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谁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进入“奇点”时刻?
?實際上,站在2022年當下的節點,在數字化之外,我們更應該回答的問題是,產業轉型最優解到底是什么?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供應鏈是我們最好的答案。而如今,供應鏈金融科技則是讓這個答案向前更走了一步。
作者|皮爺
出品|產業家
淮北平原,丹桂飄香。對農戶而言,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
在聞到高粱成熟的味道后,買家蜂擁而至。他們中有糧食收購商,農產品貿易商,經過緊鑼密鼓地渠道中轉,這些高粱被運到工廠,在冒著白煙的機器煙囪中,它們被釀成白酒,經過一級級渠道商的分發,最終出現在人們談天說地的餐桌上。
從更大的視角看,這是整個中國供應鏈的真實寫照。在這個首尾相連的故事里,一個個節點都在發揮著它的關鍵作用,最終串成社會運轉的其中一條從B到C的脈絡。
不過,并不是所有鏈條都能順暢流通。肉眼可見的是,為這條故事線保駕護航的有底層生產要素、流通渠道和規則、產品加工模型以及政策保護等等。
但在其中,有一條始終被人們忽視:那就是供應鏈金融。
足夠寫實的現象是,整個供應鏈的流通,也更是資金的流轉。即伴隨著商品的層層傳遞,甚至在商品流通之前,資金需要更先一步在整個鏈條中實現流通。
實際上,對供應鏈的各個節點,尤其是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采購商、渠道商、原材料商而言,資金本身就是參與“鏈”的最核心手段。資金流轉的越通暢,整個供應鏈模型運轉的效率就越高。
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基于金融的難題一直是企業發展木桶中的短板,在如今愈發不穩定的市場情況下,這種情況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在成為整個供應鏈模型的木桶短板。
供應鏈金融,真正的求解在哪里?在產業數字化成為時代主敘事的當下,這個問題正在浮現出一些答案。
一、不好講的供應鏈金融故事
如高粱被釀成酒的過程相似,中國的產業故事,最開始的源頭往往都在三四線城市,不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還是消費、能源。
這種產業鏈的共性最終帶來的是幾近相似的產業鏈環,即由原料供應商為出發點,中間經過原材料采購商,商品加工廠商,產品品牌廠商,以及最終到達渠道分銷商等等環節,在中間盡管會有多層疊加,但過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在這個“由點成線”的鏈條中,資金和商品分別扮演著等價交換的角色,串聯起整個產業鏈條,最終促成流通調轉。
但事實上,這并不是普遍情況。甚至,從當下的景況來看,中國的大部分產業鏈都存在部分環節的阻塞,盡管功能可以實現,但產業鏈的價值損耗嚴重。
其中,最需要打補丁的就是供應鏈金融。
從單個節點來看,在整個產業鏈條中,除了其中的某個環節出現大型企業之外,大部分節點的企業均是中小型企業,而中小企業本身的預算有限,此外,面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這些企業還缺乏足夠大的資金杠桿能力,展現在外界則是產業鏈傳導能力的弱化。
問題不是金融行業本身。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發展如火如荼,面向C端的金融能力已然被錘煉多年,根據麥肯錫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增至28萬億元,持續保持穩定增長。
答案,仍然需要去產業中尋找。
事實也恰是如此。首先從金融,也就是銀行的角度來看,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足夠多緯度的數據和足夠強的背書,本身潛在風險過高,很難完成授信環節,對其釋放額度。
其次,對中小企業而言,本身缺乏對鏈上數據收集歸納的行為習慣,致使大量鏈上的交易和經營數據無價值流失。
最后,則是對產業鏈的核心企業而言,其本身沒有提供鏈上金融服務的意愿,這就意味著金融活水沒辦法從產業鏈內部形成,只能靠外部機構提供,最終又回到了產業鏈流通緩慢的惡性循環。
基于金融這個被阻塞的節點,問題的產生恰是在產業本身。
這是一個足夠龐大且復雜的市場。根據2021年艾瑞咨詢研究院發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顯示,小微企業單戶的融資需求是當前實際獲得信貸規模的2.8倍。但另一組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的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9.5天,相對于2011年多增加了19.7天。而這一數字截至今年7月末,則是增長至54.2天。
如何在產業里講好金融故事?
二、我們需要怎樣的供應鏈金融科技?
答案是供應鏈金融科技。
2005年,瑞士哥倫比亞大學的霍夫曼教授提出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定義: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中包括外部服務提供者在內的兩個以上的組織,通過計劃、執行和控制金融資源在組織之間的流動,以共同創造價值的一種途徑。
即在供應鏈的模型中,作出金融相關的行為。其基本的模型是由產業鏈的鏈主提供一個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服務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渠道商。通過將鏈上數據進行歸集整理,為自身所在的產業鏈的上下游提供背書,為銀行開放數據接口,為整個產業鏈實現金融加持。
這是一個足夠正向的模型。對銀行和產業鏈的中小企業而言,雙方都解決固有的問題,前者可以面向企業有更多緯度的數據類別,降低銀行授信的風險,后者則是可以在核心企業的背書下,順利拿到融資,進而強化自身的連通能力。
而對鏈主而言,這種模型則更是可以釋放其更大的想象力。肉眼可見的是,其不僅能夠幫助其構建金融消費的業務板塊,更可以通過金融加速產業鏈的流通進而放大自身的業務端空間,強鏈固鏈,更強化自身。
但優點背后,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誰能實現供應鏈金融的落地?
