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
大乘佛教如何利益眾生?(資料圖)
首先第一個我們要懂,佛教比較重視個人的修行,這個是沒有錯的,這個非常重要。大乘佛教它的最終的目的是度化眾生,或者是利益眾生。但是這個利益眾生的能力從哪里來?利益眾生也需要能力,沒有能力我們怎么樣去利益眾生,這個不太可能的。
所以我們首先比如說一個體育運動員,他想參加比賽,想拿這個世界冠軍。那么這樣子的話,他首先他要做的是什么呢?首先把自己封閉起來去訓練,所以大部分的體育運動員的各方面的成熟是比普通人還晚十年左右。
為什么體育運動員的各方面的成熟是晚十年呢?因為他們就是跟這個社會沒有太多的接觸,因為他是封閉起來然后自己去訓練,所以他跟這個社會的接觸不是很多,所以他的成熟就是晚十年左右。
但是他這樣子封閉式地訓練了以后,最后就是投入到比賽的時候,然后很多人就可以拿到世界冠軍。那么他為什么拿到世界冠軍?就是因為他在這個之前,封閉式的嚴格的訓練。就是經過了一個這樣子的嚴格的訓練,所以他現在可以拿到世界冠軍。
如果他在這個之前沒有那樣子的封閉式的嚴格的訓練的話,他能拿到世界冠軍嗎?拿不到的。那么同樣的我們佛教徒他不是一開始就是融入到社會當中去辦學校,做各種各樣的慈善的活動、公益活動,雖然就是做得不是很多,相對來說不是很多,個人的修行是比較重視的。
但是這個為什么呢?它的目的最后是為了度眾生,但是呢首先我們去自己的訓練是相當的重要,我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第二個例子是什么呢?比如說就是有一個區域,有一個地區就是有一個嚴重的流行病,任何人都不會治這個病。那么其中有一個人他想治這個病,給大家解決病痛的痛苦。那么這樣子的話這個人他是想幫助這些人,那么他第一個要做的是什么呢?
這個人他第一步他要做的是什么呢?他就是要去學醫,那么他要去學醫,他暫時離開這些人,到某一個地方去認真地學習、學醫。他學醫學好了以后,然后再回來給他們治病。從表面上看這個人就是放棄了那么多的病人,然后他自己就找一個離這些病人很遠的地方去了。
大乘佛教如何利益眾生?(資料圖)
從表面上看這個不是很合理的,但是實際上他的選擇是對的。因為他不這樣子的話,目前他是沒有能力去幫助這些人。如果他覺得舍不得,一直都待在這些病人的身邊,最后幫不了的還是幫不了,只是他心靈上很同情很關心,但是只是一個心理上的一個同情而已,實際上他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所以他一定要下決心暫時離開他們去學醫,然后學了醫以后再回來幫助他們,這個就是非常合理的一個選擇。另外一個比如說東邊發生了火災,然后這人在中間,水就在西邊,而撲火的水就在西邊。那么這人手里現在沒有什么東西,他發現東邊著火了,那這個時候大家覺得這人應該往東邊跑還是應該往西邊跑呢?
如果往東邊跑,他第一時間就會到發生火災的現場。但是他手里沒有任何的消防的裝備,他沒有辦法他只能看,沒有辦法去撲火,所以他這個選擇是不對的。那這個時候他的理性的選擇是什么呢?他要往西邊跑。從表面上看東邊著火了,他不往東邊然后往西邊跑,看起來這個表面上似乎是不對的,但是實際上這個選擇是對的。
因為他往西邊跑,然后西邊有水他去打水,然后再到東邊這個火災現場,然后他就有能力撲火。同樣的我們今天佛教,大乘佛教是度眾生。但是度眾生,我們不是現在就去度,現在是沒有這個能力。當然了有能力的情況下,比如說我們平時也許就有些時候可以做到一些利益眾生的工作,這個可以去做。
但是就很多問題是我們不能解決的,很多很多的問題它不在我們的范圍之內,不在我們的能力的范圍之內。所以在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是什么呢?
我暫時放下利益眾生,我自己去訓練,然后當我有一定的能力的時候,再投入到這個利益眾生的這個行業當中。這樣子以后,這個時候我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可以利益眾生。現在我只是心里想而已,我的發心很不錯的,但是實際行動等于就是零做不了。不但是我們不能利益眾生,而且在利益眾生的這個工作、這個過程當中,然后也就會發生很多很多自私自利的這樣子的行為,所以沒有能力,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去學習。
所以我們佛教是什么呢?第一個是非常地重視自己的修行。那么自己修行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然后最終的目標就是去利益眾生,就去幫助眾生。從大乘佛教的嚴格的要求來講,什么時候是利益眾生的時候呢?就是我們證得了菩薩的第一地。菩薩不是有一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十地,第十一地就是成佛了,成佛。
就證得了菩薩第一地的時候,然后我們可以投入到利益眾生的這個工作當中,這才是真正的界線。在這個之前,還沒有證悟到菩薩的第一地的時候,當然我們可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幫助眾生,但是這個時候所謂的利益眾生這個能力還是很小很小,所以利益不了的。
所以首先是要自己修行,然后自己修行修到一定的時候,然后我們去利益眾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慈诚罗珠堪布: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想测验人是否有修行?就看他是不是在名利上
- 下一篇: 情---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