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岁自己造飞机,17岁进麻省理工,3篇黑洞论文被霍金引用......
全世界只有3.14 %?的人關注了
爆炸吧知識
13歲的時候,你在干嘛?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薩布麗娜這么硬核——獨自組裝飛機。
之后,16歲的薩布麗娜完成了生涯首飛,歷史第一年輕。
17歲時,她考上麻省理工,畢業成績全班第一。
如今,28歲的薩布麗娜已經成為了格萊美首席頒獎嘉賓:
開玩笑的。
其實她現在是一名博士,主要研究黑洞與引力。
就在2016年,霍金還引用了她的論文。
對此,有媒體稱:“薩布麗娜就是下一位愛因斯坦。”
而薩布麗娜本人卻回應:“我只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因為在她看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科研人的風格。
而且除了做研究,薩布麗娜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撕標簽。
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1
1993年,薩布麗娜出生于美國芝加哥。
她原名Sabrina Pasterski,是第一代古巴裔美國人。
薩布麗娜從小把玩的玩具,就和其她女生的不一樣,因為她的爸爸是一名電氣工程師。
她沒有傳統的洋娃娃,沒有可愛的迷你廚具,有的是各式各樣的精密零件。
5歲時,薩布麗娜就夢想擁有一架私人飛機。
10歲時,她在爸爸的支持下,報名參加了第一次飛行課。
2006年3月,將滿13歲的薩布麗娜毅然決定,要親手為她爸爸打造一架私人飛機。
于是,她網購了一架Zenith CH 601XL,在自家倉庫里著手組裝。
首先,薩布麗娜花了3周時間,給飛機造了一個心臟——也就是引擎:
隨后又給它捏了一張臉,
安上了引擎蓋:
接著是控制面板:
雙側機翼:
機身:
整個流程邏輯清晰,循序漸進。
薩布麗娜從初春忙到了晚冬,樂在其中:
在薩布麗娜的巧手之下,機體與夢想的輪廓都逐漸明朗。
待到飛機雛形問世時,已是次年2月:
2007年3月,在著手組裝飛機的第361個夜晚,薩布麗娜第一次坐進了駕駛艙。
她激動而謹慎地撥開啟動按鈕,終于看到了夢寐以求的開機畫面:
之后,薩布麗娜將整個組裝過程制作成視頻,并且上傳到Youtube上。
現在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遠遠超過了100萬:
2009年,16歲的薩布麗娜終于獲得了聯邦航空局的特別許可,完成了生涯首飛。
她坐在自己親手打造的機艙內,獨自掠過密歇根湖,滿眼都是同齡人未曾見過的風景。
2010年,麻省理工的兩名招生教授在看完“芝加哥13歲少女獨自組裝飛機”的視頻后,贊聲不絕。
隨后,他們決定錄取本是候補生的女主角——薩布麗娜。
2
薩布麗娜進入麻省理工的第一年,就拿下了新生創業獎金。
接著,她又成為了校史首位獲得麻省理工奧爾洛夫物理學獎金的女生。
之后,薩布麗娜只用3年時間,就修完了4年課程。
畢業時,她平均績點5.0,是麻省理工近20年來,第一位畢業成績全校第一的女生。
畢業后,薩布麗娜選擇繼續深造,前往哈佛讀博。
早在大二時,薩布麗娜就曾參與當代人類認識微觀世界最重要的物理實驗之一:CMS實驗。
進入哈佛后,她繼續突破界限,開始研究量子力學與黑洞重力。
讀博期間,薩布麗娜發表了近30篇學術性文章:
2016年初,在霍金參與撰寫的論文SOFT HAIR ON BALCK HOLES 中,作者引用了薩布麗娜于2015年發布的3篇引力論文。
其中一篇為薩布麗娜獨立撰寫,另外2篇為參與撰寫。
霍金論文部分截圖
消息一經公布,薩布麗娜又一光環加身。
全美各大小媒體紛紛造勢,都不約而同給這位年輕女博士打上標簽:下一位愛因斯坦。
然而,薩布麗娜對此的回應,卻只有掛在其個人網站上的一句話:“我只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對薩布麗娜來說,物理為她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更應該用來打破成見,而非博人眼球。
3
薩布麗娜說,她的座右銘很簡單:
“那挺好的,但是你最近又有何成就呢?”
這是高中時,她在“告訴老師自己曾經獨自組裝一架飛機”后得到的回應。
從此,她便立志突破自我。
畢業成績全校第一、研究量子物理、論文被名人引用......
如今,薩布麗娜突破的遠遠不止自我,還有世人對女性、對科研界的偏見。
2016年,薩布麗娜作為Let Girls Learn活動的重要倡導者,受邀前往白宮。
同年11月19日,薩布麗娜以“杰出物理學家”的身份,榮膺首屆瑪麗·克萊爾年輕女性獎。
和她一同獲獎的,都是社會各領域內的杰出女性。
2020年,薩布麗娜出鏡某國際知名護膚品牌廣告:
在廣告中,她一掃人們心中“女博士不修邊幅”的刻板印象。
其落落大方、簡約而不失精致的學者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并不看重他人的點贊或轉發,我只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改善STEM的精神面貌。”
“I’m?a?researcher,?not?a?number?of?likes?or?shares.?I?push?myself?to?the?max?to?change?the?face?of?STEM.”
STEM,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縮寫。
但薩布麗娜改變的,不僅僅是外在方面所背負的偏見。
她有一句名臺詞:“累了,就休息;此外,便投身于物理。”
"When?you’re?tired?you?sleep,?and?when?you’re?not,?you?do?physics.?"
這恰恰反映出她一貫的實干作風——沒有Facebook,沒有Twitter,沒有Instagram,沒有智能手機,只有物理。
薩布麗娜還曾經寫道,自己的技能是“在混亂中發現優雅”。
但薩布麗娜本人,就是混亂中的一簇優雅。
她從不在乎自身的光環,她更關心多維的社會影響。
或許,從13歲時握住螺絲刀開始,薩布麗娜的人生就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意義。
她掠過了密歇根湖的上空,也呼吸到了物理云端的空氣。
寫在最后
大家有什么想法,歡迎發表到留言區,或者一鍵轉發分享。
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一下超模君精心推出的年度知識周邊《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數學文化藝術禮盒。
? 原價199??
? 團購價139??
只需再+19元
買就送數理文化“鼠標墊”
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作者簡介:超模君,數學教育與生活自媒體博主,新晉理工科奶爸。出版過《芥子須彌 ·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后續數學文化創意多多,歡迎關注認識!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參考鏈接:
知乎:13歲造飛機,17歲讀博士,這個90后美少女是下一個愛因斯坦?
維基百科:Sabrina Gonzalez Pasterski
視頻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VmHo_8bmA&t=12s
廣告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ssb9Rt0Fg
https://www.ozy.com/the-new-and-the-next/this-millennial-might-be-the-new-einstein/65094/
https://secondnexus.com/science/23-year-old-einstein
點這里????關注我,記得標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她13岁自己造飞机,17岁进麻省理工,3篇黑洞论文被霍金引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只要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起重物?
- 下一篇: 当代成年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