有對應的傳感器;
7. Apply(應用)后,運行OCCT(此時會自動關閉MBM5),出現監控軟件配置窗口,在其中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MBM5或者其它,選擇None的話測試將不完全;
8.下一步是選擇當前系統CPU和主板的溫度,切記兩個溫度不能相同,否則無法點擊“Next”;
9.然后是有關電壓的選項,按照默認即可,不用自行進行設定;
10.End后,你還可以在“Option”中對測試電壓的負載進行設置,供用戶選擇的有“Lowest(最低)”或者“Highest(最高)”等5個等級,還可以設置使用內存的大小、CPU溫度以及輸出圖像的格式;
11.設置完畢后,點擊“Go Back(返回)”回到主界面,再點擊左下方的“Test(測試)”鍵就可以對電源進行測試了。測試需要30分鐘時間,喝杯咖啡去吧:)。
測試結束后,OCCT會把測試結果以圖片形式輸出到OCCT安裝目錄下的Graphs文件夾(如C:\Program Files\OCCT\Graphs),它們分別是“系統溫度變化”、“CPU溫度變化”、“+5V的電壓波動”、“+3.3V的電壓波動”、“+12V的電壓波動”以及“CPU電壓波動”。通過分析這些電壓波動圖,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電源是否令人滿意了。
如果用戶的電源品質良好,那么圖片上的各種電壓波動幅度將非常小,即使有波動也是在正常范圍之內;如果用戶電源質量比較低劣,那么圖片上各種電壓的波動范圍也會相應較大,甚至達到了危險的階段。而電源輸出的正電壓,合理的波動范圍在-5%~+5%之內,而負電壓的合理波動范圍在-10%~+10%。下圖是筆者的12V電壓測試結果,在合理范圍之內。
OCCT還可以單獨對CPU進行測試,只要點擊主界面下中間的“Torture(CPU穩定檢測)”鍵就可以對CPU進行穩定性測試,并向用戶報告錯誤。
電源測試OCCT>
專為筆記本準備的測試軟件
<筆記本電池測試軟件>
電池對于筆記本重要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沒有了電池筆記本與移動PC就沒什么兩樣。筆記本電池一般能夠穩定工作一年左右,充電次數為300-500次,之后待機時間就會大大減少。所以不管是購買新機還是二手機,第一步就是要看電池的充電能力。IBM等大廠商的筆記本自帶有相應軟件,可以顯示電池的充電次數與壽命,若沒有使用這類筆記本,也不必擔心,PassMark BatteryMon和Battery Eater一樣能助我們了解筆記本電池的詳細情況。
PassMark BatteryMon
BatteryMon是一款專門針對筆記本電池監視的小軟件,可以顯示電池的設計容量、放電曲線、放電電壓等等數據。運行BatteryMon后會自動監視電池充放電狀態,并且會自動繪制成曲線來告訴你目前的充電情況。一款性能良好的電池一定會有著非常平滑的放電曲線,每下降一格的時間大概都是相同的;而充電的曲線也應該很平穩,只有當電池容量達到90%之后,外界電源會改成小電流來對電池繼續充電,那么在最后的10%電量的充電區就會非常的直,并且會延續很長的時間,這樣的情況才說明這款電池的活性很好,是一個合格的電池。
點擊“Battery Info”,還可以直接看到筆記本電池的設計容量(Design capacity)、滿充容量(Full charge capacity)和目前容量(Current capacity),這一點以前只有IBM的筆記本可以做得到。將此與電池背面標的設計容量進行對比,就不會受不良JS的欺騙了,這在購買二手筆記本時特別有用。另外,若電池的滿充容量低于設計容量,就需要注意這款電池的壽命不長了,因為剛購買的電池滿充容量是大于等于設計容量的。
Battery Eater
Battery Eater和BatteryMon一樣,是一款方便易用的筆記本電池測試軟件。從http://www.mobilepc.ru/be/eng/下載軟件,解壓縮后直接雙擊BEPro.exe文件運行,主窗口會告訴你現在所使用的電源,電池狀況,電池的電量水平。你還可以在這個窗口中看到在測試過程一共要使用的時間和目前估計剩下的時間。
點擊左下角的“Info”按鈕后,會打開一個窗口,窗口的左邊列出了所有主要的子系統,右邊部分則可以顯示你所選擇的子系統的詳細信息。而通過查看Battery下面的Basic,同樣可以得知電池的設計容量、滿充容量和目前容量。
筆記本電池測試軟件>
<筆記本鍵盤測試>
在上面的部件測試中,我們并沒有對鍵盤進行檢測,這是由于臺式機的鍵盤選擇眾多,大家只需按照品牌和自己的手感選擇即可。筆記本就不同了,鍵盤集成在機身上,不能隨意更換,并且價格高昂,特別是購買二手本本的朋友,若是買到有鍵盤損壞的,那可真是欲哭無淚了。而在鍵盤檢測方面,PassMark KeyBoard Test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PassMark KeyBoard Test的使用很簡單,安裝后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主界面左上角的“鍵盤類型”中選擇合適的鍵位。軟件一共提供了三套鍵盤測試圖,分別是AT107、DellPortUS和DellPortInt。其中AT107是主流的臺式機鍵盤,DellPortUS和DellPortInt則用于筆記本電腦。
