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积累(2)
第三章 科技常識
第一節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一、四大發明
| 造紙術 | 發明于西漢前期。公元 105 年,蔡倫造蔡侯紙 |
| 印刷術 | 1雕版印刷術發明于隋唐,868 年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 雕版印刷品。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
| 指南針 | 1指南針前身是“司南”,發明于戰國時期。北宋時指南針用于航海業 2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 |
| 火藥 | 發明于唐朝中期。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南宋時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 器“突火槍” |
二、天文地理
| 成就 | 作者/時期 | 內容 | 評價 |
| 哈雷彗星記錄 | 春秋 | 《春秋》中有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 記錄 | |
| 地動儀 | 張衡 (東漢) | 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 |
| 《禹貢地域圖》 | 裴秀 (魏晉時期) | 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 國科學制圖學之父” | |
| 《水經注》 | 酈道元 (北魏) | 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 |
| 《授時歷》 | 許衡、郭守敬 等 (元代) | 其法以 365.2425 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 365.2422 僅 差 25.92 秒,精度與公歷相當 | |
| 《徐霞客游 記》 | 徐霞客 (明朝) | 是一部以日記體為 主的地理著作,主要 按日記述作者 1613-1639 年旅行觀 察所得,對地理、水 文、地質、植物等現 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 1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詳細記錄 所經地理環境的游記,也是世界 上最早記錄巖溶地貌并詳細考 證其成因的書籍 2徐霞客被稱為“游圣” |
三、陰陽歷
| 公 歷 | 1即格里歷,因為它的基礎是太陽中心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回 歸年,故又稱陽歷 |
| 1當某年的紀元年數不能被 4 整除時為平年,如 1981 年 2能被 4 整除而不能被 100 整除時為閏年,如 1984 年 3能被 100 整除,而不能被 400 整除時為平年,如 1900 年 4能被 400 整除時為閏年,如 2000 年 | |
| 農 歷 | 農歷是中國廣泛使用的歷法,又稱陰歷、夏歷,它的紀月法以月相為標準 農歷合適的稱呼應是陰陽歷,因為推算農歷先推算二十四節氣(由太陽的視位 置決定)和定朔(推算日月黃經相等的時刻——朔,即為初一) |
| 1以月亮從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個朔望月為一個月 2相距 29 日的為小月,30 日的為大月 | |
| 在農歷中,平年 12 月,日數為 354 或 355;閏年 13 個月,日數為 383 或 384 |
四、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
| 紀 年 | 年次 | 先秦時主要采用帝王稱號加年次的紀年方法,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
| 年號 | 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 | |
| 干支 | 1用天干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的一種紀年方法,可以有六十中搭配, 因而六十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2近世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辛亥革命”(1911 年) | |
| 紀 月 | 序數 | 今天仍在沿用 |
| 地支 | 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 《草堂即事》:“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指農歷十 一月 | |
| 時節 |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來分別稱呼;或 者以季節物候的特點來給月份命名或代稱月份。如《古詩十九首》:“孟 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孟冬”是利用初冬命名十月;“菊月”是 用物候代稱九月 | |
| 其他 | 農歷一月叫正月,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叫臘月 | |
| 紀 日 | 序數 | 如《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墻”(“三五”指農歷十五日) |
| 干支 | 1如《肴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肴”,“ 四月辛巳”指農 歷四月十三日 2古人還單用天干或地支來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 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 | |
| 月相 | 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 | |
| 紀 時 | 天色 | 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夜半(十二時辰中的第一 個時辰,與子時、三更相對應)、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 中、哺時、日入、黃昏、人定 |
| 地支 | 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用十二地支來表示,子時即相當于23點到次日1 點,丑時相當于 1 點至 3 點,寅時即 3 點到 5 點,以此類推 |
五、醫學成就
| 時期 | 人物 | 成就 |
| 戰國 時期 | 扁鵲 | 1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后世尊稱為“脈學之宗” 2著中醫典籍《難經》 3起死回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扁鵲使虢太子“起死 回生”的故事 諱疾忌醫:扁鵲見蔡桓公,為其治病,蔡桓公卻不信任扁鵲,最后 不治身亡 |
| 兩漢 時期 | —— | 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被稱為“醫之始祖” |
| —— | 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中醫藥物 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 |
| 張仲景 | 1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其確立的辯證論治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 在,后人尊為“醫圣” 2著有《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的醫學專著 | |
| 華佗 |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發明了麻醉藥劑“麻沸散”,被人譽為“神 醫”“外科鼻祖” | |
| 兩晉 時期 | 葛洪 | 1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 2著《肘后方》:是世界醫學史上首次記載兩種傳染病——天花、 恙蟲病的癥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 載 |
| 唐代 | 孫思邈 | 著有《千金方》(是對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 國最早的一部臨床百科全書),被后人稱為“藥王” |
| —— | 唐高宗時編《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藥典 |
