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2011年08月02日 ○別集類存目十一 △《湖海集》·十三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孔尚任撰。尚任有《節序同風錄》,已著錄。尚任官國子監博士時,隨 侍郎孫在豐在淮揚疏浚海口,因輯其入淮以后詩文,自編此集,故以湖海為名。 △《幸跌草》·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百家撰。百家有《體獨私抄》,已著錄。是集凡雜文二十篇,其《序 〈盧氏春秋三傳纂凡〉》,謂《春秋》之本旨皆顯以示人,無暗藏機括,使人如 猜謎射覆者,深得圣人作《春秋》之意。其《王劉異同序》,亦深見兩家之閫奧, 大致頗肖其父,但蒼老不及耳。書首題曰《學箕五稿》,則卷帙尚多,此其稿中 之一種耳。 △《眺秋樓詩》·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高岑撰。岑字峴亭,商邱人,官豐城縣知縣。其詩每卷各為集名,終之 以《和月泉吟社》、《田園雜興》六十首。岑為吏部尚書宋犖外孫,故其詩法亦 本於犖,與宋至《緯蕭草堂集》體格相近,所謂酷似其舅者也。 △《赤嵌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孫元衡撰。元衡字湘南,桐城人,康熙中官至東昌府知府。是集,皆其 為臺灣同知時所作,以地有“赤嵌城”,故以為名。多紀海外風土物產,頗逞才 氣;而未能盡軌於詩律,王士禎為之點定,謂其追蹤建安,躡跡長公。似乎太過 也。 △《四香樓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范纘撰。纘字武公,婁縣人。其詩源出晚唐,而參以南宋,如“蜂憎綠 蟻晴偷蜜,燕覓青蟲晝哺雛。一潭水聚三更月,四野山圍小閣燈。三秋樹老蟬聲 盡,八月江寒雁影遲。蟬聲送過秋多少,鶴夢憑他夜短長”之類。皆綽有思致, 而格調未高。陳元龍《序》稱,其長堪輿學,蓋嘗館於元龍家,相傳《格致鏡原》 即其所纂,亦博洽之士也。 △《釀川集》·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許尚質撰。尚質字又文,山陰人。是集賦一卷,雜文二卷,詩五卷,詞 五卷,宋祖煜《序》謂,尚質少而業詩,亦喜飲,指邑中所謂“沈釀川”者自號, 因以名集。其文頗有法度,詞亦修整,惟歌詩稍嫌放縱,或不入律云。 △《南園詩鈔》·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尤世求撰。世求字念修,長洲人,官南充縣知縣。是集分《金臺草》一 卷,《冰壺草》二卷,《湛華草》一卷,《懷新草》二卷,《沁雪草》二卷, 《逢辰草》一卷,《都歷草》一卷。世求為侗之孫,故詩格亦與《西堂雜俎》相 近。 △《舟車初集》·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陶季撰。季原名澂,字季深,后以一字為字,又以字行,寶應人。王士 禎《漁洋詩話》記其與萊陽董樵同以一字為字,因而賦詩定交者是也。其平生足 跡半天下,詩多於舟車得之,因名《舟車集》。其詩多才鋒踔厲,風發泉涌,不 為邊幅所窘;然有警句,亦有率句;有健句,亦有弱句。蓋跌宕有馀,而陶煉未 至者也。 △《燕堂詩鈔》·八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國朝朱徑撰。徑字恭亭,寶應人,喬萊之婿也。是集為徑所自編,自康熙丙 寅至己卯凡十四年之詩,緣情綺靡,頗有格韻,特少作居多,尚未能盡謝鉛華耳。 △《鈍齋文鈔》·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楊兆嶦撰。兆嶦字又平,瑞金人。是集前有《自序》,謂著文三百 馀首,汰其三之二授諸梓,則兆嶦所自定也。又有張尚瑗《序》,稱其文似歸 有光。使汰其冗句俗字,固亦近之矣。 △《集古梅花詩》·(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吳曼撰。吳曼字也倩,上海人。居吳淞江上,其地多梅,因為集句賦 詠,凡《和中峰禪師韻》者一百首,《和陳涉江韻》者三十首,自和者十首;又 一百首,則吳曼以同里沈球本有是體,為繼作而合刻之者;又一百首,則吳曼六 十生日,其仲兄文卿取“十月先開嶺上梅”句,集古為壽,吳曼因續為之者。末 附《集唐梅歌》一首,乃七十六歲所作,殆終身詠此一花也。 △《根味齋詩集》·二十卷(編修徐天柱家藏本) 國朝徐志莘撰。志莘字任可,一字商農,德清人。工部尚書元正子,以父蔭, 官順天府通判。是編凡《趨庭集》二卷,《壯圖集》三卷,《小草集》三卷, 《棄擔集》七卷,《起乾集》二卷,《老傅集》三卷。詩多取法蘇、陸,不事雕 飾。蓋其家學然也。 △《笏峙樓集》·五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張祖年撰。祖年有《道驛集》,已著錄。是書《釋疑孟》一卷,以司馬 光有《疑孟》一書,而祖年逐條為之辨;《廢言》四卷,則其所自著也。中多游 戲之詞,與《道驛集》之正色講學者又殊。 △《觀樹堂詩集》·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樟撰。樟字鹿田,錢塘人,由舉人官至澤州府知府。其詩為《叱馭集》 一卷,入蜀時作也;《問絹集》一卷,《白舫集》二卷,《古廳集》四卷,皆令 江油時作也;《冬秀亭集》四卷,官澤州時作也;《剡曲集》一卷,則天臺紀游 詩也;《一半勾留集》一卷,則憂歸居杭詩也。 △《恕谷后集》·十卷、《續刻》·三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李塨撰。塨有《周易傳注》,已著錄。是集所作古文也,前有其門 人閻鎬《序》,稱恕谷者,自名其里也。后集者,自康熙癸未以前俱置之,而惟 存其后焉者也。集首第一篇為《送黃宗夏序》,后有題曰:此王昆繩改本也。恕 谷初學八大家,昆繩言當宗秦、漢,章法訂此。恕谷后謂唐、宋,不如秦、漢; 秦、漢不如“六經”,於文法一宗圣經,題曰《后集》云云。昆繩者,大興王源 字也,嘗撰《文章練要》,分六宗百家,談古文之法,后與塨同師顏元,塨 遂從學古文,盡棄其少作。后集之名,蓋別其前之所棄也。今觀其文,根柢仍出 八家,但開合斷續,不主故常,異乎明以來學歐、曾者,惟以紆馀曼衍為長耳。 遽曰秦、漢,曰“六經”,溢其量矣。