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与Android安全差异
???????我們都知道Linux的安全性是公認的,而安卓也是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但是兩者的安全性卻相差很大,那這是為何?
1、安卓不是Linux
 ???????通常我們所說的Linux是GNU/Linux發行版,不僅包括Linux內核,還包括各種各樣的系統管理軟件或應用工具軟件,Linux發行版中的軟件通常只收錄經過開源社區審核過的開源軟件,或者經過商業機構審核的閉源軟件。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Linux得到了來自全世界軟件愛好者、組織、公司的支持。它除了在服務器操作系統方面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以外,在個人電腦、嵌入式系統上都有著明顯的進步。
 ???????Linux發行版一般是在Linux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套桌面管理系統。跟Windows一樣,以經典的一個桌面系統和多個軟件的模式,用C/C++開發出來程序編譯成二進制的機器碼直接運行在Linux系統上,這些軟件全部都是跟Dalvik/ART是一個層面的。
 ???????接著我們來說一下Android,它本質上還是一個Linux系統,只不過Google對它進行了裁剪和定制,這跟我們定制Linux到自己的嵌入式設備上的做法大同小異。Google自己寫了一個叫Dalvik的程序運行在Linux的系統上面,這個程序就是Android的Java虛擬機(JVM),由于效率等問題Android4.4以后改為AndroidRunTime(ART),但不管是Dalvik還是ART,都是用C/C++開發的,而用Java開發出來的APP其實是運行在Dalvik/ART上面的。
 ???????總結起來,Android系統和Linux發行版的系統根本區別是Android上面只跑了一個Dalvik/ART,而Linux發行版上面跑了很多“Dalvik/ART”,這一點算是安卓與Linux發行版的根本區別。我們常說的Linux安全,一般是指Linux內核比較安全,當然也有一部分指的是Linux發行版安全。而安卓由于在應用軟件方面的做法與Linux不同,所以兩者在安全方面并不能一概而論。
 2、授權管理
 ???????大部分情況下,使用者在使用Linux時的身份都是非系統管理員,權限方面受限,即使被病毒入侵,也能很好的保護系統程序和其他用戶文件的安全。Linux系統主要部署在服務器上,服務器用的Linux都會配置好防火墻之類的防病毒手段。加上個人使用Linux的數量偏少以及Linux的權限機制,制作Linux病毒難度大、收益小,因此很多黑客都把精力花在Windows病毒上。
 ???????而Android則不然,對于幾乎每一個安卓應用而言,在使用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獲取使用手機權限(如:讀取通訊錄權限、獲取位置信息、獲取相冊權限等等)。甚至可以使用特定工具借助系統漏洞或官方后門使得用戶可以獲取Android操作系統的超級用戶權限,增加系統被入侵風險。
 ???????Android主要使用于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雖然Android/Linux系統是開源的,但是安裝在上面的軟件基本都是閉源的,并且針對這些軟件沒有嚴格的審核機制。閉源軟件再加上沒有有效合理的審核機制,使得可以在安卓上運行的惡意軟件層出不窮。這一點做得比較出色的要數蘋果的App Store。當然,如果我們只使用谷歌的設備,而且只從 Google Play上下載程序,其實安卓系統的安全性也是非常出色的。但這對于國內用戶來說太不現實了。
 3、Linux 并不是 100% 安全
 ???????不過就算Linux內核版,也出現過嚴重的安全漏洞。2009年,該漏洞出現在Linux2.6.31-1c3版本,允許非授權用戶在含有漏洞的系統上運行惡意代碼甚至引起系統崩潰。漏洞駐留在控制Linux偽終端的n_tty_write功能中,直到2014年的Linux3.14.3才被發現及修復過來。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系統越復雜,可能出現的漏洞就越多,Linux也不例外。只不過Linux的優勢在于并不像Windows那樣預裝那么多核心程序。大部分Windows補丁都是在修補核心程序的漏洞。由于Linux并沒有這么多核心程序,因此相對漏洞也要少一些。
 ???????Linux并不是100%安全,它依然存在著許多漏洞。但相比Windows而言,Linux有著比較周密的權限機制,加上本身市場占有率比較低,開發Linux病毒并沒有太大收益。當然,如果黑客真的想黑掉一臺Linux電腦的話,相信也不會太難。所以說,Linux的安全只能是相對而言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与Android安全差异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布 | 发展
- 下一篇: 计算机视觉(CV)-生成模型:W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