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那些选择“不买房”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中國有句老話,升的越高,跌得越重。眼看著中國房市”高起之時”越發繁榮,人們對“低落之時”的恐懼就越甚。
與中國比鄰而居的日本,就是一個赤裸裸的“地產泡沫受害者”模樣。歷經地產繁榮與頹敗之后的日本民眾,如今過得怎樣呢?
一直以來,住房都被人們視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尤其是這一代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更是將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視為扎根城市的標準。
由此,房子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商品,掀起了一股“炒房熱潮”,但物極必反。
因美助力,繁榮乍現
談及日本房地產業的興盛,就不得不提及日本經濟的騰飛,而這背后最大的助力來源于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憑借核霸權塑造著政治霸權與經濟霸權。
美國一力主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順利將美元推上世界唯一通用貨幣的“寶座”,切實確立了美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絕對優勢地位。
借助經濟優勢地位,美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金錢的滋潤,讓美國的野心越發膨脹。僅在歐洲維持“大哥”地位,已經無法讓美國滿足。
亞洲,成為了美國霸權成長的“訓練場”。考慮到距離太遠,美國率先想到的就是在亞洲培植一個“傀儡勢力”。經過挑選,美國選定了日本。
彼時的日本,剛剛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創。恰是“百國輕視”、“千夫所譴”的時期,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
美國向其拋出的“橄欖枝”,很快就被日本政府視為“救命稻草”,緊緊抓住。
在美國的幫助之下,日本不僅逃避了超千億日元的戰爭賠款,而且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經濟制度改革,全力振興國民經濟。
可想而知,有了“世界第一”的幫助,日本的經濟騰飛是必然的。
大量美國資本的進入,讓日本的制造業有了發展的良好基礎。
加之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日本的制造業很快就在國際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有了隱隱威脅美國經濟地位的趨勢。
那時,日本的汽車物美價廉,遠銷世界各國。
在進入美國市場后,同樣受到了美國民眾的熱烈追捧,成功搶占了美國本土汽車原有的市場份額。一時之間,美國的制造業大受挫折。
許多工廠瀕臨倒閉,無數工人被迫下崗。
走投無路的美國工人們,還掀起過一場對日本汽車的抵制運動,肆意打砸著街上隨處可見的日本汽車。
這時的美國,也意識到了日本的崛起。不過,根基深厚的美國,又怎會把“初出茅廬”的日本放在眼里呢?
制造業的“全面開花”,推動著日本的經濟走上一個又一個“臺階”。
最終,日本成功占據了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位置。從“人人喊打”的帝國主義敗軍,到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只用了數十年的時間而已。
日本這個國土面積有限的“彈丸之國”,潛力實在太大。經濟實現騰飛后的日本,各種產業極速成長,國民生活也越發幸福。
據媒體報道,在日本經濟最為強盛的時候,全球超7成的奢侈品都被日本婦女攬入囊中。日本的街頭,也隨時可見拿著大把現金消費的居民。
日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日本的房地產業,也在這個時候嶄露頭角,快速成長起來。
房產的巨大潛力,漸漸引起了無數日本投資者的重視。地產“泡沫”,已悄悄于日本市場中“生根發芽”。
地產“泡沫”,大起大落
經濟繁榮下,日本民眾的富裕程度越來越高。財富的積累,催生出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這些投資者掌握著大量的現金,卻苦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行業“下注”。