塨天分本高,其學自成一家,以經世致 用為主,亦具有根柢;然負氣求勝,其文或失之粗豪,少古人淳穆之氣;其持論 又自命太高,自信太果,幾於唐、宋、元、明諸儒,無一人能當其意,亦未免傷 於褊激。蓋前明自萬歷以后,心學盛行,儒、禪淆雜,其曲謹者,又闊於事情, 沿及國初,猶存商俗,故顏元及塨獨力以務實相爭,存其說以補諸儒之枵腹高 談,未為無益。然不可獨以立訓,盡廢諸家,譬諸礞石、大黃,當其對證,實有 解結滌滯之功;若專服久服,則又生他疾耳。 △《東山草堂文集》·二十卷、《詩集》·八卷、《續集》·一卷(戶部尚 書王際華家藏本) 國朝邱嘉穗撰。嘉穗有《考定石經大學經傳解》,已著錄。其文頗條暢,詩 則淺弱。集后舊附《陶詩箋注》五卷,《邇言》六卷,又《考定石經大學經傳解》 一卷,今各分著於錄,俾從其類。 △《在陸草堂集》·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儲欣撰。欣有《春秋指掌》,已著錄。欣以制藝名於時,而古文亦謹潔 明暢,有唐、宋家法,大致於蘇軾為近。所作《蜀山東坡書院記》,宗旨可概見 也;其中如《周公太公論》、《撻伯禽辨》、《挾天子辨》,皆少近迂;《與齡 辨》,則先儒久言之,亦不免為屋下之屋;其正統辨不取帝蜀之說,亦不免失之 好辨也。 △《息廬詩》·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陶爾穟撰。爾穟字穎儒,華亭人。是集前有曹溶《序》,稱其入巧極, 天工錯。顏光敏《序》,稱其七古似青蓮、長吉;近體不專一家,而各盡其妙。 今觀所作,大抵以才思擅長,品格故未能超詣,《雪美人》七律二首,世所艷稱, 實則小巧也。 △《陳恪勤集》·三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鵬年撰。鵬年字北溟,號滄洲,湘潭人。康熙辛未進士,官至兵部侍 郎,河道總督,謚恪勤。是集凡分十編:曰《耦耕集》者,以舍北“耦耕堂”而 名也;《水東集》者,以其先人隴墓所在也;《蒿廬集》者,憂居前后所作也; 《浮石集》、《朐山集》、《淮海集》者,皆宦游地也;《于山集》、《香山集》、 《武夷集》者,皆往來游息處也;末附《喝月詞》五卷,則詩馀也。 △《道榮堂文集》·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陳鵬年撰。此本為鵬年所自編,刻於《恪勤集》之前,其生平以清操受 主知,詩文非所注意。集中亦皆應酬之作,更不見所長。 △《固哉叟詩鈔》·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高孝本撰。孝本字大立,號青華,嘉興人。康熙辛未進士,官績溪縣知 縣。孝本雖年屆四十始為詩,然罷官后放浪山水以老,故其詩灑落有清氣,但深 厚不足耳。是編分十七集:曰《趨庭集》,曰《江漢集》,曰《徑山集》,曰 《琴溪集》,曰《嶺南集》,曰《秦游集》,曰《大鄣集》,曰《葛園集》,曰 《晉游集》,曰《津門集》,曰《南州集》,曰《幔亭集》,曰《海岱集》,曰 《黃梅集》,曰《臺雁集》。皆孝本七十八歲所自編,為雍正丙午以前詩;至丁 未,又編其病中所作為《維摩集》,附十七集后,故《自序》但列十七集云。 △《葛莊詩鈔》·十三卷(內府藏本) 國朝劉廷璣撰。廷璣有《在園雜志》,已著錄。其詩以陸游為宗,《在園雜 志》嘗自記其“童去自埋生后火,飯來還掩讀殘書”一聯,或以為剿襲陸游“呼 童不至自生火,待飯未來還讀書”句。自辨其用意不同。是固誠然。然奪胎換骨, 要不能謂不出於游也。又自記有人評其詩曰:此亦出入於香山、劍南之間而未純 者,自以為允。可謂自知矣。 △《葛莊編年詩》·(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廷璣撰。《葛莊詩鈔》,止於官九江道時。是編又其官淮徐道時所作, 分年排次,起康熙丁巳,止於壬辰,后復有《補遺》一卷。 △《咸齋文鈔》·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查旭撰。旭字咸齋,海寧人,康熙癸酉副榜貢生。是集,凡書一卷,序 二卷,祭文一卷,論一卷,傳一卷,雜著一卷。旭有孝行,嘗於兵亂中崎嶇萬里, 尋父遺柩,士論稱之。其文源出南宋,頗清雅有法度,使假之年,尚可追古作者。 前有益都趙執信《序》,作於旭在之日;又有楊中訥《序》,則旭沒后所作也。 △《冰齋文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懷應聘撰。應聘字莘皋,秀水人。是編,刊於康熙癸酉,蓋所自編,皆 散體古文,而時文選本之《序》,最多。 △《清端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瑸撰。瑸字文煥,一字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進士,官至福建 巡撫,謚清端。是集,凡文七卷,詩一卷,皆非當行,然瑸居官以廉介稱,其 節概足以自傳,亦不必以文章傳也。 △《夢月巖詩集》·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呂履恒撰。履恒字元素,號坦菴,河南新安人。康熙甲戌進士,官至戶 部侍郎。此集,乃雍正乙巳其侄纘曾等校刊,詩以體分,末附詩馀二十四首。前 有凡例,稱其詩或經歲一改,或一月數改,如《洛陽秋思》、《河上寓目詩》之 頷聯,嫌其調近七子,輒加竄易。《金陵雜感》之結句,嫌其涉於怒罵,亦復易 之。又稱《盛朝詩選》載其《秦中懷古詩》、《洛陽秋思詩》、《懷公毅詩》字 句皆有所竄亂,今悉從原本云云。或刊版時有所點定歟。 △《冶古堂文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呂履恒撰。是集為履恒歿后,淳安方楘如及其門人石屏張漢所選定。凡 一百九十二篇,每篇各有評語,如制義之式。 △《雪鴻堂文集》·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鍾璧撰。鍾璧號鹿嵐,通江人。檢討蕃之子也。康熙丙子舉人,官平 南縣知縣。考古來集部之名,往往相復,然無一家之中,共一集名者,惟呂本中、 呂祖謙俱稱《東萊集》。然祖謙集加“太史”字以別之。(見《文獻通考》。) 又洪巖虎及其子希文皆名《軒渠集》,然希文集加“續”字以別之,非竟相同。 鍾璧之父蕃有《雪鴻堂集》,已著錄;而鍾璧此集仍以《雪鴻堂》為名,父子竟 無所別,亦未有之創例也。其詩皆信筆揮灑,於聲律多未能諧,疊韻詩九十一首, 尤多累句。《自序》謂,隨手涂抹,長短得失,在所不計,諒矣!