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开发实战”学习笔记-(一)硬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物聯網開發實戰”學習筆記-(一)硬件開發環境的搭建
這里的分享是通過自己的整理總結出的一個課程的學習筆記,我想用簡潔易懂的步驟來分享一個物聯網建立的過程。
這里課程上有四個 4 個產品場景
 1.可以手機控制的智能電燈
 2.可以基于光線自動調節的智能電燈
 3.可以語音控制的智能音箱
 4.可以基于環境溫濕度和土壤濕度自動澆水的澆花器
不過,在打造這些產品場景之前,我們還需要先搭建好硬件開發環境。以智能電燈為例,去說下這個硬件開發的準備。
通信技術:Wi-Fi
為了能讓手機控制電燈,我們首先要讓電燈接入網絡。
選擇WI-FI的原因:
1.從通信速率來看,智能電燈傳輸的數據,包括控制命令和幾種狀態的數值,數據量都非常小,這幾種通信技術都可以滿足要求。
 2.從功耗來看,智能電燈是直接連接電線的,不需要電池供電,所以低功耗的 BLE 和 ZigBee 技術不是必須的選擇,功耗相對較高的 Wi-Fi 也可以考慮。
 3.從普及度和易用性的角度分析,如果使用 BLE,設備與手機的交互確實會非常方便。但是 BLE 和 ZigBee 的設備都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搭配專有的網關才能連接互聯網,這在部署和使用的時候都比較麻煩。所以,我們選擇 Wi-Fi 作為智能電燈的通信方式。
開發板:NodeMCU
選擇開源硬件的開發板的原因。
1.硬件、軟件的各種技術實現是公開的,方便分析問題,也方便后期轉化為量產的產品;
 2.有社區氛圍,使用的人比較多,大家可以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交流。
 這里我們選擇NodeMCU 。基于 ESP8266 芯片的版本,Flash 空間有 4MB,自帶 Wi-Fi 功能,而且價格便宜,在國內外都非常流行。我在某多上買的10塊錢。
開發語言:Python
相比于C語言, Python 語言顯得更為簡單,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調用很多庫。
 因為嵌入式硬件的計算資源都非常有限,我們使用的是專門為嵌入式系統打造的 MicroPython 它完整實現了 Python3.4 的語言特性,部分支持 Python3.5 的特性。在標準庫方面MicroPython 實現了 Python 語言的一個子集,另外還增加了與底層硬件交互的庫模塊。
搭建 MicroPython 開發環境
接下來就來把 MicroPython 部署到 NodeMCU 開發板上,準備好開發環境。
第一步:準備固件文件
首先,我們需要為 NodeMCU 準備好 MicroPython 固件文件。MicroPython 官方已經為 ESP8266 芯片準備了現成的固件
 MicroPython 的固件分為 2M、1M 和 512K 三個不同的版本,針對不同大小的 Flash 存儲空間。我們下載最新的 2M 穩定版本(帶 stable 的)就行,因為 NodeMCU 開發板的 Flash 空間是足夠的。
第二步:安裝燒錄工具
然后,我們使用一根 USB 數據線,將 NodeMCU 開發板和電腦連接起來。
 接著,我們在電腦終端運行下面的命令,安裝用來燒錄的工具 esptool :
esptool 安裝完成后,你可以運行 esptool.py read_mac 命令,確認 NodeMCU 板子是否連接成功。連接成功后的屏幕顯示是這樣的:
 
如果連接不成功,或者沒有正確識別設備,屏幕上則會出現下面的結果:
 
不行的原因
1.檢查一下使用的 USB 線能否傳輸數據。現在很多電子產品會隨帶 USB 充電線,但是為了節約成本,有些 USB 線內部實際上并沒有集成兩根數據信號線。如果使用了這種線,就只能充電,而電腦是識別不出設備的。
 另外,注意我們使用的數據線,一頭是 USB-A 接口,另一頭是 Micro-USB 接口。USB 的接口規格繁多,我在這里放了一張圖,方便你區分。
 
 2.驅動文件有沒有安裝好。
 如果你跟我一樣,用的是 macOS 系統,可以在電腦的終端上輸入 ls /dev/cu* 命令,查看是否有類似 /dev/cu.wchusbserialxxxxx 名字的設備文件。
 如果你使用 Windows 系統,那么需要查看一下“設備管理器”,看看“端口(COM 和 LPT)”下面,有沒有 COM* 結尾的設備。我在一開始完單片機和Arduino的時候都是遇到了驅動的問題,一般都要安裝驅動CH340就解決了。
 如果沒有,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下載相應的驅動文件安裝。
 當你在終端看到類似下面的結果,或者在 Windows 的設備管理器中看到 COM* 設備時,就說明開發板已經成功識別。
 
