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分析
1、全國有90%的人沒有喝過星巴克
最近星巴克700萬會員接入了支付寶。這個數字就直接說明了,星巴克有700萬會員。星巴克目前在全國門店有3400家,大多數覆蓋在一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都少見。當下一二三線城市人口總數約3.5億,除去700萬會員,剩余3.43億人,就是散客,偶爾喝喝,要么就是不知道。因此咖啡的滲透率,其實很低,不屬于全民消費,不像一瓶礦泉水、一瓶牛奶,全國大街小巷隨時都可以消費,就當前來說,咖啡只屬于一二線城市人的“專屬品”。然而一二三線城市,無論是人口、消費水平,基本上,一段時間內,變化不大,會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所以咖啡這個行業,就很容易看到天花板。無論哪個品牌,再怎么花心思干,也抵不過全民消費的礦泉水、牛奶,很多飲品也是一樣的。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行業誕生不了大企業。
?
2、13億人沒有出過國 / 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
只要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去到全國任何一個機場,都會有個直觀感受,比起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的檔次,起碼高了十個等級,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和國際城市的機場,和很多購物中心有得一拼。為什么?因為說白了,機場是個高消費的地方,一張機票,就相當于一張入場券,機票錢就相當于“階層”,所以航空公司必須提供高價值的服務。為什么每次坐飛機的工作人員都會演示一遍安全操作?因為跟你一起坐飛機的人中,起碼有一半是第一次坐飛機。
?
①13億人沒有出過國。
2018年,全國有效的普通護照私有量是1.3億本。這個數據是中國出入境管理局發布的,也就是說,有90%的中國人是沒有出過國的。這個數字和比例,就跟航空業完全掛鉤,也實實在在的影響航空業的國際化道路和績效。1.3億人有護照,最高估算,航空公司一年最多只能把1.3億人送出國,實際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護照活躍人數,一成都不到,按最低活躍人數計算,航空公司每年只有500萬國際游客,一個人平均每年旅游一次,一次來回兩次飛機,一次機票按2000塊計算:2000元X2=4000元/人/年X500萬人=200億元,分攤到六十家航空公司,平均每家航空公司國際年營收約30億。實際情況比這個還要低。
?
②國內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
數據顯示,中國頭等艙用戶不超過600萬,每年??筒怀^1500萬(年飛行超過6次的稱為常旅客),也就是說,全國所有機場加起來,年??椭挥?500萬人,算上一年飛一次,或兩次的人,全國機場的流量大概在每年2億人左右,分攤到60家航空公司,平均每家航空公司年營收比起國際上還要低。
?
算上國際和國內,一家航空公司年營收差不多在30億左右。這個績效,比起一些大咖企業,上百億、上千億的營收,一根手指頭都及不上。所以航空公司其實是不值錢的,還存在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風險,但又是出行的必然工具,國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
由此可以見:對于品牌商來說,在航空范圍內的任意空間里投廣告,其實最多就只有1500萬人能看到,這是個很不劃算的宣傳方式。同時,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做廉價產品也是行不通的,一味的降機票價格,沒有過多的客人進來,也就是沒有那么多人有飛行需求,就算白菜價一張的機票,可能也賣不出去。
?
3、中國人最渴望改變命運
現在全世界只有中國有最高效、最低價、最批量地的生產產業,并以最大規模的消耗掉。南方地區,有大量的縣城都變成了一個個產業集群,整個縣城都圍繞著一個生意展開,你在那里走幾公里,就能找到一切需要的東西,但這在別的國家,可能要跨國才能完成。所以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強的中端制造大國,沒有之一。這個也是這三四十年累計沉淀的結果,也是其它國度都是無可取代的。
?
過去是中國勞動力最便宜,但現在已經不是全球最便宜的,但是勞動力素質卻是全球最高。這得歸功于中國的應式教育。過去很多人都一致的批斗這種硬式教育的種種罪惡。但現在,卻成了最大的功勞家。
?
比起全球任意一個國家,我們都渴望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的前提,就是努力學習、勤奮拼搏。像越南、柬埔寨,還有很多非洲國家,確實勞動力更便宜,但是職業技能難以比肩,命運造數,沒那么強,甚至很多國度里,壓根兒就沒有命運的概念。像印度人,信印度教,印度教告訴人,人分等級,這輩子好好修行,下輩子再升級到婆羅門;美國雖然各方面都發達,但宗教信仰在現在看來,有些過于強烈,稍有不如意,一腳踹給上帝,God bless you。但在我們中國的教育觀念里,好好學習、勤奮努力,爭取這輩子要擺脫貧困?,F在回過頭仔細想想,中國智慧,或者東方智慧,比全球任意一個國家都要一本正經。
?
4、讀懂青年
①孤獨催生商機。
90后比較懶,還有獨生子女病,孤獨將催生了一大波的商機?,F在的青年人,都喜歡養動物,他們會帶寵物去按摩和游泳,出差的時候,會找個寵物店寄養,不到1平的地方,1天要花300塊。此外,還有專門的寵物殯葬,為發生意外的寵物送上儀式,且這種市場現象還在逐年擴大。
?
