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云巨头:天翼云营收三位增长从何而来? | 看财报
?關注ITValue,看企業級最新鮮、最價值報道!
3月17日,中國電信發布了2021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全年,中國電信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396億元,同比增長11.7%;產業數字化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989 億元,同比增長19.4%。
在基礎業務之外,產業數字化板塊撐起了中國電信的想象空間,也拉升了中國電信整體營收增速,天翼云作為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業務的重要組成,收入實現翻番,達到人民幣279 億元,同比增長102%。
此外,中國電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瑞文表示,公司將在符合監管規則的條件下,積極探索天翼云分拆上市的可能性。
增速逆勢上揚
中國電信最早于2016年開始公布關于云業務的數據,不過統計口徑不一,營收數據和增長數據并不完全,也無從測算。總體上看,在營收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中國電信云業務同比增速反而是加速增長的,以下數據均來自中國電信歷年財報。
● 2016年、2017年,“云和大數據業務”同比增速分別為55%和70%;
● 2018年,“云業務”同比增長85.9%;
● 2019年,“云業務”收入達到71億元,同比增長57.9%;
● 2020年,“全網云業務”收入達到138億元人民幣(全網云包括行業云、家庭云及與云直接相關的接入等服務);
● 2021年,天翼云收入實現翻番,達到人民幣 279 億元,同比增長102%。
天翼云的2021營收超出預期,特別是其他云廠商增速大多降到50%以下,其營收數據多少讓人稍感意外。其實中國電信在2021年中期業績中已經有過預告,上半年天翼云收入達到了人民幣140億元,同比增幅109.3%,超過2020年全年總收入。
政企客戶或許是天翼云營收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業內普遍認為,互聯網培養了第一階段的上云需求,但是政企客戶上云將決定最終的云服務市場格局,相較于政企客戶,互聯網客戶誕生較晚,是云計算市場的新增需求,隨著云服務走向深水區,政企客戶才是云計算市場的基本盤。
作為運營商云,天翼云的市場風格相對低調,以至于偶爾被“忽略”,業績是強有力的證明,證明了天翼云更受到當下以政企客戶為主的云計算客戶的歡迎。財報也提到,天翼云在政務、公共事業、互聯網、工業制造等領域,贏得多個億元以上云業務和 CDN 業務項目訂單。
在客戶排序上,互聯網只是第三類大客戶,政務和公共事業都排在互聯網之前,出于多云考量,互聯網行業客戶也傾向于找到一家非互聯網云廠商,作為補充。據了解,天翼云已累計打造超過4300個標桿項目,商用客戶數量突破200萬。
2021是天翼云的關鍵節點
統計口徑的變化,代表了中國電信對云業務的態度,一開始,云業務只是中國電信眾多業務之一,后來中國電信明確表態,云業務是中國電信的主業,重要程度大大提升,與此同時,中國電信也在不斷將更多與云的業務并入到天翼云。
2021年初,天翼云即傳出將以獨立公司身份開展云業務,早前有運營商高管向鈦媒體App表示,之所以移動云和聯通云落后于天翼云,體制是重要原因之一。從2012年3月成立開始,天翼云就堅持了市場化運作,也讓天翼云不至于束手束腳,獨立意味著天翼云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自主性更強。
此外,天翼云和其他互聯網云服務商不同,互聯網云服務商沒有太多歷史資產,而中國電信有不少的業務可以并入到天翼云體系,這也是中國電信統計云收入變化的原因之一。
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中國電信上海信息化研發中心、中國電信廣州信息化研發中心、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分公司和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分公司,都并入融合到新的天翼云,覆蓋IaaS、PaaS和SaaS的全部能力,集全集團資源打造一家專業云公司,足以見得中國電信對天翼云的重視。
更重要的是,2021年12月,中國電信與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等投資者共同簽署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股框架協議》,可以理解為天翼云上市前的準備之一。
柯瑞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股權多元化改革有助于天翼云整合云計算生態資源,強化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深化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動力,全方位強化天翼云的核心競爭力,增強在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垂直行業等領域的市場拓展能力。
天翼云的優勢在哪?
