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erick.Net介绍 (来自http://www.cnblogs.com/RicCC/archive/2006/09/17/506890.html)
?
?
Maverick.Net介紹
Maverick.Net是Java社區開源MVC Web框架Maverick的.Net版本,相關資料可以查看項目主頁。 不管Maverick.Net的是非好壞,了解一下它的思想還是不錯的。下面的內容是對Maverick.Net整體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以求能夠從全局的角度了解Maverick.Net一些相關概念,大致如何工作。 另外,本人沒有使用Maverick.Net開發過項目,只是看了它的架構、源碼之后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能為想了解Maverick.Net的人提供些參考。 1. 主框架 Maverick.Net處理HttpRequest典型的流程如下圖: 圖一:處理請求 Reference:MaverickLite Specification Maverick.Net將每一個HttpRequest映射成Command。很容易看到,Command的提交者為用戶界面,也就是View;處理者應當是業務邏輯的控制器,也就是Controller。這樣,Maverick.Net Framework在處理每一個Command時,主要是解決下面的問題:如何從用戶界面(View)提交的參數生成Model?用哪個Controller處理特定的Command以及如何將Model傳遞給這個Controller?Controller處理結束之后如何將處理結果呈現給用戶(對Maverick.Net而言就是根據Controller處理結果,選擇返回哪個View給用戶界面)以及如何將Model傳遞給返回的結果View? Maverick.Net通過一個配置文件進行配置,典型的Command配置節點如下: 這是Maverick.Net項目例子Friendbook中一個提交用戶注冊的Command配置節點。Dispatcher接收到提交注冊的HttpRequest之后,得到signupSubmit的Command Name,從而可以得到這個Command對象。Command將創建指定的Controller對象Friendbook.Ctl.SignupSubmit.Friendbook,并調用Controller進行處理。Controller處理結果應當是注冊成功,需要轉向注冊成功之后的View;或者是發生錯誤,需要轉向重新填寫注冊資料的View。Maverick.Net Framework規定Controller的返回結果必須是一個View的名字,這樣,Command調用Controller處理之后,就知道應該呈現哪個View對象。上圖中,如果注冊成功(success),將調用name="success"的View;如果注冊出錯,例如兩次輸入的密碼不一致等,將調用name="error"的View。name="success"的View類型為redirect,將使用當前的MaverickContext對象(聚合了HttpContext、Model等對象)重定向到另外一個名稱為edit.m的Command對象(View的類型等后面再介紹);name="error"的View類型為document(默認類型,不需要寫type="document"),將直接使用Server.Execute()方法得到View的HTML輸出,并使用Transform對象,將用戶注冊結果View的HTML輸出轉換成整體頁面的HTML代碼,返回給客戶端(Transform的概念,后面再介紹)。 2. 主要的類、對象 Maverick.Net主要的類或對象如下:Dispatcher、Command、Controller、View、Transform、MaverickContext。 2.1 Dispatcher Dispatcher是一個HttpHandler類,用于攔截和處理HttpRequest,HttpRequest-Command的映射就是通過Dispatcher完成。 典型的情況下,Maverick.Net使用.m后綴作為ISAPI擴展,映射到Command。這種情況下,所有瀏覽器端提交的HttpRequest,請求的都是以.m結束的虛擬文件名,被提交給Dispatcher。這個文件在服務器上并不存在,Dispatcher接收到類似login.m的請求之后,將.m后綴去掉,取login作為Command Name,獲取Command對象,處理請求。 Maverick.Net老的版本基本上就是照搬Java版本的Maverick,在View的層面上只支持象JSP中Servlet的寫法,也就是純粹的ASP方式,或者是以ASP方式編寫的的aspx頁面。ASP.Net環境下ViewState、Postback事件機制、用戶控件等這些特性都不能使用,這對于ASP.Net環境是一種很大的損失。1.2版本開始,Maverick.Net的Controller比較完全的支持aspx的服務器端控件、用戶控件等,這樣就可以使用Maverick.Net框架,又基于ASP.Net進行設計和開發。 在使用aspx類型的Controller時,Dispatcher的攔截作用被去掉了,而是使用ASP.Net默認的HttpHandler,頁面類繼承Maverick.Ctl.Aspx.ControllablePage,ControllablePage在頁面的Render方法中切入Maverick.Net框架的控制。這種情況下,Command Name也不再是.m后綴方式,而直接變成對應的aspx頁面名稱,例如<command name="Default.aspx">。 另外,Dispatcher處理請求時,負責構造MaverickContext對象,使Command、Controller、View、Transform等在各自的處理期間,都能夠得到相應的上下文信息。 2.2 Command Command的作用類似一個指揮官,它根據Maverick.config文件的配置創建Controller對象,調用Controller進行處理;根據Controller的返回結果,選擇相應的View對象并執行。 Command可以沒有Controller,這種情況下,對Command的請求,實際上就是將特定的View呈現給客戶端。