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 我司项目组Gitlab Flow DevOps流程
長話短說,本文全景呈現我司項目組gitlab flow && devops
Git Flow定義了一個項目發(fā)布的分支模型,為管理具有預定發(fā)布周期的大型項目提供了一個健壯的框架。
DevOps 強調的是團隊通過自動化的工具協作和高效地溝通來完成軟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從而更快、更頻繁地交付更穩(wěn)定的軟件。開發(fā)關注代碼,運維關注部署,效率和質量都能得到提升。
項目組10人小團隊也在實踐敏捷開發(fā);
每個sprint周期一般包含2-3個功能;
采用前后端開發(fā),生產均使用k8s部署;
每個sprint上線周期均經歷 intergate Test--->alpha--->prod。
現代Devops技術基于容器技術、自動化腳本實現了依賴環(huán)境的打包、版本管理、敏捷部署。
我司操作
為在迭代便利性、部署嚴謹性上取得平衡,項目組(其實是我~。。~啦)設計了如下Gitlab flow & DevOps流程。
一個完整的迭代上線周期:
第①階段:開發(fā)階段
開發(fā)人員從develop切出feature分支,項目經理梳理本sprint需要上線的feature分支,自測完成后合并到develop;
此時會打出ImageTag:develop的鏡像,自動部署到集成測試環(huán)境,理論上還屬于代碼躁動的階段;
開發(fā)人員應該關注集成測試環(huán)境,QA人員可酌情參與。
第②階段:測試階段
集成測試環(huán)境驗證之后, 可從develop切出release-1.0.0預發(fā)布分支,此處會打出ImageTag:release-1.0.0的鏡像,自動部署到alpha環(huán)境;
此處QA會重點花時間在這個環(huán)境上測試, 發(fā)現問題,開發(fā)人員迅速響應;
從release-1.0.0分支上切出bugfix分支,修復完后迅速合并回release-1.0.0 分支,同樣會自動部署到alpha,QA快速驗證;
.....
這個階段我們保持趨近一個穩(wěn)定的release-1.0.0的分支。
第③階段:部署階段
從穩(wěn)定的release-1.0.0分支打出對應的git tags: v1.0.0, 此處會打出ImageTag:v1.0.0的鏡像,需要手動部署到prod;
QA線上測試,出現修復不的問題,迅速使用之前的ImageTag回滾;
上線之后若發(fā)現不能回退的bug,此時需要hotfix,還是從release-1.0.0切出hoxfix分支,修復完合并回release-1.0.0,alpha環(huán)境測試通過;打出git tags:v1.0.0-hotfix1 重新部署到prod;
.....
確認上線成功,將release-1.0.0分支合并回develop、master分支
這里為什么保留master分支, 是因為理論上當feature分支合并回develop分支,develop已經被污染了,這里保留master只為兜底。
后續(xù)就是開始新的sprint周期了,git release分支名/tag標簽名跟隨迭代。
Gitlab Flow小結
整個過程貫徹了git flow 預發(fā)布分支release,hotfix的核心用法, 同時在部署方式上也有一定的改進。
alpha上使用git預發(fā)布分支名release-1.0.0作為鏡像Tag,切出release分支即形成同tag名鏡像,自動部署
prod上要求從release分支上打出git標簽,同時要求手動點擊部署,多步驟操作確保部署是受控可預期,并且可回滾
作業(yè)小抄
集成測試采用docker-compose部署;alpha,prod是采用k8s部署;從上面的Gitlab ?flow 知道:
Git develop分支、release-分支、tag標簽、master分支會打出容器鏡像,
Git develop分支代碼(ImageTag:develop)(只)會自動部署集成測試環(huán)境,
Git release- 分支(ImageTag:release-1.0.0)(只)會自動部署到alpha,
Git tag標簽(ImageTag:v1.0.0) 手動點擊部署到prod
使用ssh遠程部署,請參閱
基于docker-compose完成的Gitlab-ci,請參閱
在kubernetes環(huán)境,我是使用kubectl set image ...命令改變鏡像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
不妨來個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揭秘| 我司项目组Gitlab Flow DevOps流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跟我一起学.NetCore之依赖注入作用
- 下一篇: 掌握Rabbitmq几个重要概念,从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