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路设计与仿真之PCB篇(一)
在電子系統中,信號線的傳輸需要一定的時間,已經證實:電信號在分布良好的導線中傳輸速度為3*10^8m/s。假設布線長度為5米,則信號的傳輸需要17ns ,這種延時在低速系統中可以被忽略,但在高速電路中就不能忽略了。因此在設計高速PCB時,信號延時的問題必須考慮,電路分析需要引入EMI/EMC分析。
以往,Layout工程師總喜歡“憑感覺”、“靠經驗”來進行設計,但是在高速電路中,可能會導致以下結果:
1、不可預期的系統行為;
2、模擬系統傳輸路徑上產生不可接受的噪聲;
3、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因為溫度的變化產生較大誤差;
4、同一PCB上連接的元器件上產生虛假的位錯誤;
5、大量的電源、地噪聲;
6、過沖、下沖及短時信號干擾等。
那到底什么是高速電路呢?
通常數字邏輯電路的頻率達到或者超過50MHZ,且工作在這個頻率之上的電路占整個系統的1/3以上,就可以稱之為高速電路。
如果線傳輸延時大于數字信號驅動端上升時間的1/2,則可以認為此類信號是高速信號并產生傳輸線效應。信號的傳輸發生在信號狀態改變的瞬間,如上升或者下降時間。如果傳輸時間小于上升或者下降時間的1/2,那么信號在改變狀態之前,來自接收端的反射信號將到達驅動端。否則,反射信號將在信號改變狀態后到達驅動端,如果反射信號很強,疊加的波形就有可能會改變邏輯狀態。
通常通過器件手冊可以查出信號上升時間的典型值,在PCB中,實際布線長度均定了信號的傳輸時間。若果過孔多、引腳多或者網絡約束多,都降導致延時增大。一般情況下,高速邏輯器件的信號上升時間約為0.2ns。
以Tr表示信號上升時間,以Tpd表示傳輸延時,若:
Tr>4Tpd,信號落在安全區域;
2Tpd<Tr≤4Tpd,信號落在不確定區域;
Tr≤2Tpd,信號落在問題區域;
當信號落在不確定區域或者問題區域,則應該使用高速布線進行PCB設計。
針對高速PCB設計,一種“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這是一種建立在實時仿真基礎上優化的高效設計流程,如下圖所示:
PCB上傳輸信號的路徑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普通意義上的布線,認為在任何時段布線上的任意點上額電勢均相等;另一種是傳輸線,需要考慮信號傳輸時的影響,并假設信號傳輸時,沿傳輸線上的每一點都有不同的電勢。
什么時候將信號路徑認為是傳輸線呢?
一般信號傳輸路徑大于信號波長的1%或者接收端元器件是邊緣敏感的,或者系統中沒有過沖、下沖容限,此時認為是傳輸線。在高速PCB中,大部分傳輸信號的路徑都是傳輸線。
一般可用串聯和并聯的電容、電阻、電感等效PCB上的布線。通常串聯電阻的典型值為0.25-0.55Ω。由于絕緣層的存在,并聯電阻阻值一般很高。將寄生電阻、電容、電感加到實際PCB連線中后,連線上的最終阻抗稱為特征阻抗Zo。而當阻抗不匹配的時候,則會引起“振鈴”現象。
電信號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取決于傳播介質,而由于布線引起的傳播延時與傳播介質的介電常數的平方根成正比,如下表:
PCB布線的物理特性對其阻抗影響很大:
布線材料;
布線寬度;
布線厚度;
與其他布線、平面的間距;
周圍材料的介電常數(如空氣、FR4等)
傳輸線會對整個電路設計帶來以下效應:
1、信號反射;//產生原因:過長的布線、阻抗不匹配、過量電容、電感等
2、延時和時序錯誤;//信號在邏輯電平的高低門限之間變化時,保持一段時間信號不跳變。產生原因:驅動過載、布線過長
3、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
4、過沖與下沖;//布線過長或者信號變化太快
5、串擾;//異步信號、時鐘信號最易產生串擾
6、電磁輻射;//EMI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電路工作頻率太高及布局、布線不合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高速电路设计与仿真之PCB篇(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深入浅出MFC》系列之消息映射(一)
- 下一篇: 工作82:图片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