在Maverick.Net中,這是CommandSingleView。 另外,也可以繼承ICommand接口實現一些特殊功能或者說自定義的Command,例如Maverick.Net框架本身實現了兩個特殊的Command:ReloadCommand和CurrentConfigCommand。CurrentConfigCommand用于查看當前配置文件的內容,這個Command讀取Maverick.config配置文件的內容,直接輸出配置文件中的xml。另外,Maverick.Net在第一次處理請求的時候,會讀取Maverick.config中的內容,根據配置創建Command、View、Transform對象并緩存起來,后續的請求只是從緩存中取相應的對象。如果在第一次訪問之后這些配置有更新,這些更新不會立即反映到緩存的對象中。ReloadCommand的作用就是根據當前的Maverick.config配置文件內容,重新創建緩存的對象。 2.3 Controller Controller的職責是負責業務邏輯的處理。 在典型的應用中,Controller首先通過MaverickContext中的HttpContext對象,獲取從用戶界面也就是View提交過來的參數,創建Model對象,使用Model完成對請求的業務邏輯處理。Controller不同的處理結果,將用來確定選擇哪個View。在Controller的處理過程中可能會對Model進行更新,或者是有一些參數需要傳遞給View,這些將通過MaverickContext這個上下文信息對象完成。 在aspx類型的Controller中,因為Dispatcher的攔截作用被丟棄,因此MaverickContext對象的創建,也是在Controller中完成的。 2.4 View MVC的概念中,View負責將某個特定的Model,或者是整個Business Domain Model中某些角度的切片呈現給客戶端。Maverick.Net中,將View分成多種類型。 DocumentView:這是默認的View類型。這類型的View將配置一個文件,可能是asp或者aspx或者html等,調用Server.Execute()方法得到HTML的輸出,發送給客戶端。 ForwardView:這類型的View使用當前的MaverickContext重定向到另外一個Command去執行。如果基于structs的方式做系統分析設計,一個業務操作可能會被分解成很多個Command/Action,將這些Command/Action組合起來就形成一個新的Command/Action,或者就對應到某一個業務操作。forward類型的View是用于對這種形式的支持。 RedirectView:這類型的View,將直接使用Response.Redirect()方法重定向過去。因此也可以將forward類型的View看作是redirect類型的一個特例。實際上在Maverick.Net項目的示例中就有不少這樣的用法。這是因為Dispatcher攔截了HttpRequest,類似Response.Redirect("edit.m")的語句執行后,仍然會被Dispatcher攔截,開始一個新的Command的執行。 TrivialView:這類型的View,Maverick.Net將MaverickContext的Model對象直接進行輸出(取出內容,直接輸出)。這要求MaverickContext的Model對象是下面幾種類型:String、System.Text.StringBuilder、System.IO.TextReader、Sytem.Xml.XmlNode。 XmlSerializingView:這類型的View,將MaverickContext的Model序列化成xml格式后輸出。這種View主要用于基于xml的網站方案,或者是提供系統接口之用途。 2.5 Transform 在Maverick.Net看來,View執行的結果,還不是呈現給客戶端的最終輸出,之間必須經由Transform進行相應的轉換。 Maverick.Net實現的Transform有:DocumentTransform、XsltTransform。從XsltTransform類型更容易理解Maverick.Net的Transform概念。對應于XsltTransform,View是一個xml或者是XmlSerializing類型的View,為了將這個xml轉換成HTML輸出,需要使用xsl/xslt文件進行轉換,這就是XsltTransform的工作。 對于DocumentTransform的理解,Transform這個單詞意義上有點牽強。首先,DocumentTransform是針對于asp、aspx、html這種文檔類型的View。在我們的映象里,這種類型的View,Maverick.Net使用的是Server.Execute()方法,這樣已經直接得到HTML代碼,何必再經過一個DocumentTransform處理? 實際上,對于一個系統,工作頁面會被分成不同的區域,例如頁面的Banner區、菜單/功能列表區、通用工具欄等等。這些不同的區域,在后面是由不同的Controller負責處理,對應的也是不同的Model。在Command的處理中,特定的Command只會使用自己的Controller對象,負責對相應的Model進行處理,因此也只應當對頁面中它所轄區域的顯示負責。這樣,View執行的結果就只是Command所轄區域的更新,而并不是整個頁面。至于如何將這個區域的更新顯示在整個頁面中,這就是DocumentTransform的工作。 目前Maverick.Net對于DocumentTransform用如下方式進行處理。假如是一個document類型的View,對應一個aspx文件。View在執行時使用Server.Execute()方法得到輸出的HTML代碼。但這個還不是最終發向客戶端的完整輸出,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Maverick.Net將這個HTML片斷保存在HttpContext.Items[""]中。DocumentTransform對象對應的也是一個aspx的頁面,這個頁面應當完成系統頁面的整體布局,并從HttpContext.Items[""]中取出View執行后的HTML,輸出在適當的位置。這樣,使用Server.Execute()方法調用DocumentTransform的aspx頁面后,就是完整的發向客戶端的HTML了。 