| 宋代 | 錢乙 | 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著《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 系統完整的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 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稱為“兒科之圣” |
| 宋慈 | 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開創了“法醫鑒 定學”,尊其為“法醫學鼻祖”,著《洗冤錄集》(我國第一部 系統的法醫學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 | |
| 明代 | 李時珍 | 編著了《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后世稱其“藥 圣” |
六、數理方面等成就
| 分 類 | 成就 | 作者/時間 | 內容 | 評價 |
| 數 學 | 《周髀 算經》 | 公元前1世 紀 | 介紹勾股定理及其在測量 上的應用 | 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 學著作 |
| 《九章 算術》 | 東漢 | 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 時期的數學成就;不僅最 早提出分數,還在世界數 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 其加減運算法則 | 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 完整的體系 | |
| 圓周率 | 祖沖之 (南北朝) | 將圓周率進一步精確到 3.1415926~3.1415927 之間 | ||
| 《考工記》 | 出自《周禮》 (戰國) | 記述戰國時期齊國官營手 工業制造工藝,記載了一 系列生產管理和營建制度 | 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 手工業技術文獻 | |
| 物 理 | 《墨經》 | 墨子 (戰國) | 主要討論認識論、邏輯和自然科學的問題,包含了豐富的 關于力學、光學、幾何學、工程技術知識和現代物理學、 數學的基本要素: 1有關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桿、斜面等簡單機械的論述 2書中有8條論述了幾何光學知識,闡述了影、小孔成像、 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等,被稱為“《墨經》光學 八條” | |
| 農 學 | 《氾勝之 書》 | 氾勝之 (西漢) | 細致地探索了精耕細作的 生產方法,總結出著名的區 種法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書 |
| 《齊民要 術》 | 賈思勰 (北魏) | 全書10卷92篇 1系統地總結了公元 6 世紀 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漢族 勞動人民的農牧業生產經 驗,加工與貯藏食品、利用 野生植物,以及治荒的方法 2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 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 關系 | 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 書,標志著農學的成熟,被 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 書” | |
| 趙州橋 | 李春 (隋朝) | 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 ||
| 《夢溪筆談》 | 沈括 (北宋) | 1在歷法方面,提出了“十 二氣歷”,按節氣定月份, 大月 31 天,小月 30 天,不 置閏月,這種把四季 24 個 節氣和 12 個月份完全統一 起來的歷法,尤其適合農業 生產的需要 2在地質學方面,首先使用 了“石油”的名稱,記載“石 油至多,生于地中無窮”、 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 1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 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 的綜合性筆記著作 2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稱 沈括是“中國科技史上最卓 越的人”,《夢溪筆談》是 “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 |
第二節 中國近現代科技成就
一、航空航天航海
| 時間 | 事件 | 意義 |
| 1970 年 |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 號”發射成功 | 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 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 星的國家 |
| 2003 年 |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 發射,將楊利偉送入太空 | 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 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 2005 年 |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 發射(費俊龍、聶海勝) | 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人物的載 人飛船 |
| 2007 年 |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 射成功 | 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中國成為世 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
| 2008 年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 發射,翟志剛進行了太空行走(翟 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航天員能從本 國自主研制的航天器上獨立進行太空 行走的國家 |
| 2011 年 | “蛟龍” 號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 5000 米級水深大關 | 標志著我國的深海載潛技術已達世界 領先水平 |
|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成功 | 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 標志著中國埋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 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 |
| “神舟”八號無人飛船在酒泉發 射,與“天空一號”實現自動對接 | 標志著中古成為繼蘇、美之后第三個自 主掌握次自動交會對接結束的國家 |
| 201 2年 | “蛟龍”號成功在 7020 米深海底坐底 | 再創我國載人深潛記錄 |
| “神舟”九號在酒泉發射,與“天宮 一號”首次實現載人交會對接 | 本次航天員是景海鵬、劉旺、劉洋(女), 標志著中國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 技術 | |
| 201 3年 | “神舟”十號在酒泉發射,首次開展 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聶海勝、 張曉光、王亞萍) | 開創了中國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的先 河 |
| “嫦娥三號”在西昌發射 | 中國將成為繼蘇、美之后第三個實現月 球軟著陸的國家 | |
| 201 4年 |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 中心成功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 04 星 送入預定軌道 |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 200 次飛 行 |
| 201 5年 | 我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在酒泉成功發射 | 是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首顆空間天文 衛星,也是迄今為止觀測能段范圍最 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 衛星 |
