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ignature predicts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on-笔记】
A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ignature predicts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on-筆記
- 摘要
- 方法
- 預處理
- 稀疏EEG潛空間回歸
- 參數優化
作者:Wei Wu, Yu Zhang, Jing Jiang et al.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19-0397-3
摘要
本文設計了一種針對靜息狀態下EEG(resting-state electroencephalography)的潛在空間機器學習算法,用于確定抗抑郁藥物治療反應的神經生物學特征。這個模型很好的預測了抗抑郁藥舍曲林對患者的癥狀改善。同時,這個用于預測舍曲林效果的EEG特征被推廣到兩個抑郁癥樣本中,它反映了一般的抗抑郁藥物反應性,并與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結果的差異相關。另外,作者發現了此EEG特征能夠指示同時進行經顱磁刺激和EEG測量的前額葉神經反應。
方法
End-to-end prediction of the treatment outcome with a latent-space model:
預處理
首先,通過對 rsEEG數據進行線下預處理,以去除信號中的偽跡和最小化預處理中的偏差。步驟如下:
稀疏EEG潛空間回歸
該方法對受試者i的治療結果建立了以下模型:
XiX_iXi?是受試者i過濾后的EEG數據,y^\hat{ y}y^?表示第i名受試者的預測治療結果,wkw_kwk?是第k個空間濾波器 (k=1, …, L),βk\beta_kβk?和b分別是線性回歸模型中的權重系數和截距。
首先,EEG信號由wkw_kwk?轉換成潛在信號sks_ksk?:sks_ksk?=XiTX_i^TXiT?wkw_kwk?,接著通過zkz_kzk?=skTs_k^TskT?sk/Ns_k/Nsk?/N計算第L個潛在信號的頻帶能量。線性回歸模型被用來根據潛在信號的頻帶能量預測治療效果:y^\hat{ y}y^?=∑k=1L\sum_{k=1}^{L}∑k=1L?βk\beta_kβk?zkz_kzk?+b。
參數優化
令CiC_iCi?=XiXiT/NX_iX_i^T/NXi?XiT?/N表示EEG的空間協方差矩陣,則預測的治療結果可以被表示為如下:
Tr(.)為矩陣跡的運算。 假設空間濾波器wkw_kwk?(k=1, …, L)為互相正交,wkw_kwk?和βk\beta_kβk?為W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優化W,再通過特征分解得到以上兩個參數。
但是,在這個模型中,參數的數量通常會遠大于訓練樣板的數量,直接通過減少預測誤差來優化參數會導致過擬合的發生,作者提出將W的秩作為懲罰項加入優化問題中:
∥W∥0\parallel W\parallel_0∥W∥0? 為W的秩。
然而,這是一個NP-hard,而且懲罰項非平滑,這給計算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麻煩,作者使用以下核函數作為矩陣秩的凸代替項:
σk\sigma_kσk?為W的奇異值。
通過這個操作,優化過程便成為了一個凸優化問題,我們可以使用加速近端梯度法來取得全局最小值以獲得優化參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ignature predicts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on-笔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华为云测评
- 下一篇: Springboot接入华为云短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