其實Transform是考慮了頁面的整體布局,一個View只會對某個區域負責的狀況,但是它并不支持復雜的布局,只能說是輕量級吧。復雜的布局通過iFrame等實現,或者做些修改后結合Ajax方式進行局部更新。 2.6 MaverickContext 這是一個上下文對象,主要負責在Command、Controller、View之間傳遞信息。它包含HttpContext、Model和一個IDictionary類型的Params屬性。 HttpContext對象在創建MaverickContext時由創建者(Dispatcher或者ControllablePage)提供;Model由Controller執行處理時創建;Params用于在需要的傳遞其它的參數。 從MVC的角度來看處理流程,如下圖: 3. 簡評 在其它一些介紹Maverick.Net的文章里,有看到不少對Maverick.Net,對ASP.Net下如何運用MVC概念的討論,看法各不一樣。其實對.Net下的開發、架構設計的運用,本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只是看大家怎么運用了。下面的這些感想,只是針對企業級應用的架構模式方面,對基于快速開發的小型項目當然另當別論。 3.1 M-V-C分離 ASP.Net本身的確就是一種MVC的框架,可以說是一個很強大又很好用的MVC框架,但是有一些障礙在阻撓著我們。ASP.Net本身的許多特性,使得M-V-C之間的概念變得模糊甚至混亂。 看一下這個場景:添加一個Web Form;用Drag-Drop方式在Form中添加GridView、Connection等數據庫組建;設置相應的屬性,例如數據庫連接,GridView的數據源綁定等。可能就簡簡單單1、2行代碼甚至1行都不需要,運行這個Web Form就將數據顯示出來了。一切是這么方便和簡單,給BS開發帶來一種革命性的思想。可是基于企業級應用架構層面來看,從這樣的場景中你能得到什么,想到什么? 當然,對富于經驗的人,這根本就不是問題所在。隨便寫一段代碼,就能很好的體現MVC的思想,無所謂使用的哪種語言,什么工具。假如現在需要幾百個開發者協同完成一個項目,情況會怎樣?ASP.Net本身在架構方面沒有太多約束力,盡管它是一個很好的MVC框架。而這種情況下,又非常的需要在架構上對協作的開發者進行約束、規范,否則怎樣確保按照架構、設計方案進行開發,就是件災難性的事情。 Maverick.Net在MVC的呈現上是非常清晰的。也許你會發現,在你的架構中正是需要引入這樣的一種思想。不管是哪個子團隊,哪一個人,使用這一個框架,就需要理解它的思想,按照它的規范進行開發。 3.2 分析設計思想的轉變 MDA 從大的視角來看,用戶需求與軟件系統之間的邊界,就是UI表現層的東西,也就是View。一套系統最終都是通過View向用戶,或者是通過接口向其它系統,呈現出它的全部內容。系統開發是對需求的實現,而架構設計則是對需求的抽象。 在小型項目中,可以不需要什么方法論。把握了需求之后,就著重在表現層的設計,與用戶確認好之后,以這個為目標把系統開發出來就OK了。這是很直接的一種方式,也是人的思維模式中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方式。在企業級應用的架構中,如果在不同程度上以這種方式驅動,或多或少的以表現層為主體,就會妨礙我們的抽象行為,也就是影響到架構的質量。 MDA的思想中,強調的是先從需求中提取Business Model,然后以Model為主體,對業務邏輯進行分析。在框架層面將M-V-C比較清晰的區分開來,有利于在分析設計思想方面向MDA方式的轉換。 3.3 簡單,而又強大的框架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這樣一句話。說它簡單,因為整個Maverick.Net項目的代碼很少,用于實現的主要對象也不多,它僅僅用一個框架性的協議把M-V-C之間作分離,對Model、View、Controller方面并不做任何過多的擴展、處理。所有關于View的呈現方面、Controller的架構方面等,完全交由使用者自行決定。說它強大,因為整個框架的可擴展性相當不錯。 但并不是說這么好的一個框架,拿過來用就是了。說它好,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在指它的思想層面,并不能代表它目前的實現就是最好的或者說非常合理的。隨便列舉幾點: a) 有考慮多語言的方案,但是沒有實現。 b) 它的Controller是基于類的層面配置,這個該如何使用? 方案1:把它的Controller當作Business Facade,所以可能需要為每個Command寫一個Controller類,用這個類去整合與Business Model相對應的各個Business Rule類。這種方案有利于分布式、SOA的運用,但是每個Command開發個Controller顯得有點繁瑣。 方案2:把Controller作為完整的Business Logic封裝,在上下文中使用參數等其它機制,將Command關聯到Controller的方法層面上。 c) Controller + View類型的選擇 方案1:使用aspx類型的Controller。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能夠使用ASP.Net的機制,包括常規的PostBack事件機制、用戶控件等,或者整合ASP.Net其它一些東西,例如Atlas等,可能都會比較方便。但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不提倡將*.aspx.cs作為Controller,而是純粹的作為View的一部分。*.aspx.cs只負責利用ASP.Net的機制,從頁面獲取參數、創建Model對象傳遞給控制類;在從控制類重新得到Model等相關信息之后(Controller處理完畢的結果),再利用ASP.Net機制將這些信息進行呈現。 當然,將*.aspx.cs作為輕量級的Business Facade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案。 方案2:使用xml或者Maverick.Net標準的document方式。 其實這兩種方式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使用xml方式的話,將使用XsltTransform進行轉換,可能需要編寫大量的xslt文件。