| 201 6年 | “蛟龍” 號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溝的最 后一次科學應用下潛(獲得 2017 年國 家科學技術獎) | 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 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 深度為 7000 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 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 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使中國 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 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 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 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 室,將用于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 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 |
| “神舟”十一號在酒泉發射(景海鵬、 陳冬) | 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是中國持續 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 時間長達 33 天 | |
| 201 7年 |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 機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 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并安全回收 | 最大下潛深度達到 6329 米,刷新了水 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
| 我國自主設計并且研制的第二種國產 大型客機 C919 在浦東機場成功首飛 | 有望打破波音與空中客車雙雄局面 |
二、軍事國防
| 時間 | 事件 | 意義 |
| 1964 年 |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打破了核壟斷,中國核武器的發 展進入新階段,提高了我國的國 際地位 |
| 1966 年 | 第一枚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 |
| 1967 年 | 第一枚氫彈爆炸成功 | |
| 1971 年 | 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試航成功 | 標志著中國已經掌握了核動力技 術 |
| 1980 年 | 運-10 運輸機首次飛行 | 我國首次自行研制和制造大型噴 氣式客機 |
| 1998 年 | 殲-10 戰斗機首次飛行 | 我國第一架完全獨立擁有自主知 識產權的戰斗機 |
| 2012 年 |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 交付海軍 | 我國軍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標 志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 了顯著成就 |
| 2012 年 | 殲-31 隱形戰斗機成功首飛 |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 種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 |
| 2013 年 | 東風-41 洲際彈道導彈試射 | 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布的戰略 核導彈系統中最先進的系統之一 |
三、生物醫學
| 時間 | 事件 | 意義 |
| 1965 年 | 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 | 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 物活力的結晶蛋白 |
| 1973 年 |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秈型雜交水 稻“南優二號” | 讓我國用不足世界 10%的耕地解 決了占世界 22%人口的糧食問 題。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 父” |
| 2001 年 | 人類基因組計劃率先在中國取得突破 | 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制完 成 |
| 2011 年 | 培育出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 | 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 和體細胞移植技術獲得的賴氨酸 轉基因克隆牛 |
| 2014 年 | 成功破譯飛蝗的全基因序列圖譜 | 這是迄今人類破譯的最大動物的 基因組,有助于揭示蝗災爆發機 制 |
| 2015 年 | 屠呦呦獲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 獎,她是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 瘧疾治療新方法 |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 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 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 獲得的最高獎項 |
四、信息技術
| 時間 | 事件 | 意義 |
| 1978 年 | 王選成功研制漢字激光照排技術 | 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第二次革 命,王選被譽為“當代畢昇” |
| 1983 年 | “銀河-I”計算機在長沙研制成功 |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達 1 億次 以上的計算機 |
| 1993 年 | “曙光一號”研制成功 | 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臺用微處理 器芯片構成的全對稱多處理機 |
| 2000 年 | 我國獨立研制的第一臺類人型機器人 | 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 際先進行列 |
| 2012 年 | “神威藍光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 統”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 | 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第 三個能夠采用自主 CPU 構建千萬 億次計算機的國家 |
| TD-LTE-Advanced 國際電信聯盟確定 | 標志著我國在移動通信標準制定 |
| ? | 為 4G 國際標準,正式成為兩大 4G 國 際標準之一 | 領域保持了世界領先地位 |
| 2013 年 | “天河二號”研制成功 | 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2015 年 11 月 16 日最新公布的新一期全 球超級計算機 500 強榜單,“天河 二號”連續第六度稱雄 |
五、其他成就
| 時間 | 事件 | 意義 |
| 1905-1909 年 | 詹天佑設計修建京張鐵路 | 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 第一條鐵路干線 |
| 1934-1937 年 | 茅以升設計修建錢塘江大橋 |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 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 |
| 1943 年 | 侯德榜創立侯氏制堿法 | 變換氣制堿的聯堿工藝是 我國獨創。提高了食鹽利用 率,縮短了生產流程,降低 了純堿的成本 |
| 1959 年 | 李四光、黃汲清、潘忠祥等形成了“中國 陸相生油理論” | 為在中國陸相盆地中找到 大量石油提供了依據 |
