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在枯燥乏味中寻找坚持下去的理由
這是頭哥侃碼的第248篇原創
2021年,因為疫情和工作變更的關系,不僅我的工作方式被徹底改變(居家遠程辦公),而且還在健身房悟出一個心得體會。
啥心得?啥體會?那就是覺得人生逐漸變得沒有意思。
不知道是因為慢慢年紀大了,還是咋回事,開始思考有趣是什么?
我覺得這說白了是新鮮感,比如小時候這個世界上新鮮的東西很多,最早玩泥巴就是新鮮的,畫畫是新鮮的,因為沒玩夠呀,比方說玩泥巴父母嫌臟,畫畫浪費紙之類的,切橡皮也覺得有意思。
什么收音機、電視機、游戲機,什么電腦、手機、撲克牌,這些東西隨著我的成長從遙不可及的新鮮變得玩夠了。
旅游也是,沒出過門的人可能覺得去搞一次郊區游也挺有意思的,坐個長途汽車也有意思。可是隨著接觸的世界越來越大,坐飛機到處出差,景點說去就去,小眾的地方也可以自駕過去,甚至出國也不是那么稀奇。
看書也是,這個有個倦怠期,看書就像吃東西,天天吃也會覺得撐。現在網絡文學平臺發達了,寫書也不是一件多么難得事情。
當然,現在也有人會去找刺激,嗑藥,約炮…這個事情本質上沒什么意思,關鍵是不會有太多新鮮的精神體驗,而且還容易出事。
那么做生意呢?小時候覺得開公司的好厲害,長大之后又覺得創業的人好厲害,可現在想想說注冊也就注冊了,生意做起來不容易,可當個商人很容易。
叫我說,新鮮感不足也是社交問題導致的。
瞅瞅身邊大多數人,這一天到晚基本上就在公司忙乎那么幾個事情,見那幾個人,這接觸時間稍微一長,就像是被榨干了。
有的人有故事,有的人有層出不窮的新玩法和新點子,可這種人少呀,而且無論如何,把腦袋里想的變成現實,這個事情本身又是一個花功夫多,而收益了了的事情。
我認為這個事情的出路在于克制自己對新鮮事物的欲望,因為本身本質上新鮮感的密度在絕大多數事情當中都沒多少。再加上大多數人的人生中的時間都像在吃垃圾一樣度過,就像好吃的東西少這是客觀事實,你只能想辦法減小自己的胃口。
好了,東拉西扯的講了一堆,再來說說孤獨感。
對我,或者說習慣于 “坐牢式” 工作制度的人來說,遠程辦公是一種令人向往的工作方式,因為它代表著自由。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在你擁有自由的同時,也將伴隨著一定的孤獨感。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團隊每天朝夕相處,雖然大家平時矛盾重重,爭吵不斷,但在休閑時光卻能和小伙伴們打一盤王者榮耀,或者在夏季團建中喝上兩杯啤酒,吐吐槽,撒撒潑,這樣的場景還是十分讓人懷念的。
在我看來,線下集中辦公的好處就是大家可以隨時溝通,可以互相見證大家的努力時刻,不論是在公司內還是在外聚餐,時刻都能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大家每天在一起碰撞,你說創意也好,你說靈感也罷,臉對著臉往往要比一個人對著冷冰冰的屏幕要真實,容易喚起激情和共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走到技術大佬身邊 “結對編程”。
這樣幾次下來,企業成員的凝聚力會提升很多,整個團隊甚至公司氛圍也會很活躍。
反觀遠程辦公,你和團隊成員之間不僅無法見面,而且也無法得知彼此的心情與面部表情,這種感覺像極了一個感情細胞較濃且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異地戀男生。因為稍有風吹草動,他就會懷疑對方是否還愛他?是否在針對他?
畢竟平時只能通過冰冷的手機去傳遞信息,無法像平常情侶一樣感受到對方的擁抱對方的吻對方的體溫,這多少有些缺失了安全感。
在這樣的情況下,孤獨感就會被無限放大。
想想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不僅迷茫,沒有目標,而且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
所以我每天沉迷于追喜歡的電視劇,然后熬到深夜,或者請假跑去公園,坐在長凳上安靜地看一次夕陽,或者在下班后跑去圖書館,拿著一本半舊半新的畫板,在上面寫寫畫畫……
回憶起那段日子,無非是日復一日的東摸一把,西摸一把,但唯有那些轉瞬即逝的時光,依然在記憶里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每當我沮喪的時候,在睡夢中總會出現那時的陽光、寧靜與發呆。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做技術管理,經常在周末出門以后被通知下午要進辦公室開會。
所以,現在的我很珍惜,甚至非常享受那些枯燥乏味的周末時光。
能坐在安靜、陽光和煦的玻璃陽臺中,聽一首輕緩的音樂,陪我剛滿一歲的兒子玩一會,那種毫無目的的快樂,太美妙了。
或者是發發呆,聽幾集單田芳老師的評書,在無人打擾的環境里,閉上眼睛曬曬太陽,好滿足。
你看,用現在的思維去回憶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自己,雖然一直被時光裹挾著往前走,但卻感覺連喘口氣似乎都是幸福的。
當時的我,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別說什么是目標和計劃,很多時候就連自己是誰,能干什么都不知道。
人生就是這樣,在莫名其妙中經過很多轉折點,有的向好,有的向壞。
從寫公眾號開始,我經常被讀者問道:“打破曾經的自己,有意識尋求改變,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我笑了,有意思?改變?
