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兄弟”事件轰动纽约时报!双胞胎乱写博士论文,整容后越黑越红,竟然名利双收..........
全世界只有3.14 %?的人關注了
爆炸吧知識
只要夠大
就夠震撼
超模君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2020年最奇葩論文,打假網站看了都無語,原來外國人更擅長中醫》,里面講到的那篇奇葩論文,可真是讓我見識到了什么叫做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竟然還發在了1區TOP刊!
論文論證了新冠肺炎爆發是上天注定的,而佩戴軟玉護身符可以預防新冠......
雖然這篇論文越讀越荒謬,但人家在邏輯上實現了完美自洽。更神奇的是,無論你再怎么感覺到荒誕,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而且人家論文發表程序正當。
對于發一篇SCI磨3年的人,簡直想直接抱大腿求秘笈,不能不研究門道。
還別說,超模君翻(參)閱(考)群(奇)書(葩)后真發現了訣竅!(特別聲明:下文是為了警示,可不是為了教人鉆漏洞)
不走尋常路
1996年,量子物理學家艾倫·索卡爾很好奇:
假如他在一篇論文中錯誤地使用一些科學和數學術語,整理成一篇宏偉但完全荒謬的論文,使審核編輯的觀念“不明覺厲”,然后把它發表出來會出現什么結果。
出于以上好奇,他故意寫出了愚蠢的論文《超越邊界:邁向量子引力學的變革詮釋學》,結果《社會文字》期刊(由杜克大學出版社出版)竟然在未經同行評議的情況下決定刊登它。
此后不久,索卡爾親自揭穿了這個科學騙局,這件事淪為了業界笑柄。
想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
《“索卡爾事件”與科學大戰后現代視野中的科學與人文的沖突》
吃瓜在前線的《紐約時報》立即把這個“笑話”刊登在自己的頭版,隨即它像一場大火一樣蔓延到西方各大媒體的頭部版面。整個知識界都轟動了,原來論文還可以這樣寫!
按說出過這樣的事,以后關于論文的審核應該更嚴謹才是。
但是魯迅他老人家誠不欺我,“只要你想鉆漏洞,三丈厚的城墻也有螞蟻幫你鉆”。
魯老師,對不住
雙胞胎博士
索卡爾事件剛過去沒幾年,又發生了The Bogdanoff Affair(波格達諾夫事件)。只不過,波格達諾夫事件的主人公雙胞胎——伊戈爾·波格達諾夫(Igor Bogdanoff)和格里奇卡·波格達諾夫(Grichka Bogdanoff)可沒有索卡爾那么“高尚”。
伊戈爾·波格達諾夫和格里奇卡·波格達諾夫是數學物理學家,除此之外,這對雙胞胎還是法國的電視明星。
如果你認為五官可以代表三觀,那么請你記住這句話。
1949年,雙胞胎兄弟出生于加斯科涅的一座城堡中,他們自稱是俄羅斯和奧地利貴族的后裔,從小就被認為是天才。年輕的時候,他們在巴黎政治學院和巴黎高等專科學校學習應用數學。
畢業后,兩個人一起制作了科學電視節目“Temps X”(“ Time X”),親自擔任編劇、制作人和主持人。這一節目獲得巨大成果,兩個人憑借著帥氣的外表和聰明的頭腦圈得大量粉絲,并獲得“愛因斯坦兄弟”的美譽。
除了是熒屏明星之外,波氏兄弟還是作家,主要寫科幻小說。在1991年,他們與法國哲學家讓·吉頓博士合作出版了暢銷書《上帝與科學》。雙胞胎兄弟在這本書中自稱為博士,但他們并不是。
《上帝與科學》
《上帝與科學》出版后,弗吉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特林·軒恩·唐(Trinh Xuan Thuan)博士起訴他們剽竊。唐博士聲稱波氏兄弟抄襲了他1988年的著作《秘密旋律和人類》中的文章。
兄弟倆反駁,認為唐博士的內容是從吉頓博士早先的的著作中“借”來的。根據后來波氏兄弟提供的文件,此案最終于1995年在庭外和解。
奇怪的是,大約在《上帝與科學》出版后不久,波氏兄弟漸漸銷聲匿跡了。
直到2002年,吃瓜在前線的《紐約時報》用頭版刊登了“波格達諾夫事件”,人們才終于知道,原來這對當年四十歲的雙胞胎是去攻讀博士學位了。
波格達諾夫事件
波氏兄弟先是在法國波爾多大學讀了兩年應用數學,接著轉學去了法國著名的布爾戈尼大學,研究理論物理。
直到1999年6月26日,弟弟格里奇卡以最低檔成績勉強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哥哥伊戈爾則未能通過答辯。但是,答辯委員會決定,如果他能在學術刊物上發表3篇論文,可以再試一次。
在以后的兩年中,波氏兄弟在理論物理刊物上發表了5篇論文。2002年7月8日,哥哥也如愿以償地獲得法國布爾戈尼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這本來算不得一件大事,畢竟每年獲得博士學位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伊戈爾獲得博士學位的論文卻引起了同行前輩的注意,并且掀起了數學物理學界的一場大討論。
大約在2002年10月22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物理學家馬克·尼德麥爾給自己的物理學同道們(其中包括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泰德·紐曼)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在郵件中透漏了雙胞胎兄弟通過垃圾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的內幕。
