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文来了。道翰天琼认知智能平台为您揭秘新一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和經濟發展轉型的主要驅動力量。世界各國包括中國正在奮力抓住人工智能革命這一機會來促進國內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本文全景式介紹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5-2030)的形成和主要內容,重點描述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基礎研究、技術發展、人才教育和倫理道德等方面的面臨的挑戰,同時認為新一代人工智能將會搭建起中國人工智能生態發展的藍圖。
一、導言長久進展和突破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機器學習算法、計算機處理能力、移動互聯網大量數據技術等方面的進步,計算和人工智能相關的方法取得了長足進展并引發了一系列的突破,人工智能已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們期待人工智能能重構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并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中國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深度學習之后可能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希望對人類作出巨大科學貢獻。中國學者希望通過建立一個開放的國際研究平臺,與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們合作,共同應對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此外,在人工智能顯著改變中國社會的同時也將會出現一些需要認真討論的倫理問題。在過去的三百年里,西方世界取得了重大的科學成就。在當前人工智能時代,中國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包括深度學習之后的新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希望也能為人類做出重要的科學貢獻。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
2016年1月,中國工程院啟動了《中國人工智能2.0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這一項目被簡稱為AI2.0。隨后在3月份于北京召開的AI2.0啟動會上,經過熱烈討論,與會專家決定向國家提交一份《建議我國啟動“中國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計劃》的建議書。這一建議書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全國220多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公司和政府的人工智能專家隨即參與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的編寫工作。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部署,2016年8月科技部面向2030年部署了15個與國家戰略長遠發展和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統稱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這是本世紀以來中國發布的第一個人工智能系統性戰略規劃,這一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之一。新一代人工智能成為第16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1]。《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五種人工智能的技術形態,即從數據到知識到決策的大數據智能[2-5]、從處理單一類型媒體數據到不同模態(視覺、聽覺和自然語言等)綜合利用的跨媒體智能[6]、從“個體智能”研究到聚焦群智涌現的群體智能[7]、從追求“機器智能”到邁向人機混合的增強智能[8]、從機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統[9]。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不僅包括了人工智能有關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手段等內容,而且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倫理道德制定提供了指導,以培育人工智能生態( AI ecosystem)。
三、產學研協同并進
大學-政府-產業的協同為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引領示范作用,以持續輸出人工智能核心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按照應用驅動、市場引領和企業為主的原則,科技部啟動建設了十五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分別是自動駕駛(百度)、城市大腦(阿里云)、醫療影像(騰訊)、智能語音(科大訊飛公司)、智能視覺(商湯集團)、視覺計算(上海依圖)、營銷智能(明略科技)、基礎軟硬件(華為)、普惠金融(中國平安)、視頻感知(海康威視)、智能供應鏈(京東),圖像感知(曠視)、安全大腦(360)、智慧教育(好未來)、智能家居(小米)。為了充分發揮地方主體作用,在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徑,科技部批準了十一個地方政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分別是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德清(唯一一個縣域地方政府)、重慶、成都、西安、濟南。2018年10月和2020年1月,科技部發布“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指南,指南內容涵蓋基礎理論(深度學習、因果推理、博弈決策、群智涌現、混合增強智能、類腦智能等)、技術(知識計算、跨媒體分析、自適應感知等)以及應用。負責國家自然領域基礎科學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2018年在信息學部設立了人工智能新的學科代碼,從人工智能基礎、復雜理論與系統、機器學習、知識表示與處理、機器視覺、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芯片與軟硬件、智能系統與應用、新型和交叉人工智能、仿生智能(類腦機制)和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進行項目資助。