使用Maverick.Net標準的document方式,是指完全類似ASP的方式了,使用DocumentTransform進行轉換。這兩種方式都是使用Maverick.Net的典型工作方式,即以.m作為請求頁面的后綴,由Dispatcher對HttpRequest進行處理。在頁面編寫時,它們都不能使用ASP.Net特性了,說這種方式下完全拋棄了ASP.Net機制也不過分。所以對于ASP.Net開發者將它們視為同一種方式也不奇怪了。 直接使用這種方式開發,可能沒有多少人能夠接受。但是基于這種方式,在View的開發方面下一些功夫,例如封裝、通用化模板的擴展、添加適用于Maverick.Net的Ajax方案等,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種方式下View開發的繁瑣性,達到基本可以接受的程度(相對于ASP.Net開發者而言)。??? 2006-09-11:補充一副圖
Maverick.Net代碼解析
相關概念、總體處理流程參考Maverick.Net介紹篇,不再羅嗦。一看就懂的地方略,側重在貌似疑難之處及部分過程的分析。本人水平一般,如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指正。 Dispatcher 職責:一,HttpHandler,處理Http請求,包括Http Request-Command的映射、Command對象的管理;二,負責對初始化操作的管理。 ExtractCommandName(HttpContext context) 將類似welcome.m的虛擬請求文件名的.m后綴去掉,取welcome作為Command的名稱。這個名稱與maverick.config配置中command節點的name屬性相對應。 LoadConfigDocument(HttpContext context) 初始化操作函數之一,讀取maverick.config配置文件,返回XmlDocument對象。 其中有一個轉換處理,讀取maverick.config的xml之后,使用一個xsl文件進行轉換,返回轉換之后的XmlDocument對象。可以這樣來理解,Maverick.Net已經確定了配置文件maverick.config的格式,但你可能不是使用這個格式,例如你對Maverick.Net做了擴展,可能也會相應的調整maverick.config格式,等等情況之下你可以用一個xsl將maverick.config配置轉換成Maverick.Net要求的格式。 ReloadConfig(HttpContext context) 初始化操作函數之一。 a) 創建Loader對象。Loader創建過程中將創建Command Factory、View Factory、Transform Factory這一系列工廠,并利用這些工廠,根據maverick.config的配置創建所有的Command、View、Transform對象。 b) 對forward類型View的檢查。Maverick.Net介紹篇中提到過,forward類型的View是重定向到另外一個Command。這段檢查代碼就是遍歷所有Command下面的View,確保forward類型的View重定向的目標Command是存在的。 c) 創建兩個特殊的Command并添加到Command集合中。關于這兩個特殊Command的說明參考Maverick.Net介紹篇。 Init() 初始化操作的入口函數。??? Maverick.Net將Dispatcher的IsReusable屬性返回true,因此IIS將使用Application Pool重用這個HttpHandler(參考HttpHandler相關文檔)。但注意:重用并不是說Init()函數對整個應用而言只會執行一次,IIS在并發處理多個Http Request時,會為每個請求分配一個Http Handler對象(Dispather),每一個Dispather實例將執行一次Init()操作。
ProcessRequest(HttpContext context) IHttpHandler接口方法,參考MSDN文檔。 創建MaverickContext對象時,先嘗試從HttpContext.Items中獲取,是因為如果將多個Commands配置成一個鏈(Chain)來處理某個Http Request(就是Action Flow的概念,不過Maverick.Net是在前端控制器-Front Controller上實現這個,直覺上看跟View的關系太緊密,有遠離Business Logical/Workflow的感覺,但確實是一個Action Flow),需要使用同一個MaverickContext對象,用于Chain中的各個Command之間協作時傳遞Model等數據消息。這個Chain中的第一個Command會把MaverickContext對象放入HttpContext.Items中,隨后的Command都是從HttpContext.Items中獲取。Chain中的Command如何傳遞數據消息?Chain中某個Command處理時,可能會更新、處理Model信息,還可以向MaverickContext中添加特定的參數,接下來的Command就可以從MaverickContext獲取更新處理之后的Model和這些特定的參數。
??? ICommand GetCommand(string name)
??? 名稱為*的Command被用作一個特殊的Command,即當Dispatcher接收到一個無效的Command時,將使用名稱為*的Command來處理。我們在使用Maverick.Net框架時可以實現這個Command,用于提示用戶無效的操作信息。否則將產生一個404的異常。 其它 a) Command大小寫敏感選項:處理Command在大小寫敏感方面的問題。首先Command對象用Hash Table緩存,使用Command Name的Key值進行索引時存在大小寫敏感問題。Command Name通過HttpRequest.ApplicationPath解析出來,某些系統中可能會自動將ApplicationPath轉換成大寫。因此提供這個功能用于解決大小寫敏感問題。 b) 兩個特殊的Command:ReloadCommand、CurrentConfigCommand參考Maverick.Net介紹篇。 c) 關于Dispatcher線程安全方面。詳細的HttpHandler線程安全方面話題,請參考其它相關資料。 