泰德·紐曼又把郵件發給了美國數學物理學家約翰·拜艾茲(John Baez),拜艾茲一讀兄弟倆的論文就怒了:
約翰·拜艾茲
“我向您保證,即使我從事拓撲量子場論,并且知道它們所使用的幾乎所有術語的含義,波格達諾夫的論文對我來說都是胡說八道。他們的期刊文章使問題更加明確。您可以輕松獲取這些內容,因為它們被附加到包含這些內容的PDF文件中。有些部分似乎幾乎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越仔細地閱讀它們,它們就越沒有道理...最終我要么開始大笑,要么就頭疼。”
很快,雙胞胎的論文就在物理學的圈子里火了,他們的論文被扒了出來。
雙胞胎兄弟的論文名錄如下:
Grichka Bogdanov和Igor Bogdanov,時空初始奇點的拓撲場論,古典引力和量子引力18(2001),4341-4372。
Grichka Bogdanov和Igor Bogdanov,《普朗克尺度的時空度量和KMS條件》,《物理學年鑒》,295(2002),90-97。
Grichka Bogdanov和Igor Bogdanov,《普朗克尺度的KMS時空》,Nuovo Cimento,117B(2002)417-424。
伊戈爾·博格達諾夫(Igor Bogdanov),“慣性的拓撲起源”,捷克斯洛伐克物理學雜志,51(2001),1153-1236。
同專業的朋友可以找到論文看看
同行前輩看了之后紛紛表示: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看不懂。
在雙胞胎博士的論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學術語”(不止關于宇宙大爆炸前),不是物理學專家的人看到它們并不會覺得“奇怪”。
可實際上,他們所寫的只是表面上看似合理的句子的混搭。他們使用了正確的學科術語,但寫的東西沒有邏輯,沒有意義。
歡迎數學高手評論區解讀表情包
既然他們寫的這些論文沒有意義,為什么還要寫它們呢?
最初,那些最先批評他們的學者中,有人懷疑這對雙胞胎是不是像索卡爾“騙局”一樣,是為了顯示出期刊和博士學位授予過程中的缺陷而故意為之。
可當記者聯系上波氏兄弟后,得到的回復是他們的否認。
于是,這一切無疑都指向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就是要用這些垃圾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鋪天蓋地的批評朝雙胞胎博士砸下,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博士生顧問丹尼爾·斯特恩海默卻出面維護他們,向公眾講述了另一個版本的“波氏兄弟”。
丹尼爾·斯特恩海默
在丹尼爾眼里,波氏兄弟智商很高,他們是非常固執的“神童”,不喜歡墨守成規,非常特立獨行。他們不能理解自己為什么不能是“愛因斯坦的兄弟”。
''They don't deserve so much interest, they don't deserve so much hatred.''(他們不應該受到如此多的關注,他們不應當得到那么多的仇恨。)
但是顯然,波氏兄弟很喜歡被關注。伊戈爾和格里奇卡這對雙胞胎成功取得博士學位后,他們又回到了電視節目上,而且非常樂意受人矚目。
自從他們的科幻小說出名之后,波氏兄弟兩個開始迷戀整容手術。高高的顴骨,尖長的下巴,他們的粉絲中有人認為波氏兄弟是外星人。
請問五官還代表三觀嗎?
他們出現在綜藝節目、紅毯慶典、新書簽售等各大場合,博士學歷讓他們渾身鍍上了一層金光。“學術黑料”不但沒讓們他們自慚形穢,反而讓他們名利大增。
在蕭邦(Chopard)150周年慶典上,
伊戈爾(Igor)和格里奇卡·波格達諾夫(Grichka Bogdanoff)
當年發表了他們論文的期刊,有的在多年之后承認確實審核不當,但是論文并沒有被撤回。盡管他們的論文被很多同道大佬認為狗屁不通、胡說八道,但是他們沒有抄襲,更沒有人能證明他們錯了。
如今波氏兄弟賺得盆滿缽滿,日子過的可自在了。
話說到這,超模君靈光一現,如果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又能邏輯自洽,只要不能被證偽,誰還能攔住我博士畢業?
寫在最后
何謂數學?
數學家Eduardo曾這樣回答
“數學是永恒,是真理,是一切的答案。”
為了探尋趣味數學奧秘
真切感知理性之美
超模君精心打造了一款
數學文化圈藝術收藏品
《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
數學藝術禮盒
原價199
團購價139
所有購買《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的朋友,只需再加1元,就可換購價值69元精美數學文創產品公式之美帆布袋1件!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哦。
作者簡介:超模君,數學教育與生活自媒體博主,新晉理工科奶爸。出版過《芥子須彌 ·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后續數學文化創意多多,歡迎關注認識!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爱因斯坦兄弟”事件轰动纽约时报!双胞胎乱写博士论文,整容后越黑越红,竟然名利双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年轻人不讲武德有多可怕?
- 下一篇: 此内容过于真实,引起强烈舒适