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PM平台
什么是BPM?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也叫數字化時代。這就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管理數字化。隨著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市場上相繼出現了許多業務系統,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效益。但是,隨著企業發展,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一般的業務系統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實踐證明,優化、高效、低成本的業務流程將為企業提供了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法寶,高效的業務流程不僅提高企業的運行高效率,而且降低企業的成本,使企業達到高度自動化。所以,業務流程才是企業的核心問題。為了使業務系統適應企業的運行機制,需要對眾多業務系統進行更深度的整合,包括數據整合、流程整合等,所以,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隨之而產生。
關于“BPM是什么”這個問題,在很多資料里并沒有給出非常明確的定義,原因是IT界的很多概念在不同的場合下有不同的含義,并且隨著時間而不斷發展,所以不能叫定義,而只能叫描述。所以,即使是權威的機構,如美國Gartner,也是以“描述”說詞。在普遍的描述中,BPM 是業務(business)、流程 (process) 、管理 (management) 三個英文字母的縮寫字母的組合。當然,不太的人對于BPM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 BPM 是一種純粹的業務管理模式,是指企業把自己的業務圍繞關鍵流程組織在一起。也有人則認為BPM是一種技術,一種可以為流程建模、自動化、管理和優化的軟件技術。
本文要談的BPM平臺,是這兩種概念的集合體,即包含有 BPM 思想的 BPMS(業務流程管理系統) 或 BPM 平臺。
BPM的特性
業務流程建模:業務人員完全以業務的視角,用流程圖描述業務流程,也就是流程設計工具。
業務流程自動化:根據定義好的流程,在BPM系統中自動執行,完全廢棄傳統的紙張,流程的傳遞不需要人工干預,也就是智能化BPM流程引擎。
系統集成:BPM不僅僅是由人來參與,部分活動也可以由IT系統來參與,例如在請假流程中需要在HR系統中判斷請假人是否有年休假期。這就要求BPM提供執行自動作業功能,如調用WebService、執行某類的方法。
業務流程管理:能夠可視化的監控流程的執行情況,對流程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意外進行處理,也就是提供實時流程監控。
業務流程優化:對流程執行的情況(包括:效率、成本、瓶頸、負載)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對流程進行改造,以優化流程的執行,也就是提供流程模擬與分析工具。
BPM平臺的評估
隨著BPM軟件供應商的快速增長,很多企業級應用系統也提到他們的產品中也有業務流程管理功能。BPM軟件的市場一片繁榮但又顯得非常混亂,這是由于市場的需求非常廣泛(從建模到自動化到優化)以及BPM能夠提供的ROI機會越來越被認可。
非常少的BPM產品能夠包括BPM需求的各個方面。通常情況下,所謂的BPM軟件只是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很少一部分功能。如果您的企業只是考慮使用BPM功能的一部分,那么這些產品可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如果您希望為您的企業達到端到端 BPM(End to end BPM),那么只有完整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才是您必須考慮的。
從產品層面來看,至少需要評估 BPM 系統是否具有以下幾方面:
企業在 BPM 選型過程中,除了關注 BPM 技術方面,還需要從服務層面等非技術因素進行評估,這方面和其他項目選型來說沒有特別的差異,因此,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簡單介紹:
現在企業的IT部門面臨著為業務的持續性變化提供支持的壓力,而且這個壓力越來越大。BPM 可以給IT部門滿足上述目標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改善IT部門與企業業務的關系。當我們評估 BPM 的時候,可以重點關注 BPM 技術和非技術的幾個重要因素。
BPM與Workflow、EAI
談到Workflow,我們自然會想到OA系統。
八十年代初期,隨著大量PC機的生產以及普及化,有一組麻省理工的研發人員首先提出了辦公自動化的概念,并在1981年發表了一篇文章:“Etude:An Integrated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文章中提到開發一套集成的工具,包括辦公工作臺以及針對個人交互的軟件系統,為辦公室員工提高辦公的效率。這套軟件系統就是工作流與OA(辦公自動化)的前身。國內的OA系統是以文檔作為流轉的元素,把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機關以及國營企業下發正式的紅頭文,通過支持復雜工作流程,復雜的人員組織,不同組織機構,不同崗位,進行比如動態會簽作業,實現電子表單與人的互動處理工作。很多人誤認為OA或者工作流就是BPM。其實工作流是BPM的子集,BPM與工作流有很多本質的差別,主要區別如下表所示:
在信息化時代到來初期,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技術風靡一時,成為各界人士追捧的對象。熱鬧過后,許多人已經清晰的認識到,EAI僅僅是為解決“數據孤島”而生,并不能解決業務流程的整合。另外,雖然很多業務系統也支持工作流技術,但是由于工作流與業務邏輯緊密結合,所以在EAI實施的效果大打折扣。EAI從表面上看,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實際上,只是解決了數據傳輸問題,企業中普遍存在的“流程孤島”的問題,仍然沒有被解決。隨著時間與業務需要,EAI與BPM開始匯集了一些新的技術,尤其是Web Services,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出現加速了整個過程。最終,BPM不是EAI,但卻是EAI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區別如下表所示:
BPM的應用場景及作用
BPM常見應用場景
BPM的作用
提高客戶服務的滿意度
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提高適應變化的能力
關于連接型智能BPM平臺
近年來,企業對于BPM平臺的需求日益增加,傳統的BPM平臺逐漸地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于是,以低代碼、0代碼開發為主的連接型智能BPM平臺開始出現、崛起,走入CIO、CTO們的視野。
相比較于傳統的BPM平臺,連接型智能BPM支持表單設計、流程引擎搭建、智能報表統計分析、數據權限多維設置、第三方系統集成連接、多種模式(SAAS、二次開發、私有化部署)開發……甚至,能夠支持移動端使用。于是,連接型智能BPM平臺逐漸成為大小企業的首選。有需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雀書、K2等連接型智能BPM平臺去看看,使用一下,自己體會一下具體的感覺。
總結
- 上一篇: PS替换图片中的颜色-局部以及整体变色
- 下一篇: Android开发百度地图指南针消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