第一點,在初始化的一系列操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將HttpContext對象作為參數傳給工廠類,而在Command、View、Transform等執行時刻(函數Go())也用到HttpContext對象,是否會存在線程安全問題?其實在各個工廠類中,以及Command、View、Transform等對象創建時刻,如果使用到HttpContext內容,只是用于獲取ApplicationPath等對于整個應用而言全局的數據信息,這在每個Http Request期間都是相同的;而Command、View、Transform等執行時刻使用到的HttpContext對象,都是從MaverickContext中獲取,在Dispatcher處理每個Http Request時都會使用當前請求的HttpContext創建一個新的MaverickContext(將Command配置成Chain方式除外)對象。因此對HttpContext的使用上,Maverick.Net不會有線程安全方面的問題。 第二點,ReloadCommand和CurrentConfigCommand這兩個特殊Command是非線程安全的。Init()函數說明中提到過,雖然Dispatcher對象是可復用的,但在Application Pool中可能會有多個Dispatcher的實例。當提交一個ReloadCommand時,會從Application Pool中取一個實例用于服務這個請求,因此這個Dispatcher實例會根據當前的maverick.config配置重新進行初始化,但這個初始化不會影響Application Pool中的其它實例,其它實例使用的仍然是根據舊的maverick.config創建的對象。 其實它是違反了HttpHandler的一個線程安全規則:不要使用成員變量或類似的機制,用于不同的請求、線程間保存傳遞狀態、數據信息。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一個類似Observer模式解決,或者對Dispatcher使用成員變量保存Command對象集合的方式做修改。
- 初始化、工廠類部分
??? 這個函數根據maverick.config文件的配置,創建自定義的Transform、View工廠對象,以及自定義的ShuntFactory。 這是為擴展Transform、View的類型,以及實現ShuntView提供的一種途徑。假如需要擴展一種新的View類型,就需要為這個View類型實現一個工廠類,將這個工廠配置到maverick.config文件中,這樣在初始化的時候將創建這個工廠對象并注冊到MasterFactory的Transform工廠集合和View工廠集合中。如果需要創建這類型的Transform或View,將使用到這些工廠對象。 Modules節點配置示例如下:? <modules>
??<transform-factory?type="mytran"?provider="mytran.mytranFactory,?mytran"?>
????<default-key-name?value="mytran"?/>
??</transform-factory>
???<view-factory?type="myview"?provider="myview.myviewFactory,?myview">
?????<default-key-name?value="myview"?/>
???</view-factory>
</modules> MasterFactory CreatePlainView(XmlElement viewNode) 讀取View的類型屬性,根據類型值取對應的工廠,使用工廠創建這種類型的View對象并返回。Plain View這個單詞意指簡單的View,即直接由對應的工廠創建出來的View對象。 CreateView(XmlElement viewNode) 使用CreatePlainView函數得到IView對象之后,再根據這個View是否有配置Transform、參數節點,相應的將對象創建成ViewWithTransforms、ViewWithParams類型,以便在View的執行時刻(View對象的Go()方法內)能處理Transform操作和參數。 CreatePlainTransform、CreateTransform 跟上面兩個方法完全類似。 ViewRegistry、ViewRegistrySimple、ViewRegistryShunted 這三個類的關系從圖一:初始化、工廠部分類圖中可以看出來。 在maverci.config文件中,Command節點下面的View節點可以這樣配置:<view name="loginRequired" ref="loginForm"/>,意思是將從全局View中引用id為loginForm的View對象。 這個引用關系并不是在執行時刻處理的,而是在Maverick.Net初始化過程中完成。執行時刻處理可以這樣描述:如果Command根據Controller執行結果,發現需要執行名稱為loginRequired的View,而這個View是對Global View中id為loginForm對象的引用,所以從Global View中檢索出這個loginForm的View對象,然后執行它。這樣的處理方式,給框架帶來復雜和不規范性,而把這個操作放在初始化中,則所有View的執行處理就統一起來了。Command對象聚合了一個或多個View對象,在為Command創建聚合的View或View對象集合時,如果某個View是對Global View對象的引用,則從Global View中檢索到這個View對象,直接返回給Command,避免Command在執行時刻從Global View中檢索。這就是CreateViewsMap函數的作用。 Global View的創建是在創建Command之前完成的,確保了在Command創建時刻能夠引用到Global View對象。Global View的引用關系在初始化時刻已經被處理掉,因此ViewRegistry、ViewRegistrySimple、ViewRegistryShunted這三個類也只在初始化的過程中用到,在Maverick.Net正常的處理Http Request期間已經不再需要使用。 ViewRegistryShunted類用于在完成上述功能時,對Shunted View特殊處理的支持。
- Command?????