測試時,當我們敲下鍵盤上的某個鍵,軟件測試圖上的對應鍵位上,就會出現“綠色斜紋”,這表示該鍵位已經通過測試,沒有問題。如果某鍵擊下,而測試圖中的對應鍵位沒有反應時,那么,你手中的鍵盤就有問題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Print Screen”鍵比較特別,在該鍵工作正常的前提下,測試時卻不出現“綠色斜紋”,所以還請手工檢測。
筆記本鍵盤測試>
<筆記本綜合測試>
在筆記本綜合測試方面,MobileMark 2002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考量一次充電后筆記本系統能夠運行的時間,但其獨特之處在于它在放電的同時會考察性能表現,從而一次給出筆記本在性能和電池上的得分。
MobileMark 2002通過自動運行Microsoft Office XP及Photoshop等真正的Windows應用程序,來測試筆記本在電池驅動下的處理能力和電池耐久能力。測試時,它重復運行這些應用程序直到電池電量耗盡,然后與基準系統對比得出筆記本的性能(Performance Rating)和電池能力(Battery Life)。
MobileMark 2002的基準系統為:
筆記本型號:Compaq Armada M700 notebook
CPU:Pentium* III processor 1.0 GHz / 100 MHz前端總線
內存:256 MB, Non-ECC, PC100, CL2 SDRAM
顯卡:ATI Rage P/M Mobility AGP2X (8 MB)
顯示分辨率:1024x768@32位色
顯卡驅動:ATI Rage Mobility (Compaq) 5.01.2195.5012
系統分區格式:FAT32
硬盤:30GB IBM DJSA-230 ATA/66
硬盤驅動器:Intel 82371AB/EB PIIX4/E IDE controller
網卡:Intel PRO/100+ MiniPCI for Compaq
操作系統: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Build 2600)
MobileMark 2002內置的應用程序有:
- Microsoft Word 2002
 - Microsoft Excel 2002
 -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2
 - Microsoft Outlook 2002
 - Netscape Communicator 6.0
 - McAfee VirusScan 5.13
 - Adobe Photoshop 6.0.1
 - Macromedia Flash 5
 - WinZip 8.0
 
在開始使用MobileMark 2002測試之時,請最好使用全新安裝的系統,至少也應該是沒有安裝過以上軟件的操作系統,并保證系統盤的剩余空間在2.0G以上。
另外,若是使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統,請在“控制面板/區域和語言選項”中設置區域選項為“英語(美國)”,并在“語言”標簽下的“文字服務和輸入語言”中刪除除了“英語/美式鍵盤”之外的所有項目。
經過上述操作后我們就可以安裝MobileMark 2002了。不過MobileMark 2002只能安裝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操作系統之上,若是使用Windows 2000操作系統,在安裝MobileMark 2002之前還需要安裝DirectX 8.1以上版本。安裝完畢后,我們還需要進行一些設置才能夠進行MobileMark 2002的測試。
首先做的是將屏幕亮度調整成60-70左右,大概正處于筆記本插上電源后液晶屏的亮度最亮大值與使用電池時的亮度最小值之間。然后一定要將CPU的自動調速(也就是Intel的Speed Step、AMD的Power Now!等)打開。而在BIOS中,還應該打開筆記本的所有USB設置、聲卡設備,并關閉無線網卡(如果有的話)。最后是對Windows系統的設置:
1.打開“控制面板/電源選項”,點擊“休眠”標簽,確認沒有“啟用休眠”;
2.在“電源使用選項”選項卡下,選擇“便攜/袖珍式”,在“關閉顯示器”、“系統待機”下都選擇“從不”,在“關閉硬盤”下選擇“3分鐘之后”;
3.在警告標簽下關閉所有的警告選項,即在有關電池電量剩下多少時報警的選項;
4.設置完電源選項后,若是Windows XP操作系統,請關閉系統還原和自動升級(Windows Update)功能。