目前,在大學、政府和產業之間正在形成一種協作創新體系,以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
本節從互聯網消費、自主駕駛、智能醫療和智能物聯四個方面介紹人工智能賦能社會經濟發展。? 互聯網消費
 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本地企業和金融服務。消費者通過在其智能手機上安裝的一系列應用程序來獲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所帶來的便利。例如,很多人都熟悉支付寶、美團或大眾點評等交易型“超級應用程序”,它們融合了各種生活方式服務,將數億客戶與本地企業聯系起來。這些應用程序改變了中國城市億萬人民的生活,加快了餐飲、酒店住宿和電影票等服務的預訂和交付。例如,每天有超過60萬的外賣配送人員平均在30分鐘內完成食品配送訂單。這么高的效率得益于強大而智能的調度系統,該系統每小時計算30億條路線計劃,以優化“外賣小哥”的配送量和配送時間。
 在金融領域,隨著在線消費信貸服務和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應用的興起,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市場消費信貸余額已超過8.45萬億元人民幣,授權信用卡總額度超過14萬億。但與此同時,消費信貸行業面臨著信用數據缺乏(中國60%以上的人口缺乏信用記錄)、風險管理薄弱、運營服務效率低下等問題。在這些在線信貸服務或應用程序中,人工智能通過處理互聯網的大數據,采用先進的算法來提高金融服務決策的質量和運營效率。例如,通過深度學習方法利用序列行為數據和社交網絡關系中同質效應來識別群體欺詐攻擊;利用深度語義模型從多角度的大數據中理解客戶的需求與使用度,以提高客戶服務的效率和運營的安全性。此外,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與有價值的信息和內容(包括文本、圖像、音頻或視頻)的聯系方式。截至2018年底,中國移動用戶已達11.7億,普及率為82%。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和時下流行的移動應用程序(例如、抖音、愛奇藝、騰訊視頻、頭條、快手和微博)進行學習和推薦。大規模推薦算法是信息獲取的重要技術之一,由深層神經網絡支持的系統每天根據用戶興趣和喜好量身定制數以千計的新興新聞和視頻。例如,中國每天有超過1.2億人使用今日頭條來看新聞、視頻和其他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系統實時收集用戶反饋,并將其反饋到先進的分布式機器學習算法中,調整模型以用于下一個項目推薦。一些領先的消費者應用程序均是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信息創建、審核、傳播、消費和交互的有效性和效率。 ? 自動駕駛據相關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3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累計超過6000億美元。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和擁擠的國家之一,中國有望成為最大但也是最具挑戰性的自動駕駛市場。近年來,中國涌現了幾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其使命是開發可以挽救生命并提高效率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要在不斷變化的各種環境(包括地理、天氣、交通、不同使用場景等)中部署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需要靈活易擴展、可升級的算法。充足的感知數據、高清地圖、駕駛行為和脫離事件是開發此類解決方案的先決條件。業界通常將自動駕駛產品分為量產/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解決方案和完全自主/ AV(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利用數據驅動的算法和算法管路改進可實現量產和完全自主兩個領域的相互促進。只有兩個領域共享主要傳感器和數據時才能實現協同效應。在完全自主技術成熟之前,可通過一系列的ADAS功能來獲取所需的數據。在ADAS領域中,從各種設置生成的數據將成為不斷發展和改進完全自主駕駛解決方案的基礎。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同時解決這兩個領域的問題,汽車公司將加快開發靈活易擴展、升級更新快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滿足未來的移動需求。 ? 智能醫療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有潛力成為最大的人工智能醫療市場。近年來,中國已有100多家人工智能醫療初創公司成立,涉及醫療影像分析、藥物發現、手術機器人和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等多個領域。其中,大多數公司專注于醫療影像,特別是腫瘤影像學,包括但不限于放射學、病理學和放射療法。他們的任務是使診斷自動化,輔助醫療決策,并最終改變當前的臨床工作流程。癌癥在中國已成為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成為人工智能首先研究的主要領域。自2012年以來,在一些特定任務的應用中,尤其是在放射線成像和計算病理學領域,深度學習已被證明與人類表現相匹配甚至超越人類[16]。但是,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影像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深度學習需要大量醫學數據和精確專家標注知識,以從存在噪聲或部分缺失訓練數據中訓練得到更健壯人工智能模型。這些高質量標注知識必須從有多年經驗的專家那里獲取,而不是在計算機視覺領由眾包獲得,這會使得獲得高質量標注數據的效率低下,并且我們仍然無法利用大規模的未標記數據集。在這種情況下,弱監督或半監督學習可以為這一挑戰提供替代解決方案。在利用大規模多中心醫療數據時,還必須考慮數據孤島和患者隱私,具有協同機制的聯邦學習無需集中培訓數據,因此有望克服這個問題。
迄今為止,國內已有數十種醫療AI產品成功投入臨床試驗,如CT掃描肺結節檢測、根據眼底照片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根據宮頸涂片篩查宮頸癌等。隨著數字化過程更為標準以及大規模醫療數據不斷涌現,醫生和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之間的密切合作將把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引入臨床工作流程,成為醫生的重要輔助工具,并最終改善患者管理。
 
