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项_第十一章项目风险管理
第十一章 項目風險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概述
(了解)
項目風險既包括對項目目標的威脅,也包括促進項目目標的機會。
風險的屬性:
( 1 )風險的隨機性:風險事件的發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
( 2 )風險的相對性:風險總是相對于項目活動主體而言的。
( 3 )風險的可變性:風險性質的變化、風險后果的變化、出現新風險。
項目風險承受能力(掌握)
對于項目風險,人們的承受能力主要受下列幾個因素的影響。
-
- 收益總是有損失的可能性相伴隨。損失的可能性和數額越大,人們希望為彌補損失而得到的收益也越大。
-
- 反過來,收益越大,人們愿意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
-
- 項目活動投入的越多,成功所抱的希望也越大,愿意冒的風險也就越小。
-
- 管理人員中級別高的同級別低的相比,能夠承擔大的風險。
-
- 同一風險,不同的個人或組織承受能力也不同。個人或組織擁有的資源越多,其風險承受能力也越大。
風險的分類
( 1 )按照后果的不同,風險可劃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項目管理人員必須避免投機風險轉化為純粹風險。
( 2 )按風險來源劃分,風險可以劃分為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
( 3 )按風險影響范圍劃分為局部風險和總體風險。
( 4 )按風險后果的承擔者劃分為項目業主風險、政府風險、承包商風險、投資方風險、設計單位風險、監理單位風險、供應商風險、擔保方風險和保險公司風險等。
( 5 )按風險的可預測性劃分為已知風險、可預測風險和不可預測風險。
( 1 )已知風險就是在認真、嚴格地分析項目及其計劃之后就能夠明確的那些經常發生的,而且其后果亦可預見的風險。例:項目目標不明確,過分樂觀的進度計劃,設計或施I變更,材料價格波動等。
( 2 )可預測風險就是根據經驗,可以預見其發生,但不可預見其后果的風險。例如:業主不能及時審查批準,分包商不能及時交工,施工機械出現故障,不可預見的地質條件等。(已知未知風險,成本管理中加入應急儲備)
( 3 )不可預測風險就是有可能發生,但其發生的可能性即使最有經驗的人亦不能預見的風險。例如地震、百年不遇的暴雨、通貨膨脹、政策變化等。(未知-未知風險,成本管理中加入管理儲備)
項目風險管理過程(背誦)
1. 規劃風險管理
規劃風險管理決定如何進行規劃和實施項目風險管理活動
輸入
( 1 )項目管理計劃
在規劃風險管理時,應該考慮所有已批準的子管理計劃和基準,使風險管理計劃與之相協調。風險管理計劃也是項目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項目管理計劃提供了會受風險影響的范圍、進度和成本的基準或當前狀態。
(2)項目章程
項目章程可提供各種輸入,如高層級風險、項目描述和需求。
( 3 )干系人登記冊
干系人登記冊包含了項目干系人的詳細信息及角色概述。
工具與技術
(1)分析技術
可以利用各種分析技術來分析項目背景、項目的總體風險情況,項目干系人的風險態度,偏好、臨界值、承受力。
(2)專家判斷
為了編制全面的風險管理計劃,應該征求那些具備特定培訓經歷或專業知識的小組或個人的意見,如:高層管理者、項目干系人、曾在相同領域項目上工作的項目經理(直接或間接的經驗教訓)、特定業務或項目領域的主題專家、行業團體和顧問、專業技術協會。
(3)會議
邀請項目主要的干系人參加風險規劃的會議、 討論項目風險規劃應該做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
輸出
在風險管理計劃中,要對將來的風險管理活動作出安排,比如,如何來識別風險,如何進行風險分析、如何制定風險的制定策略、如何監控風險,如何實施風險應對計劃。
風險管理計劃的內容
( 1 )方法論。確定實施項目風險管理可使用的方法、工具及數據來源。
( 2 )角色與職責。確定風險管理計劃中每項活動的領導、支援與風險管理團隊的成員組成。為這些角色分配人員并澄清其職責。
( 3 )預算。分配資源,并估算風險管理所需費用,將之納入項目成本基準。
( 4 )時間安排。確定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實施風險管理過程的次數和頻率,并確定應納入項目進度計劃的風險管理活動。