其文亦惟意所 如,如《與陳敷相書》,引原憲“貧也,非病”之語,至以圣賢為戲,更軼乎規 矩之外矣。 △《克念堂文鈔》·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雷鐸撰。鐸字伯覺,蒲城人,康熙丙子舉人。《陜西通志》稱,其事繼 母孝,負米他郡以養,遇水幾溺。嘗終日不食,不致母缺於供。家雖貧,養從兄 弟及寡姊妹不少懈。朔望聚族人習禮講法,以相勸勉。蓋亦篤行之士,其文章則 以人存之耳。 △《殘本賦清草堂詩鈔》·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棠撰。棠字吟樵,華亭人。康熙丙子舉人,官至桂林府知府,告歸后 加銜為太仆寺少卿。是編原分五集:曰《白云吟》,曰《一肩吟》,曰《獨宜吟》, 曰《江上吟》,最后所作曰《雪篷吟》。今存者惟《江上吟》及《雪篷吟》,馀 俱散佚,其詩欲以風調勝,而骨幹未遒。 △《山舟堂集》·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周士彬撰。士彬字介文,婁縣人,康熙丙子副榜貢生。世居干山,其山 舟堂額,猶趙孟頫手書也。此集凡古今體詩一千馀首,乃其子忠炘等所刊。其 論詩以真樸為主,尤喜讀宋儒語錄,故所作如“存心養性須常靜,莫負吾家太極 翁”之類,皆白沙、定山派也。 △《湛園未定稿》·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姜宸英撰。宸英有《江防總論》,已著錄。此本為其未入書局以前所自 定,不及大興黃氏本之完備,以別行已久,姑附存其目。 △《真意堂文稿》·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姜宸英撰。此本前有秦松齡《序》,言宸英奉纂修之命,治裝北上,裒 為此集,蓋其中年所作,初出問世之本也。 △《菀青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至言撰。至言字山堂,一字青厓,蕭山人。康熙丁丑進士,官翰林院 編修。早年與同郡張遠齊名,毛奇齡稱其能守古人三義、八法之意而不變。今觀 所作,以藻縟為主,音繁節壯,頗似《西河集》中語,宜奇齡之喜其類己也。 △《華鄂堂集》·二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周彝撰。彝字策銘,婁縣人。康熙丁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其詩喜作 長篇,如《送張長史》、《君山玩雪》、《游江心寺》諸作,皆灑灑千言,才鋒 橫溢;然律以和平之義,往往有乖。后附《研山十詠》,別為一卷,蓋刊成之后, 又續入者也。 △《樸學齋詩集》·十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林佶撰。佶有《甘泉宮瓦記》,已著錄。佶工於楷法,文師汪琬,詩師 陳廷敬、王士禎。琬之《堯峰文鈔》,廷敬之《午亭文編》,士禎之《精華錄》, 皆其手書付雕。廷敬、士禎之集,皆刻於名位烜耀之時;而琬集則繕寫於身后, 故世以是稱之。茲集古體詩三卷,今體詩七卷,淵源有自,故體格猶為近古。特 才分差弱,出手微易耳。 △《柳塘詩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祖修撰。祖修字慎思,吳江人。是集乃康熙己卯其子大庚所編。后有 大庚《跋》,稱祖修在時,曾版行五七言古詩,已而悔之,謂詩當以編年為次, 不當分體。今所編詩十二卷,其半猶出祖修手定也。祖修詩頗雅馴,嘗作《讀王 子淵傳詩》,有“非無圣主賢臣頌,只教宮人記洞簫”之句。后見《升菴集》中 有之,喜其闇合,因作詩志之。然此二語,太涉論宗,本非上乘,且慎詩亦即李 商隱《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之意,亦非新義也。 △《畏壘山人詩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昂發撰。昂發有《畏壘筆記》,已著錄。是集,諸體雜編,其五言古 體大抵刻峭清新,一往駿利,有透空碎遠之音;而下手太快,亦頗乏渟蓄深厚, 則思銳而才狹之故也。 △《澄懷園全集》·三十七卷(通政司使張若渟家刊本) 國朝張廷玉撰。廷玉字衡臣,號硯齋,桐城人。康熙庚辰進士,官至保和殿 大學士,謚文和。是集為廷玉所自編,凡《文存》十五卷,皆乾隆戊辰以前作; 《詩選》十二卷,皆雍正乙卯以前作;《載賡集》六卷,皆乾隆丙辰以后作; 《澄懷園語》四卷,則所作筆記也。 △《秋江詩集》·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任撰。任字莘田,永福人。康熙壬午舉人,官至四會縣知縣。杭世駿 《榕城詩話》,稱其工書法,好賓客,詼諧談笑,一座盡傾。罷官歸里,壓裝惟 “端溪石”數枚,詩束兩牛腰而已。其詩源出溫、李,往往刻露清新,別深懷抱, 如《楊花絕句》云:“到底不知離別苦,后身還去作浮萍。”《春日雜思》云: “夕陽大是無情物,又送墻東一日春。”所為緣情綺靡,殆於近之。而低徊宛轉, 亦或闌入小詞,大致古體不如今體,大篇又不如小詩,故《榕城詩話》獨稱其七 絕,蓋才分各有所長云。 △《秋葉軒詩》·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琳撰。琳字佩嘉,一字玉田,錢塘人。是集,乃康熙丙戌其友趙炎所 選定。集中近體多於古體,而七言律詩一種,又多於諸體;大抵圓熟流利,篇篇 如一,蓋其瓣香惟在《劍南》一集耳。 △《黑蝶齋詩鈔》·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岸登撰。岸登字覃九,號“惰耕邨叟”,平湖人。是集,乃康熙壬 午岸登歿后,其從子黼熊所編,共詩四百四十馀首。其詩瘦削無俗韻,而邊幅微 狹,亦緣於是。 △《樓邨集》·二十五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式丹撰。式丹字方若,寶應人。康熙癸未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 是集乃雍正甲辰其子懋訥所刻,分年編次。凡《龍竿集》五卷,《睪蘇集》七卷, 《補過齋集》二卷,《忍冬齋集》七卷,《鴻柯集》一卷,《梅花書屋集》三卷。 起壬申迄丙申,每年一卷。惟《龍竿集》之第五卷,為其壬申以前詩,不以冠集 而以殿集,以少作故也。 △《古劍書屋文鈔》·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廷楨撰。