| 1960 年 | 物理學家王淦昌等發現了“反西格瑪負超 子” | 對證實反粒子的普遍存在 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 1966 年 | 中國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 “1+2” | 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 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
| 1988 年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 | 這是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 器,首次得到了宇宙線粒子 徑跡 |
| 2006 年 | 青藏鐵路開通運營 | 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 土上路程最長、克服了世界 級困難的高原鐵路。攻克了 “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 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 |
| 2009 年 | 中國南極昆侖站建成 | 這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 上的科學考察站 |
| 2010 年 | 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 實驗室” | 該實驗室垂直巖石覆蓋約 2400米,厚度居世界第一。 標志著中國已具備了世界 一流的潔凈、低輻射的物理 學重大基礎前沿研究的自 主地下實驗平臺 |
| 2012 年 | 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 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 981”首鉆 成功 | 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 的“深水戰略”由此邁出了 實質性的一步 |
| 2015 年 | 制成高維固態量子存儲器 | 成功實現確定性單光子的 多模式固態量子存儲,一次 可以存儲 100 個量子比特 |
第三節 世界科技史
| 時 期 | 事件 | |
|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 1543 年 | 波蘭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確立日心說,成為近代天文學的起 點 |
| 比利時維薩里著《人體結構》,確立近代解剖學 | ||
| 1590 年,意大利伽利略做自由落體定律實驗 | ||
| 1628 年,英國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 ||
| 1653 年,法國帕斯卡發現帕斯卡定律 | ||
| ? | 1654 年,德國格里克做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以此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 |
| 1665 年,英國胡克首次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提出了細胞概念 | ||
| 1665-1676 年,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創立微積分 | ||
| 1687 年,英國牛頓提出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經典力學體系 | ||
| 1705 年,英國哈雷發表《彗星天文學論說》,其首先測定彗星軌道,并預言周期 為 76.1 年,1759 年得到證實,稱為哈雷彗星 | ||
| 第 一 次 科 技 革 命 時 期 | 1705 年,英國紐科門制成第一架能實用的蒸汽機 | |
| 1752 年,美國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揭示雷電本質 | ||
| 1765 年,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 ||
| 1765-1787 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并用作紡紗機的動力 | ||
| 1777 年,法國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并正式確立質量守恒定律 | ||
| 1800 年,意大利伏特發明伏特電堆。英國赫歇爾發現紅外線 | ||
| 1820 年,丹麥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 ||
| 1822 年,法國安培發現安培定律 | ||
| 1826 年,德國歐姆發現歐姆定律 | ||
| 1831 年,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 ||
| 1838-1839 年,德國施旺、施萊登提出細胞學說 | ||
| 1842 年,奧地利多普勒發現普勒效應 | ||
| 1859 年,英國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奠定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 | ||
| 1865 年 | 奧地利孟德爾提出遺傳學兩大基本定律 | |
| 英國麥克斯韋推斷電磁波的存在,斷定光是一種電磁波。1887 年德國 赫茲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 ||
| 第 二 次 科 技 革 命 | 1866 年,德國西門子成功研制出發電機,標志著電力時代的到來 |
| 1869 年,俄國門捷列夫提出化學元素周期律 | |
| 1876 年,美國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 |
| 1877 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留聲機 | |
| 1880 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泡 | |
| 1900 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 20 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 |
| 1901 年,發現 X 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
| 1903 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制造的飛機沖向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 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 |
| 1904 年,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電子管,標志著進入電子時代 | |
| 1905 年 6 月,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狹義相對論,帶來了物理學的巨 大變革 | |
| 1915 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 |
| 1924 年 4-9 月,美國 DWC 飛機編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飛行 | |
| 1925 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即量 子力學第一定律 | |
| 1926 年 3 月,美國科學家哥達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試飛成功 | |
| 1928 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開創醫學新紀元 | |
| 1932 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 |
| 1936 年,圖靈發表了奠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基礎的論文;他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 父、人工智能之父 |
| 時 期 | 事件 | |
|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 1942 年,在意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在美國成功運 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 |