如果仍然無法正確識別,可以到一些論壇去交流,比如安信可的官方論壇。
第三步:燒錄固件
接下來我們燒錄固件。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輸入下面命令,擦除 Flash 芯片:
#注意設備名稱替換為你電腦上的名稱 esptool.py --port /dev/cu.wchusbserial14230 erase_flash擦除成功后,我們進入存儲前面下載固件的目錄中,運行下面的命令,將固件文件燒錄到開發板的 Flash 中:
#注意設備名稱替換為你電腦上的名稱,固件文件名稱做類似修改 esptool.py --port /dev/cu.wchusbserial14230 --baud 460800 write_flash --flash_size=detect 0 esp8266-20200911-v1.13.bin燒錄成功后,MicroPython 已經在你的開發板上運行起來了。
第四步:確認運行狀態
但是開發板跟電腦不一樣,是沒有顯示屏的,我們要怎么確認它的運行狀態呢?
 有一種非常簡便的方法,你可以用電腦或者手機搜索一下周圍的 Wi-Fi 熱點,如果看到類似 “MicroPython-xxxxxx” 名稱的熱點(xxxxxx 是開發板 MAC 地址后半部分),說明你的 NodeMCU 工作正常。比如開發板 MAC 地址是“40:f5:20:07:3b:52”,如果看到了“MicroPython-073b52”這個熱點,就說明開發板在正常運行。
 當然,對于 Python 來說,更方便的交互方式還是 REPL (交互式解釋器),這個 MicroPython 也提供了。我們可以通過 REPL 來檢驗開發板的運行。
 我們還是使用燒錄時用到的 USB 線連接開發板和電腦。在 MacOS 電腦上,重新連接開發板的時候,串口設備名稱可能會改變,所以為保險起見,再次運行命令:
獲得串口設備名稱之后,我們可以使用終端模擬器軟件,比如 SecureCRT,通過串口協議連接上開發板,進行交互。
 需要注意的是,波特率(Baud rate)設置為 115200,這與前面燒錄時選擇的值不同。
 
 如果你使用 Windows 操作系統,那么 PuTTY 更加流行。當然,建立連接的參數設置都是類似的。
 成功連接后,SecureCRT 的窗口會輸出類似下面的結果:
 
 看到熟悉的符號 “>>>”,我們就知道,可以真正進行交互了。
第五步:體驗交互
先用“Hello World”來個經典的打招呼吧。
 接著,我們體驗一下 MicroPython 控制 LED 燈。因為開發板 NodeMCU 12F 的 GPIO2 管腳接有一個 LED 燈,你可以輸入下面的代碼,控制它的點亮和熄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板子上,這個管腳的高低電平的設計可能不同,所以 pin.on() 可能是熄滅 LED 燈;pin.off() 反而是點亮 LED 燈。
 部署代碼到開發板
 那么,能不能運行一個 Python 代碼文件呢?比如,基于在 REPL 中嘗試的點亮 LED 操作。
 我們寫一個代碼段:
這段代碼實現的功能是,控制 LED 燈以 2 秒的間隔,不斷點亮、熄滅。
 為了在電路板上運行這個 Python 代碼,我們需要做兩件事情:
 將代碼段保存到一個文件中,這個文件的名字必須是 main.py。
 將代碼文件 main.py 放到開發板的文件系統中,而且是根目錄。
 這樣,當開發板啟動或者重啟的時候,就會自動執行 main.py 文件中的代碼。
 第一點我們可以很容易做到。但是,怎么把代碼文件上傳到開發板上呢?
 MicroPython 的官方提供了一個工具pyboard.py,它也是基于串口連接與開發板通信的。你可以使用它操作開發板上的文件系統,比如常用的拷貝文件、創建文件夾、刪除等功能,甚至可以將電腦上的代碼文件加載到內存中,直接運行。這非常便于你在開發過程中,進行代碼的調試。
 下載 pyboard.py 的源文件到電腦后,你可以運行下面的命令,將 main.py 文件部署到你的開發板:
不過,pyboard.py 在 MacOS 系統上運行有問題。比如,在電腦終端,嘗試運行下面的命令,就會收到 “could not enter raw repl” 這個錯誤信息。
./pyboard.py -f ls /這可能是 MacOS 上的串口芯片 CH340 的驅動的問題,它會在建立串口連接時,重置 NodeMCU ,導致 enter_raw_repl 函數無法正常執行。
 這個時候有幾個解決方案
 使用 AdaFruit MicroPython tool —— ampy。安裝過程可以打開鏈接了解,我就不展開了。一般情況下,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完成安裝:
ampy 是通過增加延時的方法,來規避 MacOS 系統上的問題的。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我們需要先設置一個環境變量 —— AMPY_DELAY。延時的推薦值是 0.5,不過,具體實踐時,你需要根據自己的開發板的試驗情況,靈活調整這個數值。
export AMPY_DELAY=0.5我們可以在終端中輸入上面的指令,也可以將它加入到 .bashrc 或 .zshrc 等配置文件中,避免每次都要重復輸入。
 使用 ampy 的過程中,常用的環境變量還有下面兩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置:
然后,輸入下面的命令,就把代碼部署到開發板上了。
ampy put main.py學習筆記總結自‘物聯網開發實戰’–郭朝斌
 –筆記只用于學習交流,請不要用于商業用途。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物联网开发实战”学习笔记-(一)硬件开发环境的搭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前端学习(2160):vuecli项目初
- 下一篇: 前端学习(2269)vue造轮子之添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