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的房地產業發展了起來。日本民眾的收入不斷增加,物質需求也不斷增多。
房子,逐漸成為了日本民眾生活的必備品。眼光毒辣的日本商人,已看到了房地產業所蘊含的無限潛力。
源源不斷資本的注入,讓日本的房地產業有了迅猛的發展。日本的房價,也在資本的操縱下越“炒”越高。
僅在1985年到1990年的5年間,日本重點城市的房產價格就上升了2倍不止。
對于消費者而言,總是樂于買“漲”不買“跌”的。日本的房價越高,日本民眾買房的熱情就越大。
這時的日本房地產,就像一個“雪球”。在政府、資本、消費者等多方的推動下,越“滾”越大,于無聲無息間就跳脫了市場規律。
即便人們意識到了,房價虛高不是一件好事。可在利益面前,人們的理智總是會失靈。那時的日本民眾,紛紛覺得“買到就是賺到”,熱衷于加入購房大流。
在日本民間,甚至流傳出了日本的房產可以買下一個美國的“狂語”。
即便那些沒有足夠現金的日本人,也不甘于落后,頂著巨額貸款的壓力買下了房子。遺憾的是,他們的付出注定血本無歸。
日本房市“泡沫”急劇膨脹,必然會反噬到萬千消費者身上。
隨著日本的貶值,日本資本市場問題頻生,導致眾多制造業企業無錢可用。這時,企業想到了向銀行借貸。無奈的是,銀行的錢都被購房者“掏空殆盡”。
籌措不到資金的日本企業,一個接一個的宣告破產。沒有了企業,大量日本民眾陷入失業困境。日本經濟的頹勢,終于還是到來了。
曾經門庭若市的房地產銷售部,也成了無人問津的場所。迫于經濟壓力,房價只得一跌再跌。
可惜,再低的房價,日本的失業者也是無力負擔的。消費擱置,生產也隨之停止。
如此惡性循環,日本的經濟不斷下跌。
受經濟頹勢影響最深的,還要數為購房而欠下巨額貸款的那些打工族。
房價的百倍下跌,讓他們的投資都“打了水漂”,還要背負著銀行的欠款過一輩子。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辛苦一生的勞動成果都在一夜之間化為了烏有。這怎能不讓人崩潰呢?
有媒體爆料,那時的日本,自殺率居高不下。債務的壓力,壓垮了很多日本人的脊梁與身心,也壓垮了日本的經濟。
“未購房者”怎樣了呢?
對“地產泡沫”時期的購房者而言,他們都是不幸的。投資的失敗,讓他們痛苦不堪。那么,那些沒有購房的人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坦率來說,這些“未購房者”都是幸運兒。
或許他們是有著更為長遠的投資目光,早些認識到了購房的弊端,才沒有加入購房“大軍”。又或許他們只是因為囊中羞澀而買不起房,因而未購房。
總之,無論是出于怎樣的原因,他們都成功避免了房市動蕩的“迫害”,逃過一劫。
當房市低迷成為常態后,積極作用也顯現了出來。最為直觀的一點,就是房價變低。
此前因房價虛高而買不起房的日本人,現在也有能力買下房子了。
合適的價格出現,人們又有購房的剛需,買房是必然的。只不過,買房者的規模已大不如前,是無法讓房地產重振“雄風”的。
此外,房市動蕩的打擊,也讓日本民眾更加從容。他們不再視房子為必需品,徹底擺脫了房屋“束縛”。
他們也不再認為,房子是值得投資的商品。即便是房價低了,也仍有很多日本人選擇不購買房子。
可是,不購買房子,日本人的住房需求依然存在。他們又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呢?
既然民眾無能為力,那就需要政府出力了。
房市的大起大落,讓普通民眾心傷不已,也讓日本政府大為受挫。為了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日本政府轉而大力推行租房替代購房,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
隨之,大量群租房、廉租房在日本應運而生。在日本的年輕一代看來,房子是“租”是“買”已不重要。
當房子被賦予的經濟期待降低,房子的作用就會專注于提供庇護的本職。生活壓力降低,日本民眾的幸福指數大概率是會提高的。
針對住房,人們應該始終堅信房子是“用來住”而非“用來炒”的。當一個事物被寄托著超出其能力的希冀,就注定會是一個“賠本買賣”。
結語
凡事皆有度。在日本人將房價控制在合理區間時,房子就能夠成為價值連城的投資品。在日本人放縱房價濫漲時,房子就成為了拖垮國民經濟的“兇器”。
日本地產“泡沫”的血淚教訓,每一個國家都應引以為戒。
為了避免中國房市動蕩,我國政府也已著手整治。作為國家一份子的我們,都應支持國家政策、貢獻自身力量,為中國房市穩定構筑防線。
對于目前的房價,你有什么看法呢?
作者:一水編輯:夜雨聲煩
“士讀傳媒”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那些选择“不买房”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明明油罐车不区分油号,为什么到加油站却区
- 下一篇: 房产证持有人去世后,你知道怎么“更换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