- View
??<param?name="param1"?value="???"?/>
??<param?name="param2"?value="???"?/>
</view> 因為這種類型的View只是對基礎類型View的一個封裝擴展,并且也許會有多個類型的View希望能夠使用參數,復用這樣一個功能特性,所以Maverick.Net并沒有把這種封裝過程放入到具體的某一個ViewFactory中,而是放在了MasterFactory中處理。在MasterFactory.CreateView(XmlElement viewNode)方法中可以看到這一處理。 ViewWithTransforms:這類型的View聚合一個IView和多個ITransform對象,用于在View執行時對Transform處理。跟ViewWithParams類似,用ViewWithTransforms封裝IView對象的操作也是在MastrerFactory中處理。在Maverick.Net中,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View和Transform的銜接很緊密,但Maverick.Net對View和Transform采用一種較松散的耦合方式來處理。 在現有的View類型中,只有基于DocumentView類型的以及XmlSerializingView類型才能使用Transform操作。 ViewWithTransforms.Go()方法先將Transforms對象放入MaverickContext中,然后調用聚合的IView對象的Go()方法。聚合的IView對象為DocumentView或XmlSerializingView類型,對于DocumentView類型的將調用DispatchedView.Go()方法,在DispatchedView.Go()和XmlSerializingView.Go()方法中,都會通過MaverickContext.NextStep對象間接使用到Transform對象,逐步完成輸出內容的轉換。 以一個DocumentView對象、具有一個Transform配置節點作為示例,看一下Transform的處理過程。 每一個Transform對象都由位于它前面的一個驅動對象創建一個ITransformStep,用于執行轉換操作。第一個Transform的ITransformStep由DispatcheView創建。 DispatcheView執行時,先使用第一個Transform對象創建ITransformStep,使用Server.Execute()將DispatcheView的aspx頁面轉換成HTML,放入ITransformStep創建的MemoryStream中,然后調用ITransformStep的Go()方法。隨后的每一個ITransformStep在Go()方法中,首先使用下一個Transform對象創建下一個ITransformStep,然后從MemoryStream讀取上一個驅動對象放入的HTML,用它對應的Transform配置節點中的key屬性值作為Key值,將HTML放入HttpContext.Items中,最后使用Server.Execute()方法,執行它對應的Transform對象的aspx頁面,將輸出的HTML放入下一個ITransformStep的MemoryStream。 當執行達到最后一個Transform位置時,它后面再沒有其它Transform,因此創建LastStep類型的ITransformStep對象,這個對象的Go()方法是一個空操作,但是它將HttpContext.Response.OutputStream作為MemoryStream的替代,因此,最后一個Transform的aspx頁面在使用Server.Execute()方法執行后,就直接輸出到Response.OutputStream中了。 理解上面的處理過程之后,會有一個疑問,就是只看到了最后一個Transform對應的aspx執行后的HTML代碼發送給客戶端,它之前的Transform對應的aspx頁面、View對應的aspx頁面執行后的HTML代碼呢?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只能看到這些HTML代碼被依次放入HttpContext.Items中,并沒有看到向客戶端輸出。實際上,從Maverick.Net的示例項目Friendbook中,取一個View最后一個Transform相關聯的aspx頁面看一下就知道了,在這個aspx頁面里,會看到類似<%=Context.Items["wrapped"]%>的服務器端語句,就是這個語句從Context.Items中取出一段HTML內容并輸出。這樣就可以明白了,最后一個Transform對應的aspx頁面執行后的HTML代碼,自然就包括了它前面的Transform、View執行后的HTML。 View對象本身的關系可能會有點復雜,例如可能創建的一個ViewWithTransforms對象,將會聚合一個RequestDocumentView,而這個RequestDocumentView又聚合一個DispathedView。另外,在View的執行時刻,跟Transform的轉換結合在一起。