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笔记1
文章目錄
- 一.基礎知識
 - 二.python中的數據類型
 - 三.運算符
 - 四.程序的控制結構
 
一.基礎知識
print函數
 字符串要加引號,數字可不加引號,如
還可輸入表達式,如
print(1+3)如果使用三引號,print打印的內容可不在同一行
print("line1 line2 line3")轉義字符
- \n換行
 - \t水平制表符
 - \r回車,覆蓋前面字符
 - \b退一格
 - 若想在輸出結果中加引號,要加\print('老師說:\"惠yyds\"') 輸出老師說:"惠yyds"
 
原字符
 若不希望轉義字符起作用,使用原字符r或R
 如print(r"aa\naa")
 輸出aa\naa
 注意:最后一個字符不能是一個反斜杠,可以是兩個
二進制與字符編碼
 8bit(位)=1byte(字節) 1024byte=1KB 1024kb=1MB 1024mb=1g 1024g=1t
python中的標識符和保留字
 python中對象名不能是保留字
 查看保留字
標識符可以是I字母、數字、下劃線;不能以數字開頭;不能是保留字;嚴格區分大小寫
變量組成
 變量由三部分組成:標識(id,表示對象所存儲的內存地址)、類型(type,表示對象的數據類型)、值(value,表示對象所儲存的具體數據)
注釋
- 單行注釋# (快捷鍵ctrl+/)
 - 多行注釋 ‘’‘-------’‘’
 
input函數
 獲取用戶輸入的數據,引號內可以寫提示語
input的輸出結果是str類型!!!
二.python中的數據類型
python中常見的數據類型
 整數類型int、浮點數類型float、布爾類型bool、字符串類型str
整數類型
 可以表示正數、負數、零
 整數不同進制表示方式:十進制(默認的進制)、二進制(0b)、八進制(0o)、十六進制(0x)
 python允許在數字中加_,如100_000_00和10000000相等
 復數:實數根+復數根+j
 complex(re[,im]) 實部為re,虛部為im
浮點數類型
 浮點數由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組成、使用浮點數進行計算時可能出現小數點位數不確定的情況
 解決該問題可以導入模塊decimal
這樣得到的結果就是精確的,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導入decimal模塊
布爾類型(boolen)
 True表示1、False表示0
 對象的布爾值
- 布爾值為False:False、0、None、空字符串、空列表、空元組、空字典、空集合
 - 除上述對象外,其他對象布爾值為True
 - 若把對象直接放在條件表達式去判斷,則判斷布爾值,如
 
字符串類型
 可以使用引號來定義字符串、單雙引號定義的字符串必須在同一行、三引號定義的字符串可以不在同一行
 字符串操作符:
- x+y 連接兩個字符串
 - xn 或nx 復制n次字符串
 - x in s 判斷x是否是s的子返回值為布爾數
 - str[i] 索引,返回第i個字符
 - str[N:M] 切片,返回索到M的子串,不包括M
 
數據類型轉換
 將不同類型數據拼接在一起:
若浮點數類型轉為整數類型,只截取整數部分;將字符串轉換為整數類型時,數據必須是整數
三.運算符
算數運算符
 標準運算符:加(+)、減(-)、乘()、除(/)、整除(//)
 取余運算符(%)
 冪運算符(**)
 一正一負整除時,向下取整-9//4=-3,余數=被除數-除數整除的商
 算數運算符優先級:** ~± */%// ±
賦值運算符
 執行順序從右向左、支持鏈式賦值(如a=b=c=20)、支持參數賦值(+= -= *= /= //=)、支持系列解包賦值(如a,b,c=1,2,3)
 交換 a,b=b,a
比較運算符
 比較的是值,結果是布爾類型;符號(> < = >= <= == !=)
 =為賦值運算符,==為比較運算符
 比較對象的標識使用is,如:
布爾運算符
- and(兩個運算符都為True時,其結果才是True)
 - or(只要有一個運算數為True,其結果就是True)
 - not(結果與運算數相反)
 
位運算
 (將數據轉成二進制進行計算)
- 位與& 對應數位都是1時,結果數位才是1,否則為0
 - 位或| 對應數位都為0,結果數位才為0,否則為1
 - 左移位運算符<< 高位溢出舍棄,低位補0
 - 右移位運算符>> 低位溢出舍棄,高位補0
左移幾位就相當于乘以幾,右移相當于除,與左移類似
如 
輸出32
print(32>>3)輸出4
運算符的優先級
 先算術運算符(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冪運算最優先),然后位運算,然后比較運算,然后布爾運算,最后賦值運算
 優先計算括號中內容
四.程序的控制結構
計算機的流程控制
 順序結構、選擇結構(if語句)、循環結構(while語句、for-in語句)
順序結構
 程序從上到下的執行代碼,中間沒有任何判斷和跳轉,直到程序結束
選擇結構
- 單分支結構: if———:
 - 雙分支結構: if———: else:
 - 多分支結構: if———: elif:(可有無數個elif) else:(可省略)
 - 嵌套if的使用:先執行外層條件表達式
 - 條件表達式(不常用),是if————else的簡寫,語法結構:(x) if 判斷條件 else (y) 如
 
循環結構
- while循環
判斷N+1次,執行N次
四步循環法:初始化變量、條件判斷、條件執行體(循環體)、改變變量
練習題:使用while計算一到一百間的偶數和sum=0 a=1 #初始化變量 while a<101: #條件判斷 if a%2==0: #條件執行體 sum+=a a+=1 #改變變量(否則a一直為1將陷入死循環) print(sum) - for-in循環
in表示從(字符串、序列等)中依次取值,又稱為遍歷
for-in遍歷的對象必須是可迭代對象
for-in語法結構:
for 自定義變量 in 可迭代對象:
循環體
練習題:使用for-in循環計算一到一百間的偶數和sum=0 for i in range(1,101): #range函數在下面第5點介紹if i%2==0: sum+=i print(sum) - 嵌套循環
嵌套循環中又嵌套了另外的完整的循環結構,其中內層循環作為外層循環的循環體執行
練習題:九九乘法表for i in range(1,10): #行數for j in range(1,i+1): #每行表達式個數print(j,'*',i,'=',i*j,end='\t')print() #換行 
一些補充知識
- pass語句:只做一個占位符用在語法上需要語句的地方,在已經搭建好語法結構,還沒想好代碼怎么寫時使用。(使程序不會報錯)
 - 內置函數range()
用于生成一個整數序列
語法結構:range(start,stop,step)
生成一個[start,stop),步長為step的整數序列
start若不寫,默認為0,step默認為1 - break語句:結束循環結構,跳出當前循環體,繼續執行之后的代碼,通常與分支結構if一起使用
 - continue語句:結束當前循環,進行下一次循環,通常與分支結構中if一起使用
 - break和continue僅控制本層循環
 - else語句:當和循環搭配使用時候,循環正常結束時執行else(沒有break和return語句)
 
輸出結果為2
for i in range(4):pass else:print("1")束時執行else(沒有break和return語句)
 python for i in range(4): print("2") break else: print("1") 
 輸出結果為2
 python for i in range(4): pass else: print("1") 
 輸出結果為1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学习笔记1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自动化测试遇到的难点_自动化测试过程中遇
 - 下一篇: WPF基础到企业应用系列7——深入剖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