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习与归纳
了解思維
-
認識產生思維的大腦
- 選擇
- 聯系
- 評價
-
常見思維方式的特點及使用場合
- 邏輯思維
特點:辯論和爭論;有步驟的因果連接
適用場景: 數據分析和事實推理 - 橫向思維
特點:超出習慣的界限;沒有評論,沒有價值判斷
適用場景: 新產品創新、復雜問題的全面思考 - 平行思維
特點:控制思考的過程;用思維引導思維,共同創造
適用場景: 團隊討論、復雜問題的全面思考
- 邏輯思維
了解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的起源
??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大學時代,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記憶的等困難,前往圖書館尋求協助,卻驚訝地發現沒有教導如何正確有效使用大腦的相關書籍資料,于是開始思索和尋找新的思想或方法來解決。
??托尼·巴贊開始研究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等科學,漸漸地發現人類頭腦的每一個腦細胞及大腦的各種技巧如果能被和諧而巧妙地運用,將比彼此分開工作產生更大的效率。以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為基礎的收放自如方式,比如:魚網、河流、樹、樹葉、人和動物的神經系統、管理的組織結構等,逐漸地,整個架構慢慢形成,Tony Buzan也開始訓練一群被稱為“學習障礙者”、“閱讀能力喪失”的族群,這些被稱為失敗者或曾被放棄的學生,很快的變成好學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為同年紀中的佼佼者。
??1971年托尼·巴贊開始將他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慢慢形成了發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維導圖法(Mind Mapping)的概念。思維導圖是大腦放射性思維的外部表現。依據大腦思維放射性特點,后來成為英國大腦基金會主席、著名教育家的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思維研究領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思維導圖利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等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增強記憶效果,使人們關注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思維導圖允許學習者產生無限制的聯想,這使思維過程更具創造性。
??托尼·巴贊1942年出生于英國倫敦,畢業于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先后獲得心理學、英語語言學、數學和普通科學等多種學位。他所撰寫的二十多種大腦方面的圖書已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出版,并成為世界頂級公司進行高級人員培訓的必選教材。另外,他還出任一些政府部門、大學和研究院以及大跨國集團公司的咨詢專家,包括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惠普公司、巴克萊國際公司、數字設備公司等。他主持的大腦知識講座已成為西方家喻戶曉的節目,在廣播、電視及錄像節目中大受歡迎。業內人士稱他為“大腦先生”。
-
思維導圖的原理
- 全腦原理
??比起抽象的文字符號,人的大腦對圖像的敏感度更高,生動有趣的圖像會給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思維導圖正是運用了圖像,來有效刺激大腦。人的左半腦主要負責語言、理解、邏輯、分析、判斷、分類等等;而右腦主要負責圖像、想象、空間、情感、直覺、音樂、美術、靈感等方面。感性的說,左腦是“邏輯腦”,主管邏輯分析方面;右腦是“非邏輯腦”或者“圖像腦”,主管圖像和想象力??吹綀D像或在大腦里想象圖像的過程用的就是右腦。 - 發散原理
??思維導圖的中心圖會引出很多條一級分支,一級分支又可以引出很多二級分支。以一個點為中心,向四周發散出去,能夠有效地鍛煉發散思維,進一步提高創造力和靈感。思維導圖能夠把各個知識點或信息點組織在一起,使得這些知識或信息在大腦里更加組織化、結構化和系統化。 - 主動原理
??思維導圖和傳統筆記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思維導圖需要主動的去分析、去思考、去總結。畫思維導圖就相當于是對學習的知識內容,重新梳理一遍,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在思考、總結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這些知識,然后把自己理解和吸收后的知識又表達出來了,表達的形式就是以圖像+分支+關鍵字的思維導圖。畫思維導圖是讓你主動思考、吸收知識和再輸入的過程。
- 全腦原理
-
思維導圖的結構
- 核心詞:將思維導圖的主題以文字或者圖像+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 關鍵詞:與思維導圖的核心詞相連,是信息組織的主要幾個大的方面
- 細節詞:每一個關鍵詞下的幾個小方面
-
思維導圖的繪制
- 手工繪制
- 軟件繪制
- 手工繪制
應用思維導圖
-
報告撰寫
-
用思維導圖做工作報告
歸納提煉關鍵信息點
信息類筆記整理: 名詞 形容詞 數量詞
觀點類筆記整理: 動詞 名詞 形容詞用金字塔原理進行邏輯架構
報告框架構思
- 核心詞:結論先行,體現中心思想
- 關鍵詞:體現支撐中心思想的關鍵論點
- 細節詞:體現事實和依據,并保證同層之間屬于邏輯論證或邏輯組合的關系
-
-
表達構思
- 核心詞:將主題或者核心觀點提煉出來
- 關鍵詞:將表達內容按照常見的計劃進行組織
- 細節詞:對細節內容按照要點進行整理
- 時鐘計劃
這種計劃以時間順序安排話題 - 環球計劃
這種計劃以地點順序安排話題 - 三角計劃
將一個事件分成3個方面去陳述 - 變焦鏡計劃(主張性計劃)
通過視野變化而產生強烈的視覺變化,給聽眾的感覺是,從小、中到大,或者從大、中到小 - 鐘擺計劃(主張性計劃)
要依據辯證的理論,描述兩個極端,建立“合理”的中間立場的渴望 - 收益計劃(主張性計劃)
核心:對別人有利的三個好處,讓別人認同你的觀點 -
問題分析解決
- 思考的步驟
- 明確目的或問題(核心詞)
在我們思考或做事時首先應該考慮到:行動的目的是什么?想達到什么樣的結果?為什么要這樣做? - 搜集信息(關鍵詞)
明確目的之后,我們接下來需要對達成這個目的的所有相關因素進行思考:我想到了什么因素?有什么辦法讓我不遺漏因素?
收集信息的常用模型
對于制造工藝或技術類的問題,我們常常使用:
人員、機器、環境、方法、材料、測量
對于管理類的問題,我們常常使用:
目標、身份、價值觀、能力、行為、環境 - 清理優先級(細節詞)
信息搜集完成后,我們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這些信息同等重要嗎?如果要排序,順序是怎么樣的?排序按照什么標準來排?(常用標準:效果 速度 成本) - 尋找方法
隨機輸入法
1.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
2.從字典或者報紙中隨意選擇一個名詞
3.通過名詞產生聯想,形成更多詞語
4.將新的詞語與問題進行關聯思考,創新出方法
總結
- 上一篇: 斥资近1亿港元,小米二次回购
- 下一篇: JS中创建函数的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