所以,一個IView對象的Go()方法,感覺上轉來轉去,使對這個處理過程的理解產生疑惑。通過上面的描述,好好的理解這些對象的職責,把它們的關系梳理清楚之后,你會發現其實還是很簡單的。 ShuntedView 整體上來看,ShuntedView也是比較簡單的。普通類型的View,通過一個name屬性作為Key值,ShuntedView則必須使用name屬性加上一個mode屬性一起才能作為Key值。這是用于實現多語言之用,比如同一個View UserQuery,可能需要有中文、英文等語言支持,將語言代碼作為Mode,使用UserQuery + ch獲取中文版本,使用UserQuery + en獲取英文版本。相應的,View的配置節點類似如下: <command?name="UserQuery">
????<controller?class=""?/>
????<view?name="loginRequired"?ref="loginRequired"/>
????<view?name="success"?type="document"?path="UserQuery-ch.aspx"?mode="ch">
????????<transform?path=""/>
????</view>
????<view?name="success"?type="document"?path="UserQuery-en.aspx"?mode="en">
????????<transform?path=""/>
????</view>
</command> Maverick.Net在多語言的實現方式上并不理想。一個View,如果對應于每一個語言都需要寫另外一個頁面,這種方式只能說太笨了。這種情況下,如果View需要修改,任何時候都將需要對不同語言版本的頁面同時修改。 下面這副圖幫助理解一下Shunt處理過程。 目前Maverick.Net并沒有使用ShuntedView,在Loader的構造函數中,創建的是ViewRegistrySimple而不是ViewRegistryShunted對象。如果使用多語言,應當在這個地方使用ViewRegistryShunted,上面的圖就是基于這種情況下的處理過程描述。 具體的實現細節根據這個序列從代碼上可以看出來,下面講的是大致的思路。ViewShunted僅僅是聚合一個IShunt對象,并實現IView接口,真正的操作是由IShunt對象完成的。在多語言的運用情況下,IShunt對象為LanguageShunt類型,這個類型的對象維護了一個HashTable成員modes,它以View配置節點的mode值作為Key,將name相同而mode值不同的多個IView對象保存在這個HashTable中。這樣,name相同而語言版本不同的多個IView對象,通過ViewShunted的封裝,從外部看起來它就成為一個IView對象了。在上面的xml示例配置中,名稱為UserQuery的ICommand對象,將擁有兩個(注意不是三個)IView對象,一個為loginRequired,另外一個為ShuntedView類型的success。這樣對于ICommand對象執行時,對ShuntedView的處理方式上也是規范的,ICommand對象無需了解后面的細節。ViewShunted類型的View在執行時,嘗試從Request.Headers對象中取語言代碼,然后根據這個語言代碼獲得對應的IView對象,繼而調用這個IView對象的執行方法。
- Transform
<view?type="document"?path="welcome.xml">
??<transform?path="outside.xsl"/>
</view> 2. 將View配置程xml(XmlSerializingView)類型,把Model反序列化成xml,使用xsl解析。 3. 將View配置程trivial類型,由Controller直接構造xml,然后用xsl解析。 4. 將View配置成xml類型,View并不輸出任何xml,直接使用Transform處理。這種情況通常第一個Transform輸出xml,后面的Transform解析成HTML。這種跟1基本完全一樣。 對xml類型的View使用XsltTransform轉換的處理過程,跟DocumentTransform完全一樣。 在這個處理的Chain上,IView對象是起點。前面提到過,View跟Transform之間是一種較松散的耦合方式,這樣,IView對象無需去管理自己有多少個Transform,應該怎樣一步一步的執行轉換,以及將最終的結果發送給客戶端。IView對象只需要完成自己的職責,它知道在它的后面一定有其它的對象來處理上面這些事情,所以IView處理完之后,將它輸出的視圖代碼拋給下一個對象即可。 LastStep對象是Chain的終結者,負責將最后的輸出發送給客戶端瀏覽器。 大概考慮到無論是Server.Execute()或者System.Xml.Xsl.XsltTransform.Transform()方法都可以向Stream直接輸出,Maverick.Net在Chain處理上,采用一個Stream類型的成員變量向后傳遞輸出內容。既然這樣,在Chain上每一個執行步驟中動態創建一個ITransformStep就成為一種必要。
- Controller?
