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观世音,直心何须戒定慧
春雪的到來,讓原本喧囂的京城驚艷了不少。風聲,不時地傳來天籟之音,在天上,在人間,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亦在湛然清寂的心里。
清晨的書院,有清香撲面而來,亦有歡喜隨雪飛舞,鳥雀的輕盈與孩童的稚嫩交織成一幅畫,寫意還是油彩,皆能讓人心曠神怡,意氣風發。
紅塵世外?雪的清凈能夠讓心寧靜,每一個念頭的生滅都能夠大雪無痕且又歷歷在目。
心在哪里,天下就在哪里。雪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
立春讓人們能夠感受到欣欣向榮的爭艷氣象,立春后的雪的隨喜更讓人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下雪的聲音,踏雪的聲音,雪化的聲音,皆是水的聲音。上善若水,大音希聲。哪里有慈悲,哪里就有音聲。
觀世音,觀世間一切音聲后而尋聲救苦,慈悲拔苦,度無量眾生。
《法華經普門品》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聽說有一位觀世音菩薩,而專心虔誠地稱念觀音圣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同時予以救濟,所以叫做觀世音。
所以說,哪里有慈悲,哪里就有音聲,哪里就有觀世音。
觀世音,如何觀?世間一切音聲用來觀?
在《楞嚴經》卷六中,觀世音菩薩對“耳根圓通”的法門要義作出詮釋:“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關心與傾聽世間的悲苦,而又能不執著于世間的聲色。
觀世音菩薩開示了如何觀世間一切音聲的法門,即耳根圓通法門。
諸善根到此處,應起疑情。
為什么是耳根圓通法門?
其它五根法門難道不能圓通么?
只要從根上修,皆能圓通,皆能成就。
之所以觀世音菩薩開示耳根圓通法門,是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在六根中最靈敏、最銳利。用之修行,故極易成就。或者說觀世音菩薩在世間應化時,最初修行時就是用耳根起修,且能方便入門,用功夫最“得利”。
初于聞中,入流亡所。
即是說,剛開始時,用耳朵聽世間一切音聲,但是莫要被世間一切音聲所牽絆與牽引,而是呈現耳根所獨有的“聞性”,聽聞世間一切音聲而不著,不執著世間一切音聲,佛聖居士丁酉年春寫于佛通緣古茶書院更不會被世間一切音聲所干擾,進入一種不沾不離的境界,不攀緣亦不舍緣,而且保持這個狀態,大開大合,音聲來或者去,皆能心如明鏡,又能不起波瀾。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一旦能夠進入這種狀態,則會進入禪定的初定狀態,世間音聲的來去皆是耳根“聞性”因緣化現,好比窗外的風聲、雨聲、雷聲,盡管此起彼伏,皆是心聲。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下功夫,就會發現世間一切音聲皆能悉知悉見,在眼前仿佛又在天邊,在心田又似在身邊,不可思議又是平淡無奇。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以至于會覺知,世間一切音聲的出現或者消失皆是“聞性”的自然化現,皆是因緣而化的空相。就連能夠覺察到世間一切音聲出現或者消失的“聞性”亦是空相。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以所體悟到的“空相”再去體悟“空相”的根本真性,則會發現“空相”亦空,不過是因緣而成,因緣而顯現不同的相。不同的相的顯現,則是因為本來的空性時機成熟時遇緣而圓滿才會呈現各自的相或者音聲。所以,以根本的空性去觀照世間一切音聲一切相,皆是不住真空。就連這個本來的“空性”亦會因緣的轉化而有成、住、壞、空這般的生滅歷程。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一旦覺察“空性”的這個本來“空性”也都沒有所謂的生滅之相了,那個本來自在的真如本性就湛然出現,活潑靈動。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當真如本性湛然呈現時,真我亦就會覺得豁然洞開,覺得什么都突然間明白了。世間法則也好,出世間法則也好,皆能不通而通,一通百通,還會覺得天地之間再沒有什么秘密可言。因為空性因緣起,緣起因性空。空性本是緣,緣亦是性空。更會因此獲得兩種殊勝的生命體驗。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能夠與十方諸佛菩薩心心相印,或者說得到佛祖及諸佛菩薩的真身灌頂,真如自在,法喜充滿。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還能夠切實體悟到十方六道眾生的種種苦,能夠聽聞到十方六道眾生因沒有開悟而執著以至于從內心發出的種種音聲,且能夠隨緣而化緣,引導諸善緣破迷開悟,不被世間一切音聲及種種相迷惑而徹見本來。
正所謂:立心歸根,圓則頓成。
只要在根上修,用心去修,一定能夠成就。
根就是慈悲心,就是佛心。
立心,就是發慈悲心,安上佛心。
圓則即原則,能夠讓慈悲心圓滿無礙的規則,即是慈悲,無條件無要求無執著的種種方便。
只要有一顆慈悲心,用慈悲心去行走坐臥吃穿住用,二六時中皆不攀緣不舍緣,不躲避敢擔當,時刻能禪定,皆能如如不動生生不息,本就是佛。
慈悲觀世音,直心何須戒定慧。
以慈悲心去觀照、洞察、覺悟、體悟世間的一切事物之相,就能夠頓悟本來,真如自在。
以真善心去擔當、踐行佛菩薩之所為就是活佛在世,心事皆佛事,一切所為之事皆是佛事,又何須戒定慧。
回京后,與幾位善根交流,談工作與事業,說夢想與現實。
很多人皆想做成做出一番大事業,做人上人,做大紅人,現實卻似有意作對,以至于這些人求不得苦頻頻出現,甚至還引發八苦之惡性循環。
譬如在一些單位里,很多人都想不被別人管,還想管別人,管很多的人。為了管住別人,還立了很多戒條、規矩,最后卻還是管不住別人,甚至連自己的位置、企業都保不住。
為什么呢?
想管住別人,得有資格。若連自己都管不住
,有何資格管別人?戒律或者戒條、規矩是種種方便,不是種種約束。若自己的行走坐臥言談舉止都管不住,又如何能管的住別人呢?
如果連自己起床的時間都把控不了,又如何給別人立規矩呢?
如果連自己的心都不能清凈明了,又如何能夠明了他人或者世間一切音聲呢?
試問,如果自己的心都不清凈,禪定功夫沒有,沒有定力,在單位企業或者家庭出現突發異常時,自己又如何能夠坐的住?坐不住的話,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又怎會有資格與功夫管理別人呢?
如果連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本職工作都做不好,又怎么會熟能生巧地智慧地去度化和教育別人呢?
人家騎馬咱騎驢,回頭看看拉車地。人生需要定位,現實需要面對。不論是生存、生活、還是社會化大生產,皆需要心與心的相印。倘若有顆慈悲心,還能夠直心去擔當踐行佛菩薩之本分事,就能觀世間一切音聲,則會順風順水順路又順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慈悲观世音,直心何须戒定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悬疑漫画:和尚寺庙虔心祈福,谁料菩萨显灵
- 下一篇: 惠空法师:今日僧伽政教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