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 2017 | 一文看懂微软 Build 2017 大会:让 AI 走向边缘
200 多家明星企業,20 位著名投資機構頂級投資人共同參與!「新智造成長榜」致力于發掘 AI 領域有 “三年十倍” 成長潛力的創新公司,下一波 AI 獨角獸,會有你么?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雷鋒網按:最近一段時間微軟很忙。繼上周一個教育主題發布會上推出的 Surface Laptop、Windows 10 S 后,今晚微軟 Build 2017 大會正式召開。今天 HoloLens 也正式進入中國,而再往后的 5 月底,微軟還會在上海舉辦一場活動,據說有可能是發布 Surface Pro 5。
而今晚發布會上的微軟更忙,Keynote 環節長達三個小時,CEO 薩蒂亞 · 納德拉、云服務部門負責人 Scott Guthrie,以及人工智能與研究部門負責人沈向洋輪番登臺。會上發布了一系列你可能不太感興趣的產品,因為它們主要面向開發者,但它們無疑會影響到微軟的未來。
其實從上臺的部門負責人就可以看出,這次大會的主題是云與 AI,但更重要的是無處不在的云,與無處不在的 AI。
智能云與智能邊緣
一開場,納德拉以自己一張連女兒都沒認不出來的 1992 年的照片作為笑料,來展現世界發展變化之快。
他表示,在計算力的飛速發展中,微軟要做的就是將計算的能力賦權給普通用戶,讓技術為更多用戶所用,讓計算機視覺、文本理解等技術變得更加普惠(inclusive),同時構建對技術的信任。這也是微軟 “云優先,移動優先” 戰略的出發點。
目前,Windows 10 的月活躍設備數是 5 億,Cortana 小娜每月有 1.4 億用戶,Office 365 的月活用戶是 1 億,財富 500 強企業中 90% 都使用微軟的云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納德拉稱,微軟預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它是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與智能邊緣(Intelligent Edge)的世界,它會改變所有的事。
這種改變會帶來兩個變化。
一是用戶體驗與交互上的變化,同樣的體驗會普及到各設備中,就像個人助理小娜,可以在所有設備上運行,無論是 PC、手機、汽車。
二是計算能力要到邊緣去,因為物聯網終端數據越來越多,會要求更多的計算能力下沉,這也意味著更加分布式的 AI(distributed AI)和分布式的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
為此,微軟在 Build 大會上發布了 Azure IoT Edge 服務,一個為物聯網準備的云服務。它會有各傳感器和小型計算設備追蹤工業場景中的數據,然后由微軟的云和 AI 工具分析。Azure IoT Edge 可以在本地計算設備上進行計算,節省時間。它同時也是跨平臺的,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除了計算走向邊緣,微軟的各項服務也要實現跨平臺,在不同設備上出現。在會上,微軟演示了 Cortana 在智能語音設備、汽車、PC 和手機上運行。小娜可以告訴你行程安排,而這些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獲取到。
云服務更新
在公布納德拉公布微軟的戰略后,云服務部門負責人 Scott Guthrie 具體介紹了云上的新功能,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 對其概況如下。
Azure App
首先是 Android 與 iOS 平臺的 Azure 移動應用,它可能做不了什么開發工作,但能幫助實時了解分析結果和故障報告,同時可以用它重啟或布置虛擬機,這能讓開發者隨時知道自己的工作情況。
Visual Studio for Mac
在去年 11 月微軟就曾承諾會有 MacOS 版的 Visual Studio,這次在會上也正式發布。
這一舉動意味著微軟對開發者的全方位支持,不論其碼代碼用的什么平臺。
Azure Cosmos DB
微軟還發布了新的云數據庫服務 Cosmos DB,它的主要特點是能一鍵在多個國家快速布置數據庫,這樣各地的信息都會同步。它被稱為是第一個全球分布的多模態數據庫服務。
微軟還發布了一款尚在預覽階段的數據庫遷移服務,它可以將甲骨文和 SQL Server 的數據庫遷移到 Azure SQL 數據庫中,整個過程無需應用暫停,而且不需要重新配置。微軟想讓開發者在 Azure 用任何數據庫。
另外,微軟還推出了 Azure Service Fabric 容器服務,幫助將現有的. NET 應用容器化,從而布置在 Azure 上;Azure Functions 無服務器架構服務也有更新;還有新的存儲服務加密,所有?Azure 文件都以 AES-256 加密。
為開發者賦能 AI
最后上臺的是 AI 與研究部門的負責人沈向陽。
他表示,隨著計算力和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算法的發展,以及海量數據的爆發,AI 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兩年前,微軟剛推出認知服務時,僅有 4 個 API,而現在已有 29 個之多,包括了視覺、語言、語音、搜索、知識等各大類。而微軟希望更多開發者可以用到這些力量。
微軟能提供的,也是遍布全球的云計算能力,以及來自微軟研究院的突破性 AI 算法,這兩者是創新服務的引擎。比如,在圖像識別方面微軟的 RESNET 曾使用了令人驚嘆的 152 層神經網絡;語音方面,在半年多前,微軟識別識別也達到了人類的水平,錯誤率僅 5.9%。
而更進一步,微軟希望能提供定制化的 AI 服務。沈向陽稱,自從認知服務推出以來,開發者就想要定制化的服務。
傳統服務只會給一個預先訓練好的模型,而新服務可以讓開發者用自己的數據(如圖像)訓練模型,它現在適用于計算機視覺服務,基于 Bing 的搜索引擎服務,以及決策服務(用于 A/B 測試,或個性化推薦等)。通過定制化的視覺服務,可以開發自己的圖像識別系統,比如識別路標,食品等,這可以整合到一些消費類的應用中。
微軟發布的 Azure Batch AI Training 就可以在 Azure 云平臺上訓練深度神經網絡,現在這一服務還是預覽版?,F在關于這一服務的詳情還很少,微軟只是稱,它會支持任何框架,包括 Google 的 TensorFlow,它自己的 Cognitive Toolkit 以及 Caffe。
沈向洋還提到,對話式的 AI 是語音領域最為讓人興奮的一點,因為它代表了下一代人機交互的變化,就像是從命令行到圖形界面的演變,可以讓交互變得更簡單。
另外,他還展示了一個實時 PPT 翻譯功能,它可以自動實時翻譯 PPT 中的文本,同時在協作對話中以字幕的形式翻譯語音內容。現在這一服務還處于預覽階段。它也展示了 AI 服務可以如何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最后,對于 AI 最重要的數據,微軟還想為幫助開發者得到更好的數據,即在可信的平臺上擁有和控制的數據。這些包括了微軟自己的數據(Office 365 及 LinkedIn 數據),和自己的企業數據,兩者結合可以打造出非常了不起的 AI 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Build 2017 | 一文看懂微软 Build 2017 大会:让 AI 走向边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et分布式系统之:微服务架构
- 下一篇: 微软Build 2017首日主角AI 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