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云原生安全,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底色
科技云報道原創。?
距騰訊“930變革”宣布更新戰略,已經過去了三年。
三年里,騰訊的推進速度十分明顯,縱向深耕垂直行業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在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扮演好“數字化助手”;橫向形成以云、AI、安全、LBS等為底層基礎設施,共同合力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盡管騰訊在產業互聯網的成績肉眼可見,但作為互聯網下半場的主戰場,產業互聯網同樣是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傳統頭部企業攜帶著強大勢能,在生產端和網絡基礎設施領域擴疆拓土,阿里、華為、百度等互聯網大廠步步緊逼。
面對激烈的競爭,在近日舉行的2021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表示,騰訊將立足優勢能力,打造四大產業互聯網引擎,分別是:用戶引擎、技術引擎、安全引擎和生態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首次從幕后走向臺前。
在過去二十年里,騰訊安全作為騰訊的“護城河”,一直在背后默默抗擊威脅攻擊,守護十億級用戶的網絡安全。
如今,騰訊安全有了全新的使命——捍衛數字美好。
正如湯道生所說:“以云原生、零信任為核心,塑造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安全底座”。
為什么騰訊如此看重安全?騰訊所強調的“云原生安全”又是什么?我們在會后和騰訊安全副總裁方斌聊了聊。
騰訊安全副總裁 方斌
云原生安全用云的方式解決安全問題
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在國家層面,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陸續出臺,為企業安全合規經營“劃出了紅線”。
在產業層面,安全是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大前提,安全風險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業務流,也可能潛伏在供應鏈企業的每一個敞口。
在企業層面,安全是持續創新和企業責任的基礎,安全建設的滯后性很容易成為企業數字化發展的掣肘。
“安全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天花板,企業很可能在發展中碰到安全的坎兒就邁不過去了”。
對此,方斌舉了一個例子:雙十一階段,某物流企業承諾客戶一定會在規定時間內送達快遞,如果送不到就會進行賠償,這樣的業務模式幫助該企業獲取了更多的訂單。
但遺憾的是,由于安全建設沒跟上,運營的第二天就受到了網絡攻擊,該企業不得不找到騰訊安全一起應對這一安全問題。
隨著安全水位的不斷上漲,產業互聯網所需的安全建設也變得更為復雜。
“上云”成為大勢所趨,而云化打破了傳統安全以“邊界”為核心的防護理念,如何做好“無邊界”的云安全成為全新的課題。
與此同時,網絡攻擊持續加劇,攻擊手法日益APT化,云上安全防護成為整個產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重視云安全已逐步成為企業共識。
私有云環境中,35.4%的企業在云安全上的投入占IT總投入的10%-20%,7.6%的企業云安全投入占IT系統總投入的20%以上。
公有云環境中,42.4%的企業在選擇云服務商時會考慮服務安全性。
問題之中往往蘊藏著機會,在方斌看來,不論是傳統安全還是云安全,都強調應對安全風險的能力,但云作為新興場景,“用云原生安全的方式去解決云細分場景的問題,施展的空間會大一些,負擔會更輕一些”。
方斌所說的云原生安全,是近年來業界新興的一種安全理念,既指云平臺安全的原生化和云安全產品的原生化,也指覆蓋所有云計算場景的原生安全,基于云原生且無處不在。
不同于傳統安全防護安全建設相對滯后,云原生安全強調安全內嵌融合于云平臺,解決云計算環境和安全架構割裂的痛點,將安全融入從設計到運營的整個過程中,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務。
在方斌看來,與傳統安全相比,云原生安全具備四大價值:
首先,契合云計算的特點,云原生安全易于部署,不再需要硬件部署,云上一鍵開通即可。
其次,按需彈性擴展,根據云上資產和流量提供彈性的安全防護,避免建設浪費。
再次,與不同廠商構建的傳統安全防護體系相比,由一家廠商提供的云上原生安全產品的聯動性更好,且云平臺對安全的管理也更便捷,具有一站式運營的優勢。
最后,云原生技術所采用的DevOps模型,讓安全變得更加敏捷和智能。
可以看到,云原生安全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云帶來的新增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云原生的屬性也讓安全獲得了和云IT基礎設施一樣的便利性,讓企業能夠開箱即用、按需索取、按量付費,幫助企業應對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的安全挑戰。
正如方斌所說,“上云可能是企業安全建設最為集約的一種方式,云原生安全可以真正做到普惠型安全,為云上的租戶提供不同等級、不同級別的安全,成本比自建更低,效率更高”。
對于騰訊而言,云原生安全代表著雙重涵義,既是解決產業用云的安全問題,也是用云來解決產業的安全問題。
騰訊云原生安全塑造產業互聯網的安全底座
