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多年,我的毕业论文只研究了一个「屁」
全世界只有3.14 %?的人關注了
爆炸吧知識
放屁,是公共場合里的社交忌諱。在人頭濟濟的電梯和地鐵車廂里,一個呼之欲出的屁,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場心理與生理之間的拉鋸戰。
如果選擇放屁,雖然疏通了腸道,但卻拉下了面子,污染了環境;而如果選擇把屁硬生生地逼回去,則是對身體造成了折磨。
電梯里放屁無異于經歷一遭人間地獄
那么,你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作為人類再正常不過的生理行為,放屁為何在公共場合中成為了一種忌諱而存在?僅僅是因為放的屁都很臭嗎?
其實,小小的屁也蘊藏著大大的天地。放屁,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人之常情”,更是社會學領域里的研究素材。
07年,知網誕生了一篇名為《關于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探索了屁的前途與命運。
《關于屁的社會學研究》
這篇論文,不僅讓論文作者(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順利通過了畢業答辯,最后還被評為了“優秀畢業論文”。
當被問起為什么要研究這樣一個課題,高建偉表示:這并不是突發奇想,而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讀到兩則關于人被放屁折磨的故事。兩個故事的主人公,都因為一個小小的屁而改變了人生軌跡,從而引發了自己的思考。
論文的研究緣起
對于研究社會學的人來說,觀察社會的運作規律是第一要義。
而放屁,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息息相關,這種從生理上講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在法國社會學家讓-克勞德·考夫曼看來,是一種身體功能的表達。
高建偉希望用自己的研究來證明,放屁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理現象,也不僅僅是讓人尷尬丟臉的社會忌諱,而是從社會發生學的角度來剖析,放屁行為從生理現象轉變為社會忌諱的過程,找到阻礙人類“放屁”的隱形力量。
論文目錄
這項研究采用了社會學研究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訪談法,作者采訪了周圍的同事、親人、朋友與學生,調查了作為社會一員的他們,對放屁行為的認知。
同時,論文作者還將放屁行為與他們的性別、年齡、社會地位、人生經歷與生活習慣聯系起來進行深入分析,找到放屁背后的社會學意義。
從屁的誕生之時談起
誰能想到,宇航員要比普通人更害怕放屁。美國太空總署當初在準備阿波羅計劃的歷史時期,就曾對屁進行過諸多研究。
或許很少有人會想到,美國太空總署會跟屁較上勁。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宇航員放的屁,如果不妥善處理,會引發嚴重的安全問題。
這是因為,太空總署經過科學研究發現,屁里面含有400多種成分,其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氫、二氧化碳、甲烷、氧等無臭氣體,以及及微量的氨、硫化氫、吲哚、糞臭素、揮發性胺、揮發性脂肪酸等形成惡臭原因的氣體。
請不要在太空服里放屁
關鍵問題在于,即使將產生散發臭味兒的氣體集中起來,也占不到總體的1%。而具備可燃性的無臭氣體,則幾乎占據了整個“屁”的全部。如果在某種情況下點燃一個屁,足以引起太空艙發生火災甚至爆炸。
除了了解屁的成分,我們也要清楚屁的誕生,醫學研究已表明,屁的誕生與“吃”逃脫不了關系。
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飲食結構,吃了太多像大米、面條、玉米、土豆、豌豆、山芋這樣的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也與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狼吞虎咽式的吃飯,會把大量的氣體壓入腸胃。
豆類含有棉子糖(raffinose)對于身體來說并不好消化,在其進入大腸后,腸道菌群開始分解,并產生氫氣,二氧化碳,甲烷
那么,放屁又是如何跟社會學結合起來的呢?高建偉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列出菜分甲、乙、丙三等;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饃,玉米面饃,高粱面饃三等。
在農村人民的飲食中,谷類與含淀粉類的食物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食物最容易在腹中產生大量的氣體;再加上農民“風餐露宿”與“狼吞虎咽”式的飲食習慣,作者發現底層農民相對來說更不在乎放屁的場合忌諱。
高建偉還發現,小孩子對屁沒什么忌諱,但長大到一定年齡后,卻搖身一變。對任何放屁行為及關于屁的言語都予以嘲笑和鄙視 。
再比如,上層社會中很少能聽到放屁的聲音,而在下層社會一些群體中卻用放屁來取樂并獲得某些嬉戲性的效果。
最后,這項研究在放屁、飲食與社會結構之間建立了一種對應關系,發現放屁的背后,也與社會結構緊密相連。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屁都不是你想放就能放
19世紀社會學家埃利亞斯在《文明的進程》中描述了西方古典社會初期上層社會對放屁的教化:
“用咳嗽聲掩飾放屁聲,使那些因自己的屁聲被別人聽見而感到羞恥的人有了掩飾的手段。有一條古老的規矩說:每放一個屁咳嗽一聲?!?
