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压强投入,华为云“Cloud+X”打开产业下一极空间
2018年對于中國的公有云產業來說,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一年,一個強有力的公有云新集團軍正在浮現。在2019年5月,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18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超40億美金,IaaS市場增速同比增長88.4%。除了市場上的五強之外,還有一個占據26.4%市場份額的另一集團在高歌猛進。根據Frost & Sullivan最新發布的《中國IT基礎設施行業白皮書》,指出2018年憑借在云基礎設施領先的實踐和創新,華為云以21.3%的市場份額獲得中國云基礎設施市場領導者的地位。
在中國公有云產業的后發力者中,華為云是唯一非上市、非IPO且不帶互聯網生態的獨立第三方通用型公有云服務商。2018年華為云被Forrester評為中國全棧公有云平臺領導者,也是新集團軍中唯一入選領導者象限的廠商。而在2019年5月IDC發布的《2018中國云系統與服務管理軟件市場追蹤報告中》,華為云Stack云管理平臺ManageOne在市場占有率中位列第一。如今,華為云已經成為了中國公有云市場最大黑馬。更進一步,在2019年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汪濤表示華為云的戰略是打造混合云,華為內部已經進行了架構調整,把私有云、IoT等整合到了Cloud BU中。
華為Cloud BU的組織整合是整個華為“Cloud Only”戰略的重要推進。如今,華為云正在朝著成為政企最佳全棧混合云供應商的方向穩步邁進。在2019年5月9日的“杭州·選擇不凡 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站上,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表示,目前正在整合過程當中,整合的目的有兩點:第一,更好地服務好客戶,真正地為客戶提供一個隨著數字化轉型進程發展的混合云解決方案;第二,更加充分地發揮華為內部優勢,幫助政企從私有云向混合云再向公有云平滑遷移。
在談到華為云的差異化優勢時,鄭葉來強調華為不是上市公司,沒有業績壓力,因此可以更加沉穩打磨產品、技術與方案,更好地服務客戶。實際上,華為也是中國公有云/云計算產業中唯一的非上市公司或不準備IPO的供應商,這給了華為云足夠的資格引領中國云計算2.0時代。目前華為云已經服務了350多個政務云和200多個金融云,為服務政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杭州站上,不少SaaS創業公司也紛紛表示,因為更好的技術和用戶體驗,已經在過去一年選擇在華為云上重新生長。
云計算的市場空間才剛開啟
就中國云計算產業而言,這是一個隨著數字中國建設而逐漸擴大的市場,中國的云計算產業才剛剛開始。
2019年4月,安筱鵬博士于清華經管學院進行了“數字化轉型2.0”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今天所討論各種各樣的云和工業互聯網概念的背后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就是體系架構大遷徙的時代。而這是一場歷時20年的技術架構體系大遷移,這場遷移5年前已經開始,會在未來15年結束。
這是因為,在IT與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下,商業系統的復雜性逐漸增加,對信息系統的響應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孤島型”和“煙囪林立型”IT架構下的業務系統響應呈線性增長,難以應對日益復雜和要求實時性的業務需求。基于云架構的業務系統,在一套軟件體系架構下匯聚所有的業務和數據,系統之間互聯互通,即“系統之系統”模式,不僅能快速上線新業務,還讓業務系統響應能力指數級指長。
而IDC所指出的40億美元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也僅是接近300億人民幣的規模。那么,中國整體企業IT市場規模是多大呢?Gartner預測,2019年中國對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總支出將會增長3.7%,達2.9萬億人民幣;到2022年,將達到3.2萬億人民幣。去除掉PC等IT設備的支出,數據中心系統、軟件、IT服務和通信服務加在一起的企業技術市場規模在2019年將達到2萬億、2022年將達到2.2萬億規模,而2018年也保持了約2萬億的規模。
簡單理解,包括公有云、混合云和私有云等在內的云計算是企業技術的服務化商業模式,是對企業IT市場的替換和升級。從這個邏輯來看,300億人民幣規模的中國公有云市場,也僅僅占到2萬億企業技術市場的1.5%。換言之,即使是中國的公有云產業,也才剛剛經歷了“從0到1”的啟動階段。
從國家政策來看,全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中國數字經濟正在規模化發展。《人民日報》2019年4月撰文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萬億元,約占GDP的三分之一;預計2035年將達到150萬億元,占GDP比重將突破55%,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因此,從企業技術架構大遷移、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角度來看,中國云計算市場和產業都才剛剛開始,產業與市場空間規模巨大。
云計算另一級:“Cloud+X”技術生態
以公有云為代表的中國云計算產業在第一階段出現了幾大代表廠商,其共同特點就是從互聯網公司發展出來的云計算業務,Cloud+互聯網生態的特色明顯,形成了云計算第一極。而正在崛起的云計算另一極,就是以華為云為代表的技術生態派,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計算、存儲、網絡、IoT、AI等企業IT技術以及智能終端等消費端技術生態。
鄭葉來在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杭州站上指出,目前云計算處于Cloud 2.0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核心業務系統將上云,云計算將成為企業的數字化底座。企業上云考慮的不僅僅是計算,還要考慮人工智能、聯接、IoT、5G、芯片、消費終端、生態等一系列因素。因此,云計算加上這一系列技術,即“Cloud+X”,將極大地幫助企業釋放生產力潛能。