廷楨字山掄,長洲人。康熙癸未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諭德。 是編,凡詩八卷,末附補遺及詩馀,又雜文二卷,乾隆丙子其孫士端刊於貴州。 其名曰,“古劍書屋”者,圣祖仁皇帝南巡,廷楨以舉人召試,御書《古劍篇》 以賜,因以為名,志榮遇也。 △《緯蕭草堂詩》·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宋至撰。至字山言,商邱人。吏部尚書犖之子,康熙癸未進士,官翰林 院編修。初刻有《緯蕭堂詩》一卷,附犖集后。此其全集也,至承其家學,兼得 新城王士禎之傳,故其詩派亦介出於父、師之間,但才與學均未及耳。集中《孔 雀聯句》,父子同為之,蓋用蘇軾與子過聯句例也。 △《績學堂文鈔》·六卷、《詩鈔》·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梅文鼎撰。文鼎有《歷算全書》,已著錄。其以“績學”名堂者,初大 學士李光地嘗薦文鼎於朝,康熙乙酉恭逢圣祖仁皇帝南巡,文鼎迎鑾道左,蒙召 對,御書“績學參微”四字賜之,因以名堂,并以名集也。然文鼎測驗推算諸法, 皆足以自傳於后,詩文特其馀事,非所擅長。蓋算術雖一藝,而非以畢生之精力 專思研究,則莫造其微,雖超特絕世之姿,其勢不能以旁及。張衡深通歷算,妙 契陰陽,至能作候風地動儀;而文章博麗,又能凌轢崔、蔡之間,千古一人而已, 自洛下閎、鮮于妄人以下,淳風、一行,亦未能以詞采著也。斯亦物不兩大之理 矣。 △《滋蘭堂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元滄撰。元滄有《禮記類編》,已著錄。是編,分六集,曰《康瓠集》、 《灌畦集》、《今雨集》、《紫貝集》、《勞薪集》、《西征集》。前有其孫廷 芳題識,稱《康瓠集》,為家居侍親及為查氏贅婿時作;《灌畦集》,為移居龍 山時作;《今雨集》,為入直武英殿時作;《紫貝集》,為官文昌時作;《勞薪 集》為罷官后自京赴粵時作;《西征集》為由粵赴京,謫居銀州時作。元滄為查 昇之婿,久與查慎行游,故其詩格頗近《初白堂集》云。 △《澹初詩稿》·八卷、附《見山堂詩鈔》·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沈翼機撰。翼機字西園,號澹初,海寧人。康熙丙戌進士,官至翰林院 侍讀學士。詩分十集:曰《謀野集》,曰《新安集》、附《黃山紀游》百詠,皆 翼機為諸生時作;曰《瀛洲集》、《丹葵集》,皆館選后作;曰《蜀使草》,康 熙甲午典試四川時作;曰《黔使草》,康熙丁酉至庚子為貴州學政時作;曰《江 右使草》,雍正癸卯至丙午為江右學政時作;曰《兩山集》,乞假歸田后作;曰 《覲光集》,乾隆元年翼機復補原官后作;曰《游衍集》,則致仕后作也。附見 《山堂詩鈔》一卷,為其子廷薦之作,廷薦字澄懷,雍正壬子舉人,未仕早卒, 僅存詩六十馀首。 △《集虛齋學古文》·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方楘如撰。楘如有《離騷經解》,已著錄。其制義最有時名,而散體之 文,亦頗奧勁有筆力;然喜雕琢新句,襞積古辭,遂流為別派。蓋其制義,亦喜 以新穎為工,天性然也。 △《絸齋詩選》·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謙宜撰。謙宜號稚松,膠州人,康熙丙戌進士。是集末有法輝祖《跋》, 謂全稿三千馀首,暮年自訂,存詩四百馀篇。《自序》凡千言,極述其苦吟之狀, 然其詩出入於香山、劍南之間,一吟一詠,亦足自娛。起而抗衡古人,則力尚不 逮也。 △《蓼村集》·四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王蘋撰。蘋字秋史,歷城人,康熙丙戌進士。其詩為王士禎、田雯所稱, 而文不甚顯。乾隆癸巳,桂林胡德琳得其本於歷城周氏,為刪訂付梓。德琳為之 《序》,稱原本分甲乙二集,自癸亥至庚子三十四年之作,各自編年,惟辛丑以 后之文無存。今仍其舊,編為四卷,乙居四之一;惟《書記》、《記傳》注干支 於本目之下,使后人有所考焉。 △《雪鴻堂文集》·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鍾峨撰。鍾峨號芝麓,通江人。康熙丙戌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是集 乃其督學福建時所編,凡賦頌一卷,詩一卷,多館課及應酬之作。案:鍾峨父蕃 有《雪鴻堂集》,其兄鍾璧《集》襲用其名;鍾峨又襲用其名,殊不可解。如以 為家乘之總名,則又各為卷第,例亦難通也。 △《王石和文集》·(無卷數,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珻撰。珻字石和,又字韞輝,孟縣人。康熙丙戌進士,官翰林院 檢討。是集中,多議論之文,筆意亦頗縱橫。其記周遇吉死節事,謂賊兵攻城急, 城將陷,賊募獻遇吉者。遇吉謂左右曰:“豈惜一死以累眾,可獻我。”兵民環 泣。眾遂以繩系公下,有兩賊掖之去。公見賊,罵;倒懸演武廳磔之云云。與 《明史》本傳不合;又以“虸蚄廟”為“田子方廟”,與朱彝尊碑不合;其 最異者,如《文昌閣碑記》,謂孔子不得帝君之教,天下將有悖心反道,肆然於 日用倫常之際,而不復以天地日月為可忌者,尤不可為訓也。 △《十峰集》·五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徐基撰。基字宗頊,華亭人,由貢生官訓導。是集自詩、賦、文及填詞, 皆集前后《赤壁賦》中字,錯綜盡變,極有巧思。若其中《游小赤壁賦》、《春 日游小赤壁賦》及《道德篇》諸作,皆洋洋數千言,而伸之縮之,不出四百馀字 之外,雖才人狡犭會,不足以語大雅,而專門之技,別開奧窔,亦詞苑中之奇作, 亙古所未有者也。末卷,仿梁簡文《蘇蕙蘭古鞶鑒圖》,及宋庠《寄范仲淹諸回 文》,皆有思致。卷首有康熙丙戌陳元龍《序》。《序》集《圣教序》中字,亦 如自己出,以弁此集,可云勁敵。然元龍特偶一為之,尚無不可。基則弊一生之 精神,成此一集,可謂宋人之楮葉矣。 △《蓬莊詩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虹撰。虹字渭梁,長洲人。是集其所自編。以作詩先后為次,起康熙 丁亥,迄雍正甲辰,古今體共五百四首,每卷之前皆有小引,紀其歲月及所閱歷 遭逢。 △《雄雉齋選集》·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顧圖河撰。