相對來說,對放屁歷史記載更加詳實的,是吉姆 ·道森的《人類排氣的文化史》。他通過分析大量的人類學資料發現:“各種文化中都存在著對屁嚴厲的、甚至可以致人死命的禁忌?!?/strong>
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位于非洲東南部的馬拉維共和國,成為了全球首個禁止放屁的國家
到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里,人們對放屁的忌諱仍舊沒有放松。
早在03年,北京市的金海湖鎮胡莊小學,號稱讓學生“保護環境爭做文明現代人”,在校園里推出了一項頗具爭議的規定:當眾放屁一次罰款5元。
根據教育部的說法,學校當然沒有罰款的權利,但同時也給大眾留下了一個疑惑:放屁難道跟隨地亂扔垃圾一樣,都是缺乏公德心的行為嗎?
有人說,放屁是不可控的,阻止別人放屁就是對人類生理權利的剝奪。
也有人說,在公共場合放屁等同于污染大家共同呼吸的空氣環境,這種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很難再講有什么公德心。
這個話題也成為了當時一道經典的辯論賽題。但是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服誰,我們更需要關心的是,屁的前途與命運。
泰國公共交通工具雙條車禁止放屁
作者最后發現:放屁從生理上的“人之常情”變成社交場合中的眾矢之的,本質上不過是優勢階級為了建立與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權力運作有意或無意地構建出的一套“社會共識”。
換言之,或許在某一個沒有階層分化的社會里,在公共場合放屁是一件跟行走、打招呼一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如今,我們對放屁依舊感到厭惡與不齒,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權力運行將人們割裂開來的對立關系。
雖然高建偉自己并不能確定,通過對屁的研究就能發現社會運作的深層邏輯,但是通過觀察放屁現象這種“成問題化“的思考模式,已經成為他從社會學中看社會的最有用的方式之一。
論文在中國知網上的截圖
高建偉的論文導師,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李亞雄對這篇論文表達了高度的贊賞。他回憶起論文開題時,剛看到高建偉的題目都笑了,但“笑”過之后并不是一笑了之,而是從專業角度來探討它的學術價值,運用社會學理論進行分析。
“萬物皆可科研”,類似的科研課題還有很多,而研究的價值也并不在于課題有多么高大上,更關鍵的在于你是否擁有人類那顆最難以遏制的好奇心,以及研究的態度是否認真嚴謹。
那么問題來了,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將其變成課題,或者不懂如何開始科研,不會查資料,又或是沒有導師、遇到渣導,寫不出論文、論文過不了關,怎么辦?
這時候就要為大家推薦我們的老朋友——鹽趣了。
鹽趣科研教育是深度專注于為高中生、大學生提供科研輔導及學術背景提升的在線教育機構,擁有1700+來自世界Top30名校的博士、教授、科學家、研究員資源,全面覆蓋文、理、工、商四個學科方向,超過1200個自主研發的科研課題,幫助學生全方位豐富學術背景,大幅提高本碩博錄取幾率。
鹽趣導師部分截圖,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在鹽趣,有非常多真正將興趣作成科研,并通過這段科研經歷拿到理想offer、發表頂會頂刊的案例:
鹽趣學員小J,通過研究“家長該不該讓孩子用手機”,在21 Fall中拿到了劍橋大學教育心理學的錄取;
來著雙非二本的小南同學,懷抱著對生物醫學領域最初的熱愛,通過一段對線粒體動力學領域的科研經歷,最終拿到了浙江大學的直博offer;
在周圍同學或迷茫或為考研而努力的時候,就讀于雙非冷門專業的小林同學,通過研究香港居民樓先一步拿到了北師大的保研錄取;
通過研究自己的焦慮癥,小Z同學在競爭激烈的埃默里大學本科申請中,拿到了心理學專業的錄取;
Rick同學,通過研究熱門游戲《旅行青蛙》,最后成功將論文發表在傳媒學頂級會議 IAMCR 2020?。
Rick同學的論文截圖
……
…
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不給科研設限,不給自己設限,你總會得到來自“幸運”的饋贈。
要知道,一段高含金量的學術科研經歷不僅可以讓你在升學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你的學術科研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等在這些經歷中也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所以如果你對科研感興趣,想要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有留學升學、學術背景提升的打算,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鹽趣學術顧問微信,進行一對一免費咨詢。
想了解更多信息
可長按添加鹽趣學術顧問老師微進行咨詢
添加請備注【爆炸吧】
鹽趣不僅能夠幫助你提升科研背景,增加申請競爭力,更能成為每一位同學的科研引路人,帶領大家去探索這個世界。
另外,對于咨詢的學生,鹽趣也準備了額外的福利,有考研打算的同學咨詢后可免費領取鹽趣精心準備的考研資料。
資料部分截圖
有留學申請打算的同學,也有免費的留學申請福利可領取哦~
資料部分截圖
最后,鹽趣會為大家提供高質量1對1科研規劃咨詢,有升學指導、學術論文、背景提升等方面的疑問,都可以找鹽趣解決。無論你未來的升學計劃如何,希望你都能好好把握這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預約一對一定制咨詢
可長按識別海報中的二維碼
添加鹽趣學術顧問微信預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寒窗苦读十多年,我的毕业论文只研究了一个「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日本的电视节目到底能有多特别?
- 下一篇: 看似杂乱无序的随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