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门徒之一——地平线 余凯:造物主的一小步
風口不會隨便眷顧一個人。因為歷史不會對默默“打怪升級”著墨,它只看結果。
????在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基地》中,除了先知謝頓貫穿全線,其他主角都是門徒。他們內在為直覺所驅動,外在被時代所推動。他們在歷史上的出場毫無征兆,卻在潮流中游刃有余。你會驚嘆,為什么是他?
????離開谷歌、微軟、IBM、Facebook、阿里、百度,告別自己過去的所有榮耀,重新走上創業之路,崇尚技術的護城河。新華網開辟“出走的門徒”系列,講述這樣一群科技界理想主義者的現實路徑。
????新華網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 周琳)剛創業一年,就拒絕了上百個合作伙伴,精挑細選留下來不足十個;產品還沒成型,已經拿到了數千萬元的訂單。
????與其說這是人工智能風口的紅利,倒不如說是余凱個人的號召力。在文章開始前,筆者倒騰了大半天,把他十幾年的個人履歷、演講實錄、采訪文章進行了詞頻分析,最后出現最多的是兩個詞:我,人工智能。
????看起來多少有些《我,機器人》的歷史縱深感。AI領域20年間浮沉起伏,泡沫吹大又破滅了三四輪,有多少投機者頻繁進出,只有極少數人極為聚焦地留了下來。
????余凱當然算一個。作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創始人,他專注在人工智能這個風口“扇扇子”已有近20年。如今離開百度創辦地平線,他終于放下了扇子,要自己到風口上飛一把了。
????他把吳恩達拉入群,然后自己退了,“我在百度的使命結束了”
????如果真的有一天,硅基的AI戰勝了碳基的人類,而人類也不可以讀檔重來時,能回憶起的標志事件,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的那個下午算一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撞上了卡車算一個。但如果不熟讀未來可能會出版的《AI發展史》中的誕生篇,估計很難想出為啥美國加州帕羅奧圖市喜來登酒店的露天泳池,也要露個臉。
????故事要從2012年說起。那一年,還沒有進化出阿爾法狗的谷歌X實驗室開發了一套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神經網絡系統。不借助任何外界信息幫助,動用了16000臺計算機構建了一個超過十億個節點的神經網絡,從一千萬張圖片中識別出了“貓”。
????做這件事情的Geek,名為吳恩達(Andrew Ng),江湖人稱“谷歌大腦項目之父”。2014年5月,他加入了百度擔任首席科學家。他的加入成為轟動全球科技行業的事件,至今仍然被譽為中國互聯網公司請來了“最強外援”。
????說服Ng加入百度的主要促成人之一就是余凱。
????2013年3月,吳恩達到訪北京,余凱代表百度拋出了橄欖枝。隨后在上述的游泳池,歷史的洪流不嚴肅地讓這兩個Geek赤誠相見,就AI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這幾乎是我吃過的最長的一次早餐。”余凱和記者說,“為了怕沒有達到游說的效果,當天我們又一起共進了晚餐。”
????“難道你要一輩子在網上教課嗎?我相信你的true love一定還是在人工智能。”余凱當時和吳恩達說。
????這是2012年4月加入百度的余凱,在主導組建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之后,為自己老東家帶去的又一貢獻。IDL主要進行的是深度學習、機器人、自動駕駛、人機交互、3D視覺、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說的直白點,就是讓機器全方位地感知環境,理解人類,并自主決策。
????這個人12年來變化了好幾次,而每次變化的主線就是AI技術的進化史:2004年1月加入西門子總部的研發中心的Neural Computation(神經計算)部門做研究員;2006年加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領域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研究機構之一NEC Labs America,并迅速成為該機構歷史上最年輕的部門主任,2010年他帶領團隊在被稱為AI奧林匹克的圖像識別競賽ImageNet評測中獲得首屆冠軍;2011年,應邀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主講研究生課程“CS121: 人工智能概論”,中國高校本科畢業的學者中,余凱是極少數幾位登上斯坦福計算機系講臺的;然后回到中國加入百度。
????到2015年5月,余凱從百度退群了,做線下的東西去了。根據當時的工作安排,他的所有事務交給了老朋友Ng。離開前,余凱和李彥宏有過一次深入的討論,這讓他意識到,百度不太想去碰硬件,也不希望在涉及到和硬件有關的AI方向投入過多。
