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低代码的书
月初寫了一篇《你真的了解低代碼平臺嗎?》,介紹了下我對低代碼產品的一些認識,隨后有朋友送了我兩本華章出版的關于低代碼的書:明道云的《零代碼實戰》和微軟的《實戰低代碼》,目前市面上也就這兩本關于低代碼的書。因為對低代碼比較熟悉,所以很快就讀完了。
這些書籍的出版也能夠看出低代碼目前的火熱程度,低代碼必定會成為一種趨勢,就像之前步入職場會要求會使用 Office 一樣,以后的工作門檻沒準會要求會一些低代碼的搭建。這也使得我對目前在做的事情非常有信心。
這兩本書有幾個共同點:
書的結構差不多,都是從低代碼的概念到自家產品的介紹,最后結合一些案例的講解
都是多人合著
出版時間幾乎同時,都在 2021 年 6 月
實戰低代碼
這本書是微軟中國 CTO 韋青領銜和其他的一些技術專家聯合撰寫的。微軟我們非常熟悉了,包括我們現在在使用的語言和框架(dotNET Core、C#)和 編程工具(VS、VS Code)都是微軟出品。但微軟的低代碼平臺之前還真是了解不多。
微軟的低代碼產品名為:Power Platform ,里面包含四大服務
Power Apps:快速構建應用
Power Automate: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
Power Virtual Agents:機器人,結合其他模塊做一些自動化處理
Power BI:數據分析,有了數據分析整個業務鏈才能形成閉環
通過訪問 https://powerapps.microsoft.com/en-us/ ?這個地址可以注冊賬號進行體驗,需要注意的是,注冊的郵箱需要使用企業郵箱,登錄后如下圖,非常熟悉的微軟風格:
表單的設計界面長這樣,有點像在開發 WebForm
數據是一切的基礎,Power Platform 中 Dataverse 是一個 SaaS 數據庫,有著豐富的數據源:
可能是因為設計理念不太一樣,在看書之前上去操作了下,沒完全整明白,上手難度還是挺大的,我想這可能也是微軟低代碼平臺在國內沒有大火的原因。
不過看了書里的介紹后,功能還是非常完善和強大:
支持創建移動、平板、PC(管理類、門戶)類型應用,To B 的場景都能覆蓋到
UI 界面的定制化相當高,幾乎可以做出任何樣式的界面
Power Apps 有大量的函數和公式,來完成數據的處理和界面的操作
Power Platform 中的工作流是一種廣義上的工作流,比如根據設置的條件自動觸發一些事件,這個也是流程的一部分,在其他的一些產品中是以其他的形式體現
流程的觸發方式更加的廣泛,正常的表單填寫、Teams 中的信息、Outlook 中的郵件,數據庫中的數據更新等
Power BI 是我之前唯一使用過的一款產品,在 Power Platform 中作為一個服務模塊提供
除了四大核心服務之外,還有 AI Builder ,可以跟其他的服務結合起來使用,提供物體識別、問卷調查的情緒分析等
總之一看就是大廠出品,組件、數據源、連接器等非常豐富,各種設置的控制粒度很細,能滿足更多特殊的需求,但學習成本比較大,個人感覺目標用戶還是專業的技術人員。最后要吐槽一下的是在國內訪問 Power Platform 的速度太慢了。
零代碼實戰
相對 Power Platform 來說,明道云就比較熟悉了,不只是明道云,在《你真的了解低代碼平臺嗎?》一文中提到的國內的一些低代碼產品幾乎都有研究過。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明道的易用性和訪問速度優化(其實接口的請求并不是特別快,但整體感覺很流暢)。
如果你是管理員,在列表中做了拖動列寬之類的操作,最左側的列會出現保存按鈕,保存后,所做的列寬設置就會生效。
列表的展現形式也很豐富:表格、看板、日歷、畫廊、層級,有點 Notion 的感覺了。
上面也提到了,數據是一切的基礎,在跟第三方系統進行集成時,也就是進行數據的交換,明道云中針對每一個業務表都開放了基于 OAuth 2.0 協議的 API 接口。我們除了提供 API 之外,還封裝了 C# 和 Java 的二開包,開發人員引用包后,能像調用本地方法一樣進行平臺的操作,對開發者更加友好。
值得學習的地方
1、豐富的模板、示例應用、組件,這已經是 SaaS 產品的標配了;
2、Power Platform 的靈活組裝的能力,不僅僅是 UI,功能上也是可以任意搭配;
3、明道云的易用性的一些小設計,比如上面提到的管理員對于列表的保存,用戶體驗非常重要,客戶用爽了,自然會買單;
4、和第三方的集成,如果是私有化部署,第三方是企業內部其他的應用,如果是 SaaS,第三方更多的是互聯網上的一些應用,這些越豐富,就越能解決客戶的更多問題;
5、BI 的展示是領導關注的地方,可以復盤過去、了解現狀、指導決策,使整個業務形成閉環,如果再結合 AI 的一些智能預測,會更吸引客戶。
之前我一直不太敢稱我們現在做的產品為零代碼,因為產品即便再完美,也都會有特殊場景需要進行相應的二開,不能完全做到不寫代碼。但這兩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一個叫零代碼,一個叫低代碼,閱讀后我發現「零」和「低」的意思可能是:
零代碼:主要面向業務人員,讓業務專業也能搭建系統
低代碼:主要面向開發人員,提升開發效率
如果按照這個角度,那么我們的產品也可以稱之為零代碼。
使用零代碼平臺來構建應用,實現思路上跟傳統的定制開發是有區別的,需要有一些思路上的轉變和技巧的使用,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進群進行學習和討論,我們最近也在準備一個零代碼實戰的系列直播課程,課程相關介紹都會在第一時間在群內公布,相信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最近看了两本低代码的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hardingCore 如何呈现“完美
- 下一篇: 方法参数修饰符in,out,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