《人民日報》2019年4月文章強調,信息化具有全域的滲透性、交織性和融合性特征,正在對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全域賦能。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推動各領域各行業業態重塑和格局調整,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主導力量。而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就要把握信息化的全域賦能作用,依靠信息化推動各行各業提質增效,為各行各業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換言之,云是新型信息化的技術“底座”,“Cloud+X”即是基于云“底座”對各行各業賦能,通過云平臺打通各行各業的流程、數據與業務,優化和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形成新的商業和業務模式。而在這個轉型的過程,平臺“底座”的中立性和全面性就顯得很重要。
鄭葉來強調,華為云的中立性不僅僅是針對外部客戶,對華為內部客戶也是同樣的參與競爭,憑技術實力贏得內部客戶。“有人出主意,讓華為公司出一個政策,把所有華為手機上的APP都放到華為云上,因為華為手機的體量,顯然華為云的業務量就夠了。我認為,第一從國際化企業來講這違反競爭要素,通過壟斷優勢強迫消費是不對的,也不合規。第二,如果華為云、華為手機、華為5G等都做的好,對外部客戶來說是1+1+1>3的效益,能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不需要我們要求,他們也會用華為云。因此,華為云必須要把自己做好,因為華為內部也是開放競爭,沒有規定一定要選擇華為云。所以,自己做好最重要。”
在技術的全面性方面,2018年華為云已經對外提供了超過160+項云服務,合作伙伴增長45%、達6000多家,云市場新增上架應用1500個、解決方案超過140個。2018年下半年,華為還推出了基于自研芯片的全棧AI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從2019年初開始陸續上市。2019年初推出的華為云混合云解決方案“HUAWEI CLOUD Stack(HSC)”,實現公有云和私有云統一架構。而2019年4月,華為云全棧PaaS云智能應用平臺3.0推出,為基于云原生計算的政企數字化轉型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對于當前的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來說,恰恰是華為過去10年所經歷過的過程,“大企業客戶經常對我們說兩句話:第一句話是你們華為走過的數字化轉型的路,是我們正準備要做的;第二句話就是我們講的,華為一遍就聽懂了,因為政企客戶的痛點華為最懂。”鄭葉來表示。
沒有業績壓力的“實干家”
2018年5月華為云勾勒了“普惠AI”愿景,讓普通的行業從業人員也能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把數字技術與行業的流程結合起來。在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杭州站上,鄭葉來進一步強調華為云要做普惠AI實干家。
所謂“實干家”,不僅僅是指華為云的全棧全場景AI技術與服務,更是一種心態。“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刺激股價”,鄭葉來表示,“從我們來講,看一個技術很冷靜。”而在談到業務營收壓力時,鄭葉來表示由于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云BU的收入多一些少一些并沒有太多影響,關鍵在于競爭力。
“實干家”是華為云普惠“云+AI”的態度,也是很多企業選擇華為云的重要原因。SaaS公司上上簽是中國電子簽名行業領跑者,為企業提供合同起草、實名認證、在線審批、簽約管理、合同管理、履約提醒、法律支持、證據鏈保存等合同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服務,是業內唯一的切入大型銀行客戶領域的電子簽約平臺。在中國,上上簽就遷移到了華為云平臺上。
上上簽電子簽約相關負責人在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杭州站上表示,上上簽剛開始與華為云接洽的時候,有一些遲疑,但是通過持續的接觸和測試后,發現華為云是很好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上上簽的客戶涉及到各行各業,這就需要底層云平臺的高穩定性,保障客戶數據安全。因此,把上上簽服務通道也架設到華為云上,“比較放心”。上上簽采用華為云,可以實現多通道部署,更加提高系統穩定性,滿足客戶的高并發需求。該負責人表示,成立于2014年的上上簽,最開始的時候,很多底層技術必須自己研發。但底層技術開發并不是上上簽的本業和核心競爭力,隨著像華為云這樣供應商的技術完善和成熟,上上簽愿意選擇與華為云共同成長。該負責人強調,在與華為云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華為云團隊主動聽取客戶想法、了解客戶痛點、與客戶一起協同合作解決問題,“這種能動性非常杰出。”
二維火是一家專注于餐飲和零售行業管理系統研發和應用的公司,其智能設備幫助餐飲、零售等行業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線下消費在線化和數據化以及互聯網信息化。目前二維火將服務范圍已向亞太擴張,并將海外業務搭載在華為云上。二維火高級副總裁馬超在2019華為云城市峰會杭州站上表示,2017年底走出國門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當時需要在海外單獨部署系統,經過對比之后選擇與華為云合作。“華為公司給我們感受比較深刻的是客戶價值導向,比較尊重客戶、以客戶價值為第一。我們目前基本上主要是海外市場和華為云合作,未來也不排斥未來將探索與華為云在國內市場業務合作的機會與華為云探索國內市場業務合作的機會。”
隨著公有云的普及,IAAS+將會逐步同質化,客戶會傾向于選擇一個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對我而言,關注最多的就是客戶需求,客戶對我們是否滿意。”鄭葉來強調,華為云的競爭力關鍵在于是否有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創新企業和跨國企業選擇華為云,“過去兩年,很多大企業和跨國企業進入中國,選擇合作伙伴時大都選擇了我們。在這一點上,我們對自己還比較滿意。”
進入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將迎來再上臺階的戰略機遇,“Cloud+X”正在打開云計算產業的新空間。2018年,云計算技術堆棧開始形成整體產業標準,不同云計算技術之間開始互聯互通,整體公有云產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變局,產業新格局正在形成中,2019年初的華為云加碼投入即為前奏。華為云所引領的云計算另一極,將給云計算產業和數字化轉型帶來新的選擇。(文/寧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19压强投入,华为云“Cloud+X”打开产业下一极空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做普惠AI实干家,华为云“Cloud+X
- 下一篇: 华为临阵换帅,云市场掀起“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