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11分鐘。
大家好,我是findyi,前段時間寫過一篇關于大齡程序員的文章:那些40歲的程序員都去哪了,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和討論,不少讀者私聊問:除了這些出路,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最近想起身邊有一位年過35歲的朋友:軍哥,軍哥最初混跡小公司,薪資只有1000多,但通過勤奮和選擇成長為貝殼的技術總監,而他應對35歲危機的方式更是有些獨特性。
下面是軍哥的自述:
1.程序人生
從2005 年進入程序員行業,截止到 2010 年,我一共呆了 3 家公司,前兩家都是程序員不到 10 人的小公司,另外一家是中興通訊。
在職場的初期,我跳槽算是很頻繁了,主要原因就是窮,第一份工作保持溫飽都成問題,這也是起點低的無奈。
如果要去總結這五年,我的一些改變,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a、起薪低
剛工作時,就 1800 的工資,除了吃飯房租基本沒有剩余的。那個時候也想過搞副業,接私活說實話也真接到過,不過你怎么賺錢,為期三個月的一個項目才 5000,搞的自己累死累活。
于是,我就在思考怎么賺錢,我想了一下只能提升自己的編程能力,然后跳槽。
b、不懂的技術很多,工作上經常遇到難題
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的技術難題,我記得當時上csdn、Javaeye發帖求解,還認識了左耳朵耗子和南京一位技術大神,之后我有搞不定的技術難題,就找他們問,不過為了感謝他們,我也多次去他們城市見他們并請吃飯。于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c、我堅信下班后的時間安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曾經在csdn認識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你下班后的時間安排決定你的未來,我對此很不解,他就說你以后就明白了。
在他的鼓舞下我開始買各種技術書籍,還有各種學習視頻,經過如癡如醉的學習之后終于工資有了不錯的漲幅,也跳到了當時還算不錯的公司——中興通訊,彼時的月薪終于達到7000元。
曾經看過的書單:
2.架構之路
2010年3月,我加入 PC 電商 1 號店,這一待就是四年,這四年我從剛入職的高級開發、做到技術經理、然后做到公司架構師,真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
但剛入職的時候,真的是非常困難,第一、公司使用的框架技術從沒有用過,第二、我負責的業務我也是第一次接觸。
怎么辦?我覺得唯有勤奮和方法了。
基本早上第一個到,最后一個下班,不懂就問老同事和業務人員并多次去業務現場,晚上回來還要堅持讀技術書 1 小時,周末也是如此,就這樣堅持了三個月,我逐漸上手了并且可以加速,負責的模塊不但開發速度快,質量還很高,幾乎沒有什么線上 bug。?
又過了三個月部門老大找到我,說有一個開發 team 缺一個負責人,問我愿意試試不?
說實話有這樣的機會既開心又擔心,開心的是可以帶領團隊打戰了,擔心的是怕做不好,畢竟管人我還是一個小白。
那一夜失眠了,想了很久,第二天找到了老大說:“我愿意接受挑戰”。
從此我成了 TMS (物流系統)的技術負責人(共 3 人),然而剛上任不到 1 月,團隊里僅有的 2 個小伙就要離職了,這讓人哭笑不得。
經過兩周痛苦的反思,才發現是我自己事無巨細了,讓下屬沒有了發揮空間。
由于物流訂單(5w 到 20w)激增,需要開發更多的業務功能和系統,只能瘋狂招聘,那時候一邊招人一邊惡補管理知識,終于在半年后搭建了一只1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
這期間發了一起比較大的事故,那次事故我和兄弟 team 的同事整整排查了一天一夜,一開始我認為是他們系統的問題,我只是來幫忙的,后來定位是我們系統的問題,原因是在數據庫某張表過百萬數據時,數據查詢沒有走事先建好的索引而走了全表查詢,導致我們系統某個接口的耗時從 10 毫秒延長到 500 毫秒。
這次事故讓我對技術的復雜性有了新的認知。
接下來又花了一年的時間,我把老的系統重構升級,從之前的單點系統改成分布式系統,數據庫重新設計,核心業務流程重新設計,還給中國平安開發了新的 TMS 系統,那段時間真的充實。
當團隊和業務進入穩定狀態后,我卻陷入迷茫,雖然對 B 端系統經驗逐漸豐富了,可是我對 C 端高并發還是很陌生,我想每一位技術人都很憧憬 C 端的海量用戶帶來的技術挑戰吧。
另外我感覺自己太年輕就走向了管理崗,而各種底層技術比如高并發、高可用卻并不深入。
我毅然決定放棄管理崗位,內部應聘 C 端核心交易部門的架構師,在經過與負責人面談并和 CTO 面試后,終于如愿以償。
剛轉過去的三個月那種焦慮感又回來了,第一、C 端業務不熟悉,第二、對 C 端的技術架構說實話只是停留在看書水平,第三,很多開發同事還會找我問各種技術問題、線上問題需要我來協助排查。
焦慮之余靜下心來把 C 端的核心代碼都看了一遍,包括會員體系、SSO、購物車、訂單、庫存、商品、營銷和第三方接口服務等等,核心代碼 3 萬行以上,這讓我對 C 端技術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實踐的機會,之后開始負責秒殺架構設計、訂單分庫分表改造設計、用戶庫和訂單庫拆分、分布式緩存優化等設計。
也正是這一次歷練,讓我的技術視野(總結一下就是異步 + 消息 + 隊列 + 緩存 + 高可用/高并發)和 C 端產品的理解和業務有了飛速的提升。
回顧這四年,我的職位從高級開發——技術經理——架構師,經歷了太多事和人。
不斷走出舒適區,不斷挑戰自己,人生不就是這樣嗎?一直在路上......
