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本敦煌书杂记-敦煌的历史(一)
????????前兩天看了樊錦詩院長的講座,八十幾歲的高齡還講的興致盎然,雖然全長兩個多小時但感覺一點不嫌長,聽完深受感動。意猶未盡,又迫不及待的買了幾本書來讀。一本是《燦爛佛宮》,一本是《報恩父母經典故事》。因為我自己從來沒去過敦煌,也沒有專門去研究過敦煌,只是略微讀了兩三本書,是不可能寫出很深刻的文字的,所以下面的內容只是對書中內容的再整理,并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對敦煌有一個略微的了解。
千佛洞的誕生
????????祁連山終年積雪,白雪皚皚,每當冰雪融化的時候,雪水就會匯集成許多小河。在三危山和鳴沙山之間就有這樣一條小河。當地人把她叫做宕河,后來叫訛了,就叫成了大泉。宕河在接近敦煌的地方消失在沙漠中。
????????“公元366年的一天清晨,天還沒亮,一個從中原云游到此地的和尚正漫步在宕河畔,路途勞頓,他便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于是在一處面對三危山的高地打起坐來,他閉上雙眼開始默念佛經,不知何時他彷佛察覺到有一股強烈的光線照在他的眼睛上。當他睜開雙眼時,忽見對面的三危山頂綻放萬道金光,在金光中彷佛千佛化現。和尚感覺到十分奇異,他想是不是因為自己虔誠的修行得到感應,于是決定在這里住下來繼續修行,便請來工匠,在宕河西岸的巖壁上開鑿了一個石窟,用于坐禪修行。” 這名和尚叫樂尊,這個故事記載于唐代的一塊石碑上。
????????不久,有一個從東方來的叫法良的和尚也來這里,在樂尊的禪窟旁邊又開鑿了一個石窟。此后石窟開鑿越來越多,有的是和尚們用來坐禪修行的禪窟,有的是世俗的人用來禮拜的洞窟。到了唐代已達1000多座,于是這一片石窟被稱為“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絲綢之路-敦煌
????????據《左轉·昭公九年》中記載:“允姓之戎,居于瓜州”。這個瓜州就是現在的敦煌。戰國至秦朝,這一帶居住的是塞種人(屬伊朗語支以及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原是住在中國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烏孫人、月氏(zhi)人。后來月氏人逐漸強大,打敗了烏孫人,又把塞種人趕到了帕米爾一帶。西漢初年,匈奴人開始崛起,發兵征服了月氏,將一部分月氏人遷移到了中亞,成為大月氏,另一部分仍然住在祁連山一代成為小月氏。在此期間,漢高祖劉邦曾與匈奴戰爭,結果大敗,不得不采取和親的辦法。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朝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就改變和親政策,采取了抗擊匈奴的策略。為了聯合曾被匈奴打敗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西域,但經過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獲,拘留了10多年才伺機逃走。等到他到達大月氏,發現大月氏已經居住在中亞水草肥美的地方,生活富足,無意東歸。張騫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他對沿途西域的地理、物產和民族風俗都做了詳細的調查,為漢武帝打通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資料。
????????就在張騫出使西域的同時,漢武帝對匈奴進行了一系列打擊,占領和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簡稱“河西”,位居中國西部地區,在甘肅省的西北部,北山—阿拉善高原以南,祁連山以北,是一個呈北西—南東走向的狹長地帶,因形似走廊地處甘肅黃河以西而得名)。公園121年設置了酒泉、武威,公元111年設置了張掖、敦煌,史稱河西四郡。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所以在敦煌城西又設立了陽關和玉門關,敦煌便成為中國的西面的門戶。
????????公元119年-115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與烏孫國建立了友好關系,他的副使又訪問了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本地)、康居、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隨著漢朝經濟的不斷發展,便連年向西域派出使節,中國與安息(伊朗)、條支(敘利亞伊拉克)、身毒(印度)等國有了經濟文化交流。西漢的絲織品、麻織品、漆器、鐵器等先進手工業品不斷輸出到各國,而國外的葡萄、石榴、胡羅卜、橄欖、琉璃、西海布(波斯毛毯?)也傳入中國。由西漢首都長安經過河西走廊通往中亞、西亞的這條交通要道,被中外歷史學家成為?“絲綢之路”。
佛教傳入
????????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約前566-前486),他出生在古印度與尼泊爾邊境地區,本是凈飯王的太子。但他在宮中生活很不愉快,便一直思索人生的意義。由于苦思不得其解,便決定出家修行(這應該是出家的來歷)。他看到外面的人生活很苦,便決定在樹林苦修,但依然不得解。后來來到一顆菩提樹下打坐,突然大徹大悟,從此開始傳道說法。人們尊稱他為釋迦摩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他不斷弘法,倡導和平慈愛,自我犧牲、克制欲念、禁止殘暴、誠信無私,反對種姓制度(印度種姓制度至今還影響著印度社會)、主張人生平等。釋迦摩尼生活的時期大約與中國的孔子同時期,那個時候,印度存在很多小國,在釋迦摩尼死后,佛教勢力仍然不強大。
????????公元3世紀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一印度。阿育王十分崇信佛教,大力支持佛教的發展,他曾建立八萬四千座佛塔。這一時期佛教空前發展。
????????公元1世紀左右,佛教經中亞傳入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歷史記載漢武帝攻打匈奴的時候曾繳獲一個金人,很多人認為這個金人就是佛像。到漢明帝時期,曾派人到西域迎接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到京都講佛法;次年于洛陽城修建白馬寺,作為高層們宣揚佛法的場所。
????????佛教初傳入中國時候,收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強烈抵制,因此佛教與儒、道之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因為佛教出家修行不顧妻子孩子和父母,這點和儒道所講孝道產生強烈沖突,后來佛教為了適應儒道,便有中國和尚編寫出很多報恩經來融合佛教與儒道。)。然而北方少數民族(五胡)沒有太強烈的儒家思想,佛教信仰便很快流行起來。到東晉十六國(魏晉南北朝中后期),北方佛教石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這一時期著名的高僧鳩摩羅(他曾翻譯國很多佛教經典)什就長期在北涼傳教。鳩摩羅什出生于龜茲(今新疆庫車一代),從小出家當了和尚,9歲隨母親到克什米爾一代拜師,逐漸顯露才華,12歲回疏勒已經有很大名氣。前秦苻堅曾為了鳩摩羅什討伐龜茲,后來苻堅在肥水之戰(前秦與東晉大戰)打敗而亡,鳩摩羅什就留在了姑臧(今武威)。后來鳩摩羅什來到長安逍遙園講經和譯經,期間共翻譯經74部、284卷,并有弟子3000人,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敦煌與西域接近,是我國最早解除佛教的地方。在佛教傳入初期,來往西域和中原的高僧們常常在敦煌講經說法,或作短暫停留,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敦煌一地的佛教發展。北魏以后,佛教在敦煌快速發展,一些又名的高僧出自敦煌、寺院和石窟開鑿也十分流行,使敦煌成為一個頗有影響力的佛教都會。這就是開頭那個樂尊和尚故事的背景。這也是為什么敦煌文化都與佛教有關的原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读两本敦煌书杂记-敦煌的历史(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计算机考研分数2019,2019考研分数
- 下一篇: python 爬虫视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