②對國產品牌的認知正在改變。
今天國產品牌并不比國外品牌差。這個問題在00后的心目中正在形成。主要原因是中國制造真的在進步。以前大量的國外品牌把落后的生產線丟到中國,在他們眼里,中國就是個只會搞生產的落魄地方,但是現在,都在搶中國市場,開始重視中國市場,但已經晚了,因為中國品牌的反應速度明顯更快,且00后更注重民族自豪感,DG辱華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60、70、80后,哪有那個心思和時間去關注“筷子使用”問題,幾乎大部分的“問題”現象,都是90、00后率先發現的。這種精神,這些規律,可能都是學問。
?
5、看懂市場
如果一個市場很小,你也很難做,所以大市場就是企業發展的天花板。機遇本質上,來自于時間窗口。每過一個階段,社會要素都會發生變化,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找到重新切入存量市場的最大機會。簡單來說,任意商機和機遇,都來自于現有社會要素和市場狀況,而不是憑空創造。
6、書讀多了反而讓人變得反智
人讀書多了,有時候會進入一個奇怪的現象:反智。聰明人總是以為自己能搞懂一百種生意,也就能做好一百種生意,這是徹底錯誤的。一個人的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也只能做好一件事。對于老板們來說,反智的情況就是,一個主業公司,走了一些歷程,有問題了,就開始另辟蹊徑。多元化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多元得無關緊要,或沒有必要,那最后可能都會關門大吉。職業人主業做不好,想通過副業來增加收入,99%的情況是主業和副業都做不好。一個人主業出了問題,應該解決好主業問題,而不是去搞副業,試圖去做不符合自身能力模型的業務,最后都是徒勞。
?
7、不熱鬧的行業可能很賺錢
很多人覺得,一個行業不熱鬧,就掙不到錢,這也是問題。掙錢的人,是不會跟你說掙錢的,又是怎么掙錢的。太過熱鬧的行業,才是掙不到錢的?;ヂ摼W很熱鬧,仔細研究,幾乎家家企業都是虧損大王,京東虧損到要砍掉快遞員的底薪;人工智能很熱鬧,但大部分人看不懂。不熱鬧的行業多是掙錢的,但肯定也有不賺錢的。像墓地業,冷得認人發抖的行業,還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也相當的可觀;像珠江口挖沙的,每年挖沙的利潤也相當的可觀。很多行業的規律是1%-2%是賺大錢的,20%的企業是賺錢的,30%是持平的,剩下的不賺錢和虧錢的企業,天天在網上說這個行業走到頭了。
?
8、很多人的悲觀都是情緒化的悲觀
直接舉例:手里掌權一家上市公司,年營業額5000萬,但外債5個億,但該喝酒喝酒、該打球打球;家里有兩套房,兜里有100萬,貸款300萬,股市套牢50萬,心情很不好,但是該吃吃該喝喝,什么都不會少;家里有一套房,兜里50萬,沒有貸款,職業上升無望,心情很不好,但是該吃吃、該喝喝,同樣的什么都不會少;家里沒有房,兜里有10萬,打算買房,但覺得有點遠,但還是該吃吃該喝喝。不管哪種,不會掉一塊肉,不會少一斤油。很多人的悲觀,都是情緒化的悲觀,不用過于關注,有夢想就去實現,沒夢想就呆在原地,沒什么不好的,怎么過都是一生,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
9、炫耀從不改變,只是方式發生了改變
今天很多人覺得,過了一個階段,人就不會去炫耀。我覺得這是瞎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炫耀,就算沒人的地方,炫耀也一點不會少。你回農村老家,不會把家里的情況發出來,但是你會每天都把你兒子的私立學校掛在朋友圈;為什么你在上班的時候發朋友圈都沒有定位,但是到了新加波或洛杉磯都要帶上定位;為什么你吃快餐不發,吃西餐就要發;為什么你一個人的時候沒有動靜,一群人吃喝玩樂就好幾條盆友圈......這些都是炫耀。炫耀從來沒有改變過,只是方法在不同的人群里有一定變化。只要抓住這種變化,就能找到一些規律,況且炫耀,也沒什么可恥的,人性本就貪嗔癡,某些時候,還會鼓勵自身的潛在行為。
?
10、靠勤快致富的行業都需要尊重本質
我認為世間沒有新零售,只是零售變新了而已。本質是零售,而不是新,本質性的問題,從來沒有變化過,租金、押金、賬期、人員、招募、管理、培訓、預防、物流倉儲、周轉率、坪效、人效......轟轟烈烈的四年新零售,創業的只讓中介跟裝修隊和物業賺到了錢,自己虧損得是皮筋肉骨。還有線上線下打通,很多人都愛說,這其實對于大多數企業是不成立的,因為當你的用戶不是全民用戶的時候,兩端用戶是匹配不上的,就像造家居的,線下線下根本無法打通;但是賣吃喝拉撒的,就必須要打通。很多行業性問題,是整個行業都深陷在一團霧水里出不來,還埋怨消費這樣消費那樣。所以我一直堅信,當今這個時代,真正的威脅者,都是來自行業外,而非行業內。
?
