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访问权限_【新思考教学者思】李世松:不要对经典设置访问权限
不要對經典設置訪問權限
——《背影》備課札記
文/李世松
? ? 紫陽縣舉辦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師訓教研中心王主任電話通知我講一節示范課。我知道,這既是對我的一種肯定,更是一次磨煉,因為我的師父邱俊老師會到現場點評課堂。自領受任務之后,選課就成了最頭痛的問題。再三糾結,最后我決定挑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
散文是我國中小學閱讀教學的主導文類,妥善地解決散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問題,是提高語文教學成效的關鍵,而解決這種共性問題的關鍵在于合理的文本解讀。
對于《背影》這篇經典力作,我深知自己理論的闕如,不敢輕易觸碰。否則就是對作者的一種褻玩,也是對作品的一種沾染,更會對學生造成一次折煞。我只能借助專家的解讀,再根據學生的學情,做一次散文教學的嘗試。
王榮生教授如是說,散文的根在“語言所營造的世界”。脫離語言教散文,就會跑向散文之外。我反復閱讀《背影》,卻只有愛不釋手和妙不可言的感覺,猶如一個小孩面對秦磚漢瓦,除了好奇,又能說些什么呢?
時間的沙漏又逼迫著我,倘若不能解開文字背后的密碼,又怎能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呢?后來,我慢慢發現,作者把真摯的情感安放在了質樸、典雅的語言之中。文章所呈現的,是朱自清極具個人特性的感官所過濾的人和事,所傳達的情感,是作者依其獨特的境遇所生發的極具個人色彩的感觸和思量。如果把《背影》當作一般的敘事抒情的散文來教,必然會湮沒經典的美學價值和“這一篇”所承載的教學價值。終于,我堅定了備課的方向,咬定語言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
首先從關注單元要求開始思考。
統編教材八(上)第四單元選入的都是散文的代表性篇目,既將學生已有的散文學習經驗深化、理性化,又開拓了學生散文學習的視野。在散文閱讀這一序列中,本單元起著“承舊”與“拓新”的雙重作用。
《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章以真摯的情感、寫實的筆法、素樸而典雅的語言,表現了永恒的父子之情。本文能成為中國當代散文園林中一顆閃耀的星辰,感動了無數的讀者,追根溯源,折射出了下面幾個美學因素。
一、在兒子被深深感動的時候,作者沒有刻意營造強烈的詩意。
二、文章所用的語言和手法,并不是詩意的描繪,基本上是敘述,也可以稱之為“白描”。
三、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省略”和“回避”。寫到父親和他的矛盾的句子,如“觸他之怒”“待我漸漸不如往日”“我的不好”,都含含糊糊,是有所省略、有所淡化的。
??? 正是這些原因,對學生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也對教師怎樣正確解讀文本、根據文本體式和學生學情確定教學內容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寫人記事散文和寫景抒情散文,對于一般散文的筆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積累。但他們對于作者矛盾的情感和質樸典雅的語言中蘊含的深意還停留在文字表層。在教學中,只有把理解寫法和品味語言巧妙自然地融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高度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和言說方式,是“文學性的散文”與其他文章的區別。朱自清作為一代散文大家,在《背影》這篇文章中,用極具“自我”的言說方式,通過獨抒機心的章法、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流露心扉的語句來體現自己的所見所感和所思。文章開篇就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只要換一種言說方式,就變成了“我和父親已經有兩年多沒有見面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兩句話的大意仿佛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解讀的密碼恰恰就在這里。一個“不”字,暗藏玄機,父子的隔閡就在文字之中。如果僅僅當成這是“開篇點題”來教學,無視朱自清“這一位”作家在“這一篇”的言說方式,就會造成“千人一面”“萬人一孔”的教學。我查閱了大量資料,最終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在品析語言的過程中理解有隔閡的親子之愛。
? ? ??作者簡介:李世松,邱俊語文工作室核心成員,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中心學校語文教師,陜西省教學能手,紫陽縣優秀教師。多次參加陜西省“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在十七年的語文教學歷程中,追求“簡約、質樸”的教學風格。在閱讀和寫作中,板書著生活的美妙和歲月的激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设置访问权限_【新思考教学者思】李世松:不要对经典设置访问权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截取指定字符前_VBA学习笔记35-1:
- 下一篇: ora22813操作数值超出系统的限制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