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Strategy)
1. ?策略模式:
? ? ?策略模式,也稱為政策模式,定義如下:
? ? ?定義一組算法,將每個算法都封裝起來,使他們可以相互轉化
2. ?策略模式的原理是面向對象的繼承和多態(tài)。策略模式的3個角色
? ? ?a. Strategy 抽象策略角色
? ? ? 定義每個策略或算法都具有的方法和屬性。
? ? ?b. ?ConcreteStrategy 具體策略角色
? ? ? 實現(xiàn)抽象策略中的業(yè)務,該類帶有具體的算法實現(xiàn)
? ? ?c. Context 封裝角色
? ? ? 也叫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屏蔽高層模塊對策略、算法的直接訪問,封裝可能存在變化
3. ?策略模式通用源碼:
抽象策略角色類: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策略模式操作方法public void dosomething();}具體策略角色類: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Override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策略執(zhí)行:策略1");}}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Override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策略執(zhí)行:策略2");}} Context 上下文封裝類 public class Context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tegy=strategy;}//封裝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something(){strategy.dosomething();} }測試類: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先執(zhí)行策略1Context context=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1());context.dosomething();//再執(zhí)行策略2context=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2());context.dosomething();} }測試代碼對應的類圖:4. ?策略模式對應的優(yōu)點:
??● 算法可以自由切換
這是策略模式本身定義的,只要實現(xiàn)抽象策略,它就成為策略家族的一個成員,通過封裝角色對其進行封裝,保證對外提供“可自由切換”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條件判斷
如果沒有策略模式,我們想想看會是什么樣子?一個策略家族有5個策略算法,一會要使用A策略,一會要使用B策略,怎么設計呢?使用多重的條件語句?多重條件語句不易維護,而且出錯的概率大大增強。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塊決定采用何種策略,策略家族對外提供的訪問接口就是封裝類,簡化了操作,同時避免了條件語句判斷。
● 擴展性良好
這甚至都不用說是它的優(yōu)點,因為它太明顯了。在現(xiàn)有的系統(tǒng)中增加一個策略太容易了,只要實現(xiàn)接口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修改,類似于一個可反復拆卸的插件,這大大地符合了OCP原則。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lgin-seth/p/529376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Strategy)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极光推送 api ios参数问题
- 下一篇: 深入理解BS结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