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在万物互联扮演什么角色?上海联通NB-IoT奠定基础
萬物互聯時代,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都通過網絡進行更緊密的聯系,實現更智能、更安全化的生活。而剛剛凍結標準的窄帶物聯網(NB-IoT)也成為本屆“世界移動大會·上海”上的焦點,聯通的展臺將會展出與華為合作的NB-IoT應用案例。
運營商的基礎中樞作用
運營商在萬物互聯時代扮演什么角色?在5G尚未到來之際尚有哪些關于物聯網的探索與實驗?中國聯通上海公司(下稱“上海聯通”)認為,萬物互聯很大程度上以電信運營商搭建的基礎網絡為基礎,運營商在這一領域仍將發揮基礎和中樞作用,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不少非常精彩的實驗案例。
不久前正式開業的上海某國際度假區人流如潮,面對如此大的客流,一切有條不紊的背后是大量的信息網絡建設,沒有運營商的優質的網絡覆蓋是不可想象的。而上海聯通在其中協助建設的智能停車項目即是最典型的NB-IoT應用案例。
該度假區的停車場已在地磁中嵌入4.5G芯片,進行停車位管理;可以做到預約停車(預約后鎖定車位)、查看當前車位狀態、以及演示模擬支付。除了智能停車,上海聯通還與威立雅合作在度假區試點了水表+NB芯片模組,以實現智能水表。NB-IoT后續可拓展至環境監控、智能排隊、智慧餐廳等服務內容。
“窄帶物聯網的好處是廣覆蓋、終端低功耗,產業鏈上各種芯片等產品也在逐漸成熟。”上海聯通相關人士介紹說。
上海聯通NB-IoT進程
上海市的移動通信市場已經是一個完全飽和的市場,人口紅利已近消失。聯通更多是深挖存量市場、維護現有用戶,在優質的移動寬帶網絡下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優質內容,培養流量使用習慣。
C114獲悉,早在2015年2月,上海聯通技術部門就對網絡創新轉型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將方向定在了萬物互聯上。當時NB-IoT的前身LTE-M(今年9月由國際電聯正式命名為NB-IoT)進入其視線。LTE-M可以有效解決物聯網方面的問題,且后續有著良好發展前景,上海聯通最終以此為基礎,攜手合作伙伴在位于金橋的寧橋路機房進行部署。
在對眾多行業進行考量后,雙方于4月確定先從兩個業務入手,分別是智能停車和智能水表。這兩個業務從芯片成熟度一直到下游合作廠商整個產業鏈相對比較成熟,具有良好的持續性。
上海聯通在寧橋路上海聯通的兩個停車場,共計20多個停車位,全部安裝了帶有4.5G NB-IoT芯片和一個地磁感應芯片的監測器,數據先傳輸到5樓的基站、再傳到1樓的創新孵化基地,通過機房的集中管理平臺實現更加智能的停車功能。與傳統的停車方案相比,智能停車業務改變了需通過中繼網關收集信息再反饋給基站所存在的復雜網絡部署、多網絡組網、高成本、大容量電池等諸多問題,可以實現整個城市一張網,便于維護和管理,與物業分離更易尋址安裝等優勢。
當前抄表方案存在著深度覆蓋差、功耗大、成本高的挑戰。而智能水表業務通過在水箱里面集成一塊帶有特殊芯片的電路板,不但可以實現更為精準的抄表數據傳輸,更可以智能監測控制水箱開關,凸顯了NB-IoT技術在覆蓋增強方面的優勢。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运营商在万物互联扮演什么角色?上海联通NB-IoT奠定基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及问题时
- 下一篇: SDUT OJ -289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