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無時無刻都想要改變命運,只不過那些所謂的?“機會”,并不是每個都能抓得住的。
尤其對一個悲觀主義者來說,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會越來越明白?“主觀決定方向,客觀決定成敗”?的道理。
當然,如果非要說出一個時間線的話,應該是從我?#那次創業失敗#?后開始的。
所以2021年,我越來越忽略那些客觀因素的變化,而是利用那份沖勁、韌勁、實勁與孤獨感,把它們統統投入到自己喜歡且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上去。
健身、閱讀和攝影,就是這幾年我一直在堅持做的三件事情。
▌先來說說閱讀
對我來說,之所以堅持閱讀,并不是因為我有多么的喜歡它,而是閱讀乃寫作的基礎。
因為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每周一篇原創”?的小目標,所以閱讀可以為我提供表達形式、寫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還能幫助我開闊視野、積累知識。
久而久之,我也就養成了每天睡前看閑書,每天路上看公眾號文章的習慣。
另外,只要周末有空,我還會看一些歷史書籍。
有人說,讀史書最能汲取經驗,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我們現在經歷的事,古人都有經歷過,我們讀史,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是直接借鑒他們的經驗,對我們來說就是抄近路一樣。
所以,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感覺這不是空話。
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現在的我,只有在手捧kindle的時候才會不焦慮,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是今年我讀完的一本感覺還不錯的書。
作者在第一章就寫到,“在個體層面,許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飛速瓦解,但換個角度看,事關存亡的危局也是反省的良機,蘊藏著變革的潛力”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世界范圍內的全球化和全球合作面臨巨大挑戰,在國內就業、經濟等方面的壓力下,世界各國保護主義抬頭,也有很多國家通過貿易戰爭、經濟制裁等手段保護國內經濟。就中國而言,在疫情早期,地方政府在處理突發事件方面能力的缺失引起國人的很多批評,但在疫情在歐洲和美國蔓延之后,輿論風向開始轉向對這些國家嘲諷,互聯網輿論出現極端、狹隘、憤怒傾向,尤其是在微博和Bibili,充斥著極端的仇恨態度。
在糟糕的狀況面前,人們傾向于尋找“替罪羊”作為情緒的宣泄口,后續會如何?是不是會像作者預料的那樣?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這些疑問,那么推薦你在茶余飯后閱讀這本書。
▌再來說說健身
不用說,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與其他的各項能力相比,身體肯定是最大的財富。
健身,現在成為了人們越來越追捧的的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健身大軍中。
只不過每個人健身的目的大不相同,有些人僅僅是為了跟隨潮流,而有的人是為了減脂,有的人是為了增肌,想要擁有一個好的身材。
那么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后說下攝影
別人不清楚,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上攝影是一次巧合。
2018年,我跟陪一個女孩子去參加攝影展,不經意間看到有一個展臺在介紹有關線條的介紹,就是用線條的眼光去看周圍事物,突然發現攝影觀察世界的角度非常有趣。
所以從此以后,我就嘗試用手機記錄風景、記錄時事、記錄親人、記錄生活,拍攝一些我認為美好的事物,并通過一些社交軟件與大家分享,給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第二年,我感覺自己入門了,所以就買了一個佳能6D單反照相機,并加入了一些攝影社區。
漸漸地,我發現在攝影師的世界里,大家會把攝影當作一種語言對所見的事物用圖像去表達內心世界,我想這應該才是攝影給人們帶來快樂的真正原因吧。
想想也是,攝影史不過百多年,但它卻映射著人類對藝術與生活的感悟。
攝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實,在于它瞬間。?攝影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歷史,讓歷史定格在一瞬間,讓瞬間成為永恒。
攝影從誕生之日起,就賦予了它記錄的使命。
-----------------------
最后,為了答謝大家2021年的支持與厚愛,我精心挑選了12張攝影作品(說是精品,只是今年疫情的關系沒去啥地方,湊合著看吧),并制作了50份《2022攝影創意臺歷》。
下面是臺歷的抽獎鏈接按鈕,12月24日下午17點開獎,有興趣的來拼個手氣吧(口令內容 = touge)。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閱讀、在看和轉發,點我參與抽獎!點我參與抽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21,我在枯燥乏味中寻找坚持下去的理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PF 不遮挡任务栏最大化和全屏显示
- 下一篇: asp.net webapi bu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