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的波段
??? 雷達波段(radar frequency band)是指雷達發射電波的頻率范圍。其度量單位是赫茲(Hz)或周/秒(C/S)。大多數雷達工作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其頻率范圍在30-300000兆赫,相應波長為10米至1毫米,包括甚高頻(VHF)、特高頻(UHF)、超高頻(SHF)、極高頻(EHF)4個波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保密,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雷達波段。將230—1000兆赫稱為P波段、1000—2000兆赫稱為L波段、2000—4000兆赫稱為S波段、4000-8000兆赫稱為C波段、8000—12500兆赫稱為X波段、12.5-18千兆赫稱Ku波段、18-26.5千兆赫稱K波段、26.5-40千兆赫稱Ka波段。
 ??? 迄今為止對雷達波段的定義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較老的一種源于二戰期間,它基于波長對雷達波段進行劃分。它的定義規則如下:
 ??? L波段:最早用于搜索雷達的電磁波波長為23cm,這一波段被定義為L波段(英語Long的字頭),后來這一波段的中心波長變為22cm。
 ??? S波段:當波長為10cm的電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義為S波段(英語Short的字頭,意為比原有波長短的電磁波)。
 ??? X波段:在主要使用3cm電磁波的火控雷達出現后,3cm波長的電磁波被稱為X波段,因為X代表座標上的某點。
 ??? C波段:為了結合X波段和S波段的優點,逐漸出現了使用中心波長為5cm的雷達,該波段被稱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語“結合”一詞的字頭)。
 ??? K波段:在英國人之后,德國人也開始獨立開發自己的雷達,他們選擇1.5cm作為自己雷達的中心波長。這一波長的電磁波就被稱為K波段(K = Kurtz,德語中“短”的字頭)。“不幸”的是,德國人以其日爾曼民族特有的“精確性”選擇的波長可以被水蒸氣強烈吸收。結果這一波段的雷達不能在雨中和有霧的天氣使用。戰后設計的雷達為了避免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長略長(Ka,即英語K-above的縮寫,意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語K-under的縮寫,意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 P波段:由于最早的雷達使用的是米波,這一波段被稱為P波段(P為Previous的縮寫,即英語“以往”的字頭)。
 
 
二戰后雷達的波段有三種標準(見上圖),德國標準、美國標準和歐洲標準。由于德國和美國的標準提出的較早,現在大多數使用的是歐洲新標準:
歐洲新標準下的部分波段表
| 波段 | 類型 | 波長[cm] | 頻率[GHz] | 
| A | 米波 | <0.25 | |
| B | 米波 | 0.25-0.5 | |
| C | 分米波 | 30-60 | 0.5-1 | 
| D | 分米波 | 15-30 | 1-2 | 
| E | 分米波 | 30-60 | 2-3 | 
| F | 分米波 | 15-30 | 3-4 | 
| G | 分米波 | 7.5-15 | 4-6 | 
| H | 厘米波 | 4-5 | 6-8 | 
| I | 厘米波 | 3-4 | 8-10 | 
| J | 厘米波 | 1.5-3 | 10-20 | 
| K | 厘米波 | 0.75-1.5 | 20-40 | 
| L | 毫米波 | 0.5-0.75 | 40-60 | 
| M | 毫米波 | 0.3-0.5 | 60-100 | 
????中國的雷達波段
????不知為什么,中國有自己的雷達波段標準,而且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劃分,似乎是界于美國與德國的標準之間。
我國現用的微波分波段代號
摘自《微波技術基礎》,西電,廖承恩著
| 波段代號 | 標稱波長[cm] | 頻率波長[GHz] | 波長范圍[cm] | 
| L | 22 | 1-2 | 30-15 | 
| S | 10 | 2-4 | 15-7.5 | 
| C | 5 | 4-8 | 7.5-3.75 | 
| X | 3 | 8-12 | 3.75-2.5 | 
| Ku | 2 | 12-18 | 2.5-1.67 | 
| K | 1.25 | 18-27 | 1.67-1.11 | 
| Ka | 0.8 | 27-40 | 1.11-0.75 | 
| U | 0.6 | 40-60 | 0.75-0.5 | 
| V | 0.4 | 60-80 | 0.5-0.375 | 
| W | 0.3 | 80-100 | 0.375-0.3 | 
美國目前使用的無線電頻率表
 
轉自:http://blog.163.com/libo_5/blog/static/1569685201010287205888/
頂總結
 
                            
                        - 上一篇: 前端学习(540):node.js简介
- 下一篇: 前端学习(1412):多人管理32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