??? ......
posted
ASP.NET出來了很久了,微軟一直強調其ASP.NET是給WEB開發帶來了很多的方便,code-behind的方式優化了代碼的結構,等云云。然而當我們真正用ASP.NET來開發時,我們發現我們還是陷入到了混亂之中,如:
- MVC如何實現(雖然code-behind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實現了C和V的分離,但是還是遠遠不夠)
- 頁面間的flow如何處理(還是在代碼中采用了hard-code的方法,要修改頁面的跳轉,必須修改源代碼,頁面間的關系不能清楚地表現和可配置)
- 多語言怎么實現(雖然可以用資源文件來解決,但是一個單詞的中文和英文的長度不一致,很多時候還是要重寫2個頁面,根據不同的瀏覽器多語言配置如何實現這些不同頁面的選擇,也不能很好解決)
- 公用頁面模塊如何盡量提高可復用性(雖然微軟也提供了User Control,但是它始終和ASPX有很多不一樣,很難對2者共同對待)
- 等
微軟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于是出了個UIPB,但是UIPB也僅僅解決了一小部分的問題,如前面所說的頁面跳轉的問題。坦白地說,我認為UIPB的設計初衷實在是一個錯誤的方向。UIPB主要解決一個項目WEB表現層和WINFORM表現層如何能夠最大范圍的復用的問題。試問有多少項目會有這樣的需求?誠然有些項目確實需求2種表現層,但是也是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務居多。即使是有這種需求,我們也知道WINFORM和WEB有太多的不同,有些WEB中多個頁面跳轉完成的事情,在WINFORM中僅僅是一個窗口就可以完成。另外WEB中要盡量少用彈出窗口,而WINFORM沒有這種限制。因此我認為UIPB還是沒有解決WEB層的大多數問題,不能適應現在商業的WEB項目開發。
那么我真的開始苦惱了,.NET項目中應該用什么來實現表現層?看看J2EE陣營,他們確實也苦惱,但他們苦惱的是面對那么多的開源解決方案應該選擇那個。有的時候真想改姓J2EE算了,呵呵。
終于前些天看到了MAVERICK.NET項目,實際上這個項目也是從J2EE的MAVERICK項目port過來的。我把Maverick.NET當了下來,研究了幾天,總算心理稍稍平了點。從我現在對MAVERICK.NET的淺薄的了解中,我認為它至少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 完全的MVC實現
- 頁面間的跳轉問題可以通過一個統一的配置文件建立期間的聯系
- 頁面模塊可以靈活地通過配置文件plug到多個View中去
- 多語言的幽雅實現
- 頁面的模板可以使用XSLT等轉換技術
下面我從MAVERICK.NET中自帶的一個簡單例子來簡單說明:
<configSections>
??? <sectionGroup name="Maverick">
??????? <section name="Dispatcher" type="System.Configuration.NameValueSectionHandler,system, Version=1.0.3300.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b77a5c561934e089, Custom=null" />
??? </sectionGroup>
</configSections>
<Maverick>
??? <Dispatcher>
??????? <add key="configFile" value="maverick.config" />
??????? <add key="currentConfigCommand" value="currentConfig" />
??????? <add key="reloadCommand" value="reload" />
??????? <add key="limitTransformsParam" value="maxTransforms" />
??????? <add key="commandCaseSensitivity" value="insensitive" />
??? </Dispatcher>
</Maverick>
?</system.web>???????
??? <httpHandlers>
??????? <!-- 該工程的任何頁面訪問都會首先執行該httpHandler,實際上是一個dispatcher,
??????????? 來根據maverick.config的配置來啟動相關頁面 -->
??????? <add verb="*" path="*.m" type="Maverick.Dispatcher, Maverick" />
????</httpHandlers>
?</system.web>
<maverick version="2.0" default-view-type="document" default-transform-type="document">
??? <commands>
??????? <command name="Default.aspx">
??????????? <view name="success" type="trivial">
??????????????? <transform path="~/Wrapper.aspx"/>??? <!-- 這就是一個標題,也就是嵌入的公用頁面模塊 -->
??????????? </view>
??????????? <view name="april" path="~/April.aspx">
??????????????? <transform path="~/Wrapper.aspx"/>
??????????? </view>???
??????????? <view name="button" path="~/Button.aspx">
??????????????? <transform path="~/Wrapper.aspx"/>
??????????? </view>
??????? </command>
??? </commands>
</maverick>
protected string viewName = "success"; // 默認顯示名為“success”的view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o(Maverick.Flow.IControllerContext cctx)
{
??? return this.viewName;
}
在一個button的時間代碼中添加如下代碼,當button按下時,就會根據maverick.config的配置來顯示相應內容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
??? this.viewName = "button"; //按下button后就會顯示名為button的view
}
在一個日歷控健的Selection_change事件代碼中,添加如下代碼
private void Calendar1_SelectionChanged(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
??? if (this.Calendar1.SelectedDate.Month == 4)
??????? this.viewName = "april";??? // 當該代碼執行時,就會轉向名為april的view
}
以上的例子至少體現了,Maverick的頁面跳轉配置實現、公用頁面模塊靈活配置的2個優點,因為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實現,所以其他的特點沒有完全展現。關于MAVERICK.NET的應用、以及under the hook,我將在后續的post中描述。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sgoodsun/archive/2007/08/13/854172.html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Maverick.Net介绍 (来自http://www.cnblogs.com/RicCC/archive/2006/09/17/506890.html)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BC类网络个数的算法
- 下一篇: 【原理图操作】原理图更新PCB时未改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