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engine随缘学习(十一)影像分割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google earth engine随缘学习(十一)影像分割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之前的基于對象分類提到了圖像分割,但當時沒太搞懂
放代碼:
var inputsSNIC={image:image,size:20,compactness:1,neighborhoodSize:null} var seg1=ee.Algorithms.Image.Segmentation.SNIC(inputsSNIC); var seg2=ee.Algorithms.Image.Segmentation.SNIC(inputsSNIC).reproject(image.select(0).projection(),null,10);print(seg1)Map.addLayer(seg1.select(0),{},'without reproject') Map.addLayer(seg2.select(0),{},'with reproject')print(Map.getScale())這是論壇大神貼的代碼,圖像分割后的斑塊大小會隨著地圖放縮而改變,因此需要reproject操作來固定我們想要的大小。
SNIC算法介紹:
只找到一個介紹SLIC的,但我覺得兩個應該差不多——https://blog.csdn.net/ns708865818/article/details/49004035,和K-means聚類算法比較像,其中各參數的意義是compactness值越大,分成的塊越接近正方形。size越大,種子點(聚類中心)分布越分散,分成的塊越大。neighborhoodSize表示聚類中心周圍的搜索空間。reproject函數表示重投影,里面的參數是投影,投影需要的參數,輸出分辨率。
分割大致效果:
(結合圖像分割和基于對象分類方法可以做出很好的分類效果)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oogle earth engine随缘学习(十一)影像分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ySQL启动服务提示:某些服务在未由其
- 下一篇: 阿里云 centos7静默安装or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