????百度還是一個核心專注在搜索的公司,其人工智能側重在云端,類似大數據、精準投放等,而且確實在中國做到了技術頂尖。相對而言,本地計算卻不是互聯網公司特別關注的側重點,而這是未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過去3年,我在百度做的事情是推進在云端的人工智能,比如說搜索排序、廣告投放、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語言理解、這類基于大數據的算法來建構神經網絡。但我認為,今后幾年有一個更大的趨勢,讓我不得不做:從云端的人工智能到每個人身邊的人工智能。”從物聯網、機器人、自動駕駛、硬件設備等,智能化發展的趨勢讓余凱意識到,人工智能不是高高在上的,不再只是互聯網線上服務,而是涉及到人們在線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的方方面面。
????余凱認為,百度從自己的核心業務出發,他有他的道理,而這個線下的市場也很有意義。到此時,百度AI團隊、人才儲備和應用場景,都已在國內是最領先的了,自己可以開辟下一個征程。“我在百度的使命結束了,應該到‘體制外’開辟一個新的戰場了”。
????知乎上有一條“如何評價余凱從百度IDL離職?”的回答中,一位獲贊頗多的答主說了一句話,“他已經不是愁找不找得到工作,而是到了選什么自己最喜歡工作的level了。”這或許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余凱的離開,IDL的路已經走穩了,他想騰出手來做些更大、更不一樣的東西了。
????不止是推薦廣告和搜你喜愛,造物主終于要給AI一個普適的“大腦”
????“地平線”去年9月完成首輪融資,投資人包括晨興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創新工場及真格基金等機構。而地平線背后,還有一位名為Yuri Milner的俄羅斯大佬不得不提——他是Facebook 、Twitter、阿里巴巴和京東等企業背后的男人,最著名的案例是在Facebook隔壁的星巴克里,用“2億美元”收購了Facebook“2%”的股份,而且既不要優先股,也不要董事會席位。
????余凱回憶起說服Yuri Milner的全過程,他們先是花了一個半小時討論究竟如何讓尋找外星人。
????然后Yuri問,“十年后,我們的生活將因地平線的存在而發生什么改變?”余凱的回答很樸實:到那時,你的身邊將圍繞著各種智能設備,自動駕駛汽車可以來到別墅門口接你,空調知道你睡覺時最舒適的溫度是多少,冰箱知道你喜歡的食物即將吃完而自動為你下單購買,你身邊的設備如同有五官,可以感知環境;有反饋,可以人機交互;有大腦,可以做決策判斷。——這可不是簡單的“猜你喜歡”。
????成立一年的地平線已經先后推出了“安徒生”智能家居和“雨果”自動駕駛平臺,美的等公司的產品已經搭載“安徒生”系統并完成量產。這些產品實現了自動識別用戶、感知用戶距離、學習用戶習慣,并自主做出決策及調整的功能。而命名為“雨果”的自動駕駛平臺則能夠實現對車輛、車道線、行人及路標多種目標檢測感知,一家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采用地平線開發的單目攝像頭算法。
????余凱這個“自動駕駛”的項目,使用的DenseBox算法在國際權威的KITTI數據集上持續保持全球第一,使該平臺可以更高效地進行道路目標識別與分類。提起這個,余凱有些“小激動”,“這是會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大事。”
????“萬物互聯”只是基礎,它好比修建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但現在還沒有什么車在上面跑。余凱認為,從“互聯”到“智聯”的差距在于三點:智能的感知環境、最自然的人機交互、實時的自主決策控制,智能機器能從人、環境中不斷獲得信息。
????余凱說,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人類已經站到了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門口。和前三次不同的是,過去都是以人為中心去延展體力和腦力,讓人能跑得更快、飛得更高、看得更遠;而這一次,是以機器為中心,它不再需要聽命于你,它獨立決策的優越性甚至超過你。
????如果能夠把這種智能的新物種帶入到普通人生活中去,Define the brain of the thing(賦物以智),就是造物主。