圖河字書宣,江都人。康熙己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圖河 為江左十五子之一,其詩古體多學眉山,近體多學劍南,詠物諸作亦頗新穎。而 在同時諸人之中,尚未能籠罩一切也。 △《青溪詩偶存》·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蔣錫震撰。錫震字豈潛,宜興人,康熙己丑進士。是集分二十二種,曰 《輟耕草》、《北征集》、《渡河集》、《贅疣集》、《北游草》、《楚游草》、 《還山草》、《汗漫吟》、《北行草》、《歸耕草》、《章江草》、《還山草》、 《后北游草》、《涉江草》、《洛游草》、《灌園草》、《游燕草》、《廬中吟》、 《后章江草》、《還山吟》、《金臺草》、《學制集》。自己巳至壬寅,凡三十 四年之作,皆以年編次。 △《退谷文集》·十五卷、《詩集》·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黃越撰。越字際飛,上元人。康熙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所著《四書大 全合訂》,及選刻制義,如《明文商》、《今文商》、《墨卷商》、《考卷商》 之類,皆盛行一時。蓋平生精力注於講章、時文,此集所著詩、古文,乃以馀暇 兼治者,其《尚書古今文辨》,惟以蔡傳,折服諸家;《三傳得失辨》,惟以胡 傳,斷制眾論,亦仍舉業繩尺也。 △《圭美堂集》·二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用錫撰。用錫字晝堂,宿遷人。康熙己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 詩十卷,文十六卷,乃其族子鐸及門人周毓侖所校刊。用錫從學於李光地,作文 以樸澹為長。生平書法頗工,集中《字學劄記》二卷,皆自道其心得;其他題跋, 亦辨論法帖手跡者居多。 △《青要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呂謙恒撰。謙恒字天益,河南新安人。康熙己丑進士,官至光祿寺卿。 謙恒嘗讀書“青要山”,因以名集,其詩純作宋格,疏爽有馀,而亦頗傷樸直; 如《洗象行》之類,皆病於太質。 △《吾廬遺書》·(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陶成撰。成有《皇極數鈔》,已著錄。是集為其子其愫所編,皆所作雜 文,頗純正有軌度,而稍狹於波瀾;其中《象緯考》一篇,有錄無書,意傳寫佚 之或於訂定時刪去,而誤留其目也? △《性影集》·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時憲撰。時憲字若千,號禊亭,太倉人。康熙己丑進士,由宜興教諭, 改翰林院庶吉士。是編凡八集,集各一卷:曰《水邊林下稿》,曰《桐溪稿》, 曰《無隱林稿》,曰《靜寄軒稿》,曰《莊氵婁稿》,曰《荊溪稿》,曰《楚游 稿》,曰《粵游稿》。其名“性影”者,蓋取邵子“情為性影”之說也。集中近 體頗饒風致,擬古諸作則隨意抒寫,不甚求工。 △《改堂文鈔》·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唐紹祖撰。紹祖字次衣,江都人。康熙己丑進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 官至湖州府知府,仍入為刑部員外郎,告歸卒。紹祖少師姜宸英,登第出安溪李 光地之門,故其文蒼勁有師法。此集乃晚年手自刪定,僅存四十三篇,皆其生平 得意之作也。 △《石川詩鈔》·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方覲撰。覲字近雯,江都人,康熙己丑進士,官至西安布政使。是集, 乃其少子柱山所編。凡各體詩二百六十馀首,其《題朱彝尊手書詩冊》,有“曝 書亭下自抄詩,想見蒼茫獨立時;不是到門親受業,唐音宋格有誰知。”蓋嘗從 學於彝尊者也。 △《師經堂集》·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文駒撰。文駒字子文,鄞縣人,康熙己丑進士。是集為文駒所自編, 凡文十三卷,詩五卷,前有孫勷《序》,稱其浚伊、洛之淵源,探韓、歐之骨髓, 沈浸醲郁,積有年歲。《自序》亦主於自達其情。今觀其集,滔滔而出,足以暢 所欲言,然未能固而存之也。 △《墨瀾亭集》·(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帥我撰。我字備皆,號簡齋,奉新人,康熙辛卯舉人。江西古文,自艾 南英倡於前,魏禧等和於后,踵而起者,雖所造深淺不同,而大都循循有舊法。 是集亦其一也,舊刊版於南昌,所載未備,雍正乙卯,其子念祖屬徐廷槐,匯取 已刻未刻諸稿,裒為此本,凡一百四十篇。 △《殘本云川閣詩集》·九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杜詔撰。詔字紫綸,無錫人。康熙乙酉圣祖仁皇帝南巡,迎鑾獻詩,命 供職內廷,壬辰會試榜后,特賜一體殿試,改庶吉士。是編總題《云川閣集》, 而僅有古體詩,詩又起於卷三,終於第十二,前無目錄,其版又近時新刻,不喻 其故,或裝輯者佚之耳。 △《閭邱詩集》·六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顧嗣立撰。嗣立有《溫飛卿詩注》,已著錄。《江南通志·文苑傳》稱, 嗣立博學有才名,尤工詩,所居“秀野草堂”,嘗集四方知名士,觴詠無虛日, 風流文雅,照映一時;曾撰《元詩選》四集,采摭略備。蓋其性之所近,故詩亦 往往似之。 △《今有堂詩集》·六卷、附《茗柯詞》·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程夢星撰。夢星字午橋,號香溪,江都人。康熙壬辰進士,官翰林院編 修。家有“筿園”,擅水竹之勝,日與賓客吟詠其中,年七十七乃卒。是編 分六集:曰《漪南集》、《蠹馀集》、《五貺集》、《山心集》、《琴語集》、 《就簡集》,末附《茗柯詞》。其詩略近劍南一派,而間出入於玉溪生,詞亦具 南宋之體,但格力差減耳。 △《二水樓詩集》·十八卷、《文集》·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茹旻撰。茹旻字覆如,臨川人,康熙癸巳進士,官中書舍人。嘗預修 《廣西通志》、《撫州府志》,所作凡例及諸傳序,皆載集中。 △《朱圉山人集》·十二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鞏建豐撰。建豐字子文,號渭川,又號介亭,伏羌人。康熙癸巳進士, 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是集詩文各六卷,又以補遺之文附於詩末。大抵平實簡易, 無擅勝之處,亦無踳駁之處。 △《三華集》·四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梁機撰。機字仙來,泰和人,康熙癸巳進士。是集機所自編,分四子部: 一曰《入洛志勝》,多題詠古跡之作;一曰《燕云詩鈔》,隨侍其父宦游京邸之 作,皆王士禎選定;一曰《徵草》,則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召試入都之作; 一曰《還草》,則試不入格,歸途之作也。 △《練溪集》·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傅米石撰。米石字立元,鉅野人,康熙癸巳舉人。是集凡文二卷,詩二 卷,雜記一卷,前有其門人李包《序》,后有其子爾德所作《家傳》,其古文頗 謹嚴有法度。如《琢磨偶記序》,誤以“碧云騢”為“白獺髓”,引據或疏。 《管蔡論》,謂周公勝季友,殊為贅衍,《季札論》責以當為“伯夷”、“泰伯” 之逃,亦為吹索。然其他率不失醇正。《雜說》持論亦平允,其曰:“讀書之人 屏伏田里,不敢為畸邪之行,不敢為詭激之論,不敢著非圣之書,謹身力行以為 齊民先,是即所以報君父。”可謂有德之言。其誤以“鉤辀”為蟬之類,特小失 耳。惟古詩以文筆為之,猶未乖大雅;近體則皆不入格。甚至以“海若”押入馬 韻,是“蘭若”之“若”也;以“刻鏤”讀為平聲,是“屬鏤”之“鏤”也。吟 詠非所擅長,而雜然編錄,轉為全集之累,是則其后人之過矣。 △《約園詩鈔》·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郭雍撰。雍字仲穆、一字書禪,福清人,約園其號也,康熙癸巳舉人。 是集各體詩共二百馀首。雍自謂前后所作多屬近體,於古體歌行間存一二,《樂 府》則有待而未及。今觀其詩,惟五言律詩,頗有局度,馀皆平平。詩不沿溯於 古,而先求之偶儷之格,終不能探其本也。 △《瓦缶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宗渭撰。宗渭字泰川,嘉興人,康熙癸巳舉人。初於康熙丁亥自編其 詩為《瓦缶集》三卷,后又有《永懷集》一卷,附刻以行。宗渭歿后,其婿高衡 乃裒其遺詩,編為《樂府》一卷,《古體》九卷,《近體》二卷,仍以“瓦缶” 為名,從其初稱也。其詩古體多於近體,五言多於七言,時以漢、魏、六朝、唐 人為法,而不肯為宋、元之格,故字句率有古意。昔人論林鴻之詩,如唐摹晉帖 者,其庶幾乎。 △《若菴集》·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程庭撰。庭字且碩,號若菴,歙縣人。是集《文》一卷;次《詩》一卷, 次《詩馀》一卷,次《停驂隨筆》一卷,康熙癸巳,庭至京祝釐,隨日紀行所作, 附以詩詞;次《春帆紀程》一卷,則自揚州至歙,往返所作,亦有詩詞附焉。 △《嗜退山房稿》·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帥仍祖撰。仍祖字宗道,號介亭山人,奉新人。是集,乃仍祖自編其康 熙癸巳、甲午二年所作,凡詩二卷,文三卷。 △《空明子詩集》·十卷、又八卷、《文集》·六卷、又二卷、《雜錄》· 一卷、《詩馀》·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榮撰。榮字景桓,華亭人。《自序》謂,生平共得古文雜作六百馀首, 詩三萬馀首,詩馀一千五百馀首,歌謠三百馀首。康熙甲午檢出,盡付祖龍,僅 存三十分之一,即是編也,詞意多放曠不羈。 △《挹青軒詩稿》·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華浣芳撰。浣芳,蘇州女子。華亭張榮之妾也,年二十三而卒。榮刊其 遺詩,自為作《序》。述其九歲時夢見唐太宗召有唐一代諸詩人,教之作詩,其 事甚怪。榮好為游戲之文,殆亦寓言耶。 △《龍溪草堂集》·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世睿撰。世睿字道存,章邱人,康熙乙未進士,官上海縣知縣。世睿 初改庶吉士,及散館,仍外補,故是集多館課之作;至第九卷《金陵宦稿》中 《八勸八戒》詩,意求通俗,然太質勝於文矣。 △《陳玉幾詩集》·三卷(禮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 國朝陳撰撰。撰字楞山,號玉幾,鄞縣人。以書畫游江淮間,窮愁寡合,故 其詩多悽斷怨咽之音。是編刻於康熙丙申,蓋其中年所作,首曰《繡鋏集》一 卷,次曰《玉幾山房吟》一卷,次曰《玉幾山房擬古詩》一卷,皆戛戛獨造,如 其為人。雖未及古,要能離俗,惟擬古詩中,多載勝流評語,仍沿明末山人之習 耳。 △《云溪文集》·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儲掌文撰。掌文字曰虞,一字越漁,宜興人,康熙丁酉舉人,官四川納 溪縣知縣。納溪舊名云溪,故掌文以“云溪”自號。是集,又名《云溪隨筆》。 自儲欣以古文詞有名,其家父子兄弟多以此相鏃厲。掌文為欣之孫,得其指授為 多。今世所傳欣選《左》、《國》、《史》、《漢》,及《唐宋十家文》,即其 甄錄以授掌文者也。 △《據梧詩集》·十五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管棆撰。棆有《師宗州志》,已著錄。是編凡《吹萬集》二卷, 《柏軒草》二卷,《修琴閣集》二卷,《鷗馴集》二卷,《天外集》二卷,《圃 華集》二卷,《寓檗稿》三卷。邵長蘅《序》稱:其詩先學劍南,后學少陵。今 觀所作,大抵先入者為主也。 △《近道齋文集》·六卷、《詩集》·四卷(吏部主事張慎和家藏本) 國朝陳萬策撰。萬策字對初,一字謙季,安溪人,徙於晉江。康熙戊戌進士, 官至詹事府詹事,緣事降翰林院檢討,終於侍讀學士。萬策以康熙癸酉舉於鄉, 困公車者二十六年。久從李光地游,多得其指授,然平生詩文,多散佚不收。此 本乃乾隆癸亥,其子冕世所輯。其中《西洋算法異同論》,頗能究其所以然。李 光地、施瑯諸《傳》,軼聞舊事,亦多可考云。 △《白田草堂存稿》·二十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王懋竑撰。