11、敬重實體業
① 鹵制品。鹵制品行業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行業研報數據是2500億,但是因為有大量不開票的現象,比如菜場、小作坊、路邊攤等,所以有人預估是8000億。絕味鴨脖是這個行業頭部企業,大概一年40億營收。所以這是一個離散度很高的產業,也就是說:你還有機會,在一個地區,生產出一個幾十個億的鹵制品品牌來。
② 乘用車。目前中國的乘用車市場,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產量和銷量的差值正在擴大,這意味著會有大量庫存。怎么解決?我有兩個想法,首先中低產線的車,可能會通過更好的網約車制度解決,讓車更好的共享;其次,走向海外。非洲都是日韓品牌車為主,中國車在那里的市場份額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大。
③ 家紡。過去我們總認為紡織業已經沒有任何利潤了,這是錯的,安踏毛利率52.6%,凈利率24.9%。申洲國際應該是全球最大的紡織類代工廠之一,毛利率31.6%,凈利率能達24.8%,耐克是它最大的客戶之一,都沒它高。全球大多數的運動類頂級品牌都是它代工的 。申洲國際告訴我們一件事,實體產業做到極致的時候,就擁有了話語權跟絕對優勢。很多工廠比申洲國際更便宜,但是不能大規模的出貨,能大規模出貨的,不能墊得起那么多的錢,能墊得起那么多錢的,很難保證大規模出貨的質量是穩定的。這是實體經濟的壁壘,跟互聯網說的壁壘是兩件事情。
④醬油和醋。中國TOP1的醬油公司是海天醬油,截止到2019年4月,市值2327億,總占有率是18%,凈利潤是30.5%。也就是說,中國還有大量很賺錢的實體企業。
⑤食品類。全球TOP1食品類跨國企業是雀巢,它收購了大量企業,但是那些企業并沒有用雀巢這個名字。去年,雀巢在全球有6000多億人民幣銷售額,凈利潤670億。所以我一直強調:我們要敬畏巨頭,你融了一個億,就覺得自己牛,但是人家一年利潤670億,一天兩個億,這就是人家造錢的速度,這些企業,沒有十年二十年之功,也是不可能形成的。和雀巢同樣的,還有大量的實體大咖企業,上百億、上千億的營收,都是國民經濟的佼佼者。詳情可參考《GDP的秘密》。所以某些時候,我特別不喜歡跟做互聯網的人群交流,更不喜歡跟做文化的人群交流,基本上三句話,就能判斷,看不看得到問題。
?
12、下沉市場
一線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不會邁出他的CBD半步,但是每天卻思考,怎么去賺那些人的錢。這是個很搞笑的事情。根本難以實現。分享幾個關于下沉市場的觀點和事實:
①一線已經趨近飽和,吸引力在變弱,但考驗力只會越來越強;
②二線都是產業聚集的重地,是一線的轉移地,三四線的向往地,所以吸引力越來越大;
③三線涇渭分明,老城特別古老,新城和一線沒啥區別;
④消費品市場的喜好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些品牌是只賣給小鎮貴婦,一線基本沒人知道。家電在除一線外都賣得非常好。因為一線都是租房子,大多數沒有客廳;
⑤存量改造是一門巨大的生意。包括4S店改造、酒店改造、家居改造、零售改造、家電3C的改造。
?
13、理性認識小鎮青年
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來自于三點:全球化、工業化和城市化。改革之初,中國不超過5%的人是城里人,也就是說,95%以上的人,都是小鎮青年,說得直白點,95%的人都是農村人,即使今天身份證上是北京人、上海人,是大城市人,但是內心骨子里,依然有小鎮青年的影子,這是品牌必須理解的一件事情。用數據系統打標做文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有的品牌升級,就一個核心:渴望和大城市的人一樣。
?
總體來說,我相信悲觀者往往是正確的,他們或多或少能夠感受到一些東西的變幻無常。但樂觀者往往是成功的,因為只有樂觀者,才愿意去改變一些事情。這也是我愛這個時代的原因。
?
2019年已經過去120多天了,這也意味著,今年只剩下三分之二了。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我們一定要找到那個令自己無畏的力量源泉,才看到得曙光。那種無畏,不是你身無分文時光腳不怕穿鞋的無所謂,而是當你有了一種隱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時候,就該“上路”了,就算前行艱難困苦,也要做好一條路走到“黑”的決心。
?
從優秀到卓越,這一步,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跨越的。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因為它有迷人的眼睛,可以透過歲月的篇章,看到人們的真實渴望。歸根結底,還是我們這片土地里,有最多的渴望改變命運的人。
總結
- 上一篇: Armijo-Goldstein法则和W
- 下一篇: 三原色亮度最高_色彩搭配三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