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在可控整流電路中,為使晶閘管在要求時刻導通,觸發電路必須在每個正半波準確提供相同控制角觸發脈沖串,而且控制角大小又可以人為調節,才能實現可控的目的。
 觸發電路種類繁多,此處介紹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
單結晶體管結構
- 基片:低電子濃度(兩基極之間上下阻值很高,電流很小)、高電阻率的N型硅片,上下兩端引出第二、第一基極(雙基二極管),
- 硅片靠近上部燒結一片空穴濃度很高的P型硅片,引出發射極。
- 管子一共三個電極,一個PN結,稱為單結晶體管。
- 下段電阻RB1所得的電壓與兩基極之間電壓的比值稱為分壓比。約0.5~0.9
- 使用時在發射極和第一基極之間加一個可調的正電壓,將引起發射極電流,發射極電流和發射極電壓之間的函數關系叫單結晶體管伏安特性。
- 當發射極電壓為第一基極電壓+0.6V時,PN結導通,此時發射極電壓叫做峰點電壓,對應的電流叫做峰點電流。
- PN結導通后,P片高濃度空穴注入N片第一基極位置,使第一基極位置的載流子濃度增加,電阻率減小,第一基極的電阻RB1隨即變小,出現伏安特性下降段的負阻區(電流增大,電壓反而減小)。
- 發射極電壓跌至最低的數值叫做谷點電壓UV,對應的電流叫做谷點電流,單結晶體管工作在谷點時,表明P區注入N區的載流子濃度達到極限,RB1阻值降低到最小值了,此時如果發射極外部電路提供不了谷點電流,則RB1增大使UB1增大,PN結反偏關斷。
單結晶體管震蕩電路
- Ug為輸出電壓,由于單結晶體管兩基極電阻很大,則R1上邊的壓降可以忽略不計,輸出電壓為零。
- 接通電源后,電源為電容C充電以后,電容電壓不斷上升,當達到單結晶體管發射極峰點電壓時,發射極和第一基極之間的PN結導通,電容對RB1、R1放電,電流注入RB1然后其阻值迅速下降,這樣C僅通過R1放電。R1的電阻值遠遠小于電阻R,所以充電比放電要慢,當隨著放電電壓下降到谷點電壓時,提供不了谷點電流給單結晶體管,又電源提供給第一基極的電壓UB1高于發射極電壓,PN結反偏關斷。電容由R再度充電,產生第二次觸發,如此循環反復,便在R1上輸出周期性脈沖串。于是在R1上形成尖峰型脈沖電壓。(b圖下電壓Ug)
- 改變可調電阻R的阻值,可以改變充電時間常數,從而改變脈沖周期,把電阻R1換成揚聲器,調節R阻值使發出類似蝙蝠的叫聲,可作為驅蚊器使用。此處為晶閘管觸發電路。
單結晶體管觸發的可控整流電路
圖中下半部分是半控橋整流電路,上部分為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
總結
 
                            
                        - 上一篇: android textwatcher
- 下一篇: Java课程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