3.再回管理崗
2014 年初,1號店管理層變動頻繁,工作也越來越不開心,經朋友介紹,離職加入一家 P2P 公司任首席架構師。
在這家公司我把之前積累的技術輸出了一次,技術沒什么提升,值得說的就是這家公司比較傳統,老板把人當成工具,在經歷多次內斗、站隊之后,我選擇退出:玩不過他們只能選擇跑了。
2015 年 4 月,我加入餓了么擔任技術總監,入職之際只有自己一個人,堪稱光桿司令,隨后不斷組建招募團隊,在半年后組建了幾十人的技術團隊。
在餓了么經歷過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三次換領導,每換一次領導如同再過一次試用期,如履薄冰,不過這些經歷讓我成長加速。
2018年三月我因為個人原因離開餓了么,這 3 年多的經歷,讓我在技術和產品廣度、深度、商業思維等方面都提升很大,對于管理團隊也有了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論沉淀。
我非常感恩,曾經的 CTO 如此信任我,讓我有機會從 0 到 1 操盤公司多個戰略級的產品,也認識了眾多優秀同事(他們來自騰訊、滴滴、阿里、facebook、linkedin),從他們那學到了很多經驗讓我受益終身。
4.從貝殼到自由職業之路
我的最后一份職場的工作是在貝殼擔任技術總監,在貝殼待了一年多時間,同樣經歷了公司各種組織架構調整。
這個時期,我在技術、產品、管理上都已經有了很不錯的積累,薪資收入也挺不錯。
在其他人眼里看起來,這個人應該知足了,但一種痛苦、焦慮感卻開始折磨我。
在職場經歷了這么多之后,我發現職場的沉浮真的是完全不受控制的,商業、業務、領導、政策有一點點變化,帶給打工人的可能就是推倒重建了。
在貝殼工作不到兩年,我選擇了離職單干,想在人生的下半場能扼住命運的咽喉。
我做的事情是自媒體+商業咨詢+產品創業嘗試,算是自由職業吧。
關于自由職業,我有三點與你分享:
1、通過自己的愛好或者其他優勢,至少要找到兩件可以持續賺錢的事
我通過自己寫作和愛思考的優勢,通過寫公號一年多時間做到了五萬粉絲,光這塊的收入已經超過我當總監的現金收入了。
另外我還給一家上市公司做技術和產品咨詢,一周就去一次,但是收入比之前當總監還高,這兩項加起來就是以前打工時工資的 double 了。
同時我還在奈學教育當兼職講師,希望自己的知識、經驗可以傳授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受益。
這個過程我發現離開大公司也可以獲得相同甚至更多的收入,真正的能力完全可以不依賴于任何公司或平臺。
2、多讀書、多向優秀的人學習
我平時喜歡讀書,一周至少要看一本書。而且我看書都是喜歡帶著問題去看書,而不是隨意找一本來消磨時間。
看完書后,我會寫讀后感并把書的主要內容用思維導圖來加深記憶,之后就是將知識進行實踐。
另外通過寫作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比如易總、右導等大佬,更開闊了視野,他們都身在大廠且積極分享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并且他們副業收入都非常可觀。
總之就是不斷向牛人靠攏,不斷進步就對了。
3、技術不是唯一,技術要么是我們的興趣、要么是賺錢工具
程序員也罷,架構師也罷,技術總監也罷,我都有所涉足。我非常懷念當程序員的日子, 讓我有了很好的邏輯思維和結構化思維能力,讓我可以很好的去解決很多確定性的問題。
當我負責產品之后,又不斷補充自己的產品思維、商業思維的能力還有對人性的洞察力,從而一次次面對很多不確定性的問題并將其轉化為確定性問題。
這個過程挺讓人興奮,一旦一位程序員的擁有了這樣(產品和商業)的思維,可以說就是擁有了更廣闊的天地。
未來我大概率還會自己創業,目前已經在籌劃自己的產品,未來的日子,邀請大家一起見證。
寫在最后:
受易總邀請,回顧了自己親身經歷四個重要節點,總結一下:
1、職業規劃很重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然后堅持才能拿到結果,這可能需要的 10 年時間。
2、技術只是起點,不是我們技術人的終點,想要往上爬,請注入產品和業務思維,并且我們每個階段需要的能力并不一樣。
3、一般來說,要想「成長」就必須經歷「痛苦」,經歷的越多成長越快。
4、不斷走出舒適區,堅持終身成長,另與優秀的人為伍或學習,做一個靠譜的、真誠的人!
一直在路上,共勉!
洋哥嘮叨:
軍哥在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都做的很不錯,但我更佩服的是軍哥敢于不斷挑戰自己的那份勇氣。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那些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21 年 9 月 TIOBE 指数
- 下一篇: WPF轮播图实现方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