在中國云計算市場發展的前十年,很少有人看好運營商云,盡管天翼云一直保持在第一梯隊,但移動云和聯通云的發展讓人傾向相信,天翼云是個例,互聯網云服務商和IT云服務商搶占了更多市場聲量。
而隨著中國云計算市場進入調整期,頭部云服務商增長乏力,相比之下,天翼云后半程發力,移動云和聯通云的增長也相當可觀,移動云2021年上半年收入97.21億元,同比增長118.1%,聯通云2021年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46.3%。三大運營商云集體逐漸兌現云市場的期待。
在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與互聯網大廠相比,天翼云的競爭優勢是什么?中國電信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李正茂列舉了如下四點:
1、層次化資源契合客戶用云需求。中國電信的IDC資源優勢顯著,邊緣機房為屬地云服務提供了堅實基礎。天翼云按照“2+4+31+X+O”的云資源布局,已構建“集中化+區域化+屬地化+邊緣化+國際化”的云網基礎設施,相較友商具備資源布局優勢。
2、全棧技術協同布局滿足多云需求。天翼云可提供公、私、專、混、邊全形態云服務,在分布式云、云終端、云數據庫、網絡安全等領域形成領先的技術布局,滿足客戶多元化用云和新興業務場景需求。
3、屬地化的渠道與服務優勢明顯。天翼云打造了一支面向屬地市場的專業化服務團隊,提供從咨詢、規劃、實施、交付到運維的全流程專享定制的云服務。
4、安全能力行業領先。在安全管理方面,天翼云為企業制定了5S(系統、標準、保密、持久、服務五位一體)的安全體系,充分滿足可信合規要求。
用易于理解的話來翻譯,首先中國電信的資源池足夠多且足夠下沉,在云網邊端的場景化需求下,天翼云有更多的資源來滿足客戶需求。特別是云網融合,云計算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網絡的要求越來越高,計算和網絡融合的趨勢明顯,中國電信作為通信運營商,網絡是強項,天翼云有天然優勢。
其次是技術儲備,普遍認為央企的技術能力要弱于互聯網等云服務商,在鈦媒體App看來,天翼云通過自研和生態合作,也在補足技術能力,分布式云的升級就是體現。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新增 IT 系統已經實現 100%云化,存量 IT 系統 99%完成云化改造,全部由天翼分布式云承載。
再次是服務能力,To B市場的服務至關重要,近來不少大廠加強了銷售和區域性服務團隊的擴充,天翼云背靠中國電信,天然就具備深入到全國各地的服務團隊,并且人員的下沉深度遠超其他云服務商。
最后是自主可控,中國電信在信息化是滴啊甚至更早之前,就服務于大型政企,信任紐帶已經建立,央企身份背書有天然加成,更易獲得有安全訴求廠商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對于政策的把握和擁抱,也是潛在優勢。比如最近火熱的東數西算,中國電信在財報中提到,公司擁有超過 700 個數據中心,對外提供服務機架規模達 到 47 萬架,其中近 80%部署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 4 個重點區域,形成 2+4+31+X+O 的資源布局,與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布局高度契合。
天翼云迎面遇上了云計算市場的風口,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天翼云先天稟賦在于資源和服務,這一優勢已經顯化并且體現在業績上,接下來天翼云需要更多夯實內功,改變外界對于運營商云技術能力不強的刻板印象。
在云計算市場相對平緩的發展階段,其他云服務商也在針對性補強,互聯網云服務上加強資源覆蓋和服務團隊建設,移動云和聯通云也看到了天翼云的成績,華為云等廠商依舊強勢。當云計算發展到下一成熟階段,資源型云服務需求或將繼續淡化,在這之前,天翼云至少還有兩到三年的高速增長,當下的投入重點將決定下個階段天翼云的底色。(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 | 張帥,編輯 | 蓋虹達)
往期精彩內容
推薦關注▽
鈦媒體獨家對話葉軍:我在阿里巴巴做“CIO”的日子
【產業互聯網周報】7家大廠集中人事變動;6家科股上市,軟通動力破發;21年上半年全球AI服務器首次突破400億
“東數西算”是什么?影響有多大?|鈦媒體深度
【產業互聯網周報】兩會聲音·企業家建言匯總;宏觀層面關注碳中和;英特爾等建立小芯片生態系統;俄烏局勢反觀:誰在筑牢“技術”墻?
行業▽
從奶粉小廠到媲美茅臺,飛鶴究竟做對了什么?| 案例復盤
奇安信38.9萬中標一政府部門2393萬招標項目,引發行業爭議
留給華為造“芯”的時間不多了|硅基世界
觀察▽
“冰墩墩”火到了二級市場,背后廠商元隆雅圖、文投控股連續收獲兩個漲停板
寧德時代揭曉調研紀要:一定要進美國市場,友商擴產不會增加競爭
趨勢▽
未來五年數字中國建設路線圖出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被“忽略”的云巨头:天翼云营收三位增长从何而来? | 看财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C++)——二维向
- 下一篇: CentOS8 tingzhu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