????現在的問題在于,一個單純做人工智能算法的公司,只需要把算法SDK授權給別人就好。但余凱不甘于只做這些。單個的智能硬件最終形成的還是信息孤島,迎合數以億計的小白式用戶,需要的是“傻瓜”式解決方案。我制作一個產品的手、腳、五官,你幫我裝上“大腦”就行了。它需要軟件、硬件,專用的芯片優化及定制化設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最終產品可能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地平線要做的終極目標,就是這個“大腦”,他的野心不是讓這一產品搭載在某一個智能設備上,讓你的手表會測心率,你的音響會自動選歌那么簡單。他的野心是一個普適的“大腦”,任何一個普通設備,只要搭載地平線的人工智能系統和芯片,就能夠成為一個新的AI物種。
????——這和阿西莫夫《我,機器人》中的美國機器人和機械人公司何其相似,硬件和設備可能報廢,但正電子腦永遠可以回收、適配其他產品再利用。
????可怕的是,從一開始,地平線就想好了要做這件事。從學習AI、到當老師、當領導、當創業狗,看似換了多個身份的余凱,這十幾年來好像從來沒有在別的事情上浪費一點時間。“Intel定義了PC,但它不做PC;高通定義了通訊,但它自己不做通訊”。余凱對標的是,“地平線定義大腦,但我們不做機器人”。
????他預料到阿爾法狗會贏,卻不知道AI有一天會不會故意輸
????谷歌總裁桑達爾·皮查伊(SundarPichai)預判,計算機將不再是物理設備,而是智能助手,“世界將從移動優先(mobile first)變為人工智能優先(AI first)”。
????今年6月,場景實驗室創始人發布了“新物種實驗計劃”,一千多家企業報名參加,60多家入圍,地平線是其中之一。在主旨演講時,余凱說,新物種會是擁有人工智能的,而這種新物種數量是今天手機的數量10倍以上,它催生整個產業革命的規模,它是今天移動計算的10倍以上。“在阿爾法狗比賽之前,如果你了解這個行業的趨勢和技術的積累,就能預判它會贏。這是我們地平線和同行面臨的一個未來。”
????這樣一個時代的趨勢,就是人工智能的革命。
????革命需要的是一群堅定的激進分子。在論壇上,他說,“BAT未來會成為非常無聊的公司,現在年輕人找工作應該找未來的機會,而不是過去的機會”。在演講中,他說,“我是要在AI領域做最核心的大腦的,所有產品的名字都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偉大思想的人。安徒生是你們的管家,雨果是司機。”在采訪中,他表示,“人工智能領域會成為下一個突破BAT圍墻的獨角獸公司誕生地,機會并不只屬于巨頭。”在Q&A中,他說,“AI威脅論是哲學而非科學思維。”
????可以看出,從成立之初,地平線就沒有想過要做To C的產品,他的合作伙伴都是頂尖的企業。“我們拒絕了超過百家的合作需求,譬如說曾有一家金融機構找我們做智能反欺詐的方案,我們就拒絕了。那還是云端計算的東西,有其他的企業會去實現。”余凱說,地平線的合作項目和產品,必須是能幫助自己企業增強平臺的能力,能把項目中的成果盡可能地沉淀到平臺上,形成正反饋。
????——余凱講話和做事一樣直白,原因是他對自己的技術非常自信。
????當說起欣賞的人選時,除了老東家李彥宏、馬化騰、馬云這些熟悉的名稱之外,余凱還有一個答案多少有點讓筆者驚訝。他講了他一個名為叫Lee Redden學生的故事。
????彼時,余凱在斯坦福大學任教,Lee做了一個項目,拿了兩個自行車,上面放一臺機器,當時的想法是因為他家來自加州農村,要雇傭很多墨西哥的非法移民,來除雜草。這不僅費時費力,也因為雇傭非法人員容易導致社會問題。他說我用計算機視覺的方法,是不是能夠知道這個是胡蘿卜苗,這個是雜草。他針對性的用高溫水槍去除雜草,高溫水槍帶來的好處是無毒無公害。幾個月前,余凱回到拉斯維加斯開會,再次碰到了Lee。Lee已經成立了公司、做了一個生菜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上有36個攝像頭、圖像加速處理器,上面運行神經網絡,去識別雜草。今天美國市場上10%的生菜地都是用他的這個機器人來除雜草。
????改變世界、造福人類。一個典型而強烈的理想主義者。
????余凱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專注,“堅定理想-定下目標-尋找路徑”,當目標確定時,任何雜因在自己的眼里都不會再有任何誘惑力。
????而人生的美妙之處不就在于,你迷上了一件東西嗎?
????如果去翻公司名稱“horizon”的英文解釋,其實原意并非是地平線,而是“物理可測量最遠的邊界”。宇宙大爆炸發生距今有140億年,宇宙是以光速膨脹的,到宇宙的邊界也就是是140億光年的距離。余凱想的,就是走到足夠遠。這并非虛無縹緲的目標,“而是一起去穿越這140億光年”。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ZZKAJ23/blog/885254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出走的门徒之一——地平线 余凯:造物主的一小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前端学习(1208):vue常用特性
- 下一篇: 前端学习(1309):创建web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