( 5 )風險分類。風險分類為確保系統地、持續-致地、有效地進行風險識別提供了基礎,為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一個框架。
( 6 )風險概率和影響的定義,為確保風險定性分析過程的質量和可信度,要求界定不同層次的風險概率和影響。
( 7 )概率和影響矩陣。根據風險可能對實現項目目標產生的潛在影響,進行風險優先排序。
( 8 )修改的項目干系人承受度。可在風險管理規劃過程中對利害關系者的承受水平進行修訂,以適用于具體項目。
( 9 )報告格式。闡述風險登記冊的內容和格式,以及所需的任何其他風險報告。界定如何對風險管理過程的成果進行記錄、分析和溝通。
( 10 )跟蹤。說明如何記錄風險活動的各個方面,以便供當前項目使用,或滿足未來需求或滿足經驗教訓總結過程的需要。
2. 識別風險
識別風險指確定哪些風險會影響項目,并將其特性記載成文。參加識別風險的人員通常可包括:項目經理、項目團隊成員、風險管理團隊(如有)、項目團隊之外的相關領域專家、顧客、最終用戶、其他項目經理、利害關系者和風險管理專家。雖然上述人員是識別風險過程的關鍵參與者,但應鼓勵所有項目人員參與風險的識別。( 全員、全過程)
輸入
工具與技術
( 1 )文檔審查
對項目文檔(包括計劃、假設、先前的項目文檔和其他信息)進行系統和結構性的審查。
( 2 )信息收集技術
①頭腦風暴的目的是取得一份綜合的風險清單。 在一位主持 人的推動下,與會人員就項目的風險集思廣益。
②德爾菲技術是專家就某一專題達成一致意見的一種方法。專家以匿名方式參與此項活動。若干輪之后,就不難得出關于主要項目風險的一致看法。有助于減少數據中的偏倚,并防止任何個人對結果不適當地產生過大的影響。
③訪談是收集風險識別數據的主要方法之一。
④根本原因識別。指對項目風險的根本原因進行調查。通過識別根本原因來完善風險定義并按照成因對風險進行分類。通過考慮風險的根本原因,制訂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
( 3 )核對表分析:
根據歷史資料,以往類似項目所積累的知識,以及其他信 息來源著手制訂。
( 4 )假設分析:
每個項目都是根據一 套假定、設想或者假設進行構思與制訂的。是檢驗假設有效性(即假設是否成立)的一-種技術。它辨認不精確、不一致、
不完整的假設對項目所造成的風險。
( 5 )圖解技術:
因果圖、系統或過程流程圖、影響圖
( 6) SWOT分析:
優勢( Strength)、劣勢( Weakness)、機會( Opportunity )和威脅( Threat )
輸出
風險登記冊:
3.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是評估并綜合分析風險的概率和影響,對風險進行優先排序,從而為后續分析或行動提供基礎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項目經理能夠降低項目的不確定性級別,并重點關注高優先級的風險。
工具與技術
( 1 )風險概率與影響評估:風險概率評估系指調查每項具體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影響評估旨在調查風險對項目目標(如時間、成本、范圍或質量)的潛在影響,既包括消極影響或威脅,也包括積極影響或機會。
( 2 )概率和影響矩陣:對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把風險劃分為低、中、高風險。用不同的灰度表示不同的風險級別。
- 深灰色區域代表高風險,中度灰色代表中等風險,淺灰色區域代表低風險。處于高風險(深灰色)區域,可能就需要采取重點措施,并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處于低風險區域(中度灰色)的威脅,只需將之放入待觀察風險清單或分配應急儲備額外,不需采取任何其他積極管理措施;
- 處于高風險(深灰色)區域的機會,最容易實現而且能夠帶來最大的利益,所以應先以此為工作重點。對于低風險(中度灰色)區域的機會,應對之進行監測。
( 3 )風險數據質量評估,風險數據質量評估是評估風險數據對風險管理的有用程度的一種技術,用來考察人們對風險的理解程度,以及考察風險數據的準確性、質量、可靠性和完整性。
( 4 )風險分類,可以按照風險來源(如使用風險分解結構)、受影響的項目工作(如使用工作分解結構)或其他有效分類標準(如項目階段)對項目風.險進行分類,以確定受不確定性影響最大的項目區域。
( 5 )風險緊迫性評估,可以把近期需要應對的風險確定為更緊迫的風險。風險的可監測性、風險應對的時間要求、風險征兆和預警信號,以及風險等級等,都是確定風險優先級應考慮的指標。
輸出
( 1 )項目文件更新
風險登記冊(更新) :
①項目風險的相對排序或優先級清單
②按照類別分類的風險
