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你是如何看待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副作用呢?
我們先來看看好心情熱心粉絲關于這個問題的留言吧~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可以看出大家都比較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很多已出現副作用的朋友們會因難以忍受而選擇停藥。而很多未開始用藥的朋友們會被這些副作用嚇得驚慌失措,為此喪失了治療的勇氣。
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無異于「因噎廢食」。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呢?
01
正確認識藥物的副作用
所謂藥物的副作用,就是在正常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反應(如明明只是想吃點止痛藥來治頭痛,結果頭是不痛了,卻出現了胃痛,胃痛就是用藥后的副作用)。
世界萬物都有兩面性,就算平常喝水解渴,也有副作用,比如喝多了總跑廁所。藥物也一樣,只要是藥,不管是西藥、中草藥或中成藥,有正向的治療作用,自然就有負向的副作用。
當一些輕微副作用出現時,我們不必過于緊張,因為所有的藥物在研發、試驗、上市過程中,經過了層層把關,確保藥物副作用在合理的可控的范圍內,才被批準生產,最終到患者手中。
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忽略了它的治療作用。這才是發明藥物的真正目的。
(圖源:攝圖網)
02
藥物副作用有規律可循
絕大多數精神類藥物副作用的發生時間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些發生在用藥早期,有些可能出現在用藥后2~3個月到半年等,但大多會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隨之消失。
1.?服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時,很多患者在用藥后不久就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但通常持續7~10天后便會逐漸消失。
2.?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如氯氮平、喹硫平、奧氮平、利培酮等)時會出現白天嗜睡、犯困等表現。尤其在用藥初期最為明顯。
3.?服用鎮靜催眠藥(如地西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及抗抑郁藥時會出現頭昏、頭暈和乏力等表現。大多數發生在用藥第1周,但如果患者服藥劑量很大,有可能伴隨整個用藥過程。
(圖源:攝圖網)
4.?有些患者在服用氯氮平、奧氮平、帕羅西汀、喹硫平、丙戊酸鈉等時,出現體重增加,腰圍變粗,臉部變圓變大等表現。有些患者會在用藥后1周就有所表現,也有些患者有可能在用藥后2~3個月出現。通常情況下,在用藥后前3個月體重增長的比較快。
5.?有些患者服用某些精神類藥物(如碳酸鋰)時,有可能出現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這種情況與藥物的使用劑量有關,多發生在用藥量比較大的時候。
6.?有些女性患者服藥后還會出現月經量少、閉經、月經周期紊亂等情況。通常是在用藥后1~2個月后發生,在服用較大藥物劑量時比較明顯。
7. 有些患者在服藥后也會出現便秘、痤瘡、過敏反應、肝功能損傷、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與用藥時間及劑量有關。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副作用出現的規律后,就能在它們發生的時候,從容應對。
03
副作用并非每個人都會出現
當你查看藥品說明書時,會被上面羅列出的密密麻麻的副作用嚇著嗎?會為要不要吃而糾結嗎?
我們使用的藥物經過消化道、皮膚或靜脈,由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并且和各組織器官發生作用,這一過程十分復雜。它會受到年齡、體質、服藥劑量、服藥時間、是否合用其他藥物、基因等很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同一種藥物吃進去,有的會不出現副作用,有的癥狀很輕微,有的卻比較明顯,這都很正常。
說明書上列出的副作用是藥品在研發過程中參與試驗的所有人群的結果,而這些是否一定會發生,哪些會發生,哪些不會發生,程度有多重,因人而異,只有吃過才知道。有時“試錯”真的難以避免。
(圖源:攝圖網)
04
藥物副作用可防可控
在我們使用某種藥物前,最好提前看一下藥品說明書,尤其是有關不良反應的描述,做到心中有數。但也沒必要過分擔心而整日惶惶不安,越是惶恐,越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夸大。
其實很多副作用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改善和避免的。比如,長期服用碳酸鋰,通過定期監測血鋰濃度,來避免發生嚴重副作用;又比如服用氟哌啶醇、舒必利出現手抖,可以及時向醫生反映,調換成其他的藥物或調整劑量。
方法總比困難多。重要的是聽醫生的話,定期到醫院做好各項指標監測,如果服藥后,出現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都應該盡快與您的醫生聯系。最忌諱的是自己突然把藥停掉,這會讓你的治療大打折扣或半途而廢。
05
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藥物副作用
藥物的療效與副作用,兩者總是如影隨形。雖然副作用確實讓人很煩惱,但用藥的重點應該是看藥物對治療疾病有沒有效。如果一種藥物沒有副作用,但療效卻很不理想,那干嘛要用那個藥物呢?
而且副作用與藥效只有一線之隔。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治療作用,如引起嗜睡的藥物,對失眠患者來說,就是治療作用;引起發胖的藥物,對于伴有神經性厭食的雙相障礙患者,也不失為一種正向作用等。
因此,我們要放平心態,科學理性面對藥物的副作用。
(圖源:攝圖網)
寫在最后
精神科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確實有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但絕大多數副作用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都是可以耐受的,且會隨著用藥的時間的延長而消失。即便有些副作用比較嚴重,不能自行緩解,也是有替代方案來解決的。所以,我們不能因此而擅自停藥。最明智的做法是去看精神心理科醫生,他們會告訴你更有效的應對方法。
參考資料:
[1] 于靖.吃抗抑郁藥出現副作用怎么辦[J].家庭健康:醫學科普,2018(3):1.
[2]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第6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 甘照宇.雙面人生:雙相障礙解讀.廣東科技出版社,2018.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看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CIE-PCB设计规范!(建议收藏)
- 下一篇: 用产品思维写好你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