在過去的多年時間里,這種定義“供應鏈金融”的企業模式并非沒有出現,但其更多的僅是滿足其中的一個需求,比如在上游和銀行資源的對接,再比如僅為企業搭建一個面向上下游的金融服務平臺,更有服務商提供的僅僅是金融產品的接口服務。
就本質來看,在供應鏈金融的模型里,企業必須要真實具備供應鏈和金融的雙重能力,供應鏈對應的是業務模型線上化,如商流、物流、資金流等全部業務的線上可視化,金融對應的則是安全底層的金融屬性和產品能力,如頂級風控模型、防御系統等等。
這兩道題都能答好的,只有京東。
?實際上,這也是京東在9月21日的2022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峰會傳達出來的業務轉向。
用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金融科技群總裁李波的話說,京東科技提供的是一套數智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的“雙鏈聯動“模式。在這套模式里,京東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能力提供者。
?但不同的是,從過去的數智供應鏈基礎上,京東更向前邁了一步,幫助企業在縱向“打井”的同時,更幫助其強化橫向價值,以金融為觸點,釋放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價值和勢能。
具體來看,京東科技可以幫助平臺以核心企業為基點,歸集整個產業鏈上的數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同時引入外部公開的三方數據,擴大整個供應鏈金融平臺的數據庫和緯度,讓企業可以擁有更多的展現渠道和評估緯度。
此外,京東科技在金融端連接大量的銀行機構,將整個鏈上數據直接接入到銀行的風控模型中,通過綜合評判進一步縮短授信流程,幫助銀行端降低金融風險。
或者可以說,就本質而言,京東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能力提供的是一個產生數據、歸集數據、整合數據、展現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用科技的手段,對每個節點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賦能和加持,以鏈主為基點,完成資金的快速流轉。
?京東科技預想的還不僅于此。“供應鏈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讓產業鏈本身實現全鏈貫通,而且能夠讓不同的產業鏈之間數據能夠互通且形成一張彼此交織網絡。”李波表示,“從鏈到網,逐步編織成真正的產業互聯網,進而實現實體產業”通鏈+組網“的數字化大目標。”
從橫向到縱向,從鏈到網,這是京東科技在金融科技上給出的答案。
三、尋找產業數字化最優解
實際上,在京東科技內部,供應鏈金融科技的輸出在2022年被列為 “必贏之戰”。
必贏的背后是底氣。
供應鏈能力不用談,作為如今京東被公認的標簽,其在過去兩年的疫情中,不論在C端市場,還是B端市場,都已經成為其核心價值的衡量尺度之一,其中覆蓋產品、倉儲物流、工業品服務等等。
比如如今在整個京東自營商品超過一千萬SKU、服務超過5.8億用戶的基礎上,京東采購自動化率達到85%,庫存周轉天降至近30.2天,再比如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400個倉庫,在全國94%的區縣和84%的鄉鎮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
再比如在TO B側,在工業品服務層面,京東工業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建設了企配中心、京工柜、智能移動倉等一系列面向工業產業供應鏈管理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來構建滿足B端工業品履約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交付保障中心。
如果說供應鏈是“必贏”基礎,那么供應鏈金融科技則是京東科技敢再向前邁一步的核心武器。
2013年,京東推出第一款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保理融資產品京保貝,服務京東自營企業,而在過去多年時間里,京東科技已經構建出了一套基于金融科技的全鏈路的產品設計能力、全流程風控能力和智能運營能力。
以風控能力來看,目前京東科技使用的風控策略已超過5000條,可實現1周內完成項目評審及系統數據對接,單筆業務秒級審批,自動化率達95%以上。
這都是京東深耕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先提條件。
客觀來看,供應鏈是一門“重”生意,金融更是一個敏感的業態。而京東科技要做的,恰是借助科技通過尋找到兩者的平衡點,幫助中國的實體產業全方面邁進數字化時代。
實際上,這種模型已經跑通。以白酒龍頭古井集團為例,在京東科技的助力下,后者打造了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平臺包括了上游供應商融資管理系統、下游經銷商業務系統、二批終端業務系統、票據服務系統等場景的金融服務,可以幫助古井集團實時接入外部和內部系統數據,在實現現有業務管理系統的集成的同時,建立風險決策中心,可以實現相關準入、反欺詐、量化定價。
古井集團之外,京東科技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外部輸出落地場景還在大宗貿易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等十余個產業場景,幫助企業基于各自產業的特點搭建業務+金融一體化的平臺模型。
在李波看來,這是一種進化。“通過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屬性加持,企業從“鏈主”進化成“平臺”,這本質上是成了新的物種。”
實際上,站在2022年當下的節點,在數字化之外,我們更應該回答的問題是,產業轉型最優解到底是什么?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供應鏈是我們最好的答案。而如今,供應鏈金融科技則是讓這個答案向前更走了一步。
從點到面,從鏈到網,從網及體。供應鏈金融科技,這是京東科技的答案,也更在成為中國產業數字化的答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22年,谁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进入“奇点”时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带参数
- 下一篇: 2022年机器人工程毕业设计选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