③需要在近期采取應對措施的風險清單
④需要進一步分析與應對的風險清單
⑤低優先級風險觀察清單
⑥定性風險分析結果的趨勢。
假設條件日志(更新)
4.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
定量風險分析是指對定性風險分析過程中作為對項目需求存在潛在重大影響而排序在先的風險進行分析。定量風險分析過程是對這些風險事件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就風險分配一個數值。經驗豐富的風險經理有時在風險分析過程之后直接進行定量分析。
工具與技術
( 1 )數據收集和表示技術
- 訪談:可以分別訪談一些專家,請他們給出關于項目工期、成本或者其他方面的意見,再對他們的意見做一個完全客觀的匯總分析。
- 概率分布:如1-10天完成項目的概率為80%。1-20天完成項目的概率完成項目的概率為90%。
( 2 )定量風險分析和建模技術
①敏感性分析:考察項目的每項要素的不確定性對目標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敏感性分析中最常用的顯示方式是龍卷風圖。 ②預期貨幣價值分析
③決策樹分析
④模型和模擬:蒙特卡洛技術
(3)專家判斷
輸出
( 1 )項目文件更新:風險登記冊在風險識別過程中形成,在定性風險分析過程中更新,并在定量風險分析過程中會進一步更新。
5. 規劃風險應對
規劃風險應對指為項目目標增加實現機會,減少失敗威脅而制定方案,決定.應采取對策的過程。規劃風險應對過程在定性風險分析和定量風險分析之后進行,包括確認與指派相關個人或多人,對已得到認可并有資金支持的風險應對措施擔負起職責。
工具與技術
( 1 )消極風險或威脅的應對策略
回避 :回避風險指改變項目計劃,以排除風險或條件,或者保護項目目標,使其不受影響,或對受到威脅的- -些目標放松要求,例如,延長進度或減少范圍等。
轉移:轉移風險指設法將風險的后果連同應對的責任轉移到第3三方身上。包括保險、履約保函、擔保書、保證書、合同或協議等。成本補償合同可把成本風險轉移給買方,而總價合同可把風險轉移給賣方。
減輕:減輕指設法把不利的風險事件的概率或后果降低到一個可按受的臨界值。如在一-個系統中加入冗余部件,可以減輕主部件故障所造成的影響。
接受:風險接受是指項目團隊決定接受風險的存在,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除非風險真的發生)的風險應對策略。最常見的主動接受策略是建立應急儲備,安排-定的時間、資金或資源來應對風險。被動接受什么也不做。
( 2 )積極風險或機會的應對策略
開拓 :該項策略的目的在于通過確保機會肯定實現而消除與特定積極風險相關的不確定性。直接開拓措施包括為項目分配更多的有能力的資源,以便縮短完成時間或實現超過最初預期的高質量。
分享:分享機會包括將相關重要信息提供給一個能夠更加有效利用該機會的第三方,包括建立風險分享合作關系,或專門為機會管理目的的形成團隊、特殊目的項目公司或合作合資企業。
提高:該策略旨在通過提高積極風險的概率或其積極影響,識別并最大程度發揮這些積極風險的驅動因素,致力于改變機會的“大小”接受:既是消極的,也是積極的
6. 控制風險
風險監測與控制指識別、分析和規劃新生風險,追蹤已識別風險和“觀察清單”中的風險,重新分析現有風險,監測應急計劃的觸發條件,監測殘余風險,審查風險應對策略的實施并評估其效力的過程。
( 1 )風險再評估:如果出現了風險登記冊未預期的風險或“觀察清單”中未包括的風險,或其對目標的影響與預期的影響不同,規劃的應對措施可能無濟于事。此時,需要進行額外的風險應對規劃,從而對風險進行控制。
( 2 )風險審計:是檢查并記錄風險應對措施在處理已識別風險及其根源方面的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可以在日常的項目審查會中進行風險審計,也可單獨召開風險審計會議。在實施審計前,要明確定義審計的格式和目標。
( 3 )儲備分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發生- -些對預算或進度應急儲備金造成積極或消極影響的風險。儲備分析是指在項目的任何時點將剩余的儲備金金額與剩余風險量進行比較,以確定剩余的儲備是否仍舊充足。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高项_第十一章项目风险管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7.4离线内核升级,CentO
- 下一篇: 部署-用Yum安装PHP7.4(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