| 1943 年,荷蘭醫生科爾夫制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 官 | ||
| 1945 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 ||
| 1946 年 2 月 15 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 ||
| 1947 年 | 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 |
| 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放射性同位素碳 14,準確測 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 14 測年法廣泛應用于考古學、古 生物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 | ||
| 1953 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 雙螺旋結構 | ||
| 1954 年,蘇聯建成并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 始 | ||
| 1957 年 10 月,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波尼克 1 號”,標志著航天 時代的開始 | ||
| 1960 年 7 月,美國太空總署發布人類登錄月球的“阿波羅計劃” | ||
| 1961 年 4 月,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駕駛的“東方一號”發射成功,環繞地球 一周后安全返回,這是人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 ||
| 1964 年 | 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夸克模型,并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 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 |
| 美國 IBM 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個采用集成電路的第三代計算機。美國 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 ||
| 1965 年 3 月,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走出“上升 2 號”飛船,離船 5 米,停留 12 分鐘,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 ||
| 1969 年 7 月,美國用“土星 5”運載火箭發射“阿波羅 11 號”成功;7 月 20 日, 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 | ||
| 1971 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處理器,第一臺微型電 子計算機誕生 | ||
| 1972 年,CT 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 X 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 又一次重大突破 | ||
|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 1973 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 路奠定了基石 |
| 1984 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臺多媒體電腦 | |
| 1990 年,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實施,標志著人體“生命之書”掀開第一頁 | |
| 1991 年,建立在因特網基礎上的環球網(萬維網)正式露面,從此以后,因特網 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 |
| 1996 年 7 月 5 日,克隆羊多莉誕生 | |
| 2005 年 1 月 15 日,歐洲航天局“惠更斯”號成功登陸土衛六——被認為具備生命 條件的泰坦星。這創造了人類探測器登陸其他天體最遠距離的新紀錄 | |
| 2014 年 8 月,歐洲“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進入了環繞彗星軌道,稱為人類史上首 個近距離環繞彗星飛行的航天器 |
真題訓練
1.下列衛星系列不屬于我國對地觀測衛星的是( )
A.“海洋” B.“風云” C.“天繪” D.“北斗”
2.下列哪項是我國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 )
A.我國首輛高速磁浮國產化樣車交付使用,標志著我國已經具備了磁 浮車輛國產化設計,整車集成和制造能力
B.我國具有自產自識產權的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在戊 型肝炎疫苗研制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C.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3000 米級海試取得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掌握 3500 米以上大深度載人 深潛技術的國家之一
D.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載 SAR 測圖系統”研制成功,至 此,我國可成功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從萬米高空獲取高分辨率測繪數據, 及時動態監測地理國情
3.2009年1月27日,我國第一個南極內陸科學考察站( )在南極 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 A 地區建成。
A.長城站 B.昆侖站 C.神州站 D.中山站
4.下列哪項屬于 21 世紀取得的科學成就( )
A.器官移植成為常規療法
B.“炎黃一號”項目的成功
C.克隆羊“多莉”的誕生
D.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誕生
5.下列關于衛星導航系統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GPS 的信號強度與準度是可控的
B.GPS 是歐盟建立的衛星導航系統
C.北斗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
D.“伽利略”導航系統是第一個基于民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6.下列關于航天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通過光纖實現與地面的數據傳輸
B.“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上行走的動力驅動是電動車
C.“長征一號”屬于二級運載火箭
D.“北斗二號”屬于通信廣播衛星
7.洲際導彈通常指射程大于 8000 公里的遠程彈道式導彈。目前,中 國研制的洲際彈道導彈主要是什么系列的 ( )
A.“東風”系列 B.“長征”系列C.“紅旗”系列 D.“天宮”系列
8.2013 年 12 月 15 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即( )月球車成功分離,并順利完成互拍。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宣布,嫦娥三號任 務取得圓滿成功。
A.攬月號 B.登月號 C.月兔號 D.玉兔號
9.2016 年 11 月 3 日 20 時 43 分,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完成首次發射任務并取得圓滿成功的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是 ()
A.長征七號 B.長征六號
C.長征五號 D.長征八號
10.下列屬于 20 世紀人類科技成就的是( ) 1電話的發明2發電機的問世3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4電報的發明5因特網的發明6衛星的發明
A.123 B.136 C.456 D.35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行测-常识积累(2)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双向链表增删改查C语言代码,C语言中双向
- 下一篇: 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