安全并不僅僅是一門“紙上談兵”的工程,從無到有組建安全團隊、研發技術,到安全產品化,再將“安全工程”落地到行業中,中間隔著好幾道天塹。
作為產業互聯網的領跑者,騰訊顯然已做好了為產業安全發力的準備。
從自身業務看,騰訊已圍繞安全治理、數據安全、應用安全、計算安全和網絡安全五個層面,搭建了完備的云原生安全防護體系,在有效保障云平臺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對全集團業務完成了云原生的“安全武裝”。
當然,基于云平臺的底層安全只是第一層保障,到了應用層面,對于不同行業、不同體量的企業來說,需要的安全防護等級和內容是不一樣的。
騰訊將自己多年安全建設相關的經驗進行了產品化,并聯合業務生態合作伙伴一起,為行業客戶打造了一套云原生的安全“自助餐”,如:云SOC、云 WAF、云防火墻等。
企業客戶上云后,可以按照自身業務需求靈活選擇安全產品,顯著降低安全部署的成本,消除安全運營門檻,提升整體的安全水位。
在更復雜的智慧城市建設中,騰訊也已成為安全行業與產業之間的連接者。
作為智慧城市的“超級大腦”,騰訊云平臺集中了政務、電力、醫療、交通、金融、教育等多種服務場景。
在武漢、廣州、深圳、重慶等城市智慧的建設中,騰訊也已積累了豐富的安全實踐經驗。
據方斌介紹,騰訊安全提出了以“云原生”和“安全左移”的理念來構建智慧城市,在設計智慧城市框架的時候就給未來留出足夠的成長空間。
其中,云原生的技術路線正好可以適配當前的整體要求,為業務的線性增長和靈活擴展提供能力保證。
在云平臺層,騰訊以原生化的理念設計、交付、運營平臺系統安全;在云平臺構建之外,騰訊提供了原生的云安全產品體系;同時,騰訊還將全網的情報體系注入其中,及時將威脅情報下發到各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以更好地保障智慧城市的韌性。
“安全左移”,則強調在建設云平臺的過程中就將安全的服務理念融入到設計、交付、運營等各個環節,同時提供原生的云安全場景來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穩定運行。
“我們的安全規劃、安全建設已經和智慧城市建設保持一體,它不是‘外掛式’的,先建設好了再看安全怎么做。”方斌表示。
在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騰訊安全前置性參與到城市“藍圖”構建階段,在滿足《網絡安全法》、《等保2.0》等多項法規的前提下,構建武漢智慧城市“超級大腦”。
在此基礎上,強化網絡安全措施落實,保障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安全可控。
與此同時,騰訊安全也為數字武漢打造包含合規、管理、運營服務、安全技術、人才培養的城市縱深防御體系,實現安全閉環。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IDC特殊研究: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市場洞察》研究報告中,騰訊安全憑借產品技術實力、方案創新能力及業界最佳實踐等綜合優勢,入選為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建設服務代表性推薦廠商,為多個智慧城市打造出了全方位、多層次、規范化的“安全底座”。
三大引擎驅動騰訊安全護航產業互聯網
過去,騰訊安全更多是以支撐和保障騰訊業務安全的內部角色存在,面向的是普通用戶,做的是To C的業務。
如今,隨著網絡安全不再是一家企業內部的私事,而是關乎整個產業界的大事,騰訊安全從幕后走向臺前,將過去積累的經驗和技術能力拿出來和產業共享。
放之于行業,騰訊安全不僅要做好立身之本,更要回答諸多關于轉型的問題——如何將C端能力整合復用于B端?如何在變化中堅守不變?如何服務好千行百業?
在方斌看來,盡管業務策略發生了變化,但騰訊安全整體發展傳承下來的獨特能力并沒有改變。
從PC安全,到移動安全,再到如今的云原生安全,騰訊安全始終在打磨精進,并將這種安全的能力沉淀為三大引擎:
一是場景驅動引擎。
多年來騰訊安全為了保證騰訊在社交、支付、游戲、視頻、云計算等多種業務場景下的安全,積累了大量的業務場景和安全模型,過去20多年的沉淀給予了騰訊安全在云原生時代充分借鑒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攻防驅動引擎。
盡管不同時代的攻擊對象一直在變化,但本質上攻防理念、攻擊方法一脈相承,騰訊安全積累的攻防能力得以不斷提升,直至達到全球攻防頂尖水平。
三是運營驅動引擎。
安全是一個持續動態對抗的過程,不是單靠產品和技術就能解決的,而是要靠持續的運營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問題,而實踐是檢驗安全性的最好標準。
騰訊安全從實戰中歷練,形成了可靠的安全運營中心,并將其轉化為企業服務。
在云原生的框架下,各種云安全產品各司其職,由安全運營中心統一調度,并為企業用戶提供一套堅實的安全防護網。
不難發現,在過去20余年的發展中,騰訊這家擁有10億用戶服務經驗的互聯網企業已然成為安全的領跑者,而云原生安全也早已融入騰訊的血液之中,成為騰訊產業互聯網新的底色。
【關于科技云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云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云、全球云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科技云报道:云原生安全,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底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给新浪博客修改博客名字 超级简单图文教程
- 下一篇: Android 禁止adb reb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