懋竑有《白田雜著》,已著錄。是集凡文二十卷,詩四卷, 末附《行狀》一篇。其學長於考證,故全集以雜著為冠,詩文則未能過人。其 《與方苞書》,自謂筆力拖沓,不近古人。所謂人之知我,不如我之自知,亦足 見其學問之篤實也。 △《莊元仲集》·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莊亨陽撰。亨陽有《算學》,已著錄。此集僅文十二篇,乃其官淮徐道 時,所上河防條議也。 △《綠蘿山房文集》·二十四卷、《詩集》·三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胡浚撰。浚字希張,號竹巖,會稽人,康熙庚子舉人。是編文皆駢體, 浚自為之注,前有魯曾煜《序》,稱仿《韓非子》有經有傳例。然《韓非子》經 傳各自為條,其著書句下自注者,始班固《漢書·藝文志》;作文句下自注者, 始謝靈運《山居賦》。浚蓋用靈運例也。 △《寒香閣詩集》·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鄧鍾岳撰。鍾岳有《知非錄》,已著錄。是集為乾隆乙亥其子汝功、汝 敏所編,凡古今體詩一百九十二首。其詩頗溫厚和平,無血脈僨張之狀,而材地 稍弱,尚未能頡頏古人。 △《墨麟詩》·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馬維翰撰。維翰字墨麟,海鹽人,康熙辛丑進士,官至四川川東道。其 詩以縱橫排奡為長,意之所向,不避險阻;然神鋒太俊者居多。 △《秋塍文鈔》·十二卷、《三州詩鈔》·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魯曾煜撰。曾煜字啟人,秋塍其別號也,會稽人。康熙辛丑進士,改庶 吉士,未授職,乞養親歸,教授生徒終於家。是集文一百二十一篇,中多考證之 作。其文氣頗剽急,蓋才性使然,若《續中山狼傳》之類,雖規橅毛穎,然不 作可也。目列《易本末論》六十四篇,《易纂例》八十篇,而有錄無書,蓋均未 刻。又《廣東、祥符二志凡例》,亦有錄無書。殆以已見於《兩志》歟。其詩以 “三州”名集,《自序》曰杭州、汴州、廣州也。蓋其歷主講席,游蹤所及之地 云。 △《最古園二編》·十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羅人琮撰。人琮字紫蘿,湖南桃源人。康熙辛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是集,人琮所自定。其云二編,以尚有《初刻最古園集》二十四卷也,然其初刻 今未之見。此集詩文,則大抵以才氣用事,曼衍縱橫者也。 △《陸堂文集》·二十卷、《詩集》·十六卷、《續詩集》·八卷(浙江巡 撫采進本) 國朝陸奎勛撰。奎勛有《陸堂易學》,已著錄。是集前有《自序》,謂在長 洲汪琬、秀水朱彝尊之間。其文內《序問》、《考辨》諸篇,亦頗博辨。然說經 好為異論,頗近毛奇齡,尚不及琬與彝尊也。 △《堂集》·六十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之雋撰。之雋有《香屑集》,已著錄。是集凡五十卷,又補遺二卷, 續集八卷,皆之雋所手編,各有《自序》。末附《冬錄》一卷,則所自撰年譜也。 之雋之學,排陸、王,而尊程、朱,多散見所作詩文中,持論甚正。而綜覽浩博, 才華富贍,興之所至,下筆不能自休,往往溢為狡犭會游戲之文,不免詞人之結 習。又名譽既盛,贈答遂繁,牽率應酬,不能割愛,榛楛勿翦,所存者不盡精 華。譬之古人,殆陸機之患才多矣。 △《云在詩鈔》·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查祥撰。祥字星南,海寧人。康熙辛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祥早歲嘗 舉博學鴻詞,晚乃登第,年至八十馀而沒。詩集未經刊行,此流傳寫本也。 △《小蘭陔集》·十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謝道承撰。道承字又紹,號古梅,閩縣人。康熙辛丑進士,官至內閣學 士,兼禮部侍郎。是集詩十卷,文二卷。道承假歸養親,故取南陔《補亡詩》語 名集。而集中所載,則應制館課之作皆在焉,不專家居作也。其中碑帖題跋,亦 頗具鑒賞。 △《桐村詩》·九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馮詠撰。詠字夔飏,金谿人。康熙辛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編一卷 為一集:一曰《江漢集》、二曰《日下集》、三曰《章江集》、四曰《南海集》、 五曰《南海二集》、六曰《公車集》、七曰《玉堂集》、八曰《京口集》、九曰 《黔中集》,分年編次,各以作詩之地為名,始於康熙癸巳,迄於雍正己酉,共 十七年之詩。前有《自序》,題康熙甲午,蓋《江漢集》之《序》,刊版時取冠 全詩爾。 △《崇德堂集》·八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王植撰。植有《四書參注》,已著錄。此集植所自編。其學主於敦勵名 節,而事事有濟於物。故集中所載,多居官案牘之文,頗足見其生平,其考論經 籍,則好以意推理,斷不能一一徵於古也。 △《偶存草》·(無卷數,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王植撰。是集亦植所自編,植喜講學,故其詩全沿《擊壤集》之派。 △《墻東雜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汝驤撰。汝驤字云衢,所刻制義,或自書曰“云劬”,又自書曰“耘 渠”,皆以同音假借也,金壇人。由貢生官通江縣知縣。此編乃所作古文。其以 “墻東”為名,蓋用后漢王君公事,汝驤掉鞅文壇,事殊牛儈,殆以其王姓,斷 章取義耶。文凡二十一篇,前六篇皆經說,后十五篇則皆史評也。其《術序記》, 謂學記術有序,即“遂”也;辨舊志讀術為州之非,考《春秋·秦伯》使術來聘, 公穀作使遂,則汝驤之說實闇合古義。其《荀彧論》上下二篇,反覆推獎,以為 有道之士,則過矣。 △《與梅堂遺集》·十二卷、《耳書》·一卷、《鲊話》·一卷(江蘇巡撫 采進本) 國朝佟世思撰。世思字儼若,正藍旗漢軍,以蔭生官思恩縣知縣。是集凡詩 十卷,詞一卷,雜文一卷,其弟世集裒而刻之,末附《耳書》一卷,皆記所聞見 荒怪之事,分人、物、神、異四部;《鲊話》一卷,則以公事至恩平,而記其風 土也。 △《金闇齋集》·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敞撰。敞字廓明,號闇齋,武進人。其學出於“東林”。是書首載 《家訓紀要》,次《默齋湯先生述略》,次其《學山居會約》,次《自知日錄》, 次《讀史筆記》,次《古今體詩》,次《雜著》,次《可凡編》,次《客窗偶記》, 次《師古約言》,次《宗約宗范》。其中《家訓紀要》一卷,乃其父所劄記,以 訓子孫,敞更纂而錄之,故冠首云。 △《前溪集》·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唐靖撰。靖字聞宣,武康人,康熙中諸生。是集詩八卷,文五卷,二集 詩一卷。其詩頗具風骨,間傷率易,其文亦然。五卷論水利、樂律諸條,則科舉 答策之類耳。“前溪”在武康縣治南,源出銅峴山,在六朝為繁會地,所謂“前 溪舞者”是也。 △《華林莊詩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姚孔钅閏撰。孔钅閏字梁貢,號于巢,桐城人,康熙中諸生。其詩七言 絕句工於寫景,如“垂楊枝上鶯捎蝶,撼得飛花破水痕”之類,亦殊有晚唐風味。 所謂香車金犢,陌上留連者也。至“黃云白雪門前路,蕎麥田中作菜花”之類, 則刻畫太甚,無情景交融之致矣。 △《瓠尊山人詩集》·十七卷(檢討蕭芝家藏本) 國朝夏熙臣撰。熙臣字無易,孝感人。七歲補諸生,以歲貢官安陸府教授。 初著有《巢云閣詩》十五卷,后增以新作,重編為此集。其詩才情富贍,故往往 疊韻至五六;又《和阮籍詠懷》、《擬李東陽樂府》殆遍,然連篇累幅,瑕瑜不 免互見。亦所謂武庫之兵,利鈍互陳者矣。 △《道腴堂詩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煜曾撰。煜曾字麓蒿,上海人,康熙末貢生。是集為其孫錫寶所編 《石倉世纂》之第一種也。凡詩一百五十五首,煜曾為云間董俞弟子,故其詩, 聲律格調頗有師法,然卷中但存近體而無古詩。王延年《序》,稱其懶不自惜, 散佚頗多,今所傳者皆其孫口授,豈訓課時惟取聲律諧適,易於記誦故耶。 △《長嘯軒詩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煐曾撰。煐曾字祖望,號春浦,上海人,康熙末貢生,炳曾之弟 (原文誤刻,應為“兄”)也。是集為《石倉世纂》之第二種。凡詩四卷,后附 詩馀一卷,雜著一卷,其生平所注意者,在於詩馀、駢體,其詩亦專學晚唐,以 纖麗自喜。 △《放言居詩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炳曾撰。炳曾字為章,號巢南,上海人,康熙末諸生。煜曾之從弟也。 是集為《石倉世纂》之第三種。凡詩五卷,后附雜著一卷,并從子一士所撰《墓 志銘》。其詩與煜曾《道腴堂集》格律相近,而才地稍遜焉。 △《隨村遺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施瑮撰。瑮字隨村,宣城人,侍讀閏章之孫也。此集為杭世駿所編。 其詩酷學其祖,而風骨稍峭,邊幅稍狹,則根柢之深厚不及也。 △《有懷堂詩文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田肇麗撰。肇麗字念始,號蒼厓,戶部侍郎雯之子,官戶部郎中。肇麗 負雋才而屢試不第,其入官也以任子,故《述懷詩》有“慚非科名人”句,蓋吟 詠之間,嘗以是耿耿云。 △《靜便齋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曾祥撰。曾祥字麟徵,仁和人,康熙末諸生。與厲鶚、金農諸人相唱 和。是集前五卷為詩,后五卷皆雜文;“靜便齋”者,館於義橋陳氏時所葺,取 謝靈運“還得靜者便”句名之,《有所為記》見於集中。前有雷鋐所撰《兩王 生小傳》,一謂曾祥、一謂江都王世球也。 △《鍾水堂詩》·三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顏肇維撰。肇維字次雷,曲阜人,官臨海縣知縣。是集乃其官浙東時所 作,詩多學南宋諸家。 △《帶月草堂詩集》·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顏懷禮撰。懷禮字約亭,曲阜人,襲世職為“五經博士”。好學,喜為 詩,早年夭逝,故骨格未成。此集為其弟懷繹所編,前有康熙后壬寅嶧縣李克敬 《序》,亦稱天假以年,俾盡其勤,何遽不如“鏤肝斫髓者”之所為也。 △《青嶼稿存》·(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安弦撰,安弦字琴父,烏程人。其文以才氣勝,而喜事涂澤,詩則音 節疏放,亦未能磨礲圭角。 △《桐乳齋詩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梁文濂撰。文濂字谿父,錢塘人,大學士詩正父也。是集凡詩九百馀首, 而同時唱和諸作亦間附錄。杭世駿《序》,稱其壯時南浮衡、湘,北抵碣石,踐 歷嵩、華,回旋宋、衛之郊,蓋頗耽懷山水者,故記游之詩為最多焉。 △《橡村集》·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緗撰。緗字子青,號橡村,歷城人,候補主事。嘗學詩於王士禎,所 作具有法程,而早年夭逝,故骨格未成。是集分四種:曰《風香集》,曰《吳船 書屋集》,曰《觀稼樓詩》,曰《云根清壑集》。自《吳船書屋》以下,皆士禎 之所評定也。 △《蒼雪山房稿》·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綱撰。綱字子驄,歷城人,官至福建巡撫。與兄緗、絳皆學詩於王士 禎;是集亦士禎所評定,詩頗清淺,蓋少作也。 △《吾友于齋詩鈔》·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錫爵撰。錫爵字擔伯,號中巖,嘉定人,寄居吳江。是集前有雍正乙 巳張云章《序》,題曰《原序》,蓋為其舊稿而作。又有乾隆辛酉朱稻孫《序》, 則刊此本時所作。其詩酷摹王士禎,亦往往得其一體,其齋名“吾友于”者,取 杜甫《岳麓寺詩》:“山鳥山花吾友于”語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互联网晚报 | 2月16日 星期三 |
- 下一篇: 418合练剑指618,猫宁要给京东一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