現在可以開始運行MobileMark 2002開始測試了。首先跳出的是“Pre-Test Checklist”選擇,這是讓你檢查是否按照前述對系統進行了設置的提示,即是否關閉了其它的應用程序,是否關閉了低電量報警,是否關閉了休眠和待機功能,確認都關閉后請選中“All ac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按下“Next”。
第二步是對測試項目的設置,在“Project name”中為你的測試起一個名字,而“Test type”中可以選擇是進行“Battery and performance test(電池和性能測試)”、“Battery life test(電池能力測試)”還是“Demo Run(只運行,不給出分數)”。“Program to execute when test is complete”是設置測試完后執行哪個應用程序,留空即可。
接下來是優化選項設置,可以設置在測試前是否整理磁盤和優化系統,請一定要選擇上,Windows XP系統尤為重要。
最后一步是檢測電源情況,只有電池充電達到100%時,“Next”按鈕才可以按下。
當電池滿充,請按下“Next”按鈕,隨后拔下外接電源,MobileMark 2002的測試便開始進行。它使用內置腳本重復運行上述軟件進行操作,直到電池耗盡。然后它會自動啟動MobileMark 2002 Result Viewer顯示測試結果,其中Performance Rating為性能,Battery Life為電池壽命得分。
MobileMark 2002是一個大型的權威的測試軟件,使用起來需要進行多種嚴謹的設置,并且有些筆記本由于種種原因并不能通過此項測試,因此這款軟件通常在購買時不使用,而留待回家后檢測性能時使用。
筆記本綜合測試>
小結
大家可能看到,在上面我們提到的購機測試軟件中,并沒有PCMark、SYSMark等媒體硬件測試常用的軟件,這是由于此類軟件針對的是硬件的性能,而每臺機器的配置不盡相同,再加上軟件因素,很難從性能上去得知一臺電腦或筆記本是否有問題。因此,我們推薦的軟件以檢測類為主,只要零件都是正品,性能測試大可回家后再進行。
下面,我們將結合具體的購機行為推薦不同的測試套裝,當然,若你只是購買單個配件,帶齊這個配件的測試工具即可。
套裝推薦
1. 初級套裝
當購機時間緊,并且購買的是新機的情況下,只需一個Lavalys EVEREST就足夠了!利用 EVEREST,我們能夠得到機器各個部件的大致信息,JS想騙倒我們就難了。
若是購買筆記本的用戶,還需添加BatteryMon或Battery Eater任意一種電池測試軟件,畢竟電池對于筆記本太重要了。
2.中級套裝
在時間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應該對電腦中的大多數重要部件都進行檢測,因此我們推薦Lavalys EVEREST + SiSoft Sandra Pro + Super π + WCPUID + MemTest + HD Tune + Nero InfoTool + Nero CD-DVD Speed + RivaTuner + Nokia Monitor Test的組合。其中WCPUID你可以根據自己購買的CPU替換為我們介紹的CPU測試軟件中的任意一個,而使用Nero CD-DVD Speed,則必須帶上幾張容量較滿的光盤。
而購買筆記本時,除了上述軟件之外,電池和鍵盤測試軟件必不可少。
3.終極套裝
若是時間非常充裕,或者購買的是二手機,則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測試。我們可以在中級套裝的基礎上,將穩定性測試使用的Super π換為Prime95或PassMark BurnInTest Professional,將簡單的內存測試工具MemTest換為全面的Memtest86+。顯卡方面3DMark系列一定要跑,電源檢測OCCT也不能略過。
對筆記本來說,則不必做OCCT測試,但需要增加電池和鍵盤檢測。
測試非常重要,但也只是購機環節中一個“切”的部分,我們在購機時不能僅僅依靠測試軟件,而是應該做好各種準備。如購機前找高人列好配置單,購機時帶上幾張DVD和游戲光盤,通過運行辦公程序和游戲來考察機器的實際性能等等。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購買到令自己滿意的臺式機或筆記本。
相關軟件下載:
除Mobile Mark 2002外,請自行Google搜索下載或者到 這里 下載所有軟件的壓縮包。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hh840602/archive/2005/08/18/21749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购机测试软件重装上阵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ans serif_Sans和Seri
 - 下一篇: skype api java版 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