? 物聯網對話式人工智能在中國,目前數以億計的智能硬件構成了物聯網,用于每天的信息訪問。語音和語言是人與智能硬件進行信息交換的自然選擇。因此,對話式人工智能引起了工業界和學術界的極大興趣。百度等巨頭公司和思必馳等新興人工智能公司都在積極構建全鏈對話式人工智能平臺,目標是構建可定制的虛擬對話助手,為所有可能的智能物聯網設備提供支持。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方向。對話式人工智能主要是對語音對話系統(SDS)進行研究。面向特定任務語音對話系統是最感興趣的研究點,問答對話或聊天是當下流行的研究。在未來的幾年里,中國在工業界和學術界可能會出現下述三種趨勢。首先,復雜聲學環境和非合作交互場景中的感知技術將成為研究的重點,例如多個話者同時交流場景中語音識別。其次,上下文相關語言理解和對話決策會成為熱點。在這方面,數據驅動模型和知識引導方法相互結合是潛在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統計對話策略成功使用會使面向特定任務的對話助手在為人類服務時能夠不斷自我學習進化。最后,對話概念將從基于語音擴展到多模態(跨媒體),能夠同時處理語音數據和視覺信息的智能算法將廣泛應用于各種形式的智能硬件中。 五、挑戰與希望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良好基礎,特別是在人臉和語音識別、視覺分析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中國目前有8.4億互聯網用戶(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這給人工智能應用創造了無限市場。但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也面臨挑戰: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生態和人工智能倫理。 ? 培育本土人工智能人才中國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傾注了大量精力。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引導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2020年3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力推高校建立起交叉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工智能研究生培養質量。高等學校需要培養兩種類型人工智能優秀人才,一是從事基礎科研和原始創新的研究型人才,一是能夠將人工智能創新思維轉換為產品的工程性人才。2020年,教育部批準了215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目前,教育部批準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設置了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學科代碼:9901)。中國一些高校(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建立了人工智能學院、一些高校(如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的下一步突破將來自于多學科交叉內稟,比如神經科學、物理學、數學、電子工程、生物學、語言學和心理學的相互交叉以解決復雜社會發展問題和重塑國家工業體系[23]。目前來看,當前以特定任務驅動的人工智能與可解釋通用人工智能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多學科交叉的無盡探索可縮短這一距離。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強調要強化多學科交叉以及與工業界建立連接。同時,人工智能倫理也是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為了培養本土高質量人工智能人才,中國正在重建人工智能課程體系、而不是將人工智能課程體系視為其他學科(如計算機)的一個核心子集。令人高興的是,中國高中學生從2020年開始使用信息技術新課標教科書,信息技術新課標中有關人工智能知識內容將讓高中生掌握人工智能正確概念,以便為今后大學階段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 規范人工智能倫理由于人工智能具有社會屬性和技術屬性雙重特點,為了保證人工智能長久造福人類社會,我們不僅要通過技術手段使人工智能發揮最大效用,而且要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引發的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予以重視。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2019年4月,歐盟委員會人工智能高級專家組發布了《可信人工智能倫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19年5月發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識。G20集團強調負責任、可信人工智能準則[24]。中國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較為強調人工智能安全可信,以服務日常生活。歐洲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較為關注數據保護以及模型應用。研究人員目前開始將人工智能倫理準則(如安全、可信、可解釋和公平等)嵌入到算法模型中,以避免因算法不公平而造成社會傷害[25]。比如聯邦學習和區塊鏈技術相互結合可保護數據隱私以及“去偏見”,[26]介紹了在機器學習模型訓練中有效保護數據隱私的一種方法。中國人工智能倫理準則還缺乏立法,為此需要開展與人工智能倫理準則相關的法律法規社會實驗和效果評估。根據科技部發布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長周期和跨學科的人工智能社會試驗,以形成更適宜的人工智能治理手段和方法[27]。 ? 培育人工智能生態(AI Ecosystem)對中國而言,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是一個戰略決策,其將提升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改善工業領域和提高生產力[28,29]。人工智能生態是一個有機連接產業、初創公司、資本、研究機構和市場的活躍網絡,通過相互合作和成果轉化而孕育創新產品和競爭服務。在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中,每一個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者都可郁郁蔥蔥、乘勢成長。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37315988/article/details/107239417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文来了。道翰天琼认知智能平台为您揭秘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搭